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作人与杨三姑娘
——周作人散文《初恋》赏析

2021-01-28

大众文艺 2020年20期
关键词:周作人姑娘散文

(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3)

周作人(1885一1967),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翻译家。他是鲁迅的同胞弟弟,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文学家,尤其在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两个方面都卓有成就。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提出了“人的文学”“平民文学”等文学创作理论。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曾说:“讲起现代中国的散文,周作人先生是第一个不能忘记的人物。”①

一、《初恋》的创作背景

首先,“知人论世”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文学批评理论。意思是说,作品和作者生活经历有着密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只有了解作者,才能了解其作品。所以,只有了解周作人的生活、思想和写作《初恋》的时代背景,才能理解散文《初恋》的思想内容。少年时代的周作人经历了几件不幸的事情,这对其文学创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一八八八年,周作人和他未满周岁的妹妹端姑同患天花病,他的病好了,妹妹却死了。一八九八年,他年仅六岁的四弟椿寿因患急性肺炎而死。周作人于当年一月二十九日创作了《冬夜有感》《长短句》,“均系感逝之作,也是现存他的最早的文学作品。”②

一八九三年,周作人的祖父因为科场舞弊案,入狱8年后才被释放。接着,其父亲于一八九四年的冬天患肺结核病,先是咳嗽、咯血,后来发展成水肿,两年后的一八九六年去世,年仅36岁,这时的周作人只有11岁。

由于祖父因科场案在杭州入狱,周作人于一八九七年去杭州服侍祖父,就与祖父的妾潘大凤一起住在花牌楼,因此认识了住在隔壁干父母姚氏家的杨三姑娘③。在他一段经历使他终生难忘,直至新中国成立前1946年,周作人在南京老虎桥监狱又作《知堂杂诗抄•丙戌丁亥杂诗•花牌楼之三》中还有诗感怀:“……恶疾猛如虎。婉变杨三姑,一日归黄土……”④

其次,“五四运动”时期,周作人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发表了很多抨击了封建礼教、封建道德的文章,表现出民主主义的思想和战斗精神。但是,到了一九二○年末,周作人患肋膜炎,次年在西山碧云寺养病,此时“五四”高潮已过,他感到了幻想破灭,心里充满了孤独和悲哀。加以避世养病的机缘,使他的思想发生了一些的变化。这一段时间,写了一些叙事或抒情性的小品文,写了不少山居杂诗、杂信,在这些小品文中,周作人“袒露了思想中的矛盾,表述了在矛盾中挣扎的苦闷情。”⑤

《初恋》这篇散文创作于1922年,周作人已经37岁。那么,周作人为什么要写20年前的恋情呢?

有人认为,作者想通过对自己性意识的分析来向传统文学挑战。如钱理群教授认为:“周作人不仅用西方学来的现代性心理理论分析外部世界的‘人情物理’, 更用来剖析自己感情世界的微妙波澜”⑥。

笔者认为,从以上叙述中可知,周作人的少年时代,因为祖父入狱,父亲早逝,弟弟妹妹夭折,家道中落,少年的周作人是孤独的和郁闷的。而且,这时候“五四运动”高潮已经过去,自己的理想也未能实现,加上身患疾病,生活中更加充满痛苦和孤独。这时候,他常常回忆自己的过去,想起了少年时期的很多事情,想起了少年时期孤独的和郁闷的生活,当然也想起了曾经给予自己安慰和快乐的杨三姑娘。于是,1922年10月,写了这篇小品文《初恋》。目的可能是对作者自己过去生活的回忆,也是精神的一种解脱和安慰。好像作者生过一场病后,把人生、世界都看开了,不像青年时期那么有朝气。

二、《初恋》的文本分析

《初恋》是一篇具有一定程度自传性质的散文,全文不到一千字。写的是作者十四岁时,对一个十三岁少女杨三姑娘的一段朦胧的恋情。文章一开始,就叙述了发生“初恋”的时间:“那时我十四岁, 她大约是十三岁罢。”⑦接下来,叙述我与杨三姑娘相识的原因和过程,这是文章的第一段,平铺直叙,娓娓道来,是一种很平常的叙述,给人以亲切的感觉。

第二段和第三段描写“我”见到杨三姑娘后的心理活动,以及自己写字时的行动。写道:她是一个很一般的女孩子,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但是,她却成为同龄女性中关注我的第一个人,我感觉到自己被她爱着。她也是我对异性爱慕的第一个人。由此可见,杨三姑娘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当他听到宋姨太太说道,杨三姑娘不是好姑娘,迟早要去做婊子时,他就想“她如果真是流落做了婊子, 我必定去救她出来。”⑧可见,作者对杨三姑娘的感情之深,同时,对救人这一行动描写,表现了少年周作人的敢作敢当的勇气。

最后一段,描写作者听到杨三姑娘因患霍乱而死后的内心世界。作者写道:过了一个月,仆人阮升从杭州到绍兴休假,顺便而不是专门来我家,还不是专门说杨三姑娘的死讯,只是在说花牌楼的别的事情时带出来的,仆人阮升就一句话,杨三姑娘患霍乱不治而死。当作者听到自己的恋人去世的消息后,先是觉得心里不舒服,接着想象了一下她死后的悲惨的形象,但是,马上又理智地冷静下来,心里的大石头“已经放下了”。⑨这一段叙述和描写让人有点难以理解。乍看作者对“女友”的死亡冷漠无情,似乎是铁石心肠。其实,仔细想一想也可以理解。第一,清末瘟疫猖獗,霍乱流行,医学不够发达,很多病无法医治。加上清政府腐败无能,医疗条件很有限。很多人死于霍乱瘟疫,见怪不怪。第二,杨三姑娘是姚家老夫妇收养的,在那样的时代,一个脱离了亲生父母的女孩子能有什么好下场,就像宋姨太太说的那样,“阿三那小东西, 也不是好东西, 将来总要流落到拱辰桥去做婊子的。”⑩现在杨三姑娘死了,当然就不会去做婊子了,她死得很干净。因为,在一般男人的心中,自己得不到所爱的人,也不希望其他男人得到。第三,作者说过:“她如果真是流落做了婊子,我必定去救她出来。”(11)现在她死了,也就不必解救她了,心里也没有负担了,当然心里就安静下来。

