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待花开,芬芳自来
2021-01-25冯小雨
冯小雨
《幼儿园教育指導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幼儿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需要习得社会认可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幼儿自发性游戏是指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发交流的游戏。本文以笔者所在幼儿园的自发性角色游戏“小吃店”为例,试图探讨完善自发性游戏的方法和引导自发性游戏生成集体性游戏的策略,以期为教育同仁提供参考。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提出:“幼儿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在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在自发性角色游戏“小吃店”中,幼儿将橡皮泥捏成各种小吃的模样,丰富了游戏的内容,增强了自身的游戏体验。
在自发性游戏中,幼儿可自主选择游戏内容、材料和伙伴,并决定地点、玩法,与同伴分享游戏的快乐,学习彼此的经验。在区域游戏时间,笔者班上的悦悦选择在美工区玩橡皮泥。她将橡皮泥捏成球状放在盘子里,并问同伴:“西西,你要吃汤圆吗?”西西开心地说:“我要!”悦悦说:“那你先给钱。”西西将手中的卡片递给悦悦,并说:“给你钱。”接着,悦悦将“汤圆”递给西西,开心地说:“请吃吧!”在本次游戏中,幼儿融入了自己的想法,生成了自发性角色游戏“汤圆小店”。
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学习的行为及过程,记录幼儿行为中较为典型的、有价值的信息,并将其作为下一阶段教学的依据。教师作为幼儿游戏的观察者和引导者,应有目的地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和游戏过程,并适时给予回应和引导,将幼儿的自发性游戏升华为集体性游戏。例如,笔者班上的悦悦将捏成饺子状的橡皮泥递给笔者,自豪地说:“老师,这是我做的饺子。”笔者对悦悦说:“悦悦这么厉害,饺子也会做了,给我来一个吧,多少钱一个呢?”她思索了一下说:“两块钱。”随后,其他幼儿拿着他们的“美食”递给笔者,并说“这是面条”“这是包子”“这是蛋糕”……幼儿在游戏中融入了自身的社会经验,丰富了游戏内容。
《指南》指出,教师要“利用生活机会和角色游戏,帮助幼儿了解与自己关系密切的社会服务机构及其工作”。在游戏初期,幼儿对“小吃店”游戏很感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的注意力转移到美工区的其他游戏上,“小吃店”渐渐变得冷清了。
对此,笔者组织幼儿进行讨论。通过讨论了解到“小吃店”变冷清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食物”种类单一,二是“小吃店”缺乏管理,物品摆放较为杂乱。笔者问幼儿:“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小吃店’像以前一样热闹呢?”针对食物种类单一问题,洋洋说:“我们再做一些新的食物。”针对管理问题,小杰说:“让爸爸妈妈带我们去真的小吃店里看看。”教师引导幼儿思考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可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完善游戏,以生成新的游戏。
1.“不排队怎么办”。《指南》指出,教师应“在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中,创设情境,让幼儿体会没有规则的不方便,鼓励他们讨论、制订规则并自觉遵守”。小班幼儿的规则意识较弱,教师可以给幼儿提供发现、想象和创造的机会,引导幼儿发现游戏中的问题,针对问题讨论、制订规则,并要求幼儿在游戏中遵守规则。例如,某天“小吃店”的生意特别好,门口有许多幼儿,显得很拥挤。服务员小石对笔者说:“老师,你看他们都不排队,乱七八糟的。”接着,笔者就不排队的问题引导幼儿展开了讨论。幼儿经过讨论一致同意设置一名“保安”,维护游戏秩序。“保安”的出现,提高了幼儿的游戏热情,增强了幼儿的规则意识。教师可根据自发性角色游戏的发展以及幼儿的游戏需要,引导幼儿衍生新的游戏角色,支持和满足幼儿的有效想法,以促进幼儿在游戏中的发展。
