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种唱法”的对比分析

2021-01-23任俊萍

音乐世界 2021年6期
关键词:民族唱法美声唱法

〔摘 要〕当代演唱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唱法”,分别是美声唱法、民族唱法以及流行唱法。美声唱法起源于16世纪的意大利,它和歌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民族唱法随着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历史而来,根据各个地区语言习惯、地理环境、生活方式不同,又有着不同的风格。流行唱法起源于欧洲,后来在美国发展壮大,又逐渐形成了R&B、爵士、摇滚、说唱、布鲁斯等风格。本文就美声唱法、民族唱法以及流行唱法三大类来具体讲述不同唱法的不同特点,各种唱法的人物案例分析,以及近些年新出现的美通歌手、民通歌手的歌唱特点。

〔关键词〕民族唱法;美声唱法;流行唱法;民通唱法

音乐是一种古老的文化,可以追溯到洪荒时期。在语言还没有产生的时候,人类就已经开始用音调来表达自身的情绪,并通过音调来传递信息。音乐和语言都是伴随人类生产劳动出现并发展的,更准确来讲,音乐和语言都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音乐的起源有许多种说法,最著名的是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提出的“异性求爱说”,这种说法在当时得到了广泛认可。这种说法认为,在史前鸟类率先通过灵动的嗓音来得到配偶的青睐,鸟类的鸣叫声在当时已经具备了音调和节奏,在一些原始部落中,就有类似鸟类鸣叫的音乐,人们从中获取了灵感,从而形成流芳百世的音乐文化。

“三种唱法”,分别指的是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流行唱法。它们各自的起源是不同的,美声唱法产生于16世纪末的意大利,它和歌剧的产生密不可分。16世纪,意大利经济繁荣,自然科学水平高,经济与自然科学的繁荣发展带来了文化的繁荣,文化发展就包含了音乐发展,美声就是当时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美声唱法对歌唱者的要求又很高,需要歌唱者具备宽广的音域和洪亮圆润的音色、富有戏剧的张力、好的共鸣、良好的致远性以及高泛音。在没有扩声设备、电音设施的四百年前,美声唱法的出现是极具创新性的。现代美声唱法较之前广泛了,之前单指意大利美声,现在包含了俄罗斯学派、法国学派、德国学派以及西洋音乐剧等一系列西洋唱法。民族唱法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唱法,“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这个典故就是出自韩娥演唱的歌曲中,这是民族声乐中可以查询到的最早的记载。民族唱法带有地方特色,有些民歌是以地域方言来演唱的,但大部分为普通话版,因为民歌想要传唱须得让不同地区的人们听得懂,而地区方言与普通话大致的音律是一致的,所以用普通话也是普遍的。民歌也分区域特色,北方民歌豪放,南方民歌温婉,西北民歌高亢,中原民歌舒展自如。不同地区民歌特色不同,是受到各个地区长时间的生活方式以及地理环境不同影响的。整体来讲,民族唱法的特点是声音甜美、吐字清晰、音调很高、气息沉稳。当代流行唱法同美声唱法、民族唱法相比存在时间短了些,但传播率极高,发展极快。流行音乐没有固定模式,讲究自由、随性,主张体现声音的个性化以及演唱者对音乐的态度,情感自然流露,具有极强的即兴性和煽动性。主要通过音响、音效、扩音器来体现舞台效果,经常借助舞蹈、乐器、灯光,加强舞台感染力。演唱方法、演唱风格的分类大致可以分为“流行、甜歌;当代R&B、索尔(soul);摇滚(Rock)、雷鬼(Reggae);爵士(Jazz)、布鲁斯(Blues);乡村(Country)、民谣;民通、民族流行;说唱(Rap)、嘻哈(Hip—Hop)、B—Box;音乐剧(Musical theatre)、美通;拉丁、迪斯科、流行舞曲(Dance Pop)。”①很多人都说,美声竖着唱、民族横着唱、流行咧着长。就美声民族来讲,这是由语言习惯、发声位置不同造成的,比如意大利文和中文的发声位置、单词音律都是不同的,所以才会有美声竖着唱、民族横着唱的说法。流行唱法比较随意自由,没有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规矩,所以在一定情况下,是可以自由随意地自我管理口型的。

以歌唱家廖昌永为例,廖昌永的《灯火里的中国》是典型的美声唱法,具有宽广的音域、浑厚圆润的音色、良好的头腔共鸣以及声音致远性等特点。当用美声唱法唱高音时,不需要特别强烈的气息,只需要腰腹力量作为支点,经过松弛的胸腔,用饱满圆润的音色,使声音自然地从头腔共鸣发出,加之演唱者自身的演唱情感,使音乐惟妙惟肖。美声歌唱家一般都会在音乐厅演出,他们无需话筒等扩音设备,利用自身声音的致远性,使自己的声音传达到各个角落,这对嗓音的机能有着较高的要求。民族唱法我们以歌唱家张也为例。张也的《灯火里的中国》是典型的民族唱法,咬字清晰、声音甜美、音调高亢、气息深沉。民族唱法的典型性在这首歌曲体现得淋漓尽致。在2021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歌唱家张也和歌手周深合作演绎歌曲《灯火里的中国》,这首歌音乐受众遍布全国,覆盖各个年龄段,一度在抖音上成为国民歌曲,许多音乐学院专业学生积极翻唱。这个版本的《灯火里的中国》被网友们亲切地说唱出了国泰民安的感觉,这也是民族唱法的魅力所在,声音甜美、音调高亢、咬字清晰、横着咬字居多。由于民族唱法横着咬字,所以总感觉歌唱家在微笑,带给观众一种很美好的视觉体验。这个版本的演唱者之一的周深是一位美通歌手,在这个版本里,美声的融入十分恢宏大气,与民族唱法极为融洽。周深也是一位流行歌手,所以这个版本的《灯火里的中国》包含了美声唱法、民族唱法、流行唱法这三种唱法,可以说毫无违和感,搭配十分默契。加之两位老师演唱水平非常高,整首歌有种气势磅礴的感觉。

