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美术课程游戏化的实践途径

2021-01-25杨志华

幸福家庭 2021年17期
关键词:美术笔者创作

杨志华

在幼儿教育中,美术课程是重要的教育项目之一,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增强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提升幼儿创作美术作品的实践能力。教师可以充分发挥美术课程的促进作用,丰富幼儿的想象力,调动幼儿创作的积极性,通过美术课程游戏化等方式,优化美术课程的内容,改变美术教育的手段,增强美术课程的教育效果。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教师要珍视游戏的独特价值,保护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园要革新美术课程,用游戏化的方式开展各式各样的美术活动,引导幼儿体会美术创作的快乐,帮助幼儿掌握更多的美术创作技能,提高幼儿的创作兴趣。同时,教师要发挥家园共育的合力,全方位地激发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幼儿的综合素养。

一是有助于顺利开展美术课程。美术创作是一门多元化的教育课程,在幼儿园中,它可以表现出多种形式,如绘画、泥塑、拼接画等。在美术课程中,教师可以融入游戏活动,以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充分展现美术课程的魅力,促进美术课程的顺利开展。

二是有助于提高幼儿的参与兴趣。在当前的幼儿教育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幼儿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而且要重视对幼儿兴趣的培养。在开展美术教学时,教师可以用幼儿喜爱的游戏活动进行引导,提高幼儿参与美术课堂的兴趣。

三是有助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在参与美术活动时,幼儿会不断思考,积极参与各种动手实践,这有助于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帮助幼儿形成健全的心理,增强幼儿的身心协调能力。教师可以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为幼儿设定切实可行的活动目标,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引导幼儿相互配合、相互交流,增强幼儿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四是有助于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在游戏化美术课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动手绘画能力,鼓励幼儿勤于思考、勤于发问,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活动条件,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自主思考自己的创作方向,让幼儿可以大胆、自由地进行美术创作活动,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自主选择能力。

一是没有重视幼儿之间的差异性。不同幼儿有不同的游戏需求,笔者发现,部分教师没有从幼儿个体出发,而是用模式化的教学引导幼儿,不够重视幼儿的差异化需求,导致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二是没有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在当前幼儿教育背景下,家校合作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有利于他们了解幼儿教育的内容,与幼儿园相互配合,增强幼儿教育的效果。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没有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不够重视家长的作用,家校合作不够深入,导致美术课程效果不明显。

三是没有有效引导幼儿。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在美术游戏活动中,教师要对幼儿进行科学的引导,在恰当时机指点幼儿,帮助幼儿迅速进入活动,让幼儿体验到游戏的乐趣。部分教师只是创建游戏,让幼儿自行参与,没有随时关注幼儿的表现,没有给幼儿提供有效的指引,没有真正发挥美术创作的作用。

四是游戏材料的种类不够丰富。在传统美术课堂中,教师为幼儿提供的创作素材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如彩笔、蜡笔等工具,种类单一,限制了幼儿的想象空间,无法有效激起幼儿的创作欲望,这不利于美术游戏活动的顺利开展。

亲子活动是联系幼儿、联系家长的重要桥梁。教师可以借助节日,积极举办各种亲子活动,邀请幼儿家长到场参与,促进亲子之间的良性互动。在美术课程中,教师要鼓励家长和幼儿一起创作美术作品,引导家长帮助幼儿完成美术作品,提高幼儿参与美术创作的兴趣。

例如,笔者开展了“送你一朵小红花”主题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各种彩笔、各色画纸,倡导幼儿家长陪伴幼儿在纸上画出各种姿态的花朵,并给其上色,再用剪刀将其剪下来,让幼儿送给自己的父母。另外,教师还可以进行“DIY制作”的美术创作活动,提前为幼儿准备若干种颜色的彩布、彩线、缝衣针等工具,鼓励幼儿自行挑选创作材料,引导幼儿和家长一起构思、一起设计,让他们用彩布、彩线等材料缝制小提包、小衣服等。教师可以让每组家庭展示自己的手工作品,为每名幼儿发放“爱心奖牌”,表彰每组家庭的活动表现,增强亲子活动的效果。

