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过互动与合作实现高中物理课堂深度学习的路径分析

2021-01-26王亚琪

考试周刊 2021年103期
关键词:侧重点实现路径深度学习

摘 要:从当今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对广大教师日常教学工作所提出的新要求出发,不断增加学生课堂学习的深度已成为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最为棘手的问题,通过互动与合作两种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自然是理想之选。然而,如何真正在现实教学活动中达到这一目的,还需要不断进行深入的探究。对此,文章从“前提条件必须做到深入挖掘”和“动力和保障条件应保持高度充分”两方面入手,对围绕互动与合作打造高中物理课堂深度学习的侧重点进行具体分析,并把结合课堂导入环节创设师生互动与合作的情境置于首要位置、互动话题的设置和合作流程的有效落实作为核心环节、过程性评价作为不断加深学生学习深度的重要保障,对依托互动与合作实现高中物理课堂深度学习的路径加以系统论述。

关键词:高中物理;互动与合作;深度学习;侧重点;实现路径

从内涵角度分析,“深度学习”其实质就是通过理想的学习方案降低学习的难度,进而增加学习深度的过程。其中,必须要有理想的载体作为支撑,也就是说深度学习的过程必须要在理想的环境和氛围下来完成。就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而言,最为理想的学习氛围显然是在师生互动和生生合作中形成的,因此借助互动与合作学习过程实现高中物理课堂深度学习极具可行性。但是从当前高中物理课堂所体现出的实际教学效果来看,互动与合作在打造深度学习过程中,普遍未能发挥出载体作用,课堂教学效果远不能达到预期。文章就以此为立足点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并通过成功的教学案例将观点加以论证,既希望能够为广大教师带来一定的启发,还希望能够为今后开展更深层次的研究与探索起到理论支撑作用。

一、 依托互动与合作打造高中物理课堂深度学习的侧重点

(一)前提条件必须做到深入挖掘

无需置疑的是,任何活动的顺利进行都必须具备必要的前提条件,因为只有前提条件扎实才能保证各个活动细节实现水到渠成,效果更加趋于理想化,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自然也不排除在外。结合高中物理课堂通过互动与合作实现深度学习的过程,必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学生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也是学生学好物理学科最基本的条件所在。为此,广大高中物理教师在开展互动与合作教学活动中,必须通过理想的途径将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充分激发出来,让学生能够燃起学习课堂新知识的强烈欲望,这样才能为学生形成深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而这也是围绕互动与合作打造高中物理课堂深度学习首先要关注的重点。

(二)动力和保障条件应保持高度充分

从成功课堂构建角度出发,所谓的成功就是教师“教”的过程利于学生的理解,学生“学”的过程能够降低难度,让课堂“教”与“学”不再处于紧张的状态之下,实现质的提升。在这一过程当中,必须要有高度充分的动力条件和保障条件作为支撑,让学生学的过程有动力,让教师不断优化实施方案拥有极为有力的依据。对此,高中物理课堂围绕互动与合作打造高中物理课堂深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将确保动力和保障条件的高度充分视为重中之重。针对前者而言,就是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与实施方面做到高度合理;而后者则是要开展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活动,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在课堂学习的深度不断增加,课后深化课堂学习的内容。

二、 依托互动与合作实现高中物理课堂深度学习的路径

(一)课堂导入环节创设师生互动与合作的情境应置于首要位置

任何一项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都要有必然前提条件来提供支持,对学生深度学习而言,该前提条件就是浓厚的学习兴趣。所以,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互动与合作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就必须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视为首要工作。在这里,课堂导入环节创设出师生活动与合作的情境显然是首选。

以《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为例,在正式步入到課堂课堂教学环节后,笔者先是以一个具有趣味性和富有生活色彩的问题为开端,让学生的注意视线能够在最短时间内集中起来,用于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并形成新课部分的顺利导入。即:“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的速度快慢这是什么速度呢?”随后笔者将高铁运行、飞机飞行、汽车行驶的短视频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可以参考和借鉴。由于以上是学生在平时日常生活中普遍搭乘的交通工具,所以并不陌生,也能快速说出“平均速度”这一答案。此后,笔者再一次向学生提出与之相关联的问题,即:“在某一个时间点内的速度我们可以称它为什么速度呢?”这一问题显然增加了深度,学生也想说但说不出来,由此产生了极强的好奇心。随即,笔者则向学生表明本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就是要解决生活中这一实际问题,进而引出本次课的主题。该过程显然为学生搭建起了一个理想的学习情境,学生问题思考与表达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必须要有同伴和老师的帮助,在无形中为学生创设出了一个理想的互动与合作情境,不仅激发出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更为师生与生生间的互动、生生合作探究环节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让课堂形成深度学习能够拥有极为理想的前提条件。

(二)互动话题的设置合理和合作流程的有效落实应作为核心环节

结合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不难发现处于课堂导入和课堂总结阶段之间的时间段是课堂教学的核心部分,广大教师通常将其称为“新课部分”。所以,在谋求高质量教学的道路中,教师普遍会在该阶段下大力度,依托互动与合作打造深度学习自然也应如此。在这里,教师必须深刻意识到互动话题的合理设置,以及合作流程的有效落实重要性所在。下面就以《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学为例,将具体操作流程作出具体论述。

