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若专一,定能专诚
2021-01-25姚瑶
姚瑶
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一定对象的能力。对于幼儿来说,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是比较困难的,有时候教室里飘起来一片小小的羽毛都会瞬间引起一片叽叽喳喳的讨论,使得教师精心准备的活动无法实施。有些教师以命令式的口吻或说教式的语言教育幼儿,试图抓回幼儿的注意力,可很多时候事与愿违。本文结合实例,谈谈教师如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走进幼儿的世界。
幼儿喜欢五彩的颜色、卡通的造型以及诙谐有趣的授课方式。有的教师在与幼儿接触时喜欢随自己的心意打扮,很少尝试夸张、卡通的衣服。笔者曾经听过一节青年教师的课,这位教师打扮清新淡雅,授课方式较为无趣。由于她年龄较小,教学经验不足,她在活动中出现了许多失误,虽然她极力地想让幼儿的注意力再回到她的身上,但始终没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不能带动他们的积极性。
记得刚踏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年,笔者总是扎着高高的马尾,穿着简单的T恤和牛仔裤,在幼儿的眼中笔者并没有什么吸引力。此后笔者便改变了着装风格,穿色彩绚丽的衣服,让幼儿每天见到我都会惊讶,主动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笔者身上。记得一次教学活动中,笔者穿了一件印有一只很大的唐老鸭的印花T恤,笔者在课上问幼儿:“你猜猜小熊还会打电话给谁,告诉它春天来了?”彤彤大声地说:“它会打电话给老师身上的唐老鸭。”听了这个回答,教室里炸开了锅,大家都在热烈地讨论着它们的电话内容。笔者把T恤往前一拉,顺着幼儿的意思,请他们扮演小熊,并和笔者身上的唐老鸭打电话,幼儿都很感兴趣,这时他们的注意力全部都集中在了笔者身上。
改变自身穿着是有效吸引幼儿注意力的方式,教师可以穿幼儿喜欢的衣服,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能自主、自愿地学习。
1.图片。幼儿往往会被一些生动、有趣的图片所吸引,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图片,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例如,《落叶》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但散文里的形容词、情景对幼儿来说有些陌生。教师可以找一些合适的图片,让幼儿明白散文的内容,理解散文的意境美。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找各种各样与散文内容对应的落叶图,还可以选择一些辅助软件,如PS、美图秀秀等,将场景中的内容组合起来,让幼儿看到散文中的情景,真正感受散文的魅力。
2.动画。在动画片与图书之间,幼儿大多会选择动画片,动画的效果、形象的声音对幼儿更有吸引力。教师可以结合动画的形式,让幼儿在观看动画的过程中增长知识、增加经验。例如,在教授《春雨的色彩》一课时,教师可以将网上的视频或自制的flash插入课件,让幼儿亲眼看看什么是春雨,春雨到了哪里,春雨和其他朋友发生的故事,等等。
3.音效。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巧妙运用音效,让幼儿对声音的来源产生兴趣,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例如,幼儿喜欢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声音,教師可以在课件中加入动物叫声的音效。另外,音效的音量应控制在40分贝以下,分贝过高的声音会降低幼儿的专注力。
在一些科学、数学等活动中,实物比视频、图片等更能加强幼儿对生活中的事物的了解。教师在备课时,要准备合适的内容,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在认识电池正负极时,教师准备了电池和手电筒,让幼儿在看的同时进行触摸,感受正极与负极有哪里不一样,怎样组装电池手电筒会亮。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幼儿会对生活中偶然见过或从未见过的事情抱有很大的兴趣,他们想知道这是什么。当幼儿成群结队讨论的时候,就说明他们找到了共同的兴趣。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发现幼儿的兴趣所在,利用幼儿的兴趣开展教学活动。
小班幼儿常会对颜色鲜艳、可爱漂亮的东西感兴趣。因此,在活动中,教师可以选择他们喜欢的卡通人物或可爱的动植物作为主人公,用创设情境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幼儿和喜欢的东西一起游戏、活动,这样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中班幼儿开始对自然界的事物感兴趣。笔者发现,在教室的自然角里总会出现一两只小蚂蚁,当幼儿看见蚂蚁时,第一反应是先去看看,然后抓到桌子上玩。笔者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让他们了解蚂蚁的外形、生活习惯、群居现象,让幼儿认识蚂蚁的团结、努力、勤劳的品质。在进行兴趣教学后,幼儿再次看到蚂蚁,就会和伙伴一起讨论它们出来是做什么的,之后要去哪里,到了冬天会怎么样。回到家后,幼儿也会滔滔不绝地与爸爸妈妈说着有关小蚂蚁的故事。
大班幼儿的知识面开始拓展,他们的知识并不仅仅来源于教师的教授。如果幼儿围绕某一事物讨论得十分激烈,就说明他们对这件事情很有兴趣,在这时,教师要顺着幼儿的兴趣,适当调整教学过程。例如,在科学活动“蜡烛燃烧的秘密”中,幼儿看见被杯子盖住的蜡烛熄灭时都发出了惊叹声,想马上知道原因。这时,幼儿的注意力都十分集中,教师要趁机引出氧气这一知识,让幼儿了解蜡烛燃烧需要氧气。
当幼儿持续坚持某件事情的时候,他会感到疲倦。这时教师不能责怪他,想要幼儿再次集中注意力,就需要一个契机。
耳熟能详的儿歌、惊讶的感叹词、夸张的语气,这些都能再次让幼儿集中注意力。例如,教师可以说“小眼睛看教师”“眼睛看着谁”“小眼睛找找我”等,让幼儿快速将视线放在教师身上。当幼儿的思想不再集中,开始想东想西时,教师可以说一些夸张的话,让幼儿被自己的话语吸引。
在幼儿走神时,教师只需要一个有趣的手势就能很好地吸引幼儿。例如,当幼儿吵闹或在讨论其他无关的事情时,教师可以用手做出鸟儿即将飞翔的姿势,对幼儿说:“你嘴巴里的小鸟要飞到前面去咯。”这样幼儿既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也能随着手的方向将视线移到正确的地方。在教学中,为了不影响正常的教学过程,有时教师只需要用手在发呆的幼儿眼睛前晃一晃,或摸摸头,就能让幼儿重新回归教学活动。
教师可以巧用上述方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教学活动中学得知识,得到成长。
(作者单位:昆山市周市镇白塔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