2.“钱从哪里拿”。幼儿会根据游戏的需要将自己的生活经验融入游戏,生成新的游戏。作为幼儿游戏的支持者,教师要在游戏过程中肯定和鼓励幼儿的创新性行为,并为其提供有效的支持。例如,在区域游戏中,跳跳先按了图片上的几个数字,然后假装拿起物品离开了。笔者问跳跳:“跳跳,你刚才在按什么呢?”跳跳告诉笔者:“老师,我在按密码。”笔者问跳跳:“为什么要按密码?”跳跳自豪地告诉笔者:“因为我在银行取钱,妈妈跟我说取钱时要输入密码。”
接着,笔者引导幼儿讨论,钱放在哪里既安全又方便。轩轩说:“银行!”笔者肯定了他的想法,并说:“你想得真周到,可是我们的教室没有地方开银行了,怎么办呢?”跳跳说:“可以放一台自动取款机。”跳跳的生活经验给“小吃店”游戏增加了新的游戏体验——“自动取款机”,幼儿可通过“插卡—按密码—取钱—购买食物”等步骤,模仿成人的生活。
《纲要》指出,幼儿要“初步学会交流、分享、谦让、互助与合作,并尝试解决游戏及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中班幼儿的生活经验较为丰富,其社会性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因此,幼儿在游戏中会出现思考、创新、协商等行为,教师应肯定幼儿的此类行为,促进幼儿的成长。
1.“我有秘密武器”。随着游戏的进一步开展,幼儿生活经验更加丰富,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例如针对“小吃店”生意冷清的状况,店里的“服务员”西西找来了摇板,边摇边喊:“快来‘小吃店’呀,不来就要关门啦!”小店瞬间又热闹起来了。
2.“外卖来了”。幼儿将其观察到的生活现象,结合自身的理解融入到游戏中,推动了游戏的发展。例如,某次区域游戲中,西西拿着一份“饺子”对正在画画的琪琪说:“你的外卖到了。”琪琪放下手中的橡皮泥,开心地接过“饺子”,并对西西说:“谢谢。”
笔者认为,教师应努力创设游戏环境,让幼儿在模拟的社会环境中感受良好的人际关系。“小吃店”游戏由幼儿的自发性角色游戏生成了集体性角色游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和幼儿都得到了提升。
蒙台梭利说:“教师唯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幼儿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并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幼儿成长的需要。”教师应正确看待和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出现的自发性行为。在幼儿游戏中,教师是指导者、游戏伙伴和观察者。通过观察,教师可以发现幼儿的游戏需要、突出表现以及精彩瞬间,并在适宜的时机给予必要的引导。
在“小吃店”游戏发展的过程中,幼儿的意识、品质、创造力等都得到一定的发展。
1.自主意识增强。在游戏初期,幼儿缺少自主意识和规则意识。在游戏过程中,幼儿根据游戏的发展需要,结合自身生活经验,设置了“保安”,以监督同伴的游戏行为。在游戏后期,幼儿能自创游戏规则,保证游戏的顺利开展。幼儿通过完善游戏,增强了自主意识。
2.创新能力的提升。幼儿在扮演角色时,必须习得这个角色的动作、语言、态度等,并根据游戏情节的发展不断进行调整和创新。例如,在“小吃店”生意冷清时,幼儿用吆喝声吸引顾客;幼儿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创新游戏,如“送外卖”;幼儿会将观察到的生活现象融入游戏,如增加“自动取款机”,这提升了幼儿的创新能力。
3.习得良好品质。幼儿通过“小吃店”游戏,提升了自身的语言表达和社交能力,学会了解决问题,并逐渐形成了协商、谦让、合作等良好品质。
“玩中学、学中做”的教育理念有利于幼儿的发展。游戏是幼儿主动参与和建构其生活世界的途径,也是幼儿与同伴之间、成人之间相互交往的过程。角色游戏源于生活,是符合幼儿生活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游戏形式。角色游戏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场景。在“小吃店”游戏中,教师引导幼儿主动构建和谐“小社会”,提升了幼儿的各项能力,促进了幼儿的成长。
(作者单位:昆山高新区鹿城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