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归化异化视角下《唐诗三百首》中长度单位的翻译
——以许渊冲译本为例

2021-01-28

大众文艺 2020年20期
关键词:归化异化译文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浙江宁波 315300)

一、引言

全球一体化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创造了机会,但同时也给翻译从业者和学者们带来了许多挑战。例如在翻译中国传统的长度单位时,可能会因为文化差异及使用习惯等客观因素导致译者并不能够找到译出语中完全对应的表达,从而造成误译、错译现象。面对这类翻译工作时,译者不免需要考虑其翻译究竟是向读者靠近还是以作者为中心,即归化异化的选择问题。因此本文将以归化异化为理论视角,列举分析许渊冲的《唐诗三百首》译本中出现的部分长度单位,探讨长度单位的翻译如何在归化与异化之下得到诠释,并期望能借此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外国读者了解中国文化,推动中国文化迈向世界的步伐。

二、相关研究

贾秀海曾提出由于历史发展造成的差异,度量衡翻译时存在一定的障碍,且由于英制单位远没有汉语复杂,在翻译的过程中要兼顾形式与内容,可以采用音译加注的方法[1]。闵亚华认为面对类似由于文化因素而存在的差异时,要尽可能地归化,使读者能在自己的语言背景下理解国外文化[2]。秦明星指出古代典籍中的此类单位实际上属于词语空缺,在采用音译加注的基础上要注意音译、注释以及换算的选择与采用问题[3]。而陈鑫禅、董银燕提供了一种思路,即在翻译长度量词时可以从目的论的三大原则出发,根据不同的目的采用不同的翻译[4]。刘福娟提出诗词中数字的翻译要兼顾原文内涵和译文的可读性,即使是相同数字也会有不同的语境和翻译方法[5]。

显然,中国传统的计量单位与英制单位并不能完全对应,当这部分单位在典籍作品的翻译中出现时,需要注意把握正确的形式与内容。包含了度量衡等具有中国传统特色词汇的作品的英译通常需要考虑总体策略的问题,即归化异化的选择,本文将从这一视角来分析探讨“度”在诗词中的翻译。

三、归化异化概述

施莱尔马赫提出“译者要么尽量不打扰原作者而让读者靠近作者,要么尽量不打扰读者而让作者靠近读者[6]”,随后劳伦斯·韦努蒂批判继承这一观点,将两者冠以归化与异化的名称[7]。

归化主张向读者靠近,以读者所处的文化背景翻译对应文本,可以参照目的语文化中有相同意义的词汇或表达方式,努力追求意义上的等效。异化注重与作者的关系,主张尽量保留原文的内容和形式,在翻译时较为注重原文的表达方式。归化主要体现为尽可能地在翻译的过程中脱离源语文字的羁绊,传达出原文文本的意境心绪,表达出原文的韵味,追求意义之上的等效,同时减少读者因为文化差异带来的疏离感。异化则争取能一定程度上保留源语特色,努力带给目的语读者源语传统的文化和信息。

两种选择各有利弊,归化虽然能有效地传递出文本内涵,方便读者阅读,但可能会造成原作意义传递不充分;而异化虽能保留源语的文化信息,却可能使得作品晦涩生硬从而影响读者阅读的愉悦感,加重读者的理解负担。实际上归化异化的选择需考虑实际背景,互相渗透与结合,在翻译中究竟是采用异化还是归化得考虑诸多客观因素。

四、长度单位综述

“度量衡是中国古代计量的简称,也是计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它肩负着公平公正的永恒使命,其影响贯穿着整个中华文明史[8]”。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古代沿用下来的长度单位基本只在极少数特定情况下被使用,这部分单位已经和现代通用的公制单位有所不同。翻译时需要特别注意中国传统的长度单位与现代社会通用的公制单位之间的差异。

另外在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中,除了国际通用的公制单位外,还大量使用英制单位,其中长度单位惯用的一般是英里、码、英尺、英寸等等。这部分英制单位与中国社会传统上使用的长度单位存在一定区别,因此翻译出现在古诗词中的长度单位时,需要注意这些单位之间的换算与表达,把握中国传统长度单位与英制单位各自的特色,找出恰当的翻译方法。

