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线上深度教学的局限性探讨
——一种学科知识深度教学的视角

2021-01-26孙绵涛

复旦教育论坛 2020年6期
关键词:意蕴线下形式

孙绵涛,郭 玲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辽宁葫芦岛125105)

自2020年初全国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全国的学校根据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广泛地开展了线上教学活动。一些学者对线上教学也进行了一些反思,大多数的反思都集中在线上教学中学校和家庭的配合[1-2],线上硬件环境和平台建设[3-9],某学科的线上教学[10-12],师生关系[13],域外线上教学[14-15]和线上教育公平[16]等方面,也有学者对线上深度教学进行了反思。例如:胡航、杨旸认为在疫情中,线上提供的教育资源,其范式仍停留在浅层学习,课程体系缺乏个性化,教师、学生、家长均对其存在不同的迷茫和困惑[17];曹培杰认为线上教学大多停留于传统讲授层面,并对克服这种不足进行了探讨[18]。这些对线上教学探讨为本文对线上教学的反思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本文秉承教学活动是以知识的授受活动为基础的教育理念,尝试以学科知识的深度教学为视角,对线上深度教学的局限性做一点初步探讨,以求教于对这一问题感兴趣的同仁。

一、什么是线上深度教学

深度教学来源于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和脑科学中对深度学习的研究[19]。有学者把这种深度学习的研究运用于教育领域中,对学生的深度学习进行了研究,并逐渐认识到,深度学习离不开教师有深度的“教”,于是由对学生深度的学转向了对教师深度教的研究[20]。笔者通过一些学者对深度教学和深度学习的研究[19,21],结合自己的思考,认为所谓线上深度教学,是以教师深度的知识教学为基础,促进学生开展“激活—联结—评价—迁移”深度学习,以实现学生认知、情感和实践能力深度发展的一种活动。

其一,线上深度教学要以教师深度的知识教学为基础。教师深度的知识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讲清学科知识(以下简称知识)所蕴含的全部内容。有学者认为知识是由知识的符号、知识的意义和知识的逻辑三部分组成[22]。这为我们思考什么是知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但这种认识还没有揭示知识所应该包含的全部要素。笔者认为知识是由知识的符号、知识的意思和知识的逻辑的外在形式和知识所蕴含的智慧、情感、思想和人格这些内在意蕴两部分所组成的统一体(如图1所示)。也可以说知识的内在意蕴是人智慧的结晶,思想的体现,情感的交融和人格的外化[23]。

无论是由单一的命题还是由复合的命题所组成的知识,抑或是一个字的知识,从其外在形式来看,都是由知识的符号、知识的意思和知识的逻辑这三者所组成。这里以最简单的一个“人”字的知识为例来加以说明。“人”是一种由一撇一捺组成的符号,“理性的能动发展的动物”是这一符号的意思,“理性的和能动的”就是这一意思的逻辑构成,其中逻辑表现在人是理性的所以人才能能动这一递进逻辑。在线上教学中,通过教师的讲和学生的学,知识外在的形式给学生以“知识”的价值和知识的“认知”价值。即让学生学习到“人”这一符号的意思是“理性的能动的动物”,这一意思的逻辑是递进逻辑这样一种知识;让学生如何认识“人”这个字所包含的外在形式知识,那就是要先认识“人”字这个符号,再认识这个符号的意思,最后认识这一意思的逻辑。知识的外在形式给人以知识的价值和认识的价值,是由知识的符号、知识意思和知识的逻辑这三者所共同组成的外在的形式内容所决定的。

