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传播与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的构建
2021-01-25王子凌陈以定
王子凌 陈以定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把握世界大势发展规律和汲取中国传统和合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创新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自“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以来,在中国双边、多边外交与诸多国际会议和媒体宣传中多次被提及、引用、宣传。伴随“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传播,中国通过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维护世界共同利益、促进地区和平发展、构建新型的国际关系、建立公平公正的国际秩序和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等外交实践逐步构建起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 国际传播; 负责任大国形象
中图分类号:G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1-145-003
“人类命运共同体”自提出以来便得到國际社会广泛关注与传播。通过国际社会的广泛传播,中国向世界传递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美好世界的愿景;并为实现这一美好愿景而担负起负责任大国义务、构建出负责任大国形象。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传播状况
“命运共同体”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11年《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中用以阐述中国以发展创新和谐稳定的观念来把握世界发展方向及潮流的新视角。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理念,强调在追求本国利益同时对其他国家利益给予合理关切,并在追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进步。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在立足国内外发展实际、把握世界历史发展规律、汲取创新优秀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断完善发展。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第一次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传递给世界,“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现实交汇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1]。
随后,习近平主席在同年10月于印度尼西亚发表《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演讲,东盟在中国周边关系中地位显著,加强中印尼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坚持以讲信修睦、合作共赢、守望相助、心心相印、开放包容的理念坚定发展与东盟的友好合作,致力于构建周边新型关系与新秩序。中国贯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东盟各国加强海洋合作、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一带一路”宏伟蓝图建设、经济上互帮互助、促进政治安全与可持续发展。2015年在博鳌亚洲论坛指出要通过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亚太地区各国共同构建亲邻友好的合作机制和共同发展的和谐取向以及坚实稳固的地区安全;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之际,习近平主席发表《携手共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从政治、安全、发展、生态以及文化五个方面系统展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路径;2017年1月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的《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演讲进一步向世界展示中国对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精准把握和对于共同构建美丽新世界的坚定决心。
习近平主席不断丰富发展和深入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从国家与国家之间应该构建命运共同体到区域间命运共同体最后升华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不仅与周边国家和众多发展中国家结为命运共同体,还与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结为命运共同体,更与非洲、拉丁美洲、阿拉伯等发展较落后的地区共同建立友好合作的命运共同体。各国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传播影响下纷纷响应号召并落实实践:“中国已经同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在坚持不结盟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深化经济、政治、安全等各方面的合作;与亚洲国家共同推进‘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带建设使发展成果惠及蒙古、泰国等周边各国,进而拓展‘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促进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携手共同合作与进步;中国提出的由亚洲新安全观到总体国家安全观促进国家间的和平与稳定并营造更为稳固与和谐的发展环境。”同时新冠肺炎的全球性暴发进一步让世界各国深刻领会到“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高瞻远瞩,中国秉承共同体理念毫无保留地与世界分享疫情信息与治疗方案赢得更多国家赞许和响应。中国率先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向世界展示出中国智慧和大国担当,并让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中深刻领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发展前景与彼此尊重团结合作的热忱。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传播承载的价值观念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向国际社会传递命运与共的共同利益观、普遍接受的“合作共赢”话语体系和共识的价值观;致力于尊重维护国家间的共同利益、促进搭建“友好合作”的话语平台和传播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
1.国际社会命运与共的共同利益观
