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松花石砚制作技艺的研习六要

2021-01-28

大众文艺 2020年20期
关键词:松花文人

(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辽宁沈阳 110000)

中国历代文人对砚的钟爱,可说道: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砚集雕刻、图绘、书法、诗文、钤印于一身,成为文人墨客收藏的珍品。虽琢砚有六要,罕能尽该,六要者何?

一、要有收藏谛品

提高砚雕技艺,首先要提高眼力,有鉴定能力,有高水平的收藏才能传移模写前人精华,翻阅古籍、砚谱,求教于行家名师,才能由技艺娴熟到技艺高超。临摹,要师古人之心,而非摹古人之迹。

(一)收藏品砚

观藏砚,品雕工,砚工宜简不宜繁。米芾倡言“器以用为功,石理以发墨为上”。

辽砚制作传人冯军利用松花石砚的原矿“桥头石”根据《西清砚谱》和两地宫藏,高仿了“清宫御用砚”89方,可供参考研究。

(二)鉴别松花石砚

要本着石材的型、音、质、色、纹、意,六个方面来综合评定。

(三)参考文献

古代:东晋葛洪辑抄《西京杂记》、宋欧阳修的《砚谱》、宋唐询《砚录》、宋米芾《砚史》、明曹昭《论古砚》、清高凤翰《砚史》、清纪晓岚《阅微草堂砚谱》、清于敏中等《西清砚谱》、清《格致镜源》。

现代:嵇若昕《品埒端歙》、蔡鸿茹与胡中泰《中国名砚鉴赏》、刘祖林《松花砚石》等文献可供参考。

二、要探微存世文物

(一)研究文物

据统计,清宫从大约康熙三十年以后开始,共琢制松花砚280余方。

现,北京故宫的收藏,据说不足80方,计康熙年制10方,雍正年制16方,乾隆年制13方,嘉庆年制9方,道光年制1方,光绪年制5方,余皆无款。

台湾故宫所藏91方松花砚和屏风(89方松花砚,两扇屏风)。其中康熙款32方,雍正款19方,乾隆款35方,皆有御铭。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康熙御铭款松花砚,原藏王志成。

天津艺术博物馆“清双色松花石盖砚”“清伏虎松花石小砚”原藏徐世章。

近年,松花石砚偶尔现身拍卖场。还有一些流落到国外。

(二)研究意义

到博物馆参观学习,谛观古砚,并对相关古代绘画、书法、器物纹饰、碑石篆刻、玉、瓷等进行研究,探微赜奥,极致琢砚。

三、要了解历史渊源

古时,长白山区的靺鞨、女真、满族等先民们,刮胡须、剃毛发所用磨刀石;满清八旗起事,磨刀剑用的皆为松花石。现存旧矿,并非砚矿。

据清孔尚任《享金薄》所述,其收藏一方绿石砚颜色比绿端砚油润,是明代王绫传世之物。据当时清宫内府造办处金殿扬鉴定,此砚是“辽东松花砚”。但此证已无实物。

李锡厚《辽史》:“北票市水泉沟1号辽墓出土的风字形青石砚一方”,现存辽宁省博物馆。

沈阳故宫博物院存有明弘治款的龙纹青石砚一方。

康熙曾御笔“松花石制砚所”,为砚题铭:“寿古而质润,色绿而声清。”

雍正在造办处内增设作坊,征调琢砚高手入宫,专门从事松花御砚的制作。

乾隆将康、雍与自己的六方松花砚载入《西清砚谱》之首。合并砚作,查封库内材料,没有旨谕不得动用。由于皇家专宠,松花石砚没有能够在民间发展起来,未成为普及的文房用具。

(一)本溪松花石砚

在清宫御制松花砚未被民间认知以前,辽宁本溪桥头石雕琢的砚台称为“辽砚”。

其由来,有几种传说。

辽金说:相传辽砚被萧太后封为“御砚”。史传上目前未见明确记载。

河北省宣化县下巴里出土的辽代张世卿墓的壁画中,案上有砚,五层青紫色,分为上下盖。考证为辽砚的青紫云石所制。

属地说:认为辽砚是“松花砚”。据考证《品埒端歙》中记录的所有松花石材,本溪桥头镇全部涵盖,且品质优良。

《奉天通志》物产篇:“青如碧玉,紫若沉檀”。

1929年,张学良征集辽砚参加首届西湖博览会。按传统,以产地命名。

(二)吉林松花石砚

松花石产自长白山,由清宫的“造办处”采集石料。

1979年,地质工作者根据《砚墨新语》记载,在通化市发现松花石旧矿,经鉴定,与失传的石材相同。随后发掘之砚称“松花砚”。

(三)松花砚分为两类:一是古代遗存的200余方。再是白山、通化、延吉、本溪、朝阳等地砚工雕琢的现代松花砚。

四、要有文人之心

(一)砚与书房文化

“斋中长桌一,古砚一,……壁间挂古琴一,中置几,……壁间悬画一……”这是明高濂在《遵生八笺》里描述的书斋陈设。

读书的目的,目的是广博见闻,经世致用。有书就要有书房,有了书房自要有文房,有了文房便有了安顿心灵的所在。无法筑室于山间水涯,却可造得山房趣味。书房是文人的灵魂之城,文房器物,是文人心中寄情的名山胜景。

以文为业、以砚为田,书房是文人寻找自我的归途。择器有道、陈设有法。古之君子,讲究居如画图。陈设有致。砚,小中能见大,弦外有余音,内涵丰富,蕴意深藏,承载着传统文人的精神世界。