这里也以“人”这一个字的知识为例对知识的内在意蕴做一分析。“人”字由一撇一捺两笔组成,说明人赋予“人”字这个知识的内在意蕴是相互支撑的,相互联系的。人要相互支撑才有力量,团结起来力量大,所以人应该相互支持、理解、友爱等。不仅如此,人创立“人”这个字的知识,说明人在自由的本质上只有相对的自由,而不是绝对的自由。如果每个人都是绝对的自由,具有象征意义的一撇一捺就不能相互支撑在一起组合成为一个“人”了。只有他人能自由发展,个人的自由发展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当然,一个简单的“人”字的内在的意蕴还可以从其他方面加以深究和挖掘。然而仅就这些意蕴就可以看出,人在创造“人”字的知识上所体现出的巨大智慧、深沉的情感、深刻的思想和永恒的人格魅力。我们不得不说,人要创造出具有内在意蕴的知识出来是多么不容易。“无论何种知识,包括人所创造的原初性的知识,经过人对这些原创性知识所加工而形成的文本和其他各种媒体的知识,以及课堂上师生对这些知识经过选择所形成的新的书本知识,用口头和肢体语言进行讲授和探究的知识,其实质都是由这些内在的要素所组成的,只是有时人们对这些知识的要素没有意识,认识不够和挖掘不够而已。”[24]也可以想见,人们对知识内在意蕴的再现和再创造也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事,也要付出极大的努力才能实现。知识的内在意蕴给人的价值与知识的外在形式给人的价值不同,它给予人的价值不是知识本身的价值和认知的价值,而是这些价值背后所蕴藏的智慧、情感、思想和人格价值,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人文价值。这里的智慧价值虽然也包含了认知的价值,但知识内在意蕴所具有的认知价值和知识外在形式所具有的认知价值是不同层次的,前者只是认识知识的符号、意思和逻辑的认知价值,而后者是对智慧、情感、思想和人格认知的更深层次的认知价值。

图1 知识结构图

由上对学科知识结构的探讨可知,在线上深度知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讲清外在形式的知识,还要讲清内在意蕴的知识,学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外在形式的知识,还要理解和掌握知识内在意蕴的知识,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是全面的深度知识教学。深度的知识教学是知识的外在形式和知识的内在意蕴二者有机结合的完整的教与学的过程。

其二,线上深度教学要能促进学生“激活—联结—评价—迁移”的深度学习。所谓激活,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动机。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兴趣,准确把握学生的“学情”,找准引发学生学习知识积极性的“兴奋点”,并要使学生的学习动力持续地指向明确的学习目标。这一阶段是进入学习的起点。把握好这一阶段,将对学生后续的学习发挥重要导向作用。

所谓联结,是指学生在认知加工过程中,逐渐建立起已有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要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一方面是要促进新知识与已有知识之间的关联,能够用新知识来更好地“解释”已有的知识,另一方面学生要能理清新知识与整个学科知识体系之间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理清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左右平行”和“前后顺序”关系。最后有助于学生通过联结建立起新的知识体系。

所谓评价,是指学生在“联结”之后,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知识结构进行评判和分析。对认知过程进行评价,其目的是形成学科思维方法和形成积极的认知情感体验,以及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对知识结构进行评价,其目的是为重建、调整和巩固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这种评价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当新旧知识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冲突时,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将会进行调整和重建;二是当新旧知识之间具有一致性时,学生新的知识纳入原有知识结构之中,原有知识结构基本不变,知识的总量得以丰富和扩充。

所谓迁移,是指学生在已形成的新知识的基础上,对这一知识进行准确提取与灵活运用。其目的是进一步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和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迁移可分为纵向迁移和横向迁移两种,前者指学生用所学新知识去学习和获得更新的知识,对原有知识结构进行完善或扩充;后者是学生把所学新知识运用到相似的问题和情境中去,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获得的新知识得以展示,最终实现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其三,线上深度教学要实现学生认知、情感和实践能力深度发展。要通过深度教学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加完善。学生首先通过深度知识学习,超越个体经验的局限,获得了新的知识结构。学生获得新知识结构的过程,是一个逐步了解知识内在的发展规律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运用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分类与比较的思维方法,在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认识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并用这一认知结构,再去获得新的知识,使自己的认知结构不断地丰富和深化。

其次要通过深度教学形成学生复杂情感的体验。线上深度的知识教学和学生的深度学习,是和学生情感的体验、价值的引导和意义的追寻联系在一起的。学生通过深度知识外在形式的学习和知识内在意蕴的学习,将知识所具有的智慧、情感、思想和人格,与认识自身、理解他人和社会、理解生命的意义融为一体,逐步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例如,在语文课的学习中,学生可以从中体验中国语言文字的博大和精深;在历史课中的学习中,学生可以学习我国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而形成民族自豪感;在思想政治课学习中,学生可以明确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而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甚至在数学、物理和化学等课中,学生通过学习一个公式和定律,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等等。

