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课程中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2021-01-25刘佳瑶
刘佳瑶
幼儿时期是培养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教师要把握幼儿的发展规律,抓住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促进幼儿不断学习、不断发展。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学习特点,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引导幼儿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逐步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为幼儿后续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要有毅力、耐心和恒心,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结合幼儿习惯形成的规律,在幼儿园的课程中重点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
幼儿园是幼儿第一次进入集体活动的场所。笔者发现,部分幼儿在刚入园时不知道如何与人交往,缺乏规则意识,没有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因为幼儿年龄小、好奇心强,对周围的事物充满探索欲望,所以他们发展空间大,易于接受新事物,容易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幼儿对自己感兴趣、好奇的事物有极大的主动性,充满热情。教师要充分调动幼儿的主动性,结合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自主学习、自主探索,满足幼儿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支持幼儿的行为,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
幼儿对世界的认知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以直接经验为基础。他们通过模仿周围的人和事,构建自己内化的知识经验,这是幼儿独有的学习知识、积累经验的方式。因此,教师要合理设置幼儿园的课程内容,增加游戏活动的趣味性、操作性和生动性,根据幼儿不同发展阶段的年龄特点,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游戏,支持幼儿自主操作、自主发现,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师要善于挖掘幼儿一日生活的内容,抓住各种教育契机,引导幼儿树立良好的劳动意识,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例如清洁习惯,幼儿饭前便后要洗手,要注意用眼卫生等。常言道:“习惯成自然,自然成性格,性格定终身。”教师要重视幼儿劳动、卫生习惯的培养,为幼儿安排一些劳动卫生课程,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为幼儿未来的长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要采用丰富的教学形式,激发幼儿参与劳动活动的兴趣,引导幼儿了解讲卫生的重要性,培养幼儿积极向上的劳动意识,促使幼儿形成科学健康的卫生观念,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笔者所在幼儿园开设了劳动卫生实践系列课程,通过“生活小妙招”等主题活动,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快乐实践。在“生活小妙招”活动中,教师将课程教学和幼儿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注重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向幼儿分享了烹饪、清洁、自我保护等方面的知识,让幼儿掌握了一些日常实用的小妙招。
例如,笔者提出了一些幼儿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小问题,组织幼儿讨论“吃饭的桌子脏脏的怎么办”“小手受伤了我们应该怎么做”“怎么保护我的小眼睛”等。笔者组织幼儿进行小组商讨,对幼儿进行了科学的指导,丰富了幼儿的生活体验,引导幼儿学会自主观察、积极动脑,支持幼儿对问题进行分类归纳,及时帮助幼儿梳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教师要重视劳动课程的作用,启发幼儿的发散思维,促进幼儿自主思考、动手实践,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主动承担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劳动任务,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同时,教师要加强家园之间的合作和交流,鼓励幼儿主动与家长一起做饭,主动帮助家人清洗蔬菜水果,主动进行一些基本的整理工作等。教师要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落实习惯的培养,增强幼儿在生活中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幼儿掌握更多的生活小常识和小技能。例如,笔者支持幼儿通过各种途径自主学习,鼓励他们向同伴展示自己的生活本领,通过榜样的示范作用,逐渐引导幼儿养成热爱劳动、勤讲卫生的良好习惯。
笔者发现幼儿对区域游戏非常感兴趣。小班幼儿喜欢在娃娃家进行厨房游戏,中、大班幼儿喜欢在生活区进行烹饪美食的活动。考虑到部分幼儿在日常进餐活动中存在挑食、偏食的问题,笔者开展了“不挑食的好宝宝”系列生活课程。在活动中,笔者引导幼儿了解了蔬菜从哪里来、哪些食物有营养等常识,帮助幼儿树立了正确的饮食观念,为幼儿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根据不同幼儿的不同特点,笔者利用一些鼓励性、引导性的语言,结合绘本故事《不挑食的贝贝》开展了教育活动,有针对性地、有目的性地培养幼儿形成了良好的饮食习惯。
笔者所在班级的部分幼儿不喜欢吃面条,有的幼儿只吃一两根就不吃了,有的幼儿只喝点面汤,有的幼儿吃得非常慢。针对幼儿的以上情况,笔者开展了“做面条”的主题活动,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制作面条,引导幼儿体验制作的乐趣,让幼儿在品尝自己劳动成果的过程中懂得珍惜粮食的道理。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笔者发现幼儿的挑食、偏食问题都有所改進。
针对少数幼儿不喜欢吃青菜的问题,笔者开展了“香香的青菜”系列主题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发现青菜不仅可以吃,还可以作画。在青菜拓印活动中,幼儿对青菜可以作画这一现象感到惊讶,笔者趁机引导幼儿,让他们意识到青菜不仅美味,而且全身都是宝。活动结束以后,少数幼儿从不喜欢吃青菜变成了爱吃青菜。
除此之外,笔者所在幼儿园还开展了“21天光盘打卡行动”。笔者通过设置形式多样的生活课程,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充分锻炼了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培养了幼儿不挑食、不偏食的良好习惯,为幼儿提供了自主探索、自主学习、自主发现的机会。
教师要重视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开展习惯养成课程,使幼儿掌握一些简单的自理知识和技能。教师要以身作则,给幼儿做示范,给予幼儿适当的鼓励,支持幼儿自主行动。比如,笔者开展了《小手动一动》养成课程,从绘本《我会穿衣服》入手,笔者引导幼儿逐步学会了穿衣服、穿裤子等。在区角活动中,笔者渗透养成教育,丰富了幼儿的生活技能。
例如,在娃娃家,幼儿可以帮娃娃穿衣、叠被子;在手工区,幼儿可以进行串珠、扣纽扣等游戏。在游戏结束后,笔者会鼓励幼儿自己整理区角玩具等,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增强生活自理能力。在“小手动起来”主题比赛中,幼儿通过穿衣服比赛、穿鞋子比赛、串珠子比赛、叠衣服比赛、叠被子比赛、整理玩具比赛等活动,掌握了许多生活技能,学会了分享、合作,收获了成长的快乐。
课程游戏化是让幼儿园的课程更贴近幼儿生活,更生动,更有趣,活动形式更多样化。在生活课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自理习惯,让幼儿学会独立生活。
幼儿园要安排礼仪课程,培养幼儿知礼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笔者所在幼儿园根据中国教科院学前教育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的《幼儿礼仪教育课程》,开展了一系列礼仪课程活动。
例如,笔者开展了“我是素质小公民”礼仪课程,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学会知礼、懂礼、学礼、用礼;开展了“绘本阅读”活动课程,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开展了“礼仪小天使”游戏课程,鼓励幼儿主动和他人打招呼,培养幼儿养成讲礼貌的意识等。教师要从幼儿身边的礼仪入手,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形成讲文明、有礼貌的良好习惯,教导幼儿学会礼貌用语,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一日生活皆课程。教师要重视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在每日课程活动中,引导幼儿逐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幼儿在入园、离园时要和教师打招呼,在就餐时要保持饭桌干净,饭后要漱口,在午睡时要自己穿、脱衣、裤等。在幼儿集体洗手时,教师可以让幼儿一起合唱洗手歌,告诉幼儿洗手的注意事项,帮助幼儿了解洗手的目的和洗手的顺序。
教师要将幼儿的习惯培养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让幼儿在反复的课程学习中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师要耐心地引导幼儿,为幼儿提供有利的学习环境,及时肯定幼儿的表现,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安排合适的課程内容,增添课程的趣味性、生动性和可操作性,帮助幼儿规范言行举止,引导幼儿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苏州高新区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