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漆器的发展困境及教学中的创新对策*
2021-01-28
(乐山师范学院设计学院,四川乐山 614000)
作为一名现代漆器课程的教师,出于对彝族漆器的浓厚兴趣,笔者于2017年到西昌市邛海泸山风景区民族产业园,采访了四川省省级彝族漆器传承人吉伍五呷老师,他是彝族漆器国家级传承人吉伍巫且的第四个孩子,从小受家庭制作彝族漆器环境的熏陶,高中毕业以后就全身心投入到父亲的漆器技法传承中。目前吉伍家族的彝族漆器制作技艺已传承到了第17代,自己也开办了颇具规模的“漆之光”彝族漆器厂,但谈道现在彝族漆器的发展现状,吉伍老师却直言困难重重,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学漆之路道阻且长,优秀漆匠缺口巨大
由于天然漆的自身特性,造成大部分人在刚开始接触天然漆时,容易产生皮肤肿胀、发痒、流脓等过敏状况,这使得很多求业者对漆望而生畏。少数对漆不过敏的“幸运儿”,或者多次过敏产生了抗体的学员,接下来还要面临枯燥单调的漆器技法学习:制胎、打磨、填灰、刷漆、彩绘等等,尤其是刷漆和打磨,是为了漆面达到光滑锃亮而实施的工艺,需要反反复复做很多遍。因此,学习漆器技法首先要吃得了苦、有定力。同时漆器的工艺性,还需要操作者具备一定的领悟能力和工艺技巧。而现在的年轻学徒大多90后、00后,能耐下性子、吃苦耐劳地钻研漆器技法的人简直少之又少,更多的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般应付了事,一旦找到其他职业,会毫不犹豫地放弃漆器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优秀的漆匠学徒自然很难培养出来。
二、没有条件细分工种,漆器沦为走量商品
受惠于国家扶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政策,吉伍五呷老师在西昌市邛海泸山风景区民族产业园开办了“凉山州漆之光民族工艺品有限公司”,有显眼宽敞的门店,店内可售卖的漆器产品琳琅满目。不少出自吉伍老师之手的漆器还获得过专业奖项,它们创意新颖、工艺精良,售卖价格几千至上几万不等。但与之相比,店内由工人制作的漆器,无论是刷漆打磨还是花纹描绘,都较为粗糙简单。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工厂里的漆匠,大多没有美术基础,入厂前虽对他们进行过统一的制胎、刷漆、彩绘培训,但基于每人特长不同,会表现出这项突出,那项不足的情况。按照正常流程,应根据工人所擅长的领域将其安排从事木工、画工或漆工。不过因漆器制作较为艰苦,愿意从事的工人本来就很少,因此更没有条件去根据特长分类。西昌、喜德、昭觉地区生产彝族漆器的工厂,工人大多来自同一个家庭,全家老少没有细分工种,全部笼统地参与到漆器制作中。同时,为了刺激工人的积极性,很多经营者把生产漆器件数和收入挂钩,致使漆匠们求量不求质,生产出的彝族漆器普遍粗糙,沦为廉价、走量的低档旅游纪念品。
三、从业漆匠文化水平低,漆器创新难以实现
虽然近些年国家和政府对四川彝族地区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但受历史原因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彝族地区教育目前仍比较落后,吉伍老师是高中学历,他的工人大多是小学、初中学历。这种情况并不是个例,据了解,凉山彝族地区的手工艺人中,高中毕业已算高学历了。彝族大学毕业生返乡,大多会选择稳定、收入高的工作,从事传统手工艺的人数几乎为零。没有高学历、年轻血液的融入,现有从业漆匠的文化水平又束缚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反思,这也导致了凉山地区虽有彝族工匠开办漆器工厂,但无论造型还是纹样大都沿袭旧制,缺少鲜活的时代气息,售卖范围狭窄,无法受到广泛的喜爱和接受。
此外,作为省级传承人的吉伍老师,虽然一有空闲就抓紧创作,但大部分时间还是被工厂经营、学徒培养、漆器定制等事情占用。尤其漆器定制,一些追求品质的买家,会慕名而来,要求由吉伍老师一人完成漆器作品。大至两米多高的漆花瓶、直径一两米的漆茶几,小至高脚盘、漆碗,由于漆器工艺的复杂性,订单任务常造成吉伍老师要加班熬夜才能按时交付,对于彝族漆器创新问题,他虽然也时刻反思,有很多思路想去尝试,但现实又让他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四、漆器产品推广途径狭窄
通过采访了解到,吉伍老师家生产的漆器售卖形式非常简单,大的订单仅靠西昌各个企业订购漆器,作为纪念品送给合作朋友,前些年这种漆器礼品订单很多,效益可观。但随着国家对赠送礼物事情的严管,吉伍老师工厂这种大订单一落千丈,仅靠游客、当地彝族人口口相传,慕名来购买的零星单子来维持。幸运的是,受政府扶持,西昌市邛海民族产业园的店面,吉伍老师可以长期免租金用于创作、展示、售卖漆器,这大大减轻了他漆器工厂的运营成本。对于网上销售模式,吉伍老师还未尝试过,也没与电商有过合作,仅通过实体店的经营模式,极大限制了品牌的传播。
