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肺结核疫情特点及防控对策
2021-01-23王春雷刘凤霞
王春雷 刘凤霞
肺结核作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是由结核分歧杆菌引起的,结核菌会侵犯全身各组织器官,以肺部感染最常见[1]。近年来,国内高校结核病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据报道有明确结核病灶但无明显症状的患者数量有增加趋势。而高校作为集体宿舍的典型群居环境,接触频繁,另外,由于就业压力大,学生已成为肺结核发病的高危人群,一旦出现传染源,容易造成校内传播,甚至流行[2]。无症状结核病患者是指患者并无任何自觉症状或出现与结核患病脏器相对应症状的结核病,在进行健康体检或诊治其他疾病时被动发现的。若学生对肺结核相关知识了解不足,当无明显症状的结核病出现时,极易被忽略,影响学生学习及未来就业。高校作为传染性疾病极易滋生蔓延的地方,对结核病的防控重点要放在早发现、隔离与治疗上,对入学新生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通过对无症状感染群体的临床可疑症状、接触史等方面找出其发病的规律特征,从而进行针对性的结核病防治工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两校2015~2020 年校医院保健科登记的传染病薄以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系统的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中登记并进行治疗的72 例大学生结核病患者。均来自因不适就诊、密切接触者筛查、新生入学体检以及毕业体检的学生群体。
1.2 研究方法 分析患者的症状分布特征与肺结核发现途径。
2 结果
2.1 患者症状分布特征分析 72 例患者中,男46 例,女26 例;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比例为54.17%,而无明显症状患者的比例也高达41.67%。见表1。
表1 72 例患者症状分布特征分析(n,%)
2.2 肺结核发现途径分析 72例患者中,24例(33.33%)为入学体检时发现,26 例(36.11%)为因症状就医时发现,19 例(26.39%)为毕业体检时发现,余下3 例(4.17%)为通过密切接触者筛查出。而在入学与毕业体检时共发现43 例,占比高达59.72%。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地铁、高铁等交通工具的日益发达,进修、实习、出差等外出返校人员的日益频发,人员流动性较大,感染性增多,高校人口密度较大,人员活动较集中,且高校内经常举办的大型学术会议、校际交流的增多,流动人口中的传染源难以发现,一旦出现活动性肺结核病例的出现,导致感染机会增多,且易造成校园结核病传播与流行[3]。肺结核是通过携带结核菌的患者、重点是痰涂片阳性且未经治疗者为传染源进行传播的。健康人群吸入肺结核患者的带菌飞沫即可被感染,而经过新冠肺炎的这次疫情后,国家对传染病的预防愈来愈重视,由于肺结核的病因明确有防治措施,因此进行早期全程督导管理、适当的化学治疗,可将其渗入性病变完全吸收而治愈,因此,对于增强高校关于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加强结核病防治是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部分[4]。
从72 例肺结核患者发现途径与病例症状分布来看,入学与毕业体检时发现了43 例(59.72%),本次调查中大部分肺结核是经由各类体检发现的,与国内其他地区报道的类似。而因症状进行诊治的仅26 例(36.11%),明显低于体检的发现比例,究其原因主要为症状不典型或无症状结核病患者比例较多,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抽样调查发现无肺结核症状者比例高达43.10%[5]。本文登记的72 例患者中无明显症状的患者比例也高达41.67%,且部分与拖延就诊延误治疗有关。肺结核的症状以慢性咳嗽为主,并非特异性的症状,经常与其他呼吸道疾病症状相混淆,难以发现或者不被患者重视,学生若没有相关疾病知识且自感病症轻而不重视或当成普通感冒治疗,或自以为抵抗力强而拖延不治疗,部分患者是就诊时被动发现的,因此延误确诊情况较常见[6]。
高校学生一般来自全国各地,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下成长的大学生们其卫生习惯、身体素质也有较大差异。研究显示,在我国农村地区肺结核的发病率远高于城市,且经济不发达的西部地区显著高于东部地区,且肺结核患者的家庭经济一般较差,很多学生并没养成较好的卫生习惯,如随地吐痰等、或者说话咳嗽时未保持一定距离,宿舍卫生部整洁且通风不畅,加之很多男生有抽烟和熬夜的习惯,抵抗力下降等,会导致受结合分歧杆菌感染后发病。另外,在家庭经济困难、就业压力或者由经济有限而营养的相对缺乏这一系列情况下,机体的抗病能力减弱,因此,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也是至关重要的[7]。
肺结核防治工作的关键在于及时发现新病例。目前X 线影像学检查以及 结核菌素试验(PPD 试验)是肺结核筛查的常用方法,而PPD 试验由于价格低、技术成熟,被广泛用于高校结核病的筛查中,但临床工作中发现,PPD 试验存在一定的漏诊率,另外由于其试验结果在72 h 内才能判读,这个时间差里,潜在的肺结核携带者存在一定的传播风险,因此,许多高校校医质疑PPD 试验的必要性,更建议选择X 线胸透作为主要的筛查方法。新生一般是在秋季开学进行集中体检,工作量大,时间紧张,因此X 线时间较短的容易发生漏诊,因此,建议将可疑的症状调查、PPD 试验与X 线胸透联合起来,能有效避免漏诊,获得较高的灵敏度与特异度。
高校作为结核病防控工作的主体,针对学生病例疫情的特点,建议在校园防控体系中,采取如下措施。①校医院:a.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力度,由于学生缺乏肺结核病的防治知识,对其传染的潜在威胁认识不足,且随着无症状感染病例的增多,因此校园内对传染病的健康教育是早期最好的疫苗,将无症状结核病的防治内容作为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b.加强校医与健康教育老师的培训工作,提高门诊医生对肺结核的认识与警惕性,当就诊患者出现连续咳嗽、咳痰等症状超过2 周以上时,一律要求作X 线检查,对可疑病例上报保健科,同时配合结核病防治机构进行进一步诊治;c.加强症状监测工作,当其出现不明原因的乏力、咳嗽、低烧症状又查不到其他病因时,叮嘱其主动就医,同时,建立结核病预警制度,对于长期咳嗽咳痰且涂阳的肺结核患者要高度警惕,隔离治疗,避免结核菌的传播[8];d.做好学生入学体检、常规体检工作,当学生出现因病缺勤时做好病情追踪工作,排除传染病的可能性;e.保健科做好疫情登记及上报工作,对确诊病例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上报至疾控中心,同时在学工等部门的配合下,组织与排查密切接触者,对其进行X 线筛查,筛查无异常者可恢复正常工作生活,但告知其做好密切的自我观察,一旦出现可疑症状需及时去定点医院就诊;f.对患者进行专业的跟踪与指导,叮嘱患者按时服药,合理膳食,规律作息,适当运动,提高自身免疫力。②学工部门:协助校医院对学生进行体检及复检工作;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指导,众所周知,心理健康对于人体的健康也会有较大影响,而对于肺结核患者及密切接触者来说,可能存在对疾病的恐惧或过于担心、焦虑等情绪,需要耐心对学生进行心理调解,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并让学生学习一些自我减压的方法,在治疗期间保持理性的心态,对于疾病的预防和控制也是有益处的。③后勤部门:后勤保障处负责公共场所消毒,2 次/d;通风3 次/d,30 min/次;认真做好公共场所的消毒通风处理并记录。
综上所述,肺结核的防控需要各部门密切配合,做好高校肺结核筛查,建立完整的信息反馈制度,主动发现潜在的结核病病例,控制传染源是高校肺结核防控工作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