每名幼儿的性格不同,他们对美术游戏活动的需求也不同。在设计美术活动时,教师要全面了解幼儿,根据幼儿的兴趣点,创建差异化的美术游戏,充分地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幼儿沉浸在美术创作中,逐渐增强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

例如,笔者让幼儿以大自然為主题进行自由创作,为他们设定了泥塑作品、水墨画、简笔画三种类型,支持幼儿自行选择创作方式,让幼儿自由发挥、自由表达。在活动中,有的幼儿用彩泥捏了小猪,有的幼儿用彩笔画了向日葵。随后,笔者还开展了“互相传递”游戏,引导幼儿互相交换作品、互相欣赏作品,让幼儿以竖起大拇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赞赏,让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激励、共同成长。

在进行手工课的时候,教师要示范折动物手偶的过程,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在原有的手偶上画出不同的图案,或者引导幼儿在手偶上任意添加各种纸片,将手偶变成某种可爱的动物造型。笔者在开展“动物会说话”主题活动时,引导幼儿把手偶套在手指上,通过模仿动物说话、与周围伙伴进行角色扮演等方式,增加游戏的趣味性、生动性和可操作性。

在美术游戏活动中,教师不仅要让幼儿享受游戏的乐趣,而且要让幼儿学会相互合作、互相竞争,激发幼儿的创作积极性,增强美术教育的效果。例如,在“海底世界”主题活动中,笔者让幼儿每三人为一个创意小队,每个小队的成员要通力合作,用画笔在纸上画出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如鲸鱼、海豚、鲨鱼等。通过比一比哪个小队用时最短的方式,笔者为最先完成的小组颁发了奖状,极大地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

在“画房子”主题活动中,笔者为幼儿讲述了大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引导幼儿为地震中的人们创建新房子。笔者鼓励幼儿自行分组,引导幼儿互相商讨房子的细节,如一张纸上画多少座房子,如何将房子用剪刀完整地剪下来,如何利用胶水将剪下的房子粘贴在同一张尺寸较大的纸上,从而形成一个个完整的“新家园”。笔者展示了每组拼贴的“家园”,引导幼儿仔细观赏、认真打分,及时肯定了幼儿积极创作的课堂行为,让幼儿在美术游戏中收获了成就感和自信心。

在开展美术游戏活动时,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创作材料,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游戏。例如,在制作面具的手工活动中,笔者为幼儿准备了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如包装纸、硬纸盒、彩色丝带等,按照人数平均分给幼儿。有的幼儿用剪刀沿着边线裁剪纸盒,将其变成了一张张长方形的纸片;有的幼儿用画笔在纸片上画出自己喜爱的人物头像,如孙悟空、奥特曼、白雪公主等;有的幼儿用剪刀剪下画出的人物,在纸片两侧剪出两个小圆圈,挑选一根丝带,从两个圆圈孔中穿过,打上绳结,让其可以套在头顶。在幼儿的相互配合下,一个个精美的面具接连出现。随后,笔者开展了“快速反应”游戏活动,即随机说出某个人物的名称,要求戴着该名人物面具的幼儿立刻举手。这种游戏活动增加了幼儿的游戏体验感,使幼儿认识了更多的人物,丰富了幼儿的知识储备。

在引导幼儿学习拼接画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入生活中的自然材料,如石头、树叶等,号召幼儿主动收集一些小石头、小松果等材料,让幼儿用彩笔、蜡笔在材料上任意绘画。有的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将所有小石头拼凑起来,使其构成某种图案;有的幼儿使用了干枯的稻草和稻穗,运用画笔涂色,拼接出大风车的形状。自然材料不仅丰富了美术活动的课程内容,而且让幼儿体验了创作拼接画的乐趣。

综上所述,教师要将美术课程和游戏活动相结合,丰富美术活动的创作材料,创新美术课程的教育方式,有效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幼儿的兴趣爱好,增强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教师要创新不同类型的课堂活动,引导幼儿体验美术创作的乐趣,推动美术课程的有效开展,发挥美术活动的促进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昆山高新区娄汀苑幼儿园)

猜你喜欢

美术笔者创作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一墙之隔》创作谈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两个插件,让Chrome变身iPhone
Google Reader订阅按需读
性能相差达32%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