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物联网金融发展的困境及破解路径

2021-01-25刘变叶

关键词:联网银行金融

刘变叶,钱 程

(河南工业大学 经济贸易学院,河南 郑州450001)

基于大数据背景,物联网与金融的结合产生了一种与传统互联网金融完全不同的立体金融模式,即物联网金融。物联网金融的应用将会影响金融体系中各相关利益主体的关系,颠覆经济社会现行的发展模式。首先,可以通过在流动资产上安装传感器,实现银行以及投资者对借款企业的原材料、车辆等流动资产状况的实时监控,并由此推断出企业总体的资金状况,赋予动产以不动产的属性,用以解决借款企业存在的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失衡或者固定资产匮乏等问题,尤其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其次,银行不仅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分析特定区域内ATM机的使用数量以决定增加或减少ATM的安装,使资源利用得以最大化,而且还能更加真实地了解到客户的财务状况,从而为客户提供更具针对性的理财服务,提高服务效率,提高银行的竞争力。最后,物联网金融将会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通过人脸识别、数据库信息检索等技术,可以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快捷地完成开户、存款取款等一系列业务流程,缩减业务办理时间。

然而,关于物联网金融的定义,目前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说法。赵志刚认为,物联网金融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物联网技术与金融的结合[1],就是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金融服务业,对金融服务进行升级以及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蒙永明则认为,物联网金融是对互联网金融的升级,将激发银行信用体系变革以及风险防控方式的创新转型[2]。

物联网金融现正处于发展初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内学者张大鹏认为,物联网的金融化尚缺乏有效的实践探索[3]。王进博认为,目前物联网金融支付过程、现代物流、商业机密、个人隐私以及数据保护等安全问题亟待解决[4]。对此,Giulio Coraggio认为,对用户个人数据进行加密,即使存储设备丢失或被非法访问,潜在的危害也是有限的,建议企业应当积极实施内部网络风险政策以及采用网络风险保险政策[5]。李关政、金婧认为,只有整个银行业都参与到物联网金融改革的浪潮中,并遵守由金融行业统一制定的国际仓单规定,才能有效避免商品出现重复质押的情况[6]。李晓雯、海峰则提出了基于AHP层次分析法的物联网金融安全系统构建[7]。

基于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研究,我们发现目前国内外一些学者已经对物联网金融展开了一系列的讨论,但是他们的焦点主要集中于物联网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的益处以及应用场景上,对于物联网金融困境问题的讨论则相对较少。而且,仅仅针对物联网金融发展困境的某一特定角度进行分析,缺少对物联网金融发展困境的整体性、系统性的认识。因此,本文将有针对性地系统分析物联网金融发展存在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 我国物联网金融发展的困境

根据上文对当前我国物联网金融整体形势的分析,我们可以构建一个物联网金融模型,如图1所示。从该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影响我国物联网技术与金融结合的因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石子可塑性低”,石子指物联网技术,即物联网技术不成熟。二是“瓶口窄”,瓶口指金融行业,即金融行业内部存在适应不足。三是“瓶底薄”,瓶底指物联网金融的外部支撑,即物联网金融外部环境支撑薄弱。

图1 物联网金融困境示意图

1.1 物联网技术“可塑性低”

1.1.1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落后

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RFID)技术可以通过无线电信号完成对IC卡内芯片信息的读写。当我们将RFID技术嵌入到资产中,资产便具备了独有的身份信息。通过这些信息,银行可以更有效地管理资产,提高资金安全性。但是,目前国内的RFID芯片普遍为技术门槛较低的低高频芯片,其工作稳定性、感应范围、信息存储量及处理能力等均不够理想。而性能优异、应用广泛的超高频UHF RFID芯片的技术门槛较高,应用尚不广泛。此外,RFID技术的安全性也是一大难题。目前市场上的传统RFID电子标签主要通过读取其内置存储器中的信息完成身份验证,而不法分子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对存储器的内容进行篡改,这将大大威胁金融领域的安全。到目前为止,市场上还未出现专门应用于金融行业的高安全系数的RFID产品。

