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印良品设计中的侘寂美学分析
2021-01-28
(西安欧亚学院,陕西西安 710000)
20世纪80年代,全球经济陷入低迷状态,消费者更加寻求物美价廉的理性消费。无印良品在此背景下由田中一光、杉木贵志等设计师共同设计,并在之后的直营店销售中得到了很大反响。虽然无印良品印在日语上的MUJU无印即No Brand(无品牌)的意思,但它将日本传统美学运用到产品设计与销售之中,崇尚自然,直抵事物本质,以最朴实真诚的态度对待消费者的需求,成了无设计的设计,无品牌的品牌,得到国际范围内的认可与关注。无印良品的出现是民族文化与审美范畴下发展起来的,就其所突出的崇尚自然、回归本质的设计特点来看,这与侘寂美学有很大的契合。
一、无印良品所倡导的美学理念
当前消费洪流中商品市场两极化倾向严重,一方面有些产品用新奇的素材或独特的包装吸引眼球刺激消费,要么是貂皮要么是镀金,不可谓不费尽心思。另一方面有些产品迎合低俗的消费需要,以最低廉的造价,最简化的生产过程,粗糙地生产出质量也不能保证的产品。而无印良品在鱼龙混杂的消费品市场另辟新径,坚持其自身的美学追求,继承并发展了日本传统美学理念,尤其是运用了侘寂美学中回归自然、护持本质的思想内核,走出了一条别具一格的发展之路。另外,它不强调流行或个性,也不过分装饰和造作,它以本色示人的品质与其说是一种设计理念不如说是一种生活方式。
(—)崇尚自然
无印良品一直追求崇尚的自然素朴的绿色生态理念,主张去除不必要的色彩和着色,去欣赏原始素材和物质质料本身的质感。这一理念鲜明地体现在其产品的选材和用色上。首先,选材上,其主要选择自然的原生态的原始素材制作,其中包括纸、藤、竹、木等。这就使得消费者在产品体验过程中有一种在城市的繁忙生活中出离而回归到大自然中的清新感受。在产品加工环节,它只是对材质进行少量的必要加工,以保留其材质本身的天然美感,而不像大多市场产品一样,进行过度包装与渲染。即便是产品使用之后,也是可以回收、可以再利用的,这样就不仅保护了取材其中的自然环境,也节约了资源护养了自然,真正践行了可持续的发展。为了保护环境也保护消费者的健康,无印良品内部对一些敏感素材的使用情况有着详细规定。PVC是公认的容易加工、又耐久的材质而只因其燃烧后可能产生环境荷尔蒙,并不利于环境,就被产品生产部明令禁止。不得不说这也为当前许多为了刺激消费获得利润而不顾自然环境的商品设计与生产树立了好的榜样。其次,用色上无印良品多以简单素净的色调为主,除去包装设计中红色的“MUJI”字样,大部分情况是用黑色、白色、米色以及其他中间色系,给人以视觉的放松,容易营造出柔和淡雅的意境,产生朦胧的淡淡的却持久的美感,就像自然本身的美一样。
(二)回归本质
无印良品以其简约素净的设计原则回归到了物品的本质,倡导一种回归自然一派天真的生活方式。正如有人用“删繁就简,去除浮华、直逼本质、以人为本”来形容其设计,“无印良品的根本就是省去不必要的设计,诞生的商品都是单纯的”并且“要让每个消费者都觉得用得顺手”。这与其广告语“这样就好”是相契合的。“这也就好”是一种简约之美,但简约不等于简单,正如其设计总监原研哉所言“简单做出来的东西首先往往显得单调,然而,平静做出来的设计被选择积累下来就从中发现日常生活中无形的舒适。这种智慧,在历史或者环境的背景下已转化成为工具。我们曾一度称之为无设计,而今天无印良品认识到这才是设计的本质。”“所有的简约不是把所有的东西都去掉,我们是有设计理念在里面的,我们需要的事最低限的设计,是终极的设计,不是无设计。”[1]由此可见,很多称无印良品为“无设计的设计”其实也并不符合真实。这并不是“无”而是一种空,因空所以容纳万物,创生万物。比如2006年无印良品推出的无印床和椅子,就是这种“空”的很好呈现。它的造型看似简单但却绝不平庸,不论是十八岁的年轻人还是八十岁的老人都觉得这个挺好。它不矫揉造作,不哗众取宠,而是以床和椅子应该有的样子出现在世人面前。不突兀、不夺目,安安静静、清清爽爽,也让人舒舒服服。就像空气一样,你感觉不到它,它是空的,但它却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也无比重要。
二、追本溯源之侘寂美学视角分析
工业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标准化、统一化的商品生产,与此产品相对应的设计也有很多是古板无趣、严谨冷漠的。而无印良品成功地将现代设计美学与传统设计美学相互交融,显得有趣而温暖。正如李欧纳柯仁的《诧寂之美——写给产品经理、设计者、生活家的简约美学理论》一书中把作为日本民族的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侘寂美学作为苹果、宜家等时尚产品的灵感源头。[2]无印良品也跟侘寂美学有许多契合之处,更确切来说是其设计理念很大程度是从侘寂美学中继承发展出来的。