流行唱法在我们现在的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内地流行音乐的普及是从20世纪80年代校园民谣开始的。那个年代大学不好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但是考上后可谓平步青云。那个年代大学生是有铁饭碗的,大家没有就业压力,正如高晓松讲过的“当时的大学生就像古代的士大夫一样,有闲阶层,有钱阶层,优哉游哉” ②。倒不是说当时大学生有钱,是因为大家毕业后有大把的工作机会,就业没有负担,于是很多有天赋的人开始在音乐方面有所造诣。大环境讲究个性解放,给校园民谣提供了良好的生存土壤。校园民谣的形成主要还有三个原因,其一是歌词,歌词从哪里来呢?诗歌,正如先秦《诗经》一样,带韵律的诗,配合音乐演唱。其二是港台音乐向内地涌入,众多歌手被内地熟知。其三是来自会音乐的男生容易得到女生的青睐。那个时候北京有个大学生歌友会,每个周日在河边一群爱好音乐的年轻人“斗琴”,弹琴总免不了要配合唱歌的。有位“有心”的大学生听进去了,这位大学生名叫沈庆,他将这些校园民谣进行了归纳整理,送到音乐公司出版,在大地音乐公司被黄小茂出版,从而在内地普及。这和西北歌王王洛宾先生将少数民族音乐归纳整理有异曲同工之妙。流行唱法在校园民谣之后开始逐渐发展壮大,时至今日,同20世纪80年代的校园民谣相比在配器、和声、音效等方面有了质的飞跃。在流行唱法的基础上,现在还有了美通歌手、民通歌手。民通歌手以玖月奇迹为例,玖月奇迹是由王小海和王小玮两位成员构成的。王小海的父亲是东北大学的教授,母亲是一位音乐教师,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出色的音乐天赋为他走向艺术之路创造了条件。他的演唱高水准自由行走于流行、美声、民族各种唱法之间,声音极具张力,充满磁性,有着漂亮的音色和华丽的高音。王小玮是青年双排键(电子管风琴)演奏家,中国首位双排键艺术硕士,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她的唱法就很学院派,非常专业化的民通,民族声乐所占比重较大。玖月奇迹主要是老歌新唱,演唱风格属于民通。玖月奇迹的歌曲声部都偏高,高音很密集,很像民歌唱法,配乐比较现代化。他们演唱的歌曲具有圆润、明亮的特点,演唱的基本上都是民歌。王小玮受过专业训练,在吐字、咬字以及对歌曲表达的细腻方面做了很好的处理。王小海对各种唱法都有涉猎,其中以流行唱法为主,他音域宽广,声音极具张力,气息沉稳。他们将音乐与民族唱法、美声唱法相结合,使他们的民歌特别迎合时代。加之王小玮是双盘键演奏家,将现代化的音乐加入民通歌曲中,让观众眼前一亮。进入21世纪,中国内地乐坛的音乐风格与演唱风格越来越多元化,这也直接影响了受众的细化。喜欢音乐的人有很多,喜欢的风格却不统一,有喜欢美声的,有喜欢民族的,有喜欢流行的,有喜欢美通的,有喜欢民通的。由于传播媒介的多元化和便捷化,使得受众更加增多和细化。

综上所述,不管是美声唱法、民族唱法还是流行唱法都各有其特点、优点,要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观点,辩证地看待各种唱法,融各家之长,以给人们带来更多优秀精品,推动社会音乐的发展。

注释

①王韡:《谈流行音乐研究中的几个模糊性问题》,《歌海》,2019年,第3期,第75-78页。

②高晓松:《校园情结,你我是否还能回到过去》,https://baijiahao.baidu.com/s id=161565 5402144653428&wfr=spider&for=pc。

本文系2021年度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重点项目“中韩流行音乐教育体系的比较研究”(SD2021118)、2021年中国传媒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流行音乐演唱实践指导与理论讲解”(YL2100302)、2019年中国传媒大学亚洲传媒研究中心科研资助项目“韩国传媒音乐教育体系研究——以流行音乐教育体系为例”(AMRC2019-12)、2020年中國传媒大学教育教学改革慕课课程建设项目“流行音乐演唱”(JG20001)、2021年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播与国别区域研究专项项目“韩国流行音乐的教育体系与国际传播策略研究”(CUC21GB010)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任俊萍,女,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专业,中国音乐传播学会会员,中国流行音乐学会会员。

猜你喜欢

民族唱法美声唱法
中国美声唱法的发展及对民族声乐的影响
美声唱法与中国当代创作歌曲的演唱
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区别与联系
“民族唱法”的表现形态美
在声乐教学中融合美声、民族、通俗唱法的策略
浅谈美声唱法的民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