1.1.2 传感器技术落后

传感器作为物联网设备的最前端,是银行采集各类数据的重要工具。通过震动传感器可以加强银行资产的安全管理;通过GPS定位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控贷款商品的位置,提高贷款资金的保障;通过视觉传感器可以自动验证客户信息,提高客户办理业务的效率,提升用户体验。为了更高效地保证客户的财产安全,金融行业的大多数物联网设备都需要配备大量高精尖传感器。然而,目前我国高精尖传感器大量依赖于进口,无法完全满足物联网金融对高精尖传感器的需求。同时,我国传感器行业存在着领军企业少、企业研发能力不足的现象,仅有歌尔股份、瑞声科技名列全球传感器厂商前30名,市场占有率仅占据全球传感器市场的10%左右,与美国、德国等国家差距较大。

1.2 金融行业“窄”

1.2.1 尚无成熟的应用模式,并且大型银行参与度低

虽然近几年一些银行在物联网金融方面均做出了一定探索,如推出了智能化语音导航服务“随心听”、智能投顾服务“摩羯智投”等,但因为这些探索者多为中小型银行,所以做出的尝试最终并没有得到有效推广。从具体实践上看,中小型银行目前在推动传统金融模式向物联网金融模式的转变上成效并不明显,物联网金融环境的构建离不开大型银行的推动。

1.2.2 针对物联网金融的数据处理机制尚不完善

物联网技术在工业、农业等领域主要应用于生产,目的是实现生产流程之间的沟通,其产生的数据经济价值较为有限,但在金融行业的应用则不同。金融行业涉及大量的用户数据,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但是,传统金融体系下,银行的数据处理能力有限,这些数据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随着物联网技术等新兴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些数据的来源变得更加广泛,准确度也更高,同时银行自身的数据处理能力也有所提高。然而,从目前来看,银行并没有制定出专门针对物联网金融的数据处理机制,这些具有巨大经济潜力的数据仍然被搁置一旁,物联网技术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3 物联网金融的外部支撑“薄”

1.3.1 针对物联网金融的法律制度尚待完善

金融业如果想要容纳物联网技术这颗“石子”,除了保证瓶口的宽度,同时还要加固瓶底的厚度。物联网在应用的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大量的法律问题。如何建立一套完备的物联网金融法律体系,保证各方面的合法权益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我们目前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是,截至目前,我国还尚未出台专门针对物联网金融的相关法律法规。

1.3.2 社会信息化水平阻碍物联网的普及

物联网依托于数据发挥作用。随着数据采集渠道的不断扩宽,需要计算机处理的数据呈现出爆炸性增长。而数据处理依托于信息化数据处理水平,只有拥有足够高的信息化数据处理水平,才能更好地完成数据的精准快速采集与处理。然而,目前我国的信息化水平却并不乐观,相关行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偏低,仅为3.3%(见表1)。

表1 2019年全年GDP核算数据

2 我国物联网金融发展困境的成因

我国物联网金融发展困境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以国有银行为主导的金融机构等内部原因,也有与物联网相关的外部环境因素。

2.1 银行业发展动力不足

2.1.1 龙头优势致其改革动力不足

从中国的整体企业结构来看,相比于人员变动频繁的私营企业,银行仍是目前少有的“铁饭碗”。国家重点基建工程、重点项目均有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参与。虽然以人工智能、石墨烯、量子信息技术以及生物技术为技术突破口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对国有银行产生了强烈冲击,但因为他们是我国银行业的龙头,受到的冲击并不足以令其如同私营企业一样随时面临优胜劣汰的局面。他们关注的重点通常是如何横向扩宽自己的领域,固守原有的经营管理模式,而不是如何纵向提高自身的层次。这就导致其改革动力不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物联网金融的发展。

