APP下载

“呼吸”在钢琴弹奏中的重要性探析

2021-01-28李玉涛

大众文艺 2020年19期
关键词:呼吸乐句乐章

李玉涛

(广西英华学院教育学院,广西钦州 535099)

“呼吸”在钢琴弹奏中有特殊的含义,它是指弹奏者通过手臂手腕之间的控制与调节,将乐句之间进行分隔与联系,进而形成独特的节奏。类比人的一呼一吸,我们可以将钢琴弹奏中手臂带动手腕抬起与落下的动作作为呼吸的节点。这样钢琴弹奏就会在手臂手腕的配合下对乐句进行循环表现,就像人的呼吸一样,在有节奏的,不断重复的动作中形成音乐效果。

一、“呼吸”在钢琴弹奏中的重要作用

第一,在钢琴弹奏中合理调整“呼吸”有利于弹奏者表演多重音乐风格。纵观音乐发展历史,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立足自身的审美基础,形成独特的艺术价值,例如巴洛克时期的钢琴风格,契合但是艺术的豪华、绚丽、装饰性强的整体倾向,情感夸张、气势恢宏、重视精雕细琢等;古典时期的钢琴风格强调的是意境与情绪构建,通过或强烈、或暗淡、或明亮、或轻盈的弹奏,呈现出感人肺腑的情感层次;浪漫主义风格的钢琴作品追求的是个人主义,作品中多呈现出对主观感受、新奇的事物以及民族情感的推崇,此外,还有民族乐派、近现代音乐等等。这些风格在弹奏中决不能混为一谈,而“呼吸”则是区分不同弹奏风格,凸显音乐作品风格特色的重要因素。

在钢琴弹奏中,弹奏者需要协调身体各部位的运动适应音乐节奏,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手臂、手腕、手指的控制;弹奏者可以结合作品的特点,让手指琴键上快速跑动完成作品,以形成晶莹纯净,清晰灵动的音色,也可以利用手臂,乃至躯干自然施加的下沉重量触键,以调整“呼吸”,形成明亮坚实、浑厚饱满的音色。例如古典钢琴作品的音色和情绪变化丰富,为确保独特的音乐风格,弹奏者在触键时需要调动掌关节、腕关节与肘部乃至肩部的肌肉,做到灵活放松、协调配合,这样才能形成清晰的触键落点,让作品在手臂手腕的起落之间形成清晰、明亮的音色,呈现出丰富的情感基调[1]。

第二,在钢琴弹奏中合理调整“呼吸”有利于弹奏者表现不同体裁的作品。钢琴艺术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形成了不同的体裁,如协奏曲、圆舞曲、变奏曲、夜曲、奏鸣曲、狂想曲等等,这些体裁从理性、规范的角度为钢琴的创作提供了框架,让钢琴艺术在表达上更加成熟,也更加多变。不同体裁的音乐作品的弹奏需要“呼吸”的协调,这样既可以凸显体裁的差异性,也能够传递出更加准确的艺术情感。例如肖邦的《a小调圆舞曲》的弹奏中,弹奏者应该利用“呼吸”的变化,呈现出其中包含的a小调和C大调两个音乐形象,在忧郁、深情与轻快、俏皮的情感中灵活变化,展现出一问一答的节奏感,这样才能够体现出这首圆舞曲独特的艺术魅力。再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突破了主题与副主题在调性上的局限性,用激昂澎湃的情感带动内容,传递出一种冲破桎梏,打破束缚的精神力量。如果弹奏者在表现乐句的过程中忽视“呼吸”的作用,则会让原本就饱满的情感更加紧迫,甚至为听众带来一种窒息感,这就大大削弱了作品中表达冲破命运束缚的那种力量感。因此,弹奏者应结合不同乐章的情感基调,调整弹奏的节奏:在第一乐章中,弹奏者应根据4/2拍,按照奏鸣曲的特点,舒缓推进,营造氛围,创造一种平静的海面上暗流涌动的危险感;在第二乐章,根据8/3的节奏,按照变奏曲式,结合不同乐曲的主题调整“呼吸”的起伏,让听众感受到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在第三乐章则根据4/3拍的节奏,依据谐谑曲曲式轻快、活跃的特点,调整“呼吸”频率,并配合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的音色,营造苦闷、彷徨的情绪氛围;在第四乐章,根据4/4拍,配合演唱,调整“呼吸”力度,传递出坚强刚毅、永不屈服的抗争精神,呈现出最终战胜命运的华丽乐章。

