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花鼓灯“兰花”流派特征及现代价值探析

2021-01-28

大众文艺 2020年20期
关键词:花鼓流派兰花

(蚌埠市剧目创作室,安徽蚌埠 233000)

安徽花鼓灯是我国第一批非遗,是一种以舞蹈为主要内容且分布于安徽省淮河流域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富有舞蹈震撼力与代表性,有淮畔幽兰的美誉。对安徽花鼓灯流派的划分,主要包括依据地域或著名艺人的两种类别划分形式,而女性“兰花”的舞蹈角色流派,主要根据著名艺人进行划分。无论哪种流派都富有丰富的情感与艺术表现力,无不被全中国的舞蹈行家俯仰无愧,因此风格特征与现代价值值得深入研究。

一、兰花角色风格特征

1.冯派特征

冯国佩是冯派花鼓灯表演的创始人,有小金莲的艺名,从小家境贫寒与生活艰苦,在逃荒时期一度靠讨饭过日。即使是在极端恶劣的生活环境下,花鼓灯仍是冯氏家族四代不可缺少的生活方式,家族四代都是玩花鼓灯的佼佼者。十六岁的冯国佩弃学后开启了学艺生涯,冯国佩的甜美长相与小巧身材,常在花鼓灯男扮女装表演兰花一角。冯国佩的性格活泼,在动作表现上既大方开朗与灵巧,又不失兰花角色的妩媚矜持与恬静。冯国佩在家庭环境影响下富有花鼓灯表演天赋,无论是在步伐等动作上,还是在神态等情感上,都能反映出其娴熟的技艺水平,逐渐地形成了富有个人特色的艺术风格。动作技巧是内心情感的宣泄口,而冯国佩的兰花表演动作灵巧自如,动作与动态到位,尤其是闪腰与闪身等流动造型,将女子风韵诠释得淋漓尽致。冯国佩不仅传承花鼓灯的艺术精华,并在摸索性创新中结合自身特征,逐步形成了生态美与情感真及身姿美、韵律强、脚下溜等冯派艺术风格。

而内心情感的驾驭,与冯国佩留心观察与揣摩生活后提炼成舞蹈动作的经历有直接关系,尤其是野鸡溜的代表性动作,就是在观察野鸡受到惊吓后出现回旋等动作状态后的启发,将动作步伐与情境及角色心理情感融合,进一步放大艺术表现力与剧目感染力。冯国佩的生活经历与情感阅历丰富,在表演中善于运用以情带动的艺术方式,在捕捉瞬间即逝的形象等细节处理上到位,促使人物形象塑造更加灵动。尤其是三回头的经典动作,为了将兰花角色情感到位传递,在第一次回头中运用了向左单拐弯的步伐,动作流畅并在转身瞬时停止,拧动的上身与小踏步等动作形态,使得盯住鼓架子的眼神更加含情脉脉,瞬时完成了氛围营造。在第二次回头时利用搭凉棚体态与闪腰动作,将少女的羞涩感与娇媚充分呈现。在第三次回头时通过轻踏步回身拧的动作,生动塑造了一个选装大方的女子形象。三次回头的心理状态不同,塑造了不同的女子形象,包括朴实多情与落落大方等,情感风格更加真实,身子与神态更加妩媚,让人心旷神怡。除此之外,冯国佩还有很多斜塔与急拐等表现力强的创造性动作,给人一种瞬时的美,也体现出了冯国佩扎实的基本功,包括韧性与平衡性等,细节处理滴水不漏,迎合了观众期盼水平,更给观众带来了无限遐想。