2.1.2 技术研发部门尚未充分进入银行决策层

金融科技是银行业发展的主题。银行应成为物联网技术应用层面的领头羊,始终走在技术的最前沿,将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从存款利率、贷款利率转变为对客户的技术服务。要想达到这种转变,必须对传统的管理人员单一化构成进行多元化调整。分析我国大型商业银行高级管理层的现有情况,目前仅有中国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设置了专业的科技型人才职位,并分别赋予首席信息官和副行长的身份参与到银行的高层决议,如表2所示。

表2 2020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高级管理层人员分布

2.2 物联网外部环境存在壁垒

2.2.1 物联网相关法律不健全

物联网以其全面感知并进行信息传递的特性,将人与万物置于信息网络的全方位交互中。若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规制,则可能会泄露个人隐私或机密信息,从而引发伦理、社会安全、信息安全等问题。我国目前虽然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法律涉及网络安全、信息安全保护等问题,但针对物联网信息安全保护等方面并没有专门的立法,相关规制措施分散且不成体系。

此外,通过感知层产生数据并进行有效传输是物联网技术的核心,由此产生的数据收集、加工、应用等交易活动也会带来一系列的数据产权问题。对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仍需进行修订,以适应物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挑战。

2.2.2 企业信息化水平较低

中小企业是现代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基础。因此,不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的数量都占据着绝对的优势。但是,在我国,这些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一些技术含量较低的传统产业。他们在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流程管理等方面缺乏标准,信息化水平也相对较低,导致我国企业的内部信息化建设整体较慢。

2.3 物联网金融技术研发存在阻碍

2.3.1 高校教育体系尚未得到合理完善

高校是科研成果的重要来源,对我国科技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适应科技发展的需要,多所高校开设了物联网专业,但仅仅是从“通讯专业”变成“物联网专业”,课程内容并没有随着专业名称的改变而进行实质性的更新,教育体系也并没有随着专业名称的改变而得到合理的完善。

2.3.2 高校科技成果转换比例低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比例低也制约了物联网金融的发展。根据《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2018(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我国高校和科研院所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主要面临4大难题。首先,由于成果转化的相关政策法规还不完善,很多优秀的项目缺少国家政策的扶持;其次,我国缺乏科技成果转化专业服务机构与专业人才队伍;再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评价体系尚待建立,部分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主管部门仅重视科研人员论文的发表数量,而忽视了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性,导致科研人员对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不高;最后,高校科技成果多为实验室阶段性成果,大多不能进行立即转化,企业无法有效利用科技成果[8]。

2.3.3 金融支持力度不足

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当前金融体系下,企业资金的来源主要依靠银行贷款,但是银行对物联网公司的投入存在不足。再加上我国科技型创新企业普遍存在“轻资产重技术”现象,导致很多具有潜力的科技公司因为资金问题而发展受阻。根据中国农业银行按行业划分的公司类贷款分布情况,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仅占银行总贷款的0.4%,与其他行业差距较大(见表3)。

表3 中国农业银行按行业划分的公司类贷款分布情况

而有类似情况的银行还有很多。比如,从中国建设银行按行业划分的公司类贷款分布情况可以看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仅占银行总贷款的1%(见表4),只比教育行业的占比高一点,显然金融支持力度明显不足。

表4 中国建设银行按行业划分的公司类贷款分布情况

3 我国物联网金融发展困境的破解路径

针对目前物联网金融存在的诸多困境,我们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以扩宽“瓶颈”、加固“瓶底”、软化“石子”,进而达到促进物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目的。

3.1 银行招贤纳士并推进金融标准化建设进程

3.1.1 加大物联网建设投入

物联网金融发展的关键点是物联网技术与金融的融合。要想通过技术让金融服务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从而提高客户服务质量,必须加大对物联网建设的投入力度。要促进物联网金融的发展,银行除了引进金融专业方面的人才,引进专业的物联网人才也尤为重要。我国银行一方面可以效仿加拿大皇家银行(RBC)在世界各地开设创新实验室的方法,进行当今时代最新科技在金融行业方面应用的针对性研究;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与物联网技术公司或一些科技平台进行战略合作,展开针对物联网金融的科技研究。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有着丰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经验,而物联网技术公司或一些科技平台拥有过硬的技术,两者结合可以更有效率地突破物联网与金融融合的瓶颈。银行只有通过专业的技术人才,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技术研发,才能开发出适合金融行业、高安全系数的物联网设备及通信协议,从而确保客户的信息安全。

