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民歌《茉莉花》与北方地区演唱差异探析

2021-01-28

大众文艺 2020年20期
关键词:北方地区音色民歌

(盐城师范学院,江苏盐城 224000)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在这个五十七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大家庭当中,人民和谐共处,携手推进中华民族发展的同时,造就了璀璨的文化体系。其中民歌作为劳动人民在生产和生活中创造的、百姓口口相传的艺术形式,在我国广泛流传。[1]各地受自身地理环境、语言特点、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基于不同的艺术加工处理,形成了不同版本的《茉莉花》,其在江苏和北方地区的演唱风格上有着明显的差别,带给人不一样的听觉享受,迎合了现代人个性化的审美需求,并由此得以悠久传扬下去。

一、江苏民歌《茉莉花》与北方地区演唱差异

民歌《茉莉花》在全国分布非常广泛:江、浙、冀、鲁、豫、晋、陕、甘等几乎每个省份都有,在曲调和唱词上它们同根同族,又都各自具有明显差异性。[2]这主要是由于民歌《茉莉花》受历史因素的影响,其在口口相传的发展中,在植入了不同民族人民的审美情趣之后,呈现出了差异化的风格特点。江苏民歌《茉莉花》与北方地区演唱上的差异客观存在,并重点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具体相关论述如下:

(一)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演唱风格

1.韵律

作为典型的江南小调,江苏民歌《茉莉花》并非如“山歌”那般可以自由伸缩,而是在节拍规律的“制约”下,呈现出了一定的规整性,整体为民族徵调式,采用4/4拍,曲式结构为一段体。且篇幅不长,歌曲多采用十六分音符××××、前八后十六 ×××、前十六后八 ×××、切分节奏××××、附点八分音符×.×等较为复杂的节奏。[3]这使得整个发声过程更加连贯。与此同时,相较于其他民歌体裁,江苏民歌《茉莉花》还具有丰富多样的形态变化,在其第一乐句结构中共包含了四个小节,开头节奏各不相同,但又统一控制在整首歌的规律之下,旋律级进,均匀分布,以此保证了演唱时并不会因节奏变化而杂乱无章,带给受众以新颖、亲切的听觉享受。另外,江苏民歌《茉莉花》突出了曲折、回返的级进特征,稍带动感的分拍与连贯抒情的合拍变化组合,使得演唱时所表现出的情感更加细腻且富有层次感。

2.音色

江苏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是富庶的鱼米之乡,温润的环境、发达的经济使得本土居民呈现出了婉约秀丽、细腻柔媚的性格特点,在民歌演唱中声腔的运用与北方地区截然相反,刻画出了一道道含蓄神情的系线条。在民歌领域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铜锣不出乡,各是各的腔”。在演唱江苏民歌《茉莉花》时,始终强调以微笑伴之,舌头、下巴等呈放松状态,从而在鼻腔和咽腔产生共鸣之音,两小节一换气,从而保持平稳的发声,将每字每句都能清晰地表达出来,并基于级进的律动,达成声音演唱上的统一,使得情感自然、流畅、轻松地流出。同时,由于曲调歌词的特征,使得江苏民歌《茉莉花》演唱时塑造了一种甜美、干净的音色,声音柔润,与江南水乡典型的恬静清丽风格印象高度呼应。

3.语言

江苏民歌《茉莉花》有着极为强烈的民族化风情,讴歌了人们对生活的热情与向往之情,内容健康淳朴,形象描述了人们真、善、美的价值取向,搭配上规整而富有变化的曲调律动,刻画了一幅唯美的“画卷”,牵动着受众的心灵触感。由此可以看出,江苏民歌《茉莉花》竭力修饰了一种优美、婉转的情感,演唱时强调咬文吐字与歌曲的旋律一致,如此来强化情绪,意境的塑造尤其重要。因此,江苏民歌《茉莉花》演唱时要求吐字清晰,讲求“字正腔圆”,通过第一乐句中的“好”、第二乐句中的“香”、第三乐句中的“采”等关键字的突出,担当着整首歌曲“骨架”的作用,将柔、美、俏等情绪带入进去,实现了浓郁情感的迸发,更容易带动受众的共鸣感受。

(二)北方地区《茉莉花》的演唱风格

1.韵律

北方地区《茉莉花》演唱亦有着自身独属的风格特色,通过组合式的节奏型,从长短相合的规整型节奏到大切分式的拖腔,突破了原有的规律限制,使得音乐得以舒展和开阔,整个演唱过程塑造了轻盈活泼的节奏印象,重音着落在切分音上,表达了纯真、柔美的情感。对比之下,北方地区与江苏在演唱《茉莉花》时,旋律节奏基本趋同,尤其是前两句的变化重复相似,只是落音有所差别,但是前者在后者的风格基础上进行了延伸处理,有着较为明显的律动起伏变化,多以跳进为主,容易带给人明快、嘹亮的听觉感受,音乐风格短促而活泼,与北方地区人民粗犷、奔放的性格极其接近。尤其以河北南皮《茉莉花》为代表,悠长的曲调、从容的节奏和动听的旋律,加之附着上了一定的说唱风格,演唱呈现出了轻盈跳动的特点。