三、《初恋》的艺术特色

第一,题材的琐碎化、生活化。

周作人散文大多是写生活中的“小题材”,如吃饭、喝茶之类的小事情。即使“重大题材”也能把它“缩小化”,如“初恋”中的“死亡”也能将其“琐碎化”,而不像一般的作家写道“死亡”就不得了了,如听到死亡的消息如晴空霹雳等等,而周作人写的却很平常。其实,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所谓的“重大题材”一抓一大把,如民主、科学、启蒙、救亡问题等等。况且当年,写重大题材的文章不计其数。而周作人独辟蹊径,专门写这些生活中的“小题材”,如《喝茶》《北京的茶食》《故乡的野菜》《乌篷船》《觅菜梗》等文。扩大了文学创作题材,给当时的文学界带来一股清流,独树一帜。

第二,语言朴素、精练

周作人的散文语言朴素,他的文章一般人都能看懂,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热烈的情感描写,没有惊人的故事叙述,就像普通人聊天一样。如《初恋》中叙述我和杨三姑娘如何相见、相识的过程:当年作者去杭州陪侍祖父。因此,认识了住在隔壁的杨三姑娘。她家本来住在杭州清波门,家里排行为三。姚氏夫妇没有孩子,就收养了她。一个月住在干父母家里有二十几天。先叙述“我”为什么来到杭州,下来叙述隔壁住着“姚性”一家,她住在干父母家。杨三姑娘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出场了。作者又进一步叙述杨三姑娘身世。原来她是姚家老夫妇的干女儿。作者没有进一步说明杨三姑娘的身世,只是说,她一个月在干父母家里大约能住二十多天。这说明杨三姑娘自己家的生活可能不好,否则,为什么一个月要在“干父母”家住二十多天呢?这些语言都是生活语言,但是周作人能把生活语言艺术化。就用这么朴素的语言表达了杨三姑娘的悲惨身世和不幸的命运,为杨三姑娘的死亡埋下了伏笔。这些朴素语言,却能表达出了人世间最深刻的人生哲理。

文章中的语言精练,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一个字能说清楚的,绝对不用两个字;一句话能说清楚的,绝对不用两句话。如作者用仆人的一句话,交代了杨家的三姑娘的死讯;作者表达了自己对这死讯的反应也是十分简洁。作者好像一个字一个字地数着写这篇散文,就怕多一句话,多一个字,这是惜墨如金啊!

第三,人物描写主次分明、粗细得当。

对次要人物采取粗略的描写,如仆人的描写,第一次提到仆人阮升的名字,是和自己一起写字;第二次仆人阮升用来传达杨三姑娘的死讯。几乎谈不上对其描写,可以说只是粗线条的一笔带过。而提到对宋姨太太的时候,稍微详细一点,作者交代了她的为人处世,并且通过其咒骂杨三姑娘,表现了宋姨太太那种可怜又可憎的形象。而对主要人物的描写十分细腻,如对杨三姑娘的肖像描写。大意是:现在回想起来,她是尖下巴,乌黑的眼睛,身材瘦小,而且缠过踋。虽然笔墨不多,但抓住了关键的地方,十分传神。还有,当杨三姑娘来看他写字的时候,作者对自己的心理活动的描写也是十分细腻,反映出了少男少女们的懵懂的情感,给人以真实的感觉。

第四,体现了周作人的散文风格。

周作人的散文用生活化的语言,叙述日常生活中的平凡故事,用今天的话说,很接地气,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感受。读完《初恋》,让人感觉既亲切又平淡,哪怕是杨三姑娘的死亡,写的也是很平淡,只是用仆人的一句话叙述。其实周作人散文“平和冲淡”的风格背后,蕴藏着忧国忧民的个人情怀,表现了对杨三姑娘的深切思念,同时也表达了对个体生命的感悟。

总而言之,《初恋》是周作人小品文中的精品,通过几个人物的描写和对杨三姑娘死亡的感慨,多多少少渗透出了作者消极、无奈、出世的思想。反映其出了冲淡平和散文风格,也反映了那个时代基本的社会风貌,《初恋》也是中国散文史上是精品,对现代散文的创作仍然产生着重大影响。

注释:

①王景科.中国现代散文小品理论研究十六讲![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9,16.

②止庵:周作人传[M].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01,第2页.

③止庵:周作人传[M].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01,第4页.

④周作人.知堂杂诗抄.丙戌丁亥杂诗.花牌楼之二[A].长沙:长沙岳麓书社, 1987.

⑤张菊香.周作人散文选集[M],百花文艺出版社,2009.06,第4—5页.

⑥钱理群.周作人传[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1.

⑦⑧⑨⑩(11)张菊香.周作人散文选集[M],百花文艺出版社,2009.06,第68—70页.

猜你喜欢

周作人姑娘散文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秋姑娘的信
生与死的尊严(散文)
周作人之死
不说穿
泥姑娘
你是不是故意的
周作人和他曾经迷恋的女人们
采山的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