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压机械通气联合莫西沙星治疗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

2021-01-23陆治中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36期
关键词:西沙阻塞性呼吸衰竭

陆治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临床上发病率水平相对较高的呼吸系统疾病的一种类型,随着患者病情的不断发展,其机体通气功能也会受到较为严重的损伤,导致呼吸衰竭等相关并发症的出现[1-3]。本文研究出现呼吸衰竭症状的患者采用正压机械通气技术联合莫西沙星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4 月~2020 年4 月在本院就诊的74 例出现呼吸衰竭症状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7 例。对照组中男26 例,女11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1~17 年,平均病史(6.1±3.7)年;本次发病时间1~8 d,平均发病时间(3.2±1.6)d;并发呼吸衰竭时间1~14 h,平均并发时间(3.6±3.5)h;年龄最小47 岁,最大75 岁,中位年龄62 岁。治疗组中男28 例,女9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1~18 年,平均病史(6.3±3.9)年;本次发病时间1~7 d,平均发病时间(3.1±1.3)d;并发呼吸衰竭时间1~16 h,平均并发时间(3.8±4.1)h;年龄最小47 岁,最大78 岁,中位年龄为61 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治疗,主要项目内容包括吸氧、止咳化痰、防止感染、维持酸碱水电解质平衡、祛痰、平喘。对照组在常规治疗方案基础上,采用正压机械通气技术进行治疗,根据患者面部和鼻型的实际大小选择合适的面罩,从低压水平开始逐渐增加,辅助应用吸气压与呼气压,呼气末压水平从2~4 mm H2O(1 cm H2O=0.098 kPa),逐渐增加到6~8 mm H2O,初始压力支持水平就控制在6~8 mm H2O,随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至2~4 mm H2O/次,直至患者呼吸状况改善,并根据病情的变化调整给氧流量,使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水平能够始终维持在95%左右。治疗组采用正压机械通气技术联合莫西沙星进行治疗,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方法与对照组完全相同,同时静脉滴注盐酸莫西沙星注射液,400 mg/次,1 次/d,连续治疗1 个星期之后,改为口服治疗,400 mg/次,1 次/d。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水平、治疗前后SF-36 评分、CRP、IL-6 水平、疗效、住院总时间、肺功能指标恢复正常时间、机械通气治疗时间。生活质量采用SF-36量表(包括8 个方面的36 个问题)判定,在治疗前后评价生活质量,100 分为最高,分数高说明生活质量高[4]。疗效判定标准:显效:症状消失,肺部听诊证实啰音完全消失,检查结果复常;有效:症状表现明显减轻,肺部听诊结果显示啰音基本消失,检查结果恢复程度在≥50%;无效:症状表现没有减轻,肺部听诊结果显示啰音仍然非常明显,呼吸功能和炎症因子相关指标水平检查结果恢复程度<50%,或进一步恶化发展[5]。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7%(1/37),少于对照组的16.2%(6/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45,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SaO2、PaCO2、P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SaO2、PaO2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治疗前后SF-36 评分、CRP、IL-6 比较 治疗前,两组SF-36 评分、CRP、IL-6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F-36 评分均高于治疗前,治疗组高于对照组,CRP、IL-6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住院总时间、肺功能指标恢复正常时间、机械通气治疗时间比较 治疗组住院总时间、肺功能指标恢复正常时间、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水平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1 mm Hg=0.133 kPa

表2 两组治疗前后SF-36 评分、CRP、IL-6 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SF-36 评分、CRP、IL-6 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表3 两组疗效比较[n(%)]

表4 两组住院总时间、肺功能指标恢复正常时间、机械通气治疗时间比较(±s,d)

表4 两组住院总时间、肺功能指标恢复正常时间、机械通气治疗时间比较(±s,d)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而言,在发病之后一旦合并呼吸衰竭,其病情程度会进一步加重,是目前临床上公认的导致该类患者死亡的重要病因。因此,加强对合并呼吸衰竭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治疗,是在有效挽救患者生命的一个重要保障[6-8]。对合并呼吸衰竭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上通常建议采用抗感染、扩张支气管、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吸氧等方案进行治疗,但常规对症治疗所能够达到的实际效果往往不是十分理想[9,10]。莫西沙星属于临床上常用的第4 代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一种,该药物的半衰期时间较长,具有较为理想的组织渗透性,能够产生较为显著的抗生素后效应,每天只需一次用药即可[11,12]。莫西沙星在患者肺部局部的浓度水平相对较高,且渗透力更强,且莫西沙星与临床上所应用的大多数抗生素类药物比较,不会产生交叉耐药性,在机体内的代谢产物主要通过胆汁、肾脏、粪便排出体外,基本不会出现不良反应,用药的安全性更为理想。因此,目前该药物已经成为临床对呼吸系统感染进行控制,特别是对重症感染进行治疗的首选药物[13-15]。

综上所述,出现呼吸衰竭症状的患者采用正压机械通气技术联合莫西沙星进行治疗,可以减少相关并发症,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改善呼吸功能和炎症因子水平,缩短机械通气和住院治疗总时间,使疾病控制总有效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同步提升。

猜你喜欢

西沙阻塞性呼吸衰竭
浅析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与CAT评分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支气管镜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阻肺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莫西沙星单用与联合用药治疗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比较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