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阶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的主题教育
2021-01-25俞珏
俞珏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之一。教师要积极开展爱国教育,厚植幼儿的爱国主义情怀,升华幼儿的情操。《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认为,幼儿要知道国家的一些重大成就,能热爱祖国,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因此,笔者所在幼儿园开展了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的主题教育活动,旨在丰富幼儿对祖国的认知,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怀。笔者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经验,结合当下抗击疫情的时代背景,浅谈幼儿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的方法,讨论教师在幼儿园主题活动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以此激发幼儿的爱国热情,并保护幼儿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师要引导幼儿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社会文化,激发幼儿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合理安排幼儿教育的内容。据相关调查,幼儿的社会归属感主要表现在他们对家庭、幼儿园、民族和国家的基本归属感。当幼儿的情感需求得到满足,幼儿会产生对集体目标的认同和被接纳的情感。
笔者对班级中29名幼儿进行了访谈,谈话围绕“你知道自己的国家叫什么名字吗?”“你爱你的国家吗?”“为什么爱自己的国家?”等问题来进行。有的幼儿说:“祖国有中秋节,还可以过年。”有的幼儿说:“我们的国旗很美,地图也很美。”有的幼儿说:“祖国有大熊猫和饺子。”有的幼儿说:“祖国很大,有很多好玩的、好吃的。”有的幼儿说:“祖国有美丽的建筑、高山、小河等。”有的幼儿说:“祖国的火车很快,力量很强大,有厉害的军队。”
根据这次访谈,笔者发现幼儿对祖国的地域特点、人文风貌、科技军事等内容都有所了解,并在言语之中表现出自己的民族自豪感。部分幼儿说道:“我爱我的祖国,因为我是中国人。中国人很善良,这里有我的家人和朋友。”简单直白的话语,既反映了幼儿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也说明在此阶段幼儿已经具有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认知与心理基础。
一是重认知,轻情感。据笔者了解,在幼儿爱国主义主题教育中,部分教师存在重认知学习、轻情感培养的问题。例如,教师会把大量的时间、精力用在介绍中国的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山川秀丽、风情独特等常识上,较少为幼儿提供体验性的爱国教育主题活动。在创设学习环境时,部分幼儿园很少使用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的装饰元素,幼儿很难对民族文化形成初步的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不穿民族服饰、不参加民族活动、不认识民族品牌,这些都不利于幼儿爱国主义情怀的形成。
二是重言传,轻身教。在爱国主义主题教育中,教师虽然意识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但通常都是讲得多、做得少,没有为幼儿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部分教师和家长甚至认为爱国主义教育太大、太空,幼儿听不懂,没必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幼儿教育中,部分教师和家长都没有发挥自身的引领作用,没有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培养幼儿的爱国意识。例如,在搭建天安门、画国画时,教师没有向幼儿介绍祖国的辉煌成就;在逛动物园、海洋馆时,家长没有引导幼儿树立保护珍贵动物、爱护自然环境的观念。部分教师和家长在讨论层面花的时间多,却较少用实际行动感染幼儿。
三是突击运动较多,常态意识训练较少。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部分教师的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是运动式的、突击式的、集中爆发式的,尤其在重大节假日或是相关社会事件发生时表现得尤其明显。例如,在国庆节时,部分教师会组织歌咏会;在抗击疫情的艰难时期,部分教师会组织线上的爱国宣讲等。但等时机一过或是热度一降低,他们就不再提及,没有将爱国主义情怀渗透在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将爱国教育变成一种常态教育。
