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聚合力 创新机制促发展
—— 湖北省红日子富硒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纪实
2021-01-26丁光武何双勤
文/丁光武 何双勤
湖北省红日子富硒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自2014年10月成立以来,本着“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坚持诚信、质量、安全、创新的发展理念,积极探索合作社经营的新路径。近年来,合作社立足农村、服务农业、心系农民,密切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了农民增收、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改善的“三赢”良好发展态势,走出了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产业发展的现代农业合作之路。2019年,合作社成员发展到80户,蔬菜种植基地面积达4.5万亩,比2014年增加4万亩;订单农户4560户,比2014年增加 4150户。2020年, 蔬 菜 种植基地面积达5万亩,订单农户5100户,分别比2019年增加 5000亩 和540户。2019年,合作社销售收入6042.4万元,利润199.1万元,带动了天门市西部地区多宝、拖市、蒋湖、渔薪等乡镇蔬菜产业的大发展。
创新经营模式,“三产融合”齐发展
合作社大胆创新,加速由单一种植业向产业一体化发展转变,依托湖北省红日子加工企业,实行产、加、销结合,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合作社在多宝镇、拖市镇等地流转土地3000亩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的试验示范,做给农民看,带领农民干。同时,合作社以市场为导向,采取签订保底价收购合同的方式,引导农户种植经济价值较高的萝卜、豆角、黄瓜、大白菜等蔬菜,改变了原有的棉花、小麦、大豆等产业结构单一、生产水平低、效益低下的传统种植模式,大大提高了土地复种指数和产出效益。为把农民种植的农产品卖个好价钱,合作社还组建了10人销售专班,在全国建立销售网点20余个,当市场价格高于合同价时,合作社就将农民的产品卖给市场,当市场价低于合同价时,合作社实行保底价收购,保证农民增产增收。2019年,合作社向红日子加工企业提供蔬菜原料3.5万吨,促进了企业加工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产品质量的全面提升。
探索合作机制,“三套锣鼓”齐奏鸣
近几年,合作社投入、整合各类资金3000余万元,建立“企业+合作社+种植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探索推广订单合作型、土地流转型、校企合作型、银企合作型、政企合作型、产业基金奖励型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调动市场主体和农民群众积极性,积极争取政府政策倾斜、院校技术支持、金融机构投资等多方有利条件,实现合作社、农民、政府及社会“三套锣鼓”齐奏鸣的态势。2017—2020年,天门市政府拿出2500万元对红日子合作社多宝镇1万亩种植基地实行高标准农田改造,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市农业农村部门争取项目款近300万元支持合作社发展绿色蔬菜和技术推广,市财政拿出60万元资金支持合作社种植基地开展富硒试验研究。合作社从农商银行贷款500万元支持贫困户入社分红。合作社与农户之间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有效地推进了分散经营的农户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降低了一家一户经营的市场风险,促进了特色蔬菜产业发展。
发挥统的功能,“三增效果”齐体现
合作社充分发挥统的功能,立足于解决农民想做不会做、想干不能干的困难和问题,取得了土地增值、蔬菜产业增收、社会就业增加的“三增”效果。一是统一集中育苗供苗。2019年以来,合作社投资300多万元,建设1万平方米的连栋温室大棚育苗工厂,实行集中育苗、统一供苗,发展一村一品或几村一品的规模种植。二是统一举办示范培训。合作社流转土地,开展种植技术和“三增三减”(增产增效增收,减肥减药减工)示范培训,打造标准化种植样板,带动农民科学种田水平提高。三是实行统一指导服务。统一组织供应生产资料,统一作物布局,统一种植模式,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质量标准,统一保底价收购。合作社通过“统”的功能作用发挥,促进了产业链延长。从土地增值看,每亩农田由过去种植棉花、小麦、大豆、花生等传统作物收入2000元/亩左右提升到了0.8万—1万元/亩。从蔬菜产业增收看,农民尝到甜头后,跟着合作社干,自觉调整种植结构,蔬菜种植面积扩大到15万亩,与传统种植方式相比,为农民增收5亿元以上。从社会就业增加看,合作社每年吸纳农户农事季节打工300多人,每人每年可获得2万多元收入。
运用科技手段,“三品”农业齐提升
合作社与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科院等合作,制定了蔬菜在种植生产、采收、贮运等环节的技术标准。通过建立标准化管理制度,合作社严格实行蔬菜标准化生产,实现投入品使用安全、生产过程规范、产品质量保证,重点在“三品”农业上突破:一是选用优质高产抗病品种。采取合理密植,推广“豆角+秋黄瓜+白萝卜”“黄瓜+秋豆角+大白菜”等集约高效模式,每亩产量可达5吨左右,是传统种植产量的2.5倍。二是培优产品品质。积极推广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根据蔬菜需肥特性,合理制定施肥标准,实现精准施肥、平衡施肥。采用“有机肥+配方肥”“有机肥+水肥一体化”“有机肥+机械深施”等方式实现有机肥替代化肥。科学运用合理轮作、粘虫板、杀虫灯、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达到有效控制病虫危害、减少农药使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推广轻简化、农机化技术,推动机械耕整起垄、播种移栽、产品采收等,提高蔬菜种植机械化作业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应用减肥减药技术,每亩农田节本增效200多元。三是打造优势品牌。2019年以来,合作社申报并获得豆角、黄瓜、白萝卜等3个绿色食品标识;种植基地分别被纳入2018年国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产业兴村强县示范行动项目、湖北省现代蔬菜产业示范园、湖北省绿色蔬菜标准化种植与加工示范区、天门市特色产业科普基地、天门市蔬菜“三增三减”健康栽培技术及高效菜园示范基地等。通过各类示范项目创建活动,合作社打造“红日子”蔬菜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让品牌带动多宝乃至天门蔬菜产业做大做强。
坚持办社标准,“三大效益”齐彰显
合作社坚持按照“民主管理好、经营规模大、服务能力强、产品质量优、经济效益高、社会反响好”的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创建标准,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运作机制,实行规范管理,开展示范社创建活动,促进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同步提升。从经济效益来看,合作社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显著。2019年,合作社订单种植农户平均收入达4.2万元,户均增加收入1.2万元;流转土地3000亩,农民获得土地流转费240万元;以高出市场价收购农产品,为农民增加收入420多万元。从社会效益看,2017—2019年,合作社共扶持贫困户200多户,帮助贫困户靠种植蔬菜摘掉了贫困帽子。带动多宝镇蔬菜面积由5年前的5万亩增加到2019年的15万亩,为农民增收5亿元以上,带动至少1万户农户种植蔬菜增收致富。2020年2—3月,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合作社经请示有关部门同意,专门组织采收运输队,帮助菜农抢收滞留在菜地的白萝卜、包菜、大白菜320亩,帮助销售产品1350吨,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145万元。从生态效益看,合作社在种植基地实施标准化种植,推广应用简化栽培、洁净生产、绿色减药减肥技术,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提高了农产品品质,有效地保护了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