(一)一派自然的侘寂之美
侘寂美学是日本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一支,它是在漫长的自然历史文化中孕育出来的。“自然美构成了日本民族美意识的基底和主体”[3]日本民族在对自然风物的美学感受中所形成的植物美学观对诧寂美学有深渊影响,正如“物哀”是日本审美文化的重要特征,没有之一。因此,诧寂之美首先表现为对自然之美的礼赞。即认为大自然是美的本原、美的蓝本、美的极致。认为一切美的事物皆源自大自然,大自然所造之物皆为美的,最高的美存在于自然之中。如此一来,自然的事物本身就是美的,一朵花是美的,枯藤老树是美的,长满青苔的石灯是美的,留有痕迹甚至破损的粗碗也是美的。它们给人以一种事物本然的自然之美,修饰反而破坏了这种美。[4]崇尚自然,是诧寂之美的基本特性之一。
此外,诧寂之美中的“寂”原初含有“旧化,生锈”之意。在江户时代俳句诗人松尾芭蕉以及能乐的影响下,又产生了新的审美意义。即透过老旧的事物的外表,显露出的一种充满岁月感的美;即使是外表斑驳,或者褪色暗淡,都无法阻挡甚至说会加强这种美的震撼力。这种时光的印记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于是便是美的。这在一派自然的侘寂之美在无印良品中除了在上文提到的选材与色彩方面,在产品的细节纹理处也有体现,比如在无印良品的家具设计中,许多木材因含有单宁成分,不断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使用时间越长就越接近米黄色,时间久了,家具就会轻微的变形,无印良品并不拒绝这种时光的破坏,反将这种破坏当成了美,因为有时光流逝的痕迹,沙发带有了家的味道,显得更加温暖,也更加有味道。
(二)直抵本质的侘寂之美
侘寂之美中的“侘”的原意是简陋,在禅宗中安于简陋被认为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清净之心,这种清净之心是没有垢杂的,它直抵事物的本质。“侘”所追求的便是这种不需要繁华,不需要装点,直指本源,回归来处的精神。
回归当下,看到那些长满青苔的庭院石灯、留有使用痕迹的古旧茶碗,枯寂留白的禅寺山水,以及没有过多装饰,以其本来该有的面目出现的无印良品。侘寂美学常常被形容为:粗糙、不对称、简朴、谦逊、节制、自然、亲切。但我们通过对诧寂历史的溯源会发现侘寂之美发源于禅宗精神,其更深层的意思是剥落了其对外物形式的关注,而强调从内心而非外在去把握事物。这是一种直抵事物本质的并不依附于外在的美。而在无印良品的产品设计中,这种直抵本质的侘寂之美是正在被吸收的。
三、护持本心、回归来处的恳切呼吁
无印良品从品牌理念到具体的产品无不透露出诧寂美学的思想内涵。它把设计上升到人文精神的哲思境界,从文化、美学的深层面来思考当下所需,而不随波逐流,在消费洪流中不知所踪。它秉持自己的特色,以其民族文化和民族审美为根基,以前不变、现在不便,未来依旧不改变。这便是对本色的坚持,也是对根的认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给了我们泱泱大中华的设计界当头一棒,“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所言不虚。
就生活方式而言,无印良品创始人田中一光说:“简素并不会对豪华自卑,简素中有奥妙的知性、感性,毋宁说是值得骄傲的世界。如果有这样的价值体系可以推广,那么可以用尽量少的资源,过更丰富的生活。”[5]事实上,处在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多少人却总是感到拥有的不够多,总是在追求更多的物质满足。他们尽可能多地占用资源,以为这样便可以过上丰富的生活,使其不感匮乏。但真实的情况是,只有回归到自然之中,回归到事物本质,回归到内心精神,才能得到长久而平静的满足。所有内心的渴求并不会因为物质的填充而得到缓和,反而会因物质的充斥而愈加空虚。只有拨开迷雾,直抵本心,才能见出事物真正的美,也能在这种美中得到真正的超脱。
疗愈工具理性时代下人为物役的症候,一直是社会的重大议题。在西方不论是十八、十九世纪德国浪漫主义提出返归内心的运动,还是十九世纪法国哲学家伯格森提倡的“直觉主义”或德国思想家鲁道夫·斯坦纳的“人智学”身心灵全面发展体系,以及二十世纪法兰克福学派马尔库塞倡导的“新感性”都无不在呼吁个体生命应当以其感性、灵性为基础,靠直觉生命而非理智分析来生活。人应当重新循回与自然的神秘契合,而不是任凭工具理性使人与自然分裂,或说使人自身原本自足圆满的本心分离。是的,人应当护持本心,勿忘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