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唱练耳主科生如何唱好三种类型的带伴奏视唱

2021-01-23冯瑶

音乐世界 2021年6期
关键词:艺术歌曲

〔摘 要〕带伴奏单声部视唱、艺术歌曲及歌剧咏叹调都是声音的艺术,是用嗓音再现乐谱的不同的表现形式。在视唱练耳主科的教学中,除了带伴奏单声部视唱的弹唱训练外,教师常要求学生弹唱艺术歌曲和歌剧咏叹调,而这三者在演唱风格上的区别往往被学生和老师所忽略。本文从单声部视唱、艺术歌曲及歌剧咏叹调人声部分的特点和演唱风格上着手,旨在更好地为视唱练耳主科教学服务,提高专业生的演唱水平。

〔关键词〕视唱练耳主科教学;视唱曲;艺术歌曲;歌剧咏叹调;演唱特点

单声部视唱①、艺术歌曲、歌剧咏叹调都是用人声再现乐谱的过程,都要求演唱者具备良好的音准、节奏、速度、调式、调性等技能,并具有一定的音乐表現能力。在视唱练耳教学中,艺术歌曲及咏叹调对丰富教材内容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由于声乐作品是所有音乐作品的基础,其特点是旋律富有歌唱性、适合人声音域、和大多数器乐作品相比较容易演唱,②其中有很多音乐片断可直接或改编后作为视唱练耳训练的素材。尤其在视唱练耳主科教学中,经常选用艺术歌曲及咏叹调用作弹唱训练,以此来丰富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乐感、读谱及分析作品的能力。三者的侧重点、难点、演唱技巧与风格各有不同,如它们在音区、音量、音乐表现内容等方面存在差异。这是三者在体裁、表现形式和音乐特点上不同的重要标志,却往往容易被忽视。了解它们在演唱上的区别对视唱练耳主科生唱好单声部视唱、艺术歌曲及咏叹调意义重大。

视唱是一种综合性的技能,视唱环节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占有中心的地位。③它不仅发展了包括上述能力在内的多种技能,还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视谱即唱的能力,在准确把握好节奏、音准的同时也要求学生富有感情地读谱演唱,包括正确的呼吸与分句。一般而言,大部分单声部视唱,尤其是专门为视唱训练而编写的视唱曲中的音高关系或节奏比许多艺术歌曲及咏叹调中人声部分的音高和节奏更加复杂,如下例:

这首视唱练习曲以变化音程减八度和增八度为训练目的,旋律中出现的减八度和增八度均无搭桥准备,难度较大。

上例的视唱曲节奏复杂多变,训练目的是包括三连音、五连音、六连音、七连音的各种连音节奏,同时,带连线的节奏型及细分时值(三十二分音符)也是这首练习曲的难点。

在音高和节奏上,视唱曲要求演唱者严格按照谱面上标注的记号准确地再现每一个音符和节奏型,而不像艺术歌曲和歌剧咏叹调由于受情绪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在局部的音高和节奏上有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尤其是在咏叹调中,演唱者可根据自己嗓音的特点增加一些花腔性的炫技。由此可见,视唱曲更侧重的是如何更加准确地表达乐谱上的音高和节奏。

为了训练读谱能力,视唱曲要求学生必须熟练地掌握两种常用谱号:高音谱号与低音谱号,对于视唱练耳、作曲、指挥专业的学生而言,还要求学习和掌握包括女高音谱号、女中音谱号、中音谱号、次中音谱号及上低音谱号在内的五种C谱号,目的是通过多种谱号的读谱训练,熟练地掌握各种谱号的读谱能力,并具备较强的总谱阅读能力。一些较高级别的单声部视唱采用多种谱号记谱,并频繁地变换谱号。如下例:

上例共用了七种谱号:(1)女高音谱号;(2)次中音谱号;(3)高音谱号;(4)上低音谱号;(5)次高音谱号;(6)中音谱号;(7)低音谱号。

一般来说,单声部视唱是不带歌词的,乐曲所表达的情感或刻画的音乐形象不如在艺术歌曲及咏叹调中所表达的那样明确,因此,除了准确表达谱面上所标记的各种符号外,还需结合演唱者对作品的理解,如结合速度、力度等标记,对作品的旋律、和声、结构、伴奏织体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这也是视唱的难点之所在。同时,由于要求用唱名演唱,在发音方面也就没有艺术歌曲和咏叹调那么复杂多变,但由于不同的音高对应不同的唱名,某些较难的视唱曲受速度和节奏的影响,发音一般较艺术歌曲和咏叹调要快得多,这往往会影响气息的发出,因此,在气息的保持上不如后两者那样持久。如下例:

上例中出现了连续三十二分音符的进行,用唱名演唱时每个音都得快速变化嘴型,这就大大增加了气息控制与保持的难度。

单声部视唱所针对的是广大的音乐学习者,从声乐演唱的技巧上看,对演唱者的嗓音条件及演唱技巧的要求不如演唱艺术歌曲及咏叹调那样高,其音域也较窄。一般而言,视唱教程中的练习曲常选用音域适中、声乐演唱技巧不是太难的乐曲,常用音区最低到小字组的g,最高到小字二组的a,音域适宜大部分人演唱,但也要求具备一定的声乐条件,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和正确的呼吸、分句法进行演唱,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演唱能力,自如地运用嗓音准确、流畅、富于感情地对乐谱进行再现。

另外,视唱曲对演唱者的音量未做太多要求,而且受演唱方式所限,演唱者在弹唱时要同时兼顾唱和弹,而且由于面朝钢琴,声音的传播方向不像独唱时直接传向观众,音量自然就小了很多。且受嗓音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多数非声乐专业演唱者不及声乐专业演唱者的音量大,但也要求演唱者能较清晰地表现出不同力度的对比。

艺术歌曲是一种小型声乐体裁,大多以人声与钢琴的二重奏为表演形式,一般篇幅较短小,对创作的要求较高,歌词大多来自浪漫主义时期的抒情诗歌,中间常有分段,通过调性转换或速度变化等手段来强调对比,并突出情绪的变化。演唱艺术歌曲时应注意咬字及对歌词意境的表达,同时对钢琴部分也应格外重视。在艺术歌曲中,钢琴部分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地位并不亚于人声部分,如下例:

上例是舒伯特声乐套曲Winterreise(《冬之旅》)的最后一首,前奏部分共8小节。左手在低音区用主、属双持续音来模仿八音琴,右手则用短小的旋律片段来模仿说唱音乐中的伴奏,形象地表现了老艺人拉琴演唱的情景。

總的来说,艺术歌曲不仅注重人声部分旋律的艺术性,还将钢琴伴奏提高到了与人声同等重要的地位,它经常通过钢琴演奏比较长的前奏、间奏和尾奏来烘托歌词意境,如柴可夫斯基的Зимний вечер(《冬天的晚上》),Op.54,No.7前奏9小节,间奏出现两次,均为10小节,尾奏长达12小节。

同时,钢琴部分通过丰富的织体形态,运用音画④等手段来体现歌曲的意境,与人声部分的旋律共同塑造生动鲜明的音乐形象。因此,演唱艺术歌曲最大的难点是如何处理好钢琴和人声之间的关系及各声部、各段落之间的层次问题。

就演唱的音量而言,由于艺术歌曲追求含蓄、细腻的演唱风格,通常用于抒发较细腻的情感,音量相对较弱;同时,由于艺术歌曲中钢琴的地位较高,为了将人声与钢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演唱者需要仔细聆听钢琴,很少用戏剧性的声音演唱,大幅度的力度对比也较少。

在音色的处理上,艺术歌曲的演唱较其他两种形式要求具有更多的变化。在一首艺术歌曲中所表达的音乐形象往往是抽象的,抒发了人物的不同情感,有的艺术歌曲中同时出现了多个形象,如舒伯特的Erlk nig(《魔王》),Op. 1, D 328中就刻画了叙述者、父亲、孩子、魔王四个不同的角色,因此需要用不同的音色来演绎不同的角色和情绪。

另外,与某些难度较高的视唱曲相比,大部分艺术歌曲旋律部分的音高和节奏都较简单,但有少量花腔女高音的艺术歌曲及一些近现代的艺术歌曲在音高和节奏上的技巧也是相当复杂的。如下例:

这是艺术歌曲《吉普赛姑娘与小鸟》中的华彩片段,旋律在较高音区出现六度和八度大跳,并从小字三组的d作半音下行,很难把握好音准。

这是一首无调性的艺术歌曲,音高关系非常复杂,旋律中常出现复音程大跳,要求演唱者具有良好的音程感。

歌剧是一门融合了音乐、戏剧、文学、舞蹈、舞台美术的综合性艺术。歌剧咏叹调是一种富有抒情性和戏剧性的独唱曲调,是歌剧的一部分,结构完整,大多篇幅较大,一般采用庞大的管弦乐队伴奏及丰富的舞台表演。它与视唱曲及艺术歌曲相比最大特点是音乐内容具有故事情节,在音乐的情感表达上有着更多的戏剧性冲突,它往往出现在戏剧情节发展的重要时刻,由某一角色在特定的情景下集中抒发内心情感,倾诉人物的喜怒哀乐。如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凯鲁比诺的咏叹调《不知道我自己干了什么》,成功地刻画出凯鲁比诺多情、青涩的人物形象,并体现出他向往爱情却又忐忑不安的复杂心情。如乐曲开始部分的歌词唱道:“不知道我自己干了什么,有时我热如火,有时冷却……每位姑娘都叫我心动”,音乐节奏很快,歌词密集,表达了主人公急切地想要表达内心情感、情窦初开的年龄特征及多情的性格特点。