国家发展离不开利益取向,在马克思看来“人类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2]。各国的发展在立足于本国利益和相互合作的基础上进行,而相互合作的前提是共同利益的交叉与重合。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需求,面对联系日益紧密的国际社会,国家利益的推崇已经不再适用于如今经济全球化下的发展状况。各国在全球化进程中享受不断发展的生产力,同时也面临一系列资源和环境等全球性问题。资本主义国家凭借自己的优势地位在追求本国利益的驱使下掠夺全球资源、加强资本输出以及危害他国国家利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摒弃超越狭隘虚假的共同利益说,冲破资本主义利己主义,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的当代升华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共同发展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符合各国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3]。少数资本主义国家打着追求各国共同利益的口号下违背公平正义、干涉他国内政、破坏全球环境。“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坚持在尊重国家主权平等、独立自主的前提下建立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实现各国共同发展;践行正确义利观,明晰国家利益与国家道义的关系,各国在外交和国际事务的参与过程中都应当摒弃自我为中心的狭隘观念,义利统一,将自身利益与他国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处理好道义和利益的和谐统一;各国针对发展过程中频发的全球性气候资源问题勇于承担,共商共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集体主义的原则并体现全人类的根本利益,向世界传递国际社会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的共同利益观。
2.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合作共赢”理念
当前的国际社会处于深刻变革、调整和转型期间,国际秩序的不公平不合理、大国之间的博弈制衡和地区发展的冲突不断等各类问题层出不穷。“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话语体系构造核心内容,面对紧张而激烈的国家间冲突和对抗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经济全球化将各国紧密联系在一起,而单个国家无力对抗各种挑战,只有走合作的道路,以合作促发展,在彼此相互依存中达成共赢。但少数资本主义国家仍停留在“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的思维范式中,将国家间的良性互动转变为竞争冲突。“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在汲取中华优秀和合文化和顺应和平发展的历史趋势基础上“合作共赢”,从经济领域到政治、文化和安全各个层面的拓展有力地破除“博弈论”下只竞争不合作的陈旧框架。“一带一路”作为“合作共赢”话语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彰显出地区间到国家间的友好合作与共同发展。构建合作共赢新型国际关系是构建“合作共赢”话语体系的重要推动力,针对大国关系坚持不冲突不对抗,摒弃“零和思维”,以国际社会普遍诉求的求和平、谋合作、促发展的时代特征为指导,推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话语体系建构。国际社会需要稳定和谐的秩序与环境而各国需要合作共赢的引领与指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秉持的合作观以合作取代对抗,以共赢取代独占,在国际社会取得各国共识,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核心的话语体系构造增强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话语权地位,提高国际社会对于中国特色的蓬勃信心。
3.国际社会共识的共同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在《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讲话中阐发了“共同价值”的重要思想,提出了“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4]。“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面对西方在“普世价值观”中“自由、平等”等价值观念掩盖下的制度模式和政治观念输出,提出的共同价值观凝聚了全人类的价值诉求与普遍愿望。国际社会彼此相互交融、相互依存的经济全球化条件给予共同价值观深厚理论基础,各国同处于一个世界一个地球,彼此共生联系衍生出共同价值。生态平衡、资源分配和秩序合理与“公平、正义、发展的价值理念不谋而合”。与西方建立在资本主义制度和“人本主义”思想下的“价值观外交”不同,共同价值观披露西方国家恶意排他性和破坏他国利益,加剧地区国家争端的行为。各国由于信息多元化和政治多极化格局的发展日渐联结成为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共同利益的存在为共同价值观提供现实基础。和平与发展的价值取向强化国际社会彼此的联动性和互动性,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家关系,深化国家间共同发展。中国所秉持的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冲破西方国家为主导的霸权主义秩序观,体现各国对于建立公平公正的国际秩序的普遍价值取向;针对西方的文化输出坚持尊重各国文化多样性发展,彰显民主自由的共同价值理念;坚决抵制恐怖主义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援助为由制造动荡截然不同追求的是国际社会普遍需要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所传递的共同价值观是对于全人类发展与进步的高瞻远瞩,它与世界各国人民有共同的价值诉求因而取得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
“人类命运共同体”兼顾了现实针对性与长远方向性,是一种全新的国际发展观,也是一种全新的共同利益观,更是一种包容互鉴的世界文明观[5]。命运共同体思想向国际社会传递共同利益观、共同价值观,推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话语体系建设,在赢得各国人民共识的同时展现出中国智慧,彰显大国担当。
三、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传播中构建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
明确国家身份定位和树立与维护国家形象在国际社会中至关重要。国际社会相互依存发展让国际力量此消彼长,各国为了适应新形势与新变化,开始改变外交政策和行为准则。中国以“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的身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世界经济发展、全球气候问题、国家地区稳定做出突出贡献。“负责任大国”形象的构造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指导,建立在致力于维护地区和平发展、建构公平合理的国际秩序和积极提供公共产品基础之上。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及其蕴含的共同利益观、共同价值观、合作共赢的话语体系的国际传播中构建出中国和平发展、公平正义、开放包容的负责任大国形象。
1.在维护地区和平安全中构建中国和平发展大国形象
中国面对当今世界地区周边环境安全的持续动荡、国家间的冲突摩擦不断加深、领土海洋主权争端不断,国际之间的利益冲突弱化彼此之间的信任的复杂情况,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世界的和平发展以地区和平安全为基础,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所传递的国家间共同利益观指导下,中国加强推進安全合作机制、推动构建地区命运共同体、在国家总体安全观基础上促进亚洲新安全观建立,稳固东亚地区以及国际社会的稳定与和谐;针对朝核问题坚定立场和平调停、以“底线思维”原则尊重国家主权,维护国家间共同利益;国际社会普遍价值取向激励中国坚持以“正确义利观”创造和发展中国家的互利共赢新局面和加强深化“南南合作”,稳固发展中国家间友好关系;开展“一带一路”经贸合作为地区及周边国家创造更多发展机遇,以“亲、诚、惠、容”四字箴言引领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中国的崛起无法避免地会影响地区间国家间力量的对比,影响到国际社会的格局变化,但中国用行动证明作为地区间大国应当具备的担当与责任意识,为复杂的国际社会和世界稳定和平的问题提供充满中国智慧的方案。“各国应该共同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各国人民应该一起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6]。国家间的关系关乎到国家战略部署以及合作交流,中国积极响应联合国宪章努力推进构建新型国家关系,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话语体系推动国家间共同发展、维护地区稳定和谐。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以及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金砖国家与中国的合作领域不断拓展、机制不断完善表明发展中大国彼此团结合作和“同呼吸、共命运”的新型关系构建。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勇于承担国际责任、立足于国家间共同利益、秉持国际社会共同价值观,切实推进地区和平发展并成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中坚力量,彰显中国和平发展的负责任大国形象。