2.陈派特征

陈敬芝是陈派花鼓灯表演的创始人,从小生活清贫困苦,在淮河水涝与瘟疫等自然灾害影响下,使得村子有着浓厚的驱鬼祈福等文化氛围,在这种生活背景感染下,十三岁的陈敬芝选择进入了村里花鼓灯班子。陈敬芝凭借秀气的长相,尝试兰花角色后便主攻女角。陈敬芝喜好广泛,学习接受能力强,几乎是戏班子的全才,凭借的甜润的噪音与婀娜的舞姿被广大观众喜爱,因为能唱能跳,随后有了小蜜蜂的美誉。陈敬芝不仅有创造性的品质,更有吃苦耐劳与精益求精的发展精神,尤其是在花格灯艺术追求上更是尝尽了苦头,无论严寒酷暑,都抵挡不住其刻苦训练的步伐。为了适应穿好衬子,脚总是被磨起泡,也造就其脚下生风与行云流水的表演境界。陈敬芝在传承老一辈艺人步伐与身法等技艺的同时,并未墨守成规与故步自封,而是根据不同的角色与情境加强创新揣摩,使其产生多元化的效果。陈敬芝的动作敏捷,但这种动作都是内心情感带动与精心打磨形成的,整体有自然不做作的感受[1]。

陈敬芝的表演特色体现在颤、颠、抖的夸张表现上,放大了花鼓灯风格特征的同时,提高了剧目表演艺术价值。陈敬芝的表演以喜俏的情感基调为主,也反映了其内心始终追求与保持的喜善之情。正是在这种情感支配下,促使陈敬芝的舞蹈动作有着木偶般跳动不停的形态规律。陈敬芝善于利用动作语言传递情感与信心,尤其是在扇子等道具的应用上,促使舞蹈语言更加丰富。扇子造型独特与多样性,如别扇与飘扇及打扇等,尤其是在《收棉舞》表演中,与以往色彩丰富的扇子不同,改用了象征棉花的白色扇子,道具上的革新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配合灵活轻盈的动作,婀娜与夸张的身段,直接放大了表演艺术魅力,如《游春》舞蹈作品,是其最有舞蹈艺术特色的代表作,被认定是独舞剧目在历史上的创举;作品描述了少女在春天田野间天真烂漫玩耍的画面;为塑造对美好情感向往的少女形象,陈敬芝运用了大小颤颠与云步等急快步伐,运用了飘扇与翻扇等丰富多变的扇子道具,利用凤凰展翅与怀中抱月的身段,实现了角色情感真情流露。陈敬芝的经典动作多样,尤其是颠抖步与贴翻扇等经典动作,与其一条线的艺名契合,同时丰富了兰花舞蹈技巧与表演丰富,为花鼓灯艺术文化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3.郑派特征

郑九和是郑派花鼓灯的创始人,从小深受家族花鼓灯氛围的熏染,父亲及其远房兄弟都装扮过兰花角色,在耳濡目染中成了花鼓灯加班人。郑九和从小能歌善舞且天资聪慧,同时性情果敢,自带一股子傲气,有不服输的精神。在为母亲守孝期间穿白鞋坚持练习,又因为其舞姿轻盈与长相俊美,后有小白鞋的艺名。

郑九和的表演风格独特,其身体控制力强,善于装扮热情潇洒与娴熟稳重的女子形象,但因为身材高挑,在表演时扬长避短,通过对四肢的控制,如步伐紧跟与抬步收敛等,使得表演更贴合年轻女性。虽然动作幅度相对收敛,但整体感觉并不扭捏,动作收放自如且敏捷洒脱,富有较强的动律性,使其秀外慧中的个人气质,以及端庄大方与动和静柔的艺术风格特征充分呈现。郑九和在《五姑娘送粮》等作品中常运用到簸箕步的动作,是在观察农民抖动装有麦穗簸箕的情境中产生的。簸箕步动作迎合音乐节奏收放自如,表演风格富有亲切感,又给观众敏捷轻巧的美感享受。郑九和的风摆柳等动作可以用哏字诠释,腰部摆动幅度小,力度集中在扇花摆动上,动作形态干脆且灵活,即平稳又大方,在自信心中显现着秀美,将以柔见长的表演技艺到位呈现。郑九和的兰花动作选材与设计等方面,多倾向于为闺秀形象服务,善于利用干净利落与节奏强的特征,去塑造性格刚烈与高傲的农村姑娘形象;这种表演风格俨然与其耿直要强的性格密不可分,郑九和的动作精华可以用轻柔含蓄与欲放先收、博采众长去形容[2]。