以上吉伍老师在传承、创作彝族漆器中遇到的困难,我们不难发现,人才培养是化解问题的关键。随着时代的发展,彝族漆器传男不传女、仅在本族内传承等限制已被打破,吉伍家族每年都在政府的资助下,开办彝族漆器传习班,毕业的学员,可自己创业,也可到吉伍家的漆器厂上班。在现阶段,这的确是传承漆器文化的一个好办法。如此之外,笔者认为地方高校与传承人之间,也可以强强联手,以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彝族漆器接班人。以乐山师范学院设计学院的产品专业为例,学生们进入大学前,都进行过扎实的美术手绘训练,进校后通过陶艺、雕塑、染织等专业学习,锻炼了多方面的动手能力。特别是漆画、漆器课程的系统学习,使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现代漆器制作经验,其中的漆艺技法几乎涵盖了彝族漆器的大部分内容。产品设计专业的大学生,出于对专业的喜爱和信仰,所以能做到不怕辛苦,踏踏实实地钻研技法,以掌握高超技法为荣。彝族漆器传承人进高校课堂,可重点讲解本民族的语言文字、经文卷轴、祭祀礼仪、丧葬制度、婚姻习俗、服饰建筑等独具特色的原生态文化,让彝族之外的学生对彝族文化有一些了解,为接下来的创作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大学生的创新漆器,能成为传统彝族漆器有益的补充,为彝族漆器发展提供宝贵的试错机会,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多样的选择,对彝族漆器的推广大有裨益。此外,非彝族学生创作的创新漆器受所上课时限制,制作数量毕竟有限,不会对凉山地区的传统彝族漆器产生冲击。
在此基础上,漆器课程中教师可以重点引导学生从漆器造型、漆器纹样、漆器用材三方面入手,进行行之有效的彝族漆器创新。
(一)彝族漆器的造型创新
传统彝族漆器胎体制作受制于车床转轮条件,只能生产以圆形为主的器皿。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木质器皿的造型越来越多样,如仿生的叶子形、鱼形、花形,以及方形、椭圆形、三角形、异形等。如北京、福建等漆器发达地区,苯板脱胎、3D打印法,可以生产出千变万化的胎体造型。现代科技的发展带动器物成型技术的提高,各种造型的器皿不断涌现,为彝族漆器的创新提供了坚实的造型基础。通过林林总总的现代器皿造型的引入,能使彝族漆器焕发出新的风采。
(二)彝族漆器的纹样创新
对彝族漆器纹样创新,可以分为对已有纹样的再创造,以及增加新的纹样两个办法。第一种方法,即提取传统彝族图案,包含且不限于漆器、刺绣、雕刻、饰品纹样,运用点、线、面的设计法则,对传统纹样进行简化、添加、变形、舍弃,体现出对比与均衡之美,打破以往图案铺满整个漆器的构图惯例;另一种方法,即表现现代彝族生活之美,为时代发声,展现彝族人民丰富多彩的新生活,如从彝族火把节、剪羊毛节、庆年节等传统节日中提取装饰图案,并将其合理融入漆器装饰中,使彝族漆器纹样随时代而发展、变化。值得强调的是,将彝族文字融入纹样创新,也是个两全其美的思路,因为受历史原因影响,彝族文字最初由毕摩所掌握,普通百姓只会说不会写,现代社会人人平等,将毕摩经书中的彝文字用于漆器装饰,既赋予漆器以文化内涵,也有助于彝文字在民众中的普及、推广。加之彝文字大多为象形字,具有较强的图案装饰性,更便于漆器的纹样化处理。以上的彝族漆器纹样创新,有利于彝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也能尽量多的保留住地域特色。关于纹样色彩的创新,笔者持反对看法,因为彝族讲究三色文化,即红、黑、黄,承载着强烈的民族信仰和审美,如果在彝族漆器中增加太多其他色彩,运用不当,恐会影响彝族漆器本就独特的色彩效果。
(三)彝族漆器的用材创新
传统彝族漆器,用材较为简单:胎体为木头,填涂花纹用朱砂、黄色矿石粉,底色为黑漆。随着科技的进步,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涌现,彝族漆器也可以更新自身已有的用材范围。如蛋壳、金属箔、丝网、螺钿、玻璃等,这些装饰材料在现代漆器中应用已久,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品。彝族漆器从业者可以学习其他民族的制漆经验,增加镶嵌、变涂、雕刻、沥粉等新技法,丰富现存的彩绘研磨法,让彝族漆器效果更加多样。关于漆器的胎体材料,漆艺从业者应该都有体会,木材是漆最完美的搭档,在历史上虽出现过陶胎、皮胎漆器,但是都没有木胎漆器保存完整、流传广泛。这是因为木胎坚固耐用,刷涂漆液后更不易开裂变形。随着时代的发展,漆器已逐步退出实用器皿的舞台,向审美为主的工艺品转变,所以现代漆器中不乏玻璃、金属、陶瓷、竹编、塑料等材质胎体,有些胎体甚至部分裸露,与丝滑光亮的漆面形成材质映衬,令人耳目一新。彝族漆器的未来,不可避免也会从实用转为装饰,因此现阶段也可进行木材之外的胎体材料试验。
五、结语
在历史的长河中,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特定的轨迹,后人在遵循前人技法的基础上,必然会结合自己所处时代的社会特色及自身的文化素养而有所创新,如此事物才会有所发展。[1]四川彝族漆器随着传承人走进高校、走入课堂,在与专业教师的合作中,带领学生进行有意义的探索。大学生接收新信息快、阅读量大,年轻有活力,勇于面对未知和挑战,且审美紧跟时尚潮流。由他们来创新彝族漆器,就等于让现代与传统进行大碰撞,会激发无限的可能,导师因材施教地悉心引导,或许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成果惊喜。
总之,追根溯源,彝族漆器传承者应不忘初心,勇于挑战,在继承中创新,一一化解现实中的种种困难,加强与外界的联系、沟通,合理利用政府给予的扶持政策,在大浪淘沙的时代洗礼中继续发展壮大自己,通过漆艺同行们的共同努力,让彝族漆器的火种继续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