在新课教学活动正式开始后,笔者先向学生设置一个共同思考的话题,以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欲望在新课阶段得到维持。即:“同学们知道我们为什么能够稳稳地站在地面,而宇航员进入到太空后在太空舱内是处于漂浮状态的吗?”随后把讲课前准备好的短视频通过“电子白板”展现在学生面前,供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同时倡导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换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得出自己认为满意的答案后,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观点与全班同学共享,并让其他同学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进而形成学生间的相互博弈。此后,笔者结合学生观点博弈的过程,将自己的看法与学生共享,进而让学生能够意识到“‘力’的本身具有三要素”,并且“人们之所以能够稳稳地站在地面上是因为地球本身有吸引力,方向始终竖直向下”,而这恰恰是课堂学习的重点所在。此后,笔者根据互动话题向学生设置一个合作探究的项目,让学生自行探索新知识,而笔者本人则为之提供相应的辅助。即:“根据课本内容和屏幕所给出的相关信息,用相关工具体现重力的大小和方向。”在这一过程里,先是引领学生明确小组合作探究的基本流程,随后鼓励学生自行分组、自行讨论与分析、自行整理探究材料和探究成果。笔者自身则走下三尺讲台,深入到每一个学习合作探究小组之中,认真倾听和观察学生讨论的思路与操作步骤的同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启发,进而让学生能够知晓“力的方向,以及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还用直尺表示重力的大小与方向,帮助学生突破合作探究中所遇到的较大阻碍。最后,笔者还为学生提供一个合作探究学习成果的展示与集中指导空间,在成果展示时鼓励其他小组提出质疑,展示组则要帮助其消除质疑,进而再度形成观点的对弈过程。最终,笔者根据学生博弈情况,开展集中性的指导,让学生内心存在的质疑得到彻底消除。该过程显然为学生营造出极为理想的学习氛围,实现了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并攻克学习重点与难点,新课教学的总体效果更是不言自明。

(三)过程性评价应作为不断加深学生学习深度的重要保障

教学评价作为课堂教学走向成功的必要支撑条件之一,同时也是课堂教学质量实现可持续提高的重要保障性条件所在。因此,在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运用过程中,都必须高度重视教学评价工作的科学性,高中物理依托互动合作实现深度学习的过程自然也不例外。其间,笔者认为,以过程性评价的方式开展教学评价活动效果最为理想。

以《力的合成》教学为例,在课堂导入、师生与生生互动、生生合作环节中,笔者在学生每提出一个质疑、发现每一个问题、思考并解决问题之后,都在第一时间加以肯定,并鼓励学生说出为什么提出质疑、为什么这样思考问题、为什么采用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以学生给出的答复为基础,向学生提出更好的建议。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所想、所做,以及取得一点点成功都被老师看在眼里,从而不仅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本课知识的自信心,更让学习气氛变得更加活跃,增加学生课上学习的自由度。在进入到课堂总结与评价阶段之后,笔者先带领学生说出“合力与分力的概念”“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矢量运算的普遍法则”“做图法和计算法求共点力合力的方法”,以及课堂学习的主要流程是什么,最后结合学生所说加以补充的同时,再次强调课堂学习的相关注意事项,让学生既能意识到课堂中学了什么,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还能让学生了解到课堂是怎样学的,掌握一套完整的学习方法,进而帮助学生加深学习的印象和体会学习的深度。随后,笔者则针对学生课上学习的最终收获和参与过程的积极性进行点评,让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课上究竟普遍学会了什么、哪一环节参与状态最为理想,还有哪一知识点的掌握普遍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哪一环节的积极性还有待加强、个别同学应该在哪一方面提起高度重视。这显然让学生树立起进行更深层次学习的自信心,并且还有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全面养成。最后,笔者将课堂所剩余的时间再度归还给学生,赋予学生绝对的话语权,大力倡導学生结合课堂学习的全过程,表明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和看法,提出后期改进的具体建议。这些显然都是增加学生课上学习深度,营造出良好的课堂互动氛围与合作氛围的有利条件,也是促进学生快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直接作用因素,将其视为优化教学方案设计的重要依据,势必会不断提升“教”与“学”的总体效果。

综合以上论述观点,能够直接地体会到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真正做到围绕互动与合作两种教学形式,帮助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在这一过程当中,教师首先要意识到互动与合作的必要前提条件包括什么,动力条件和保障条件指的又是什么,随之在教学手段与方法的选择和落实方面,还要达到高度的合理性与充分性,由此才能将深度学习成为现实。因此,这也意味着在今后教学实践与科研工作中,广大教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断深化以上论述观点就成为重点关注的对象所在,还望其不断积累和广泛分享各自的成功经验与研究成果,踊跃提出各自的宝贵意见以及具有建设性的建议,确保高中物理课堂“教”与“学”的深度能够不断增加。

参考文献:

[1]邱仁和.深度学习视域下的高中物理教学策略探讨[J].中学理科园地,2020,16(1).

[2]黄卫华.深度学习视域下高中物理教学的优化对策研究[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20(7).

[3]许强斌.借力深度学习激活高中物理课堂[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9(24).

[4]杨宏昌.深度学习的高中物理课堂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J].读天下(综合),2019(18).

[5]关亚琴.中学物理深度学习的研究进展述评[J].物理教师,2021,42(5).

作者简介:

王亚琪,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中学。

猜你喜欢

侧重点实现路径深度学习
Online learning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浅议人民银行金融稳定职能的实现路径
国际私法法典化的挑战与实现路径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国际汉语教学各阶段文化传播侧重点探讨
我国学术期刊的价值设定与实现路径
谈企业经济责任内部审计的风险识别
地方台对农电视节目运作的侧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