3.1.2 推进物联网金融标准化建设

无规矩不成方圆。如果物联网金融行业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而是各行其是,不仅会增加交易成本,也会带来不必要的信息安全隐患。虽然我国当前已制定和发布了一系列物联网基础共性标准,包括《物联网标识体系 物品编码Ecode》(GB/T 31866—2015)、《物联网 参考体系结构》(GB/T 33747—2016)、《物联网 术语》(GB/T 33745—2017)、《物联网 标准化指南》(GB/T 33750—2017)等国家标准,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物联网设备和数据接口不一致、产品和测试等方面标准缺失的现象依然存在[9]。物联网技术的本质是将万物连接起来,通过终端设备的信息交流完成信息的交互及处理。市场上的物联网设备厂家多达数千家,如果没有统一的标准,而是自由的设定仅适合自己产品的通信标准,那么万物互联的优势将大大受限。只有拥有了统一的标准,各个厂家的物联网设备才能够实现很好的兼容,才能真正连块为面,发挥出物联网的优势。所以各大商业银行应积极地与其他商业银行、物联网科技公司等各类相关机构展开合作,共同推进物联网金融的标准化进程,构建一个健康有序的物联网金融服务生态圈。

3.2 国家及企业进行综合改革

3.2.1 设立专业的物联网金融法律研究部门

物联网金融动产融资登记流程如何标准化、个人信息的安全系数如何提高、客观信息数据作为证据的效力如何保障等,这些都是目前物联网金融亟待解决的法律问题。对此,我们可以借鉴美国及欧盟的做法,成立专业的研究部门,设立物联网金融法律试点单位,加快相关法律的建设工作,解决物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法律问题[10]。同时,修改完善现有法律法规以适应发展需要,为物联网金融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3.2.2 促进中小企业综合管理信息化进程

针对目前中小企业信息化程度不足的问题,中小型企业可以联合起来形成一个产业联盟,共同构建一个综合的信息化管理体系。鼓励各省市在产业聚集带内建设一个平台型企业,中小型企业只需要通过云端便可访问该平台型企业的信息化设备,从而为相关的中小型企业提供低成本的信息化解决方案。中小型企业可以通过这种信息化设备共享的方式,完成自己的信息化改造工作。这样既可以有效降低中小型企业的管理成本,同时也能促进国家整体信息化的发展进程。

3.3 物联网公司和银行携手加速科技发展

3.3.1 加大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学生只有真正地将所学应用到工作实践,才能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通过实践将能更好地看到目前行业中存在的痛点,并在日常的学习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除了加大对大学生实践的投入,物联网技术公司、研发机构与平台也应当充分发挥作用,为大学生提供相关的实习岗位,让学生对所学专业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3.3.2 银行调整贷款结构并加大对科技企业的投入

针对目前银行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贷款资金不足的问题,银行应积极调整贷款结构,加大对物联网相关企业的资金支持。同时,针对科技创新企业的“轻资产重技术”问题,应当允许其将专利权、技术等作为抵押物进行贷款,积极支持科技创新企业的研发工作。金融的发展和科技创新企业的发展是互惠互利的关系,创新企业只有获得了足够的资金支持,才能加快产品研发的速度,而新产品的出现将有效推进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纾解目前物联网金融存在的诸多困境,加速推进物联网金融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联网银行金融
江西银行
“身联网”等五则
《物联网技术》简介
《物联网技术》简介
简述传感器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记忆银行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中关村银行、苏宁银行获批筹建 三湘银行将开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