第三,在钢琴弹奏中合理调整“呼吸”有利于弹奏者对音乐作品情感的多层次表达。情感是艺术的灵魂。在钢琴演奏中,无论是何种音乐风格,何种音乐体裁,其最终都需要着落在情感上。“呼吸”在钢琴演奏中,能够将乐句中的情感建立密切的联系,并通过连续、停顿等方式,让情感变化更具层次,更加立体[2]。例如在舒曼的《童年情景》用音乐描绘了童年时代多个动人的场景,这些场景中有《骑木马》的欢快,《离奇的故事》中的好奇紧张,《重要事件》的呆板可爱,《入睡》的舒缓等等。在弹奏这首作品的时候,弹奏者需要通过“呼吸”的调整感知不同乐章的情感基调,并从整体上保持一致性,全面地展现童年场景中情感。

再如贝多芬在《英雄交响曲》表现出了激烈而深层次的情感,在第一乐章开始,作者用总奏和弦为我们打开一幅宏伟壮观的战斗图景,在紧张的氛围中英雄以锐不可当的气势勇往直前,在各种乐器奏出的声音中,一股情感的激流汇聚,即便是在取得了短暂的胜利,英雄蓬勃的激情,对最终胜利的向往依然是情感的主基调;在第二乐章,气氛开始变得沉重而压抑,乐句中的“呼吸”变得缓慢而沉重,情绪请之前的激昂慷慨变为沉思悲哀,同时配合小提琴发出的抒情的、低微的音响,英雄的一生由此落幕,人们开始在低沉的氛围中回忆他光辉的一生,至此,钢琴弹奏中的“呼吸”犹如一条细细的丝线,脆弱却悠长,寄托着浓重的哀伤;第三章,死亡的话题逐渐远离,在激昂愉快的情绪逐渐回归,英雄的精神依然激励着人们像激流一样不断前进。整个作品情感变化层次清晰,每一个乐章具有清晰的情感基调,同时也服务于整个作品的情感意图,而在弹奏过程中,“呼吸”所表现出的情感层次是不可或缺的。

二、如何在钢琴弹奏中正确处理“呼吸”

(一)合理理解并正确划分乐句

乐句是乐曲构成的基本单位。合理理解并正确划分乐句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乐曲的风格、乐曲的体裁特点以及情感基调。在分析钢琴作品时,弹奏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合理理解并正确划分乐句:第一,反复品味,理解并接纳乐句的构成。钢琴作品就像一篇文章一样,句子与句子之间存在标点符号,而这些符号就是乐句的结构特点,也就是弹奏中的“呼吸”间隙。在研究音乐作品的过程中,我们应保持耐心、细心,将一部作品细化为一个音、一个句子,从做小的单位开始,判断、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当然,钢琴作品的乐谱比较抽象,而且许多作品并不如一首歌、一篇文章那样有清晰的“呼吸”间隙,这就需要我们深入作品之内,一方面结合经验,从“器乐化”的乐句中摸索乐句的构成,形成严谨的判断;另一方面还应从作品的时代背景、风格特征,作曲家的创作特征、创作原因等因素入手,类比、体悟,接受乐句的结构特征,并进行正确划分。第二,不拘泥于形式,在多种划分方案中找到最佳的弹奏方式。钢琴的弹奏不是对作品机械的呈现,而需要弹奏者的“二次创作”,在创作的过程中,如何划分“呼吸”则是表现自身风格的重要方式[3]。通常来讲,一部钢琴作品会有多种乐句划分方式,而不同方案自然决定了弹奏中“呼吸”的不同,基于此,弹奏者应进行深入对比分析,把握细节,反复演练,最终找到最符合艺术规律,同时也契合自身弹奏风格的划分方案。第三,注意乐谱中的特殊符号。例如远距离的音、顿音、跳音、被休止符等会导致音与音之间不连贯,但是,这并不能说明这些音不在同一乐句之内。弹奏者应从乐句、乐章的整体特点出发,把握乐句变化趋势,注重情感的连贯性,这样才能细心感受到这些特殊符号形成的乐句结构,进而准确划分,并在弹奏中形成正确的“呼吸”节奏。