再次要通过深度教学实现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线上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学生走出学校、走向实践并服务实践,在实践中发展自己的能力,增长自己的才干。在深度学习中,可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方式,通过合作探究、操作体验等多种途径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应的实践规范和方法,并将这些规范和方法与深度学习中理解和迁移的知识结合起来,去解决特定情境中的实践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在知识的迁移和应用中体验了实践的过程,还逐步形成实践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推动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上述深度的知识教学,学生“激活-联结-评价-迁移”深度学习和学生认知、情感和实践能力深度发展三个方面构成了线上深度教学的三个充分而必要的条件,三者缺一不可,它们共同形成了深度教学的逻辑结构。深度的知识教学是基础,它实际上一方面是要教师发挥线上教学的引导作用,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的所谓自主学习就全失去方向;另一方面是说没有知识的线上深度教学,其他两方面的发展就失去了根基。学生的“激活-联结-评价-迁移”深度学习活动是桥梁,没有这一过程,学生不可能将深度教学所学到的知识变成自身知识结构的一部分,从而为学生认知、情感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实践能力的深度发展是深度教学的最后成效,它是检验深度教学的标准。没有学生最后的深度发展,深度教学就失去了意义。

二、线上深度教学的局限性

(一)线上教学的主要特征

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主要是依赖网络学习平台实现的,然而目前线上教学还没有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其功能在线上教学中被弱化为一块“显示屏”的作用。网络学习平台所发挥的主要功能只是支持教师讲授和学生听讲,对师生深层次互动支撑不够。师生围绕“显示屏”而形成了一种单调的教与学的活动形式,这一活动直接限制了线上教学活动全面生动地开展。

不仅如此,目前教师对线上教学的规律认识也不够,教师还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作用,使得这次大规模的线上教学仍然以分科课程为内容载体、以统一讲授为主要形式、以班级为基本单元。线上教学就像是在一间间“网络教室”里进行一样,主要是教师采用传统规范集中讲授,学生线上整齐划一地听教师讲课,呈现出教师讲学生听的“统一化的教学模式”。线上教学出现了“展示多探究少”“灌输多交流少”“预设多生成少”等问题。这些现状和问题明显地凸现出线上教学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一为域限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方面,顾名思义,指这种教学是线上的教学,不是线下的教学,这种教学活动的任务是在线上完成的,不是线下的教学来完成的,否则就不能称为线上教学,而只能称为线下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第二个方面是指教学的双方分处相隔较远的不同场域中,教师和学生一般都在自己家中进行教学活动,域限性限制了线上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面对面直接交往的机会。

二为时限性,是指线上教学活动和教学的任务限定在固定的时间内完成,不能延伸到另外的时间。如果线上教学活动和任务没有完成,由于场域的限制,一般不能在线下另找时间来进行。有人说,线上这堂课的活动和任务没有完成,可以在下次课的线上教学中来完成。一般来说,线上教学偶尔这样做是可以的,但不能经常这样做,因为一门课的教学活动和任务,以及完成这些活动和任务的时间是固定的,不可以任意改动。线上教学的时限性限制了师生交往的时间。

三为不可控性,是指在线上教学中学生分散在不同的地方听课,教师看到的只是学生的上半身和面部,不知道学生周围的环境如何,对学生整体的学习状况不像线下的课堂教学那样对全班学生的情况看得比较清楚。学生在听课中出现的“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情况,教师往往不易觉察而自己一个人在那里唱独角戏,无法对做与学习无关的小动作、学习不用心、不专心的学生及时进行提醒,并根据学生听课的状况来调节自己讲授的内容和速度等。这种教师对学生不知情的失控状态,直接影响了线上深度教学的效果。

四为单向性,是指在线上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不易产生深层次的交流互动。线上教学中教师只能看到学生局部的表现,而教师展现在学生面前的也只是局部的表现,师生双方无法深层次感受到对方全身心投入的状况。这种师生线上教学的交往不是全方位的交往,只能是片面的交往;不是深度交往,而只能是浅层次的交往。学生与学生之间,由于分布在不同的地方听课,他们之间的交流,同样也只是片面的浅层次的交流,也不能产生全面的深层次的互动。