此外,咏叹调音域宽广、技巧性高,是歌剧艺术中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如例8。

这是花腔女高音咏叹调中难度极高的一首,全曲速度很快,音域跨越两个八度,最高音到达小字三组的f,旋律大量运用同音反复的跳音及八度大跳,同时还出现了持续的三连音节奏型。它挑战了人声的极限,要求演唱者声音饱满并充满爆发力,必须是具备高亢而富有穿透力音色的花腔女高音。

因此咏叹调不仅要求演唱者具备良好的嗓音条件和扎实的演唱技巧,还要求她们具备较强的舞台表演能力。演唱者不仅要按照谱面所示的节奏、速度、表情记号等具体要求进行演唱,充分表现作曲家的创作意图,还要融入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来表现作品的情感。

另外,受角色所限,咏叹调比视唱曲和艺术歌曲更注重音质和音量的问题。从音质上看,根据歌剧中塑造的不同人物性格及思想感情的需要,咏叹调对演唱者的音质特点是有特殊要求的,如在歌剧《魔笛》中,就需要具备较强爆发力及穿透力的花腔女高音来塑造夜后的形象;从音量上看,由于歌剧是一种规模庞大的舞台表演艺术,通常由编制较大的交响乐队伴奏,这就要求歌剧演员具备深厚的演唱功底:需要饱满的气息控制、较大的音量和戏剧性的声音效果,并通过较大幅度的强弱力度对比来表现剧情。如下例:

根据乐谱所示,该乐段先从弱开始,经过四个乐句后,从很弱开始,逐渐到强,一小节后变成极弱,力度的变化极为丰富,强弱对比强烈。

对于非声乐专业的学生而言,由于专业所处的领域不同,对学生的要求也不相同。视唱练耳主科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读谱演唱能力和音乐听觉能力、扎实的作曲理论基础及音乐创作能力、较高的钢琴演奏水平、文字写作、教学科研等综合能力,对嗓音条件及声乐演唱技巧的要求不像对声乐专业的学生的要求那样高。因此,他们在演唱艺术歌曲和咏叹调时,从气息、音域、音量、演唱技巧等方面看都不如经受过专业声乐训练的声乐系学生,但通过加强声乐技能的培养、运用正确的发声方法和呼吸方法来提高演唱能力,并发挥自身在音准、节奏上及对作品的分析、理解能力上的优势,定能弥补声音条件的不足,同时通过大量的艺术歌曲及歌剧咏叹调的弹唱练习,不仅能大大提高看谱即唱的能力,还能接触到更多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使乐感和独立处理作品的能力均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单声部视唱、艺术歌曲及咏叹调在演唱上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不仅仅是由于它们对演唱技巧的要求及表现形式的不同,还与作曲者的创作目的及对象、创作背景、伴奏形式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密切相关,主要体现在音域、音乐内容及对音乐表现的要求等方面上,只有把握好三者的特点及演唱要求,才能更好地表现作品、理解作品,才能在实际的演唱和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注释

①在本文中,单声部视唱指的是为视唱训练编写或改编的不带歌词、用固定唱名演唱的单声部练习曲。

②王光耀:《视唱练耳教学法论集》,太白文艺出版社,2008年,第92页。

③王光耀:《视唱练耳教学法论集》,太白文艺出版社,2008年,第9页。

④一种反映歌曲字面意义的音乐创作技巧,英文称之为word-painting或text-painting,也叫tone-painting(参见维基百科)。

作者简介

冯瑶,女,双硕士学位,分别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视唱练耳专业和美国北德克萨斯大学音乐学院合作钢琴专业,现任职于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视唱练耳教研室)。

猜你喜欢

艺术歌曲
艺术歌曲写作初探
雅歌华章 盛世青编
艺术歌曲演唱的技巧探究
我国早期艺术歌曲发展及时代精神探析
高中“艺术歌曲”教学之漫谈
20世纪初期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风格
对我国艺术歌曲演唱技巧的研究
再谈艺术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