(二)多角度理解乐句,体会音乐的艺术内涵

乐句作为作品的基本单位,承载着作品的气质、性格、风格,同时在乐句的衔接中表现出了乐音运动的趋势、逻辑关系等。在乐句分析中,弹奏者应该将所分析的乐句内容,将作品的气质、性格、风格与音色的选择、连奏与断奏的奏法、力度及其对比变化指法等各种演奏记号与表情术语结合起来,多角度体会作品的艺术价值。任何一部优秀的钢琴作品都是经过创作者反复打磨的,乐句的设计与组合之间自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弹奏者在演绎的过程中,可以进行“二次创作”,但绝不能肆意发挥,而是应该在保持作品原有的气质、性格、风格基础上,在分析了乐谱中各种记号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创作,这样才能呈现出作品最本真的艺术魅力。例如钢琴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开篇用音符营造了一幅春暖花开、鸟语花香的情境,演奏者在表演乐句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情境特点,用缓慢的吸气带动身体提起手臂,再用缓慢的呼气放下手臂弹奏这个乐句,手臂动作随着呼吸的频率安静而舒缓,这样才能保证音色柔和而集中,在不喧宾夺主的情况下,引导听众进入氛围,奠定情感基调;在作品快板结束与慢板交接之处,弹奏者应该在前6小节中保持气息沉稳,因此这之前弹奏者就应该吸足一口气,屏住呼吸,并通过手臂手腕的起伏将气息缓缓吐出,用气息保持弹奏的平稳和顺畅,这样才能更好地呈这段优美的旋律;接下来,在进入慢板部分,流畅、舒展而充满豪情的情感贯穿在整个乐句之中,这时弹奏者应保持气息的绵长、稳定,弹足16分音符,借助之前6小节弹奏中的“呼吸”经验吸足气,并在慢板中慢慢地释放,从慢到快,将音乐情感逐渐推向高潮。通过这样的“呼吸”调整,旋律的呈现才能更加有节奏感,才能契合听众的情感起伏,从而引发情感共鸣。

此外,弹奏者在日常训练中,应根据音乐本身的节奏特征和律动特点合理把握呼吸的时间。例如在演奏一个较长的乐句时,十几甚至几十个小节的联系弹奏,需要弹奏者手臂、手腕动作平稳有力,而这时舒缓而绵长的气息则成为必要的支撑;再如对于情绪高涨激昂或者速度较快的乐句,一旦呼吸过于紧凑,则会影响情感高潮的推进,造成都弹奏动作与情感表达的错位。因此,在弹奏训练中,弹奏者重视“呼吸”时间的调整有变化,能够根据作品的气韵主动调整呼吸,带动动作,让作品的演绎更加稳定、贴切、自然。

三、结语

总之,“呼吸”在钢琴弹奏中十分重要。对于不同风格、不同体裁、不同情感基调的作品而言,“呼吸”能够协调乐句之间的连接,确保弹奏的节奏感,传递出流畅而清晰的音符,构建充满艺术美感的音乐氛围。因此,在钢琴弹奏中,弹奏者应重视“呼吸”的重要性,并通过合理分析理解乐句,调整“呼吸”节奏,以不断提升弹奏效果。

猜你喜欢

呼吸乐句乐章
《舒伯特小提琴奏鸣曲D.574》钢琴伴奏演绎分析
什么是“中华第一乐章”? 等
谱写肌肤新乐章
该丘斯曲式学之乐句式研究
浅谈呼吸对舞台发声的作用
板式变奏原型结构解析
思想的乐章
思想的乐章
浅析钢琴演奏中乐句划分与呼吸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