(二)线上深度教学的局限性

局限一,线上实现深度的知识教学困难。这里所说的困难,不是指实现知识外在形式和内在意蕴的教学都困难,而是指对实现知识内在意蕴的教学困难。经过师生双方的努力,一般可以在线上完成知识外在形式的教学任务。教师可以讲清知识的符号、这一符号所代表的意思和逻辑,学生一般也能听懂和掌握知识的符号、意思和逻辑这些内容。因为对知识外在形式的教与学是一个不太复杂的认知过程。比如对“人”字这个知识的教学,教师要讲清由一撇一捺组成的“人”字这个符号,讲清这个符号的意思是“理性的能动的动物”,以及这个符号先撇后捺的逻辑及这个符号意思中“只有在理性的基础上才能能动”这一逻辑应该不是很困难的,学生理解这些也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然而教师在线上要讲清知识所蕴含的内在智慧、情感、思想和人格,学生要理解知识这些内在意蕴却并不那么简单。对于教师来说,要讲清知识这些内在的意蕴,教师不仅需要复杂的认知,还要用心地感受及由此产生的深沉体验,直至教师要把这些感受和体验与自身智慧、情感、思想和人格融为一体,成为教师自身的一部分。这一过程不仅需要复杂的认知,更需要深切的感受、深刻的体验、坚强的意志和完整的人格升华才能完成。教师要讲清知识内在意蕴,不是形式上讲讲这些意蕴的意思就行了,而是要把变为自身的一部分的知识内在意蕴完整地呈现出来,全方位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这对教师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嘴上讲出来的有声语言就能完成了的任务,还要求教师诸如眼神、面部表情、手势和身体的姿态等无声语言的完美配合才能奏效。就是对教师的有声语言也有较高的要求,教师要随着自己对知识内在意蕴的感受和体验,在语音、语调、语速上要有所变化,用丰富的、有变化的、中听的有声语言充分表达出自身的智慧、情感、思想和人格。如,对“人”字这一知识所体现出的人要相互支持、团结、理解和友爱,人要相对自由的发展人才能自由的发展等这些深度意蕴的讲解,就不能平铺直叙,而要有多变的有声语言完美表达和肢体语言高度配合。教师要时而热烈奔放,时而凝重深沉,在出神入化的教学状态中才有可能把融化于内心的知识的意蕴生动地展示出来。然而因线上教学的种种条件限制,教师不可能运用多种有声语言形式和施展多样的肢体语言来表达和展示自己内化了的知识内在意蕴。教师在线上教学所使用的语言,一般是比较程序化的单一的甚至是呆板的语言。因此,要通过线上教学使学生来理解知识内在意蕴一般很难做到。即便是在教师自身的努力下,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配合得好,要使学生在线上听课理解这些语言配合的意义,也不太可能。因为学生要理解教师这种语言所表达的丰富的意蕴,还要求在有声语言与肢体语言上做到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产生全方位的深度互动。人们常说课堂教学之精妙,就在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微妙的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关系,对于线下课堂教学并不是什么难事,然而在线上教学中却不太可能发生。

局限性二,线上教学促进学生“激活—联结—评价—迁移”的深度学习也比较困难。首先在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上,教师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不太容易,不太可能很有针对性对学生进行教学,而且正如前面所说,教师线上的语言一般都比较单一、平淡、缺乏感染力,即使教师讲课很卖力,由于是在远距离的网上,教师的这种语言的感染力要大打折扣。因此教师网上的语言一般来说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另外,线上教学只能进行知识外在形式的教学,无法展开知识内在意蕴的深度教学,学生学习的知识缺乏一定的深度和难度,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当然就不能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经过教师的努力,也可能激发学生对知识外在形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但这种学习兴趣和动机,一般不会持久。因为知识外在形式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比较容易,缺乏一定挑战性,缺乏挑战性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一般是比较短暂的。其次,在使学生产生知识的联结上,无论是学生新旧知识间的纵向联结或是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之间的整体与部分的横向联结,由于学生线上所学的知识只是外在形式的知识,它在与学生已有的知识产生联结时会存在问题。如果与学生已有的外在知识产生联结,这种情况虽然能联结上,但不会长久,因为双方都是外在知识的联结,缺乏知识的深度联结;如果学生外在形式的知识与已有内在意蕴知识和外在形式知识整体发生联结,这种联结也比较难产生,因为这种知识的联结是不同质的,不同质的知识之间是不容易产生联结的。再次,学生对联结后的知识的评价上,只是对联结不成功的评价。因为这种评价要么是对外在形式知识与外在形式知识浅层知识联结的浅层次的评价,要么是对外在形式的知识与内在意蕴知识联结的评价,或对外在形式知识与外在形式知识和内在意蕴知识整体联结这两种实际上没有联结成功的评价。前一种评价没有什么意义前面已经说了,后一种评价对学生来说也没有帮助,因为这是对没有实质性知识联结的评价。最后,在使学生的知识产生迁移上,纵向的迁移和横向的迁移都不太可能产生。因为如前所述,学生学习的外在形式的知识与学生无论是已有外在形式的知识、内在意蕴的知识,还是外在形式和内在意蕴所组成的整体知识,都无法形成有效的联结,即使形成了联结也不会长久。