2.在推动国际秩序变革中构建中国公平正义大国形象
国际秩序的发展与完善不仅关乎到世界的和平稳定发展,更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国际经济政治秩序的不合理不公平打击了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事务的热情与信心,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让更多的权力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剥夺了少数发展中国家的发言权甚至是生存权。中国指出,面对世界经济领域的不公平不公正和单边主义盛行以及国际政治领域中强权政治的普遍存在,要凝聚各国智慧与共识来推动国际秩序的变革与发展。在国家间共同利益的追求和相互尊重的前提下,中国坚持摒弃冷战思维,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针对问题突出的东亚地区提出构建开放、透明、平等的东亚安全秩序和推动亚洲命运共同体建设;坚持“和平、发展”的价值导向,用行动破除“国强必霸”的质疑;真诚致力于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更加公正与合理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坚持在多边外交过程中构建新的国际机制与合作平台:在拓展“南南合作”促进南北对话和全球合作中提高发展中国家话语权。坚持不懈促进东盟、亚太、中非区域间合作组织稳固发展以及积极维护联合国为首的全球性的组织之间良性互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将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努力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7]。中国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传播的公平、正义、民主的价值目标引导下,提出构建共商共建共享的新型治理体制、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并坚定不移地做国际秩序的“建设者”与“维护者”。中国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始终坚持尊重国家间共同利益、以共同价值观为导向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与全球问题解决,在推动国际秩序变革中构建中国公平正义的负责任大国形象。
3.在提供国际公共产品中构建中国开放包容大国形象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所承担的国际责任也越来越大,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该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8]”这表明了中国自90年代来对自身定位的准确概括和承担相应国际责任的信心和能力。为国际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是承担国际责任的重要表现,提供公共产品包括坚持对于发展中国家资金援助、提供无息贷款、人道主义救援,对于国际社会中遭受自然灾害以及战乱的国家进行人员物资援助。在国际维和与国际多边救援贡献中坚力量:非洲维和行动、坚决支持非盟地区安全建设、通过自愿捐款以及股權融资等方式参与多边机构援助行动、帮助受援助国家尤其是较困难的非洲发展中国家民生工程建设以及公共服务建设来提升自身抗压能力与自主发展能力。在本国抗争新冠肺炎严峻趋势下坚持给予国际社会以及遭受疫情的国家物资、医疗等多方援助;中国秉承开放包容的理念积极融入国际社会,为各国共同发展做出突出贡献,且与广大发展中国家拥有共同的利益诉求与统一的价值取向,除了以物质形式的对外援助为和平与发展领域提供更多公共产品以外,毫不吝啬地与各国分享发展经验,针对文化冲突与碰撞的国际社会坚持开放包容尊重文化多样性,为国际社会输送凝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的命运共同体意识、正确义利观与和谐世界理念等精神产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蕴含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话语体系传播,进一步推动中国拓宽提供公共产品的渠道和方式,与促进国家间共同发展,努力构建中国开放包容的负责任大国形象。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中华文化闪烁的独特光芒引导中国始终坚持在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推动世界各国的互利共赢与合作发展。在汲取中华优秀文化精华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基础上,向世界传递彰显中国特色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其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与蕴含的国家间命运与共的共同利益观、各国人民普遍共识的共同价值观和以“合作共赢”的话语体系密不可分。中国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贯彻下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秩序、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和为国际社会发展提供更多蕴含中国智慧的优秀方案,并逐渐构建中国和平发展、公平正义和开放包容的负责任大国形象。
四、结语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际社会得到广泛关注与传播,为全球治理、经贸合作、文化交流、世界和平发展提供具有创造性、建设性、长久性、实效性的方案;打破“中国责任论”以及“中国威胁论”的不良言论;冲破国际社会对于中国的崛起与发展的担忧疑虑。中国用行动向世界展示“中国梦”到“世界梦”的伟大飞跃,中国梦是新安全观下稳定地区和谐的和平发展梦;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下促进各国发展的互利共赢梦;是尊重文化多样性下加强国家交流的文明互鉴梦;是国际正义下构建公平合理秩序的公平正义梦更是世界的梦。“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国际传播进一步推动中国构建负责任的和平发展、公平正义、开放包容大国形象。对于今后的发展道路,中国将继续秉承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持续推动全人类共同迈进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稳定和谐可持续发展。
基金项目:“中国外交话语传播中的国家形象构建研究”,AHSKQ2015D05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京:外文出版社,2014:272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82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4]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第七十界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9-29(2)
[5]陈金明,谢丞.“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传播论析[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版),2018,40(02):19-22+31
[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73
[7]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07,02
[8]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64,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