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使用骨水泥型和生物型假体行股骨头置换术的疗效对比

2021-01-23林华明柯懂贤李玉春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36期
关键词:假体股骨颈股骨头

林华明 柯懂贤 李玉春

股骨颈骨折属于临床常见骨折类型之一,其多与骨质疏松、髋周肌群病变及股强度降低等因素有关,常见症状包括髋部疼痛、无法站立及走路等。有研究显示[1],股骨颈骨折患者伤情十分复杂,且80%~90%是移位性骨折,股骨头坏死的几率较高,骨折不愈合率高达5%~10%,会对其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严重者甚至可致残。目前,临床治疗时多选择手术,而股骨头置换是治疗显著移位股骨颈骨折的一类有效手段,但有关术中选择股骨柄固定方法仍有一定争议。有研究表明[2],选择生物型假体短期效果欠佳,患者活动能力下降,因此临床目前也有学者选择骨水泥型假体开展治疗。为此,现对本院收治的62 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观察骨水泥型、生物型假体在该类患者股骨头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 年1 月~2018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62 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假体股骨柄的固定方式不同分为骨水泥型组和生物型组,各31 例。骨水泥型组男女比为19∶12;年龄70~88 岁,平均年龄(76.25±5.38)岁;受伤原因:生活伤、交通伤、运动伤以及坠落伤比例为19∶6∶5∶1;Garden 分型:Ⅲ型、Ⅳ型比例为13∶18。生物型组男女比为20∶11;年龄68~86 岁,平均年龄(76.30±5.26)岁;受伤原因:生活伤、交通伤、运动伤以及坠落伤比例为18∶7∶4∶2;Garden 分型:Ⅲ型、Ⅳ型比例为12∶19。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3]:均结合CT、X 线等影像学检查确诊是股骨颈骨折;年龄≥65 岁;与手术适应证相符;均取得患者和其家属知情同意;能定期接受随访。排除标准:失访者;存在手术禁忌证者;以往开展过髋部手术者;术中出现假体周围骨折者;病理性骨折者。

1.2 方法 入院后所有患者均开展丁字鞋制动,术前完善心脑肝肾肺等脏器功能检查,结合现病史、既往史和有关检查结果,邀请有关科室进行会诊,对患者手术耐受力开展全面评估,控制血压<160/90 mm Hg(1 mm Hg=0.133 kPa),空腹血糖<8.0 mmol/L,同时餐后2 h 血糖<8.0 mmol/L。做好水电解质紊乱纠正以及营养支持治疗等。结合患侧的X 线片检测测量股骨上段的髓腔内径,结合Dorr 分型分成A、B、C 三种分型。其中A、B 型结合术中情况采取水泥型或者生物型假体,C 型采取骨水泥型假体,术中采取的假体均是本院招标进口假体。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7 h~5 d 进行手术。

术中选择椎管内麻醉或者全身麻醉(全麻),后由具备丰富经验主任医师选择后外侧或者外侧切口,在小粗隆上的0.5~1.0 cm 位置开展股骨颈截骨,逐步开展髓腔扩髓到合适深度,于扩髓过程中结合打击髓腔锉声音与前进状况将扩髓适时停止,结合患者Dorr 分型术中选取骨水泥型假体(骨水泥组)或者生物型假体(生物型组),依据骨水泥和生物型假体的标准操作过程将双极股骨头假体置入,后再次对髋关节的稳定型、肢体长度和关节活动度等开展检查,确定检查结果良好后对切口开展冲洗,妥善放置好引流管,并对关节囊和切口开展缝合,予以无菌包扎处理。等到术后1~2 d,患者能结合自身耐受度扶助行器或者双拐负重行走,后结合平衡状况自主确定能否弃拐行走。通常术后6 周能恢复到术前的活动状态。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手术有关指标:包含术中出血、手术时间和术后下地时间。②治愈率及复发率:分别对两组开展长达1 年的随访,选择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4]对两组开展疗效评定,总分为100 分,分数和活动能力呈正比,当得分在90~100 分时,即可判断为治愈,统计两组治愈率和复发率。③并发症:主要包含关节脱位、髋臼内陷、假体松动以及假体下沉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骨水泥组的术中出血量高于生物型组,手术时间长于生物型组,术后下地时间短于生物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愈率和复发率对比 骨水泥组治愈率高于生物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骨水泥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生物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s)

注:与生物型组对比,aP<0.05

表2 两组治愈率和复发率对比[n(%)]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n(%)]

3 讨论

股骨颈骨折在临床十分常见,伴随寿命延长与老龄化程度加剧,该类骨折发病率也在不断升高,已对老年人群身心健康及生存质量产生严重威胁。老年股骨颈中骨小梁逐渐变细小,或者连续性中断,机械强度显著下降,在轻微外力影响下降就能引发骨折。依据现阶段的治疗观点,原则方面所有股骨颈骨折均应开展手术治疗,除非患者有绝对禁忌证或拒绝手术[5]。

本次研究发现选择骨水泥型假体开展手术术后患者可更早下地活动,且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更佳,并发症更少。考虑原因可能是骨水泥型的股骨柄经骨水泥牢固固定假体柄和股骨髓腔,患者术后能早期下床活动,能避免各类卧床有关并发症,其在年龄>70 岁、股骨皮质薄和严重骨质疏松患者中适应性较高,能结合患者股骨解剖结构、腿长度开展骨水泥覆盖,确保假体处在最佳位置,进而保证良好解剖恢复与稳定、功能较好股骨头置换术[6]。骨水泥固定造成的严重性骨水泥综合征(包含低血压、肺栓塞、心肌梗死以及低氧血症等)能出现于5%~7%病例中,同时和围术期患者死亡率上升有着紧密联系,因此,对于存在严重心肺疾病者需谨慎选取骨水泥固定[7]。伴随股骨假体有关材料、工艺技术日渐进步,生物型假体开始被逐渐应用到临床,其有着手术时间较短、翻修手术难度较低以及无骨水泥有关不良反应等优点,但生物型假体不能全部与股骨相匹配,因此,无法获取和骨水泥型假体相当的术后关节功能,同时该类假体术后假体下沉及松动的出现几率比骨水泥型假体更高[8]。此外,本研究中仍存在不足,例如选取的样本量较少,随访时间短,同时是回顾性研究,未来还需扩大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深入证实本次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综上所述,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选择骨水泥型假体开展股骨头置换比生物型假体效果更佳,术后能早期下地活动,并发症更少,而术者结合术前髓腔分型和术中操作所见合理选取股骨假体固定方法属于获取优良结果的关键。

猜你喜欢

假体股骨颈股骨头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高屈曲与传统膝关节假体的10年随访:一项配对队列研究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潜在失调基因的鉴定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当归六黄汤治疗假体周围骨折术后低热疑似感染1例
3枚空心加压螺钉在股骨颈截面的位置分布
治疗Pauwels Ⅱ型股骨颈骨折,股骨颈系统(FNS)比Hansson钉稳定性更好、固定更可靠
组配式与一体式股骨假体联合转子下短缩截骨治疗Crowe Ⅳ型DDH的疗效比较
不同术式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颈骨折临床研究
股骨远端肿瘤型膝关节假体中长期假体存留及失败类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