局限三,线上教学实现学生认知、情感和实践能力深度发展也很困难。第一,在实现学生认知的深度发展上,由于线上教学只能实现知识外在形式的教学,学生所形成的认知,只能是对知识外在形式的浅层次认知,而不是对知识内在意蕴,或对知识的外在形式和内在意蕴所组成的知识整体的深层次认知。第二,在实现学生情感的深度发展上,由于线上教学只能是知识外在形式的教学,这种教学没有涉及知识内在意蕴的知识,学生在学习外在知识形式时无法产生深沉的情感体验,学生情感的深度发展也就失去了可能。第三,在实现学生实践能力深度发展上,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线上教学中的学生活动只是单一的听讲活动,与教师少有互动和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也没有交流。学生的这种实践活动是不可能产生什么实践活动能力的,要说产生活动能力只能是线上听课的学习能力。一般来说,学生实践能力的深度发展,是学生的深度认知、情感体验和实践活动统一的过程,三者缺一不可。而线上教学既不可能实现深度认知、情感体验和实践活动三个方面各自单独的发展,更不能实现三者的统一发展。因此,指望通过线上教学来发展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也只能是难以实现的良好愿望而已。

由上述对线上教学三个方面局限性的分析不难看出,线上教学的局限性确实是客观存在的。这三个方面的局限性,从根本来说是由线上教学深度知识教学的局限性而引起的。线上教学缺乏深度的知识教学,即缺乏知识内在意蕴的深度教学,线上深度教学的其他两个方面自然就失去了存在和发展的根基。

三、如何克服线上深度教学的局限性

(一)充分发挥网络平台在线上深度教学中的作用

当前网络平台之所以不能全面发挥线上深度教学的功能,就网络平台本身来说,主要是其存在着技术障碍。网络平台的这一障碍成了影响线上教学质量提升最为重要的因素。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与以往的线下教学没有太大区别,只是把传统课堂上的教师的讲和学生的听在网络上“复制”了一遍,所以尽管课堂从教室搬到了网上,但由于网络平台的技术问题以及教育模式和教育观念没有多少变化,现有的网络平台技术成了强化传统线上教学的“帮手”。

因此,要充分发挥网络学习平台在线上深度教学中的作用,就要着力解决网络平台的技术障碍问题,使网络学习平台从“帮手”的地位走上“主人”的地位,从而使网络平台从辅助教学走向促进师生互动的教学,以利于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产生深层次的交流。第一,要加快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开发和应用,加强线上深度教学全流程与大数据的收集分析,精准识别师生、生生互动关系,提供更加匹配的互动组合方案,培育灵活的网络学习共同体,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提供有利条件。第二,加强知识图谱、数字画像和AI 教师等功能的开发和运用,促进网络教学平台资源有助于支持学生线上学习的个性化和精准化,使学生能以适应自己的方式和进度进行学习。第三,提供知识协同创新的技术工具,以有利于学生跨班级、跨学校、跨区域合作学习,让学生在更大范围内的互动中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第四,注意利用全息影像、自然交互和5G 等最新信息技术,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和科学家、工程师等各行业的专业人士以联合开展实验和共同研发项目等方式进行互动,实现学校与社会的广泛连接,使学生在更多的实践活动中促进实践能力的发展。

