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歌曲教学研究
2021-01-23陈辰
〔摘 要〕流行歌曲是中小学生生活的重要部分,本文以流行歌曲为素材,在对其歌词及音像文本进行分析后,设计了四个单元、进行十四节课的教学。本文从教学方案进行的观点提出提升学生流行歌曲的素养。然而本研究为个案研究,后续可扩大范围,或针对四个层面中的某些层面做更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流行歌曲;个案研究;教学研究
在小学校园,经常可见学生戴着耳机通过手机听音乐,或在校园一角模仿流行音乐影像MV(Music Video)的舞步。流行歌曲是儿童的休闲活动,在小学的课间操上、午餐时、放学后以及毕业典礼上,也时常能听到。涵化理论(Cultivation Theory)①指出,人们的行为和价值观会受到在生活中不断重复出现的流行音乐影响。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无所不在的流行音乐对身心仍在发展阶段的儿童有哪些直接或潜在的影响。此外,大部分家长对于儿童看电视或用网络多有限制,但很少约束孩子听流行歌曲。鉴于此,本研究以流行歌曲的歌词和MV为素材,设计教学方案,进行教学。本研究选择七首流行歌曲,根据Potter的认知、情绪、道德、美学四个层面,设计了十四个单元、共十四节课的教学方案。教学群体为四川省科学城二小六年级32名学生,教学包括歌词、MV内容,延伸至通过歌曲欣赏古文物、了解流行歌曲产业,已经指导学生自制MV等,以提升学生对流行歌曲在认知、情绪、道德以及美学等四个层面的能力。
(一)流行歌曲的涵义
1.特性与功能
流行歌曲的第一个特性是普遍,几乎随处可听闻。第二是容易唱和,不需教导就可理解,很容易进入生活,可引发情绪反应,或深植人心。第三个特性则是流行周期短。第四个特性为具有穿透力,通过声波或网络传送无远弗届。以传播效果来看,音乐最不受到语言和文化隔阂的限制,有全球化竞争的条件。
流行歌曲的首要功能在于情绪的表达,情绪表达不仅可叙事,还有解决情绪困境的可能(Rosner & Meyer, 2003)②。第二个功能是沟通,以音乐为桥梁,对象无论是个人或群体均适用(Volgsten, 2006,p. 10-11)③。第三是流行文化的器物(cultural artifact)。Volgsten认为流行歌曲如同“口语的自我”(a verbal self),Longhurst④认为流行歌曲不仅是文本(text),而是文化器物,除反映文化,也因流行歌曲從形式到产品需经制作、发行等标准化过程。
2.流行歌曲的文本——歌词和MV
很多人只听流行歌曲的旋律,不理会歌词,但专家认为歌词是歌曲的布局(layout),如只听旋律恐不能真正欣赏;一首好的流行歌曲其旋律、歌词、歌手诠释等互相衬托,如同美满婚姻般地契合(Jenness & Velsey)⑤。早年流行歌曲的文本仅有歌词,20世纪80年代唱片业促销,制播录影带在电视播放才有MV。现今MV的视觉影像更是流行歌曲销售的利器。Potter, W. J⑥认为流行歌曲的歌词本质有三:一是介于诗(新诗与现代诗)及日常生活语言之间;二是歌词主题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多以“爱情”为主题;三是流行歌词为时代的反映,是反映当代文化、社会与价值观的一面镜子。
3.流行歌曲产业
英国学者Frith认为流行音乐不仅是消费品,而是休闲活动;而流行音乐产业就是将流行音乐变成商品,以获得利润。流行音乐除了现场演出,大都制作为产品,如卡拉OK,音乐产业要看供应及需求面⑦。流行歌曲的供给面是词曲作者、歌手、乐手、唱片MV制作、销售等人员;需求则是指购买或下载流行音乐相关产品的消费者。
Ennis举出流行歌曲产业要素有:1. 创作者:包括作曲、作词、编曲、歌手、乐手等;2. 发行者:包括制作、出版、行销人员;3. 阅听人:花钱买流行歌曲产品者;4. 乐评人:评论流行歌曲的品质⑧。流行歌曲产业有与电影、电玩、网络游戏、电视等汇流的趋势。随着网络的发展,流行音乐的使用更方便,但产品也受到盗版、MP3非法下载、免费下载等波及。国内唱片销售张数从2003年的9707万张一路下滑到2020年的1203万张。
(二) Potter的媒体素养阶梯
Potter以阶梯(ladder)表达阅听人媒体素养的发展,涵盖了认知 (Cognitive)、情绪(Emotional)、美学(Aesthetic)与道德(Moral)四个层面。认知意指理解媒体信息意义的思考过程;情绪是指情绪的了解与经验,阅听人要能觉察由媒体信息所传递出的细微情感;美学赏析的能力要求阅听人以美学的角度观察信息如何被制作,提供我们评论的基础;道德的价值判断能力协助我们分辨是非,并澄清自己的价值立场。
本研究以Potter阶梯探讨教学过程和结果,其一是Potter阶梯概念将媒体素养内涵更具体,其二是一般媒体素养重视认知层面,如批判思考能力的提升;然而对儿童,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影响其学习,而Potter阶梯不仅有认知的理解,还涵盖了使用者对文本的情绪反应、美学欣赏及文本价值的判断等,故以此为架构。
(一)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case study),将四个单元的教学方案、教学过程等视为个案,通过课堂教学、学生成绩单以及访谈等资料了解学习效果。研究者虽为教师,但因观察学生哼唱、模仿流行歌曲仅是现象并非教学问题,因此本研究并非行动研究。
