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情绪主题绘本,调节儿童情绪管理能力
2021-01-25金梅芳
金梅芳
情绪主题绘本以图文结合的方式描述常见的情绪状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感受不同的情绪,并学会管理情绪。本文从引导学生“悦读”情绪主题绘本出发,阐述了自我觉察和理解情绪、有效调节和控制情绪、合理表达和分享情绪等三项基本的情绪管理能力,并提出了依托情绪主题绘本培养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几点建议。
绘本简单来说就是图画书,即画出来的书,是以绘画为主、文字为辅的书籍。
情绪主题绘本是绘本的一个分支,用情节跌宕起伏的故事描述生活中常见的情绪状态,让儿童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从而内化到自身,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儿童的情绪管理能力是指能准确识别并理解自己与他人的情绪、能控制调节情绪、能合适地表达情绪,这对于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在生活中,很多学生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愤怒、为什么会失落、为什么会害怕,等等。因此,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和理解情绪,借助贴近学生生活背景的情绪主题绘本,利用绘本中精美的图文带领学生进入角色,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中主人公的情绪、情感,让学生感受情绪背后的内涵,从而学会自我觉察。
例如,绘本《我有我的感觉》中利用柔和的线条和柔美的画面,将人们兴奋、高兴、嫉妒、害怕、骄傲等情绪一一展现了出来。简单的文字和丰富的图画能瞬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快速地走进学生的内心。学生阅读绘本的过程是体验和理解不同情绪的过程。学生通过阅读绘本体验绘本中各种不同的情绪,逐渐从内心认识并接受每个人都会随时受客观情况影响而产生情绪,变化的事实,学会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情绪变化带给自己的一些不同影响,并能积极地适应情绪变化带给身体的不同感觉,学会调整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情绪主题绘本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生动的故事,感受人物的情感,还可以教会学生不能一味地发泄情绪,要学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例如,《生气汤》是一本关于情绪管理的绘本。故事中主人公霍斯的心情不好,耷拉着脸回家。回到家后,他一会儿踩花,一会儿发出怪声,做出各种怪异的行为。这时,聪明的霍斯妈妈知道在这时和孩子讨论“行为规范”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于是,她让霍斯和她一起煮一锅“生气汤”,当水沸腾时,霍斯妈妈让霍斯对着“生气汤”尖声大叫,还一起龇牙咧嘴、吐舌头、敲打煮汤的锅。在这个过程中,霍斯妈妈引导霍斯正确认识和理解自己的不良情绪,让霍斯接纳了自己的坏情绪,帮助霍斯了解了情绪的发生、过程以及结果。在妈妈的引导下,霍斯找到了调控自我情绪的方法,他开心地笑了。
教师和家长要引导孩子阅读情绪主题绘本,依托绘本的情节推进,让孩子将自己代入角色,与角色产生互动,在体会人物情绪变化的同时产生情感联接,让孩子在这样的情景交融中感受控制情绪的过程,寻找并学习调控情绪的方法,从而达到调节情绪的目的。
例如,绘本《菲菲生气了》的绘制十分有创意,书页的颜色是根据故事情节而变化的。绘本先讲述了菲菲生气的原因——因为没有抢到玩具而生气(这是红色的画面,代表生气的情绪);然后讲了菲菲生气后一系列事情的经过——刚跑出门看到紫色的森林,爬上绿色的树后,心情就变好了;最后讲了菲菲回家看到温馨的一家人(黄色的屋子)。
儿童的天性决定了他们对世界充满着好奇心。孩子们通过阅读情绪主题绘本对外界有了更多新的认识。孩子们在阅读情绪绘本的过程中,绘本里出现的某些似曾相识的场景或者画面,会让孩子在心中产生一些共鸣,让孩子产生代入感,想象着自己就是绘本故事中的主人公,并尝试联系自己的一些生活经验,从而获得更多新的体验和感受。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孩子们会不自觉地把自己生活中出现的类似情绪放入绘本场景中,伴随着绘本故事情节的发展,逐渐学会处理类似的情绪问题。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绘本。教师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水平,确定重点培养的情绪目标,依据学生的年龄和认识能力选择适合的情绪主题绘本。例如,对于中、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内容积极向上、色彩鲜明、句子短小精悍、韵律感强的绘本,如《我好害怕》《我好嫉妒》《我好生气》《我觉得自己很棒》等;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挑选一些图文并茂、故事情节丰富、内容比较长且过程跌宕起伏的绘本,让他们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慢慢感受不同的情绪体验,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增强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
2.根據阅读的主题或内容选择绘本。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生气、害怕、焦虑、妒忌、胆怯等各种情绪问题,如果处理不当或者不及时,还会容易造成情绪压抑、自卑、冷漠等问题。教师在选择绘本时,可以根据绘本的内容和主题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如生气和愤怒类的绘本《生气汤》《菲菲生气了》《我变成了一只喷火龙》等;害怕和恐惧类的绘本《床底下的怪物》等;烦恼类的绘本《妈妈发火了》《糟糕,身上长条纹了》等;分离焦虑和依赖类的绘本《阿文的小毯子》《魔法亲亲》等;妒忌类的绘本《我为什么讨厌吃奶》《我不要妒忌》等。
3.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选择绘本。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具有独一无二的个性特点。在阅读绘本时,有的学生喜欢图片中带有动物,如恐龙等的绘本;有的学生喜欢画面温馨或者颜色鲜明的绘本;有的学生喜欢故事情节复杂的绘本,如《一个黑黑、黑黑的故事》等。因此,教师在选择绘本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性格、喜好、认知特点等,选择合适的、有层次的、多元的、符合学生个性化需求的绘本,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调节情绪,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
教师要结合学生感兴趣的阅读、绘画、情景剧表演、故事分享等形式,选择不同的情绪主题绘本内容,摸索合适的教学模式开展延伸拓展活动,以此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
1.故事分享:主要分为分享他人故事和分享自己的故事。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故事分享的方式,讲述生活中不同情绪产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通过口语交流表达对情绪状态和情感状态的认知。
2.绘画感知:图画是传递儿童情绪最简单的方式,也是儿童表达自己潜意识最直观的方式。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阅读情绪绘本,然后让学生尝试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情绪的理解,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心灵小故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绘画、涂鸦等方式疏解和释放自己的负面情绪,从而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
3.情景表演:很多学生在阅读绘本后会通过模仿绘本中人物的对话、动作、表情等进行角色扮演,感受故事主人公行为、态度、情感的变化,再根据自己的理解将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行为成长完整地展现出来。在此过程中,孩子们能更清晰地认识自己内心的变化,体味百味人生,在“参与、体验、整合、创造”的过程中,强化自己的内心情感,调整自己的认知,慢慢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绘本深受儿童喜爱,它特有的图文特点能够快速地吸引和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以及兴趣需求等选择合适的情绪绘本,采用多样的绘本阅读教学模式,帮助儿童更直观地描述情绪、表达情绪以及学习和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培养儿童的情绪管理能力,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湘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