(二)认真做好线上深度教学的设计

搞好线上深度教学的设计,教师首先要深刻认识线上教学的新特点和新规律,清醒认识到线上教学是要创造一种有别于传统学校的新型教育形态,而不是要取代已有的学校教育,要认识到线上教学的组织形态是一种更接近于自组织学习而不同于班级集中授课的学习形态。线上教学这种新生事物,必然会对传统线下课堂教学的一些规则带来新的挑战。线上教学要探索形成一种全新的、更加灵活的教学组织形态势在必行。其次,这种新的探索主要是要把线上教学的“统一化教”的形态转化为“个性化学”的形态。教师在设计个性化的学习活动时,首要的是在思想上明确线上教学虽然是要教好知识的外在形式及知识的内在意蕴,但重点是要通过讲授这些知识,使学生能学好这些知识。所以教师不仅要重视自己如何讲得好,呈现得更加清晰,还要特别重视学生学得好,使自己教的行为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这就要求教师通过设计序列化的、个性化的活动任务,通过个性化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开展互动,以自我探究和集体探究相结合的方式,在掌握和运用教师所讲的知识的外在形式和知识的内在意蕴的基础上,主动地学习直至能够独立自主地学习,探求未知,形成自身的认知结构和知识结构,不断加深自身的情感体验,为自身实践能力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要做到线上教学突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教师要做好个性化学习活动设计,创新教学实践活动方式,尝试打破学科、班级、年级、学校和区域的界限,积极开展教师共享、课程选修、协同教学等新的教学形式。二是教师要对上课时长、学习计划和课程主题等进行灵活设置,深入探索项目式学习、大单元教学、跨学科学习等教学形式。三是教师要打破“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利用网络技术创设问题情境和活动任务,在带着问题的活动情境中与学生互动,让学生深入理解教师讲授的知识形式与知识的内涵,引导学生在探究、对话和动手实践中进行深层次学习,激发学习兴趣,产生知识联结,并对知识进行评价,有效地形成知识的迁移,提升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实践能力。比如,学校可以组织多学科教师将现实问题转化为序列化的学习任务,设计综合课程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走出课堂,接触现实,开展主题探究和有关社会调查,全方位深入理解学科知识的外在形式与内在意蕴,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养成学习和生活的良好习惯、坚强的意志等优秀品质,增强做事的本领。

(三)实现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深度融合

学生认知、情感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只有依靠线上和线下结合才有可能完成,可以说,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紧密配合是必须的。上面谈教师要做好个性化教学设计时,已涉及了线上教学向线下教学即向下延伸的问题,但这只是二者紧密配合的一个方面。下面重点谈谈线下教学如何与线上教学紧密配合,即如何做好线下教学向上延伸的问题。只有做好了双向延伸,才有可能做到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深度配合。

线下教学向线上教学延伸是线下教学发展的必然。过去线下课堂教学所使用的粉笔和黑板,现在被投影和实物展示台、电子白板等所取代。未来的线下教学,随着“互联网+教育”“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教室和学校将不再作为教学的唯一场所,线上教学将会成为未来教与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次疫情期间实施大规模线上教学的经验与不足,为构建“虚拟学校+实体学校”的教育新体系提供了契机。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可弥补过去线上教学的不足,推动了线下线上教学的有机融合及线上深度教学的发展。我们要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切实做好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的配合,为师生深度的教与学,全面推动师生深度的知识教学,促进学生“激活—联结—评价—迁移”深度学习的形成,以及为学生认知、情感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打下全新的基础。

要利用线下课堂教学能有效避免线上教学的不足,以及线上教学师生交流互动方便的优势,针对线上教学中深度教学的不足来加以弥补。其一是把那些在线上教师难以讲清、学生又难以理解的知识的内在意蕴,在线下的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的双向深度互动和交流来加以解决。其二是在学生既理解了知识的外在形式又理解了知识的内在意蕴后,如果学生自己完成“激活—联结—评价—迁移”深度学习有困难,可以用集体和个别帮助的形式,使学生能顺利地完成这一过程。其三是如果学生在形成了这一过程后,在自己的认知、情感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上遇到了困难,教师可在课堂上和课外提供某种场景或设计某种活动,帮助学生实现这些发展。

猜你喜欢

意蕴线下形式
COZMINE线下集合店
传统线下与直销模式孰强孰弱?这家动保企业是这样看的
从“偶然”的疫情大爆发到“必然”的线下线上教学结合
论《红楼梦》的“错位”叙述及意蕴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咏史诗的哲学意蕴(外三则)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