研究利用综合活动时间进行,共七周、十四节课,教学时间共两学期,访谈在结束后半年进行。
研究对象为四川省科学城二小六年级一班共32位学生。该班男女生各半。学校所在城市人口占100%。家长教育程度多在高中以上,对子女管教多采取宽松态度。
(二)选择流行歌曲
笔者与10位五年级学生、两位高中音乐教师、两位高校文学院教师(4位教师的教龄均超过8年)讨论后,确定下列标准:
1. 所选歌曲的歌词或MV涵盖媒体素养主题
因本研究以流行歌曲为教学素材,故歌曲需涉及性别意识、爱情、友情、产业及文化等媒体素养主题。
2.所选歌曲均为科学城二小点播率高的歌曲
科学城二小每周五下午14:30-15:30为学生点歌时间,所播放歌曲均为师生点播率较高的曲目。
(三)研究者角色与研究效度
在研究方面,笔者获得了该班班主任老师的协助,与学生家长联系沟通,说明本研究的目的、进行的方式与时间、学生可随时退出,本研究得到了所有家长签名同意参与。
在效度方面,本研究请了8位具有教学和音乐背景的专家协助。前六首歌曲的文本分析和教学单元,以面对面的方式请专家审视,研究者根据建议修正;第七首为后增,故请专家提书面意见。教学全程录像,再将录像资料转为字稿,由两位高中音乐教师确认。每次教学后填写教学反思,学生每周有学习单。课堂教学、教师省思札记、学习单、访谈等资料最后再经6位专家审视。
(一)第一单元——女性形象与审美观
在认知层面,教导学生歌词大意,能辨识歌词的女性形象内涵。在情绪层面,能表达对歌词界定的女性形象的反映。在美学层面,能赏析歌者在歌曲及MV的表现。在道德层面,能判断歌词显示的价值观。
专家1认为教学重点在于女性美的标准与追求,不要太强调传统性别印象。专家2提醒两首歌曲的流行或受欢迎度不同。
(二)第二单元——流行歌曲产业及文化欣赏
在认知层面,希望学生理解流行歌曲产业所需要的各种人才,并非仅知道歌手。此外,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更多人员的参与和投入,才可能跨国传播。通过流行歌曲可提高学生对古文物的认知与欣赏。
(三)第三单元——友情的延续:我是MV大导演
本首歌曲有友情延续的内涵。教学设计为:学生在讨论歌词后,不观看MV,请学生根据歌词设计MV剧情。
专家认可课程有创意发挥的部分,并可对课程所学做整理。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通过流行歌曲教学提升学生对于流行歌曲的素养。教学结束后六个月的后续访谈,受访同学认为本课程很有帮助,现在听歌或看MV时,会注意流行歌曲歌词和MV的涵义。从教学的观点,本研究达成预定的目标,然因本研究为个案研究,后续可扩大范围,或针对四个层面的某一层面做更深入探究。
参考文献
①Gerbner,G.Morgan, M.Gross, L.Signorielli, N. & Shanahan, J.Growing up with television: Cultivation processes. In. J. Bryant & D. Zillmann (Eds.).Media effects: Advances in theory and research.Mahwah,NJ: Lawrence Erlbaum.
②Rosner, B. S & Meyer, I.The perceptual roles of melodic process,contour and form. Music Perception,4,1-39.
③Volgsten, U.Between ideology and identity: Media, discourse, and affect in the musicalexperience.In S.Brown& U. Volgsten (Eds.),Music and manipulation. NY: Beghahn Books.
④Longhurst, B.Popular music and society.(2nd Ed.).Malden,MA: Polity Press.
⑤Jenness, D & Velsey, D.Classic American popular song.NY: Routledge.
⑥Potter, W. J. Media literacy(4th ed.). Thousand Oaks, CA: Sage.
⑦Frith, S(2007).Taking popular music seriously. Burlington, VT: Ashgate Publishing.
⑧Ennis, P. (2012).The seventh stream: The emergence of rocknr oll in American popular music.Hanover,NH: Wesleyan University Press.
本文系西南音乐研究中心2019年青年项目“歌唱教学中语言要素辨识与表达的重要性”(xnyy2019026)、2021年四川民间文化研究中心“四川马边彝族自治县歌曲的音乐社会学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陈辰,四川绵阳人,硕士,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