二、兰花流派现代价值分析

1.艺术价值

我国传统文化发展至今,有很多随着历史进化长河而消失,唯有艺术精华随着规律曲折前进,也正是价值内涵所在。花鼓灯的艺术价值体现在适应性与独特性等方面,花鼓灯的角色与形式多样化,分工明确且道具独特;演出程序分为上中下三路,可以全部演出,也可以单个表演;角色可以互换,演出的适应性相对较强。而兰花三大流派的风格特征,正是舞蹈艺术的集中体现。三大流派表演艺术家在动作拿捏上分寸准确,有着典型的艺术个性,也造就了较高的艺术价值。民间舞通常用喜剧基调呈现对精神自由与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三大流派表演艺术创始人都出身贫苦,度过了食不果腹的少年清苦生活,内心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而在内心情感的支配下,运用动作语言呈现出了戏剧性的艺术表现手法,即表演过程也是内心释放的过程。内心渴望的世界与现实生活看似独立,但又息息相关与相互并存,表演与创造成了展示内心追求的情感与精神寄托。创始人的审美情趣与生命感受与性格特征等方面不同,呈现出的表演艺术色彩也存在明显差异[3]。冯国佩性情温和,表演风格妩媚细腻且灵活流畅,好似平静的水面偶起涟漪,让人心神荡漾与回味无穷。陈敬芝性格热情奔放,表演风格喜俏,如提线木偶般的夸张表演,能够让观众始终维持十分饱满的热情。郑九和性格沉稳含蓄又傲气自信,表演风格轻柔秀美且温柔内敛,好似蒙上神秘透明的面纱,放大了表演的感染力与艺术表现力。

花鼓灯民间歌舞艺术形式,整合了唱歌与舞蹈及戏剧、杂技等,从个人艺术技艺入手分析,郑九和演唱与歌曲创作技艺了得,同时会打鼓,是班子难得的多面手;尤其是在处理兰花上,动作处理潜移默化,动作节奏鲜明且身段飞舞,配合满天彩扇,给人眼花缭乱的视觉感受,也奠定了其独特的表演风格。而陈敬芝不仅有一条线的美誉,同时能善攻男角鼓架子,唱功了得,通常以边唱边跳的艺术形式抒发内心真实情感,艺术风格独具风骚,将花鼓灯的审美标准与艺术价值充分呈现。

2.教学价值

花鼓灯属于整体性的艺术形式,对表演者的专业技艺水平要求较高,必然需要接受系统性的课堂教学训练,并以这种课堂教学训练的方式传承,确保花鼓灯得以高水平发展。花鼓灯与舞蹈课堂教学的结合,不仅拓展了课堂容量,丰富教学资源,推动学生素质综合发展。同时拓展了花鼓灯艺术发展路径,促使其得以传承创新发展。花鼓灯表演审美要求体现在强调风格特征与动态感及神态感等方面,在扇花与体态及步法等方面的理论丰富,研究越发深入,确保学者能够掌握更多更全的艺术精髓,从而推动我国舞蹈艺术稳中求进发展。花鼓灯著名传承人较多,要求精通兰花等角色表演要点,而在传承的同时也需加大对舞台表演经验与理论的研究,确保动作更加规范,教学程序更加优化,使得各流派风格得以延续与全面性发展。

三、总结

花鼓灯是沿淮劳动人民思想精神外化的形式,蕴含着丰富的民间舞蹈艺术元素。而兰花三大流派的创建与传承,对花鼓灯的现代化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三大流派的表演风格及动作技巧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造就了花鼓灯多次多彩的艺术形态以及各具特色的艺术价值。所创作是表演作品是三大流派表演特征的集中体现,具有一定的世界影响力,更是专业舞蹈教学领域不可或缺的民间舞教学内容,在舞蹈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

猜你喜欢

花鼓流派兰花
小花鼓
淮岸花鼓情
幸福花鼓
兰花
容轩读印——明代流派印(下)
兰花鉴赏
海洋玉髓鉴赏收藏的“十大流派”
关于戏曲流派概念及推出新流派的思考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论京剧表演新流派的创立
我爱你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