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主体意识与高职院校辅导员管理效率的提高方式
2021-01-26钟燕
钟 燕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衡阳 421000)
引言
所谓主体意识实际上是指对人的自我意识进行升华,即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准确充分地认识自身主体地位和价值,并具备相应地主体能力。对高职院校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对引导学生形成社会责任感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念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引导学生积极配合辅导员的管理工作并积极融入到社会生活中,促进其社会化的发展,以此实现个人主体价值,并对自我不断完善。因此主体意识对促进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对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分析,大部分学生主体意识较为薄弱,而辅导员在管理过程中并没有注重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和提升,加大了对学生管理的难度。
学生主体意识的特点以及高职院校辅导员管理的问题分析
学生主体意识的特点。尽管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具备一定的共性,但实际上其人格意识、批判性思维以及认识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别,但主体意识相对来讲具有一定的统一性。首先当前高职院校大部分学生自卑心理较为严重,主要是高职院校学生的组成结构较为复杂,并且对高职院校缺乏准确的认识,甚至认为高职院校学生不仅文化水平差,同时综合能力不强,容易导致学生心理出现较多的落差,并产生消极情绪,甚至出现消极行为[1]。其次则是高职院校学生在进入到学校后并没有确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对自己未来的人生没有明确的规划,总体上较为迷茫,并且部分学生存在片面的思想认为在高职院校不用学习拿到文凭即可等,因此难以服从辅导员的管理工作,且自身主体意识迷失较为严重。最后一方面则是高职院校学生原有的认知模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在进入高职院校后难以快速适应,加上院校中存在多元文化和价值对学生的认识产生着影响,甚至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着较大的压力,而学生没有合理的减压方式,通常以自我为中心等的方式进行缓解。
高职院校辅导员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高职院校辅导员发挥的管理作用不仅是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教育,同时在管理中还需要采取合理的方式和策略不断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对当前高职院校辅导员管理情况进行分析,其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内容:其一辅导员在对高职院校学生在管理中采用的教学模式仍较为传统,多以保姆式管理为主,同时辅导员缺乏管理的普遍性,主要是对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管理,因此忽略了辅导员管理的预防作用。其次提升对辅导员管理的效果需要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基础,并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合作。但实际上在辅导员管理过程中并没有重视辅导员与学生之间建立的合作关系,学生主要是对辅导员的管理活动进行服从,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容易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同时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认同效果偏低,降低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提升学生主体意识和辅导员管理效率的策略研究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
不断学习,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提升学生主体意识,不断提高辅导员管理效果还需要不断提升辅导员自身专业素质和能力,不断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针对学生主体意识特点以及薄弱等的问题采取针对性地管理方式不断加强学生主体意识的提升。因此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能够针对辅导员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定期对辅导员进行培训学习,提升其管理能力,引导辅导员认识并掌握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并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进行应用,不断提升学生在管理中的主体地位。
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增强对学生的服务意识。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还需要辅导员能够认识到自身管理作用和要求,强化对学生的服务意识,加强与学生的联系和合作,与学生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管理与服务时,不仅需要对学生上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给予合理的帮助,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还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和情绪,对学生的主体意识在分析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关心和引导,同时对学生的主动学习习惯、自我约束管理能力进行培养,从而获得学生的信任。
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自我评价
进行双向评价,共同提升。引导学生对自己做出合理的评价,一方面能够让学生了解自身实际情况,对自我有充分全面的认识,主要是因为高职院校学生更加需要其他人的认同感,忽视了自我对其评价的正确作用[2]。另一方面学生在准确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能够激发自我自信心,对强化学生的个人意识,凸显其个人价值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管理过程中还需要辅导员引导学生进行双向评价,即让学生在对自己进行评价时,还可让学生对自身管理工作进行评价,以此了解学生对辅导员管理的需求和要求,并以此为基础不断进行改进。此外教师可对学生进行正面积极地评价,发现学生的亮点和长处,以此促使学生不断学习,发展自身长处,为学生个人目标的制定和实现提供相应地基础。
积极鼓励学生,培养主体意识。高职院校大部分学生自身自信心较差,并且自我认同较低,而若是辅导员在引导学生或对学生进行评价时,采用传统批评教育方式,不仅不会赢得学生的信服感,反而会对学生形成一定的打击,甚至部分学生在没有获得辅导员认同的同时会存在逆反心理,不仅增加了辅导员管理的难度,同时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较差。因此在高职院校辅导员管理工作中还需要对学生积极鼓励,尤其是在生活中和学习中缺乏自我意识和目标的学生,在对学生存在问题分析的同时缓解其内心的焦虑感,并从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鼓励,提高学生自信心。例如为了提升管理质量,推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辅导员可让通过游戏化方式让学生每天从不同角度发现自身比前一天具备的优点或做的较好的地方,长此以往不断增强学生对自身的认识,强化学生主体意识。通过这一方式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行为和习惯进行了良好的约束和管理,并且发挥了学生自我管理的作用和能力,对提升辅导员管理效率极为有利。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管理的主体意识
减少辅导员管理,培养学生自我管理意识。通过辅导员管理工作提升学生主体意识,还需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将学生作为管理的主要引导者。在这一情况则要求管理员能够对传统方式进行改革和转变,采用民主化的方式引导学生体验班级管理工作的内容,同时培养学生的管理意识,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要管理者,而辅导员则是发挥辅助和引导作用[3]。因此辅导员应能对班级管理的权利进行下放,通过民主化选举以及轮流制方式让每个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通过这一管理方式不仅能够减少辅导员的工作压力,同时能够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尤其是在管理过程中能够充分展现学生的个人价值以及在班级中的作用和意义,并且有利于学生理解辅导员的工作,对辅导员形成一定的认同感,积极配合辅导员的工作。例如在对班级制度以及个人行为准则进行制定时,辅导员可集思广益,让学生对班级管理制度进行确定,同时采取轮流制的方式对班级进行管理。另外在轮流制下定期举行小会议,让学生对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思考相应地措施进行解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实行奖惩机制,提高管理效率。为了提升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并强化学生在班级管理的责任感,教师还应设置相应地奖惩机制,对表现良好的学生进行奖励,而对表现较差的学生进行惩罚,以此提升学生对班级、个人管理的重视度,充分发挥个人才能和作用提升管理效率。例如将班级以及个人管理效果和结果与学生的学生会成员评选、入党积极分子以及奖学金的评定等内容进行联系,而辅导员则与学生定期对进行管理的学生进行匿名式投票,保证公平公正性,同时进行总结和通报,并提出科学化的参考和改进建议。总体而言通过管理方式不仅能够引导学生在管理过程中发现自身的长处,促进学生多项能力的发展,同时能够提高学生对班级和个人管理的重视度,并在生活中和学习中对自身行为不断规范,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全面综合发展。
合理开展社会实践,培养学生主体能力。在辅导员管理过程中提升学生的主体能力,还需要以学生的未来发展方向为基础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以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并在活动实践中对学校中所学知识进行应用,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但对社会实践的开展,辅导员可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等让学生进行设计,如让学生对实践活动类型、主题进行选择,并让不同学生进行发表,并阐述实践活动开展的目的意义以及开展的分工和要求等[4]。在此基础上辅导员选择学生兴趣更高的实践活动,另外在实践活动中辅导员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问题并发挥个人能力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上而言,高职院校辅导员管理工作的效果与学生主体意识存在一定的联系,同时影响对学生培养和教育的质量,而这就要求辅导员在了解学生主体意识特点的基础上对自身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引导学生对自我有准确评价的同时对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并改革,充分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以此推动高职院校学生全面综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