五、长度单位的翻译

模糊信息

例1:王勃所作的《山中》有句“……万里将念归”的译文为“…for my home is a thousand miles away”。这一诗句描述的是诗人久留异乡,盼望归乡的思归情绪,原诗作于王勃旅蜀时期,当时诗人所处的四川距离其家乡山西一千多公里,事实上并没有“万里”那么远,诗人采用的是夸张的修辞方法。诗句中的“里”被译为英制中相似的长度单位“mile”,流畅自然地表达出了“万里”所要表现的夸张距离,刻画出家乡与作者之间的距离甚远以及诗人思乡心切的情感,得诗人彼时之心绪。虽然英制中的“英里”与诗句内出现的长度单位“里”并不完全一致,但是考虑到这一诗句本意表述的是诗人久滞异地,远游思归,这一情绪不仅是古人所拥有的独特感情,也是人类所共有的一种思乡的心情。因此,在这里“万里”表现的夸张距离可以不用准确翻译出来,而是直接采用归化的策略将“里”翻译成英制单位中的英里(mile),既能体现出诗句中的距离感,也能有效传递出诗句内涵,增强了读者的阅读体验,使得诗句通顺、语义明确,提高译文的可接受性。

例2:《春江花月夜》之中“滟滟随波千万里”的翻译为 “She follows the rolling waves for ten thousand li”,描绘了皎洁的月光洒在江面,绵延数千里的景象,刻画了一个极具中国风的场面,蕴含了浓烈的中国特色。这里的“千万里”并不是实指春日江水有一千万里,更准确地说是采用了中文的夸张手法来借指距离之广。译者在异化的指导下将诗句中的“里”采用音译的方式翻译成了“li”。这种翻译保留了原文“里”的语音信息,不仅是一个向读者传递出文章壮阔场面的尝试,同时也使得英语读者对诗句的描述有一个更加直观、感性的体验,有助于传播中国特色的长度单位,体现出诗句的中国风,使中国传统文化能更加全面地展现在外国读者面前。若是采用归化的策略将其翻译成mile之类的表达虽然可行,但是考虑到译文中的“里”在诗句的末尾,结合诗作中首句“in spring the river rises as high as the sea”的末尾单词“sea”,因此该句采用“li”似乎更为合适,既能有效表达出单位信息所蕴含的中国传统特色,又可以对应诗中前句的韵脚。若是采用归化将“千万里”中的“千”“万”这类具体的数字都分别在译文中体现出来,则容易导致诗词整体信息的零散化。

精确信息

例3:在《卖炭翁》里的“夜来城外一尺雪”被翻译为“At night a foot of snow falls outside city walls.”。根据诗词上下文的信息可知白居易创作此诗的地点为长安,约为今陕西省西安市,属于典型的北方城市,降雪较多。这里的“尺”作为一个较为典型的中国传统的长度单位,用来形象地形容积雪的厚度已经达到一定程度。根据计算可知,一尺在现在大约是0.34米,而英制单位中的英尺为0.3048米,两者的差异并不算大,因此可以直接采用归化,将“尺”翻译成“foot”。虽说“尺”和“foot”两种单位并不是完全对应的,但作为基础的长度单位,用在这里可以较好地考虑到英语读者的接受度,方便读者理解,从而达到“向读者靠近”的目的,尽量取得不同文化在认知上的对等,使译文有更好地可读性。

例4:同样在《卖炭翁》中,“半匹红纱一丈绫”的翻译为“Ten feet of silk and twenty feet of gauze deep red” ,原诗中出现的“匹”“丈”均为中国传统的长度单位,在现代生活中可能只有极少数人在特殊的情境中才会使用类似表达,这种具有时代特色的表达若直接采用异化,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英语读者的理解困难。许渊冲的译文采用归化的策略,将两种长度单位都翻译成了“feet”。在中国古代,半匹约为两丈,译文中的半匹被翻译成了twenty feet,那么对应过来一丈也是被翻译成了ten feet。这样的翻译一方面考虑到了细节,对应了诗词中半匹与一丈之间的数量关系,同时按照换算,其实际长度差距也较为合理。这样的手法一方面显示出了译者对文章细节的深度理解,另一方面也直接地传递出了原文描述的信息,使得诗句意思表达更为清晰,方便读者阅读。

六、结语

从上文来看,许渊冲在《唐诗三百首》的英译文中更多地对长度单位采用归化为主的翻译策略,这样的做法降低了读者的阅读难度,提升了译文整体的可读性。但在实际翻译的操作过程中并不能一概而论,虽然是长度单位这类极其简单的词汇,但译者翻译时仍要去甄别其内涵,分析其象征的是模糊信息还是精确信息,同时也要考虑诗句音律以及其本身所在的语言环境,注意诗句的受众、译者的理解等多方因素。译者要做出合理的选择,灵活运用与切换,才能提升诗词的翻译质量,为传播中国古代经典文化做出贡献,为中国优秀文化的“走出去”提供宝贵的经验与参考。

猜你喜欢

归化异化译文
马克思的异化观及现代西方学者对它的拓展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拒绝异化的人性之光
测大角归化法归化值的两种计算方法及其精度分析
归化(双语加油站)
归化已成国际篮坛普遍现象
归化,切勿只盯着一时之需
弟子规
弟子规
亲情的异化:《斯卡伯勒的婚约》中长幼关系的文化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