(二)传统文房的审美体系

大道至简,自古道家精深至简的思想影响久远,书房除了书写的功能,也是文人静修思考的地方。通过布局来营造使人心静的环境,文房须有儒雅气质,崇尚简洁明肃,从而延续至简至美的文人审美观。

五、要有文化界精英群体介入

(一)文人与石

古人崇尚自然,云:“园无石不秀,室无石不雅。”山石入室,自有其哲学溯源。老子、庄子、孔子分别提出:“天地有大美,万物有成理”“中心定,则外物清”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由山水崇拜,到君子的精神寄托、品格象征。赏石成为一种精英群体的审美活动。 赏石真趣,意旨深远。

(二)文人砚铭

砚铭能增加砚的文化信息,是评定文物的标准和鉴定真伪的依据。

苏轼赏砚、藏砚、刻砚,于砚寄情颇深,是千古代表性的“砚痴”。有《天石砚铭》《评砚》《端砚铭》等名篇传世。

米芾喜石爱砚,曾藏南唐后主李煜之砚山。还因得一砚山而抱眠三日,并请苏东坡为之作铭。其《山林集》云:“辱教须宝砚,……砚为吾首”。

欧阳修得南唐歙砚,并题砚铭,有《砚谱》记云。

文天祥正气砚砚铭:“砚虽非铁难磨穿,心虽非石如其坚,守之弗失道自全”,此砚原藏岳飞,铭曰:“持坚守白,不磷不缁”。

(三)松花砚诗文

康熙《制砚说》:“盛京之东,砥石山麓,有石礧礧,质坚而温,色绿而莹”。①

雍正:“以静为用,是以永年。”

乾隆:“松花玉,色净绿,细腻温润,可中砚材,发墨与端溪同,品在歙坑之右。”

(四)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培训

2019年,文化和旅游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雕刻培训班”在沈阳师范大学开班。松花砚制作技艺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也在培训之列。

培训班聘请中央美院、鲁迅美院、沈师美院等知名院校学者及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进行双师制授课,为传承人现场讲学授艺。

从理论方面总结松花石砚在历史留存和发展中的文化脉络及现实情况。研究整理非遗的学科理论,体现地域特色,通过培训为传人立传,要坚持挖掘、保护为数不多的东北非遗项目。

在技术层面使学员初步了解和掌握学院雕塑传承脉络、思想体系、学说、基础知识、创作规律。促进师生的交流与探讨。

文化和旅游部与高校的介入,可提升对非遗传承人的人文素养、专业素养、审美能力、实践水平、传统技艺创作等方面的培养,开发创新思维和能力的表达与运用。持续对非遗传承人的传承水平和能力提供智力支持和文化供给。

六、要出作品

技艺传承和发展至关重要。技艺研习的最高形式就是出精品力作。

(一)选材

选石包括石型、石色、石纹、石质的密度、扣石听音、石意等六方面。

(二)立意

治砚,须先立意,意犹帅也,要了解砚史、功能、时代特征、雕刻技法等。砚别于牙、木、玉等其他雕刻艺术,有独到的实用属性与风格。

山水、花鸟鱼虫、历史人物、民间传说,寓言故事等皆可入砚。选择有普遍群众基础的吉祥祝福类题材。或表现小桥流水、深潭细柳,柔美含蓄,砚中有画、画中有景,景中有情,情里赋诗,诗意灵性的江南风情。或自然随型,突出思想,保留原始的风化皮层和肌理。这是文人雅士所向往的境界,寄情山水,磅礴恣意。以少动应万动。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画外之功”。

(三)制作

首先,切割和挖堂设池。可纯手工、半手工或机雕。

接着制坯,观察整体形状,石膘位置、层理,色泽变化、石纹结构、线条特征,温润程度、颜色层线、取舍大小形态,揣摩构思、运用构图法则,推敲不同意图。

之后取盖、择最佳方案落图。难点在雕刻,先主题,后装饰,先图后文,先粗后细。成竹在胸,厚积薄发,画龙点睛,一气呵成。

最后为合口、打磨、题识落款、上光打蜡、配盒等工序。

作为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培训导师,笔者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松花石砚技艺培训工作,考察了本溪桥头镇松花石采石场老坑矿脉,参观了会展中心、文化产业园、松花石砚博物馆;为培训选择、购买石料,完成非遗传承人的学院雕刻理论授课和创作指导。其间,本人购得“紫袍玉带”大石料一方,长120厘米,宽29厘米,厚7.5厘米,仅摹刻家藏王世襄先生旧藏明代古琴《龙吟》刻款。随形而治,砚中浅挖圆形砚池意为藏琴之“龙池”。尾部方形砚池为琴之“凤沼”。以此纪念王先生与表达思念先父之情。

以上六要的研习,要让松花石砚技艺,为当代砚文化艺术的发展注入新的生命活力,让文化基因的传递在一代代非遗传承人不断的文化认同和文化的创造中延绵发展。

注释:

①清康熙.《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卷三十《制砚说》.《钦定四库全书荟要》第一册,642页,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5年.

猜你喜欢

松花文人
古代文人与琴棋书画
浅谈本溪松花石砚石材产地及现状
邱雁芳 石间文人气
文人吃蛙
八吉集团
履职尽责:为松花石鼓与呼
谁下的
松花鸡下松花蛋
邵洵美:文人中的性情中人
这世上少了文人会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