主题活动是幼儿园课程推进的主要形式与有效手段。在笔者所在幼儿园的大班园本课程中,有一个“我是中国娃”的主题单元,其目标是为了帮助幼儿了解中国的地域风貌,例如知道北京是中国的首都,香港、澳门和台湾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解各地不同的少数民族及其风土人情;引导幼儿知道中国的地大物博,例如了解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欣赏京剧、水墨画、汉字和中国武术等文化遗产;鼓励幼儿了解我国科技的发展与创新,例如认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服装及其相应的武器装备,激发幼儿对军事的兴趣。
在“我是中国娃”主题活动中,幼儿感受到祖国的强大,为自己是中国娃而自豪。笔者发现,主题活动是开展幼儿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载体。在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在集体教学中落实情感”“在实践体验活动中升华情感”“在无意识教育中渗透情感”这三个方面入手。
1.在集体教学中落实情感。集体教学活动是教师高效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活动方式。例如,笔者组织了“国庆大阅兵”集体教学活动,引导幼儿了解时代的变化。通过观看阅兵素材与提问等方式,笔者让幼儿认识到国旗的重要性、升旗仪式的重要性,让幼儿感受军人守卫边疆、冲锋陷阵的勇敢,让幼儿明白了和平的来之不易。在开展集体教学前,笔者审慎地梳理了大阅兵的教学内容,认真解读了大阅兵活动要传递的价值观念,筛选了相关的音频、图片素材,其具体操作内容如表1。
除此之外,笔者所在幼儿园的教研组先后开展了“国宝大熊猫”主题范画活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手工制作活动等。这些主题活动不仅丰富了幼儿的在园生活,还让幼儿知道了什么是国宝、什么是四大发明,让幼儿体会到中国人坚持不懈、止于至善的精神,推进了爱国主义主题教育。
2.在实践体验活动中升华情感。体验是最好的学习。对于幼儿来说,亲身参与各种实践体验活动有助于他们自主思考、自主学习。在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教育的过程中,幼儿通过军训、班级歌咏会,以及“我为祖国打广告”等实践活动,提升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军训活动为例,笔者深入挖掘了家长资源,邀请空军爸爸和特种兵爸爸进行助教活动。他们通过讲座等形式,向幼儿介绍了自己参与阅兵的经历,让幼儿知道了海、陆、空、火箭军等军种,帮助幼儿了解了不同类型的飞机。同时,笔者为幼儿安排了一些实践体验型游戏,让幼儿尝试站军姿、练坐姿、齐步走等。在讲故事环节中,当特种兵爸爸讲到九八抗洪那年大水冲走了他身边的战友时,有幼儿提问:“你不会被水冲走吗?你身边的人被冲走了你为什么不害怕?”特种兵爸爸回答道:“我害怕,但我不能退缩,因为我是一名军人。”这让幼儿感到震撼,对解放军的尊敬崇拜之情油然而生。
3.在无意识教育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无意识教育是指受教育者自身未意识到的教育方式。例如,在寒假期间,笔者所在幼儿园的一名幼儿在某个周一早上穿着园服,站在板凳上,挥着小国旗,在家进行了一个人的升旗仪式。这种行为的产生和我园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是分不开的,自开园之日起,我园每周一的早上都会进行升旗仪式,风雨无阻,并且所有参加仪式的人都要原地不动地唱国歌,对国旗行注目礼。
有的教师给幼儿讲杜富国等英雄的故事,讓幼儿学会敬畏英雄;有的教师在班级中创设了中国地图的展示区域,张贴了国旗、国徽、天安门等图片,帮助幼儿了解祖国的地域文化;有的教师结合时事,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主题各种教育。例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逝世,教师引导幼儿通过网络、文字或是实际行动表达自己的哀痛之情;当新冠肺炎病毒肆虐之际,教师引导幼儿认识那些舍生忘死、舍己为人的抗疫英雄。
笔者认为,教师要为幼儿营造热烈积极的爱国背景,收集各种爱国主义教育素材。教师要具有一定的教学敏感性,及时把握教学契机,充分发挥自身对幼儿的引导作用。例如,在抗击疫情防控期间,笔者梳理出思维导图,为之后的主题课程提供丰富且具有指向性的内容。
教师要重视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厚植幼儿的爱国主义情怀,从幼儿的日常生活入手,将爱国主义的种子根植于每名幼儿的心中。教师要将宏大的内容细节化,将高尚的事迹平凡化,将遥远的理想具体化,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广泛收集各种爱国教育题材,为幼儿安排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幼儿全面认识祖国,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爱国主义情怀,唤醒幼儿对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
(作者单位:绍兴市柯桥区中心幼儿园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