2.音色

基于跌宕起伏的曲调变化,北方地区演唱《茉莉花》时表现出了透亮、高亢、清脆的音色特点,且富有冲突性,刻画了本地人好爽淳朴、热情开朗的硬线条。综合来看,北方地区演唱《茉莉花》时,受其他艺术形式的影响,附着上了一定的说唱趣味,长于润腔技巧,基于基本唱腔植入了美化、装饰、润色等元素,用字行腔、以声润腔,要求发声圆润通畅,以此来保证行腔的平稳连续性。与此同时,北方地区《茉莉花》还在每句中设有加腔,因而演唱时附带有戏曲的效果,讲求抑扬顿挫的发声,在明显的强弱变化中使得情感脉络的发展更加清晰,且声音自然、有力,在保证咬字清晰的基础上,达成了统一的音色,声音各更加悠扬,与行腔的完美配合,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少女多情、俏丽的性格。

3.语言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人们经久不息的劳作当中,创造出了许许多多的民间歌舞艺术,并对北方地区演唱《茉莉花》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相比与江苏民歌《茉莉花》,北方地区演唱时更加强调按字行腔,整体节奏分布较为零散,与人们的语言风格有莫大关系。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大运河的开通极具现实意义,加速了南北文化渗透,北方地区演唱《茉莉花》亦可窥探到江苏民歌的影子,因而在粗犷的风格背后,映射出了一定细腻、柔美的情感,唱词编制上出现了很多衬词,以此来加强语气,如哎、那个、怎么等,与动听的旋律搭配,使得情感的渗入更加自然、表达更加强烈,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北方地区演唱《茉莉花》,竭力表现出了一种泼辣、开朗、豪放的情感,强调吐字清晰且快速、自如。

(三)两者差异总结

虽然江苏民歌《茉莉花》与北方地区《茉莉花》均改编于《鲜花调》,以花为主题,喻情其中,表达了对男女纯真爱情的向往,但作为典型的民歌小调,呈现出了风格迥异的演唱特点。江苏民歌《茉莉花》曲调平稳而婉转流动,在演唱上多为一字多音,词与曲搭配匀称。[4]学者王娜娜曾就此做出到了较为深刻的解读,民歌手往往采用吴语演唱这首歌曲,其风格细腻优雅,听起来感到新颖亲切,生动地刻画了古代少女追求美好生活的形象,很有艺术感染力。[5]而北方地区演唱《茉莉花》时,节奏疏散、自由,在刚柔并进的旋律中,呈现出了一种明快、爽朗的艺术风格,其中还夹杂着一些细腻、柔和的情感,具有诙谐幽默的趣味,给人留下了朴素大方的印象。同时,综上分析,江苏民歌《茉莉花》与北方地区演唱差异还体现在对装饰音、临变音的运用上,前者的滑音、变化音相对较少,而后者由于语言风格的关系,较多地运用了装饰音,且关联到大量的衬词。另外,在速度韵律上,江苏民歌《茉莉花》以中速、匀速为主,而北方地区演唱时则呈现出了渐慢到回原速的变化,对情感脉络的刻画方式有所差别。除却上述这些,江苏民歌《茉莉花》还尤其擅长于本音阻声和异音上滑的运腔处理,而北方地区演唱《茉莉花》时则恰恰相反,多采用了异音下滑的阻声式运腔方式。正是基于江苏民歌《茉莉花》与北方地区演唱上的诸多差异,带给人不一样的审美情感,映射了不同民族的性格特点,呈现出了别样的民歌“芬芳”。

二、江苏民歌《茉莉花》与北方地区演唱差异影响因素

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均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沉淀,差异化的地理气候,影响着人们行事风格迥异,继而形成了不一样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审美情趣等。另一个维度上讲,不同的地理环境条件下,古代时期的南北经济发展差异客观存在,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对外交互程度,最终造就了江苏民歌《茉莉花》与北方地区演唱上的诸多差异。同时,生活在不同区域下的民族,其语言特点亦是大相径庭。如上分析所述,咬文吐字是南北地区民歌《茉莉花》演唱时所着力强调的,直接关联到其情感抒发效果。以江浙方言为代表的南方小调,江苏民歌《茉莉花》演唱时,音色婉轻柔,有着较强的歌唱性。而北方地区人的性格爽朗、朴实、豪放、音色浑厚而扎实,在演唱《茉莉花》上线条硬朗,咬字的声调更是棱角分明,显示出了语言特点所造成的影响。除却上述这些,文化传统差异亦是造成江苏民歌《茉莉花》与北方地区演唱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两者所擅长的艺术处理方式不尽相同,展现出了差异化的态度和认知。正是基于江苏民歌《茉莉花》与北方地方演唱的差异,才为之附着上了灵气,蕴藏着极强的生命力,迎合了不同民族人的审美个性需求,是其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本。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受地理环境、语言特点、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江苏民歌《茉莉花》与北方地区演唱有着明显的差别,并体现在韵律、音色、语言等诸多方面,迎合了不同地区人民的审美个性需求,体现了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讴歌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对其传承与发展是这个时代必须要肩负的责任。同时,作为典型民歌的代表,《茉莉花》之所以长盛不衰,足以显示其独特的魅力,其中有很多艺术处理方式值得借鉴,以促进我国文化艺术的再发展。

猜你喜欢

北方地区音色民歌
南闸民歌 留住乡愁
北方地区湖泊河蟹养殖技术探讨
计算机音乐编曲中音色的复合应用
上厕所为何称“解手”
计算机音乐编曲中音色的复合应用
北方大豆种植技术
穿花衣 唱民歌
北方地区荷花虫害防治技术
莫文蔚:民歌也可以很前卫
音·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