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时机对重症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

2021-01-23麦晓陈纪光梁春华欧海荣覃木秀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36期
关键词:引流术血肿脑出血

麦晓 陈纪光 梁春华 欧海荣 覃木秀

神经科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症之一是脑出血,由于非外伤导致患者的脑实质内血管破裂,进而引发出血即为脑出血,而当患者的出血量高达50 ml 以上时,便成为了重症脑出血[1]。相关数据显示,我国脑出血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当重症脑出血患者发病后会降低其血管的顺应性,进而致使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若发病后患者未获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则会大大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严重地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且病死率及致残率较高[2]。现在临床上对该病患者进行治疗时多采用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术,其治疗效果较好,有学者认为,重症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时手术时机的选择,对其最终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有较大的影响。基于此,从本院中随机选择98 例相关疾病患者,对其进行不同发病时间段的手术治疗,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3 月~2019 年3 月至本院进行治疗的98 例重症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在本院通过头颅CT 等影像学检查,加以结合其体征确诊为脑出血的患者;②符合《中国脑出血诊断指南》中对脑出血症状诊断标准的患者;③出血量>50 ml 的患者;④了解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保密协议的自愿参与患者。排除标准:①存在继发性脑出血、凝血功能障碍、恶性肿瘤的患者;②存在手术治疗禁忌证的患者;③临床同时参与其他研究试验的患者;④非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将所有患者通过随机盲选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 例。观察组中男26 例、女23 例;年龄最小42 岁,最大64 岁;平均年龄(53.61±7.03)岁。对照组中男27 例、女22 例;年龄最小41 岁,最大65 岁,平均年龄(53.32±6.89)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发病7 h 内对患者进行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具体操作步骤:指导患者取侧卧体位,并进行常规全身麻醉,对患者进行常规头颅CT检查,进而确定患者血肿的具体位置、大小,对手术的穿刺点、靶点、进行穿刺的深度进行合理选择,采用血肿穿刺针在患者的垂直颅骨处进行穿刺,在患者的血肿处将针头推进去,通过引流管将患者血肿的液态部分抽吸出来,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避免对患者的大血管及功能区造成损伤,当患者的血肿抽取完之后,采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同时将尿激酶注入。对照组患者在发病7 h 后对其进行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具体操作同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①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可将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治疗后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提升>90%,且患者的肌力等功能均显著改善;有效:治疗后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提升50%~90%,且患者的肌力等功能均有所好转;无效:治疗后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提升<50%,且其肌力功能并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预后情况通过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及昏迷程度进行评价,分别通过NIHSS 评分、Barthel 指数、GCS 评分进行测评,满分分别为42、100、15 分,NIHSS 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Barthel 指数、GCS 评分越高,则表述患者的生活能力越好,意识越清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39 例显效,8 例有效,2 例无效,占比分别为79.59%、16.33%、4.08%,治疗总有效率为95.92%(47/49)。对照组患者中31 例显效,10 例有效,8 例无效,占比分别为63.27%、20.41%、16.33%,治疗总有效率为83.67%(41/49)。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 评分、Barthel 指数、GC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 评分、Barthel指数、GCS 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9.74±0.22)分低于对照组的(15.38±0.28)分,Barthel 指数(90.39±2.72)分、GCS 评分(14.08±0.31)分高于对照组的(82.11±2.81)、(11.37±0.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s,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3 讨论

在临床上脑出血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脑部并发症,该病又被称为脑溢血,情绪激动、高血压、脑内小动脉硬化、用力过度等都会使患者发生脑出血症状,该病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临床研究发现,诱发患者发生脑出血的高危因素有高血压、血管老化、糖尿病等[3]。结合本院近几年临床接诊的相关疾病患者的具体情况分析可知,多数脑出血患者均伴有高血压等疾病,这可能与高血压疾病能够使患者的脑内小动脉发生病变,使其出现缺血、出血、坏死等症状有关,最终导致患者出现脑出血症状[4]。该病患者发病后的症状多为头痛、恶心、呕吐,同时会对其神经功能造成一定的损害。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学者也在研究中发现当患者过度进行脑力劳动、体力劳动时,能够急剧增高患者机体的血压,进而使得发生病变的脑血管破裂出血,同时过于激动的情绪也会增高患者的血压,诱发脑出血。在脑出血患者中,大部分均是在活动进行中突发病情,因此该疾病的特点是发病快、起病急等[5]。

近年来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脑出血尤其是重症脑出血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当患者脑出血的量比较大时,淤血会在患者的脑实质内变为血肿,进而压迫患者周围的组织,诱发脑缺血及水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当患者颅内压增高后会诱发脑疝,过大的血肿也会损伤其脑干,严重的会直接导致患者死亡,对患者的生存质量也造成了较大的威胁[6]。因此对患者而言,合理有效的临床治疗十分重要。

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术主要是在CT 扫描下确定患者的血肿部位及穿刺部位后,采用冲刷、抽吸、引流等方式将患者颅内的血肿块排出,清除血肿后,进而将患者的颅内压降低[7]。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术的特点为微创性,能够避免传统手术中对患者脑组织的损伤,对脑部血肿的去除效果较好,且安全性较高,对各个年龄段的患者均适用[8]。

但是脑出血疾病发病较急,病情进展较快,大部分死亡的脑出血患者是在其发病早期就已经形成了脑疝,因此给予发病早期的患者以及时有效的治疗能够将其血肿清除,将其对周围组织的压迫进一步减轻,这样一来就能够避免损害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患者的预后;但是若在患者发病后一段时间内,并未及时获得有效的治疗,则有可能诱发继发性脑组织血肿,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手术时机比较重要,患者发病后拖延的时间越长,其脑部组织坏死的程度就越严重,多推荐患者在发病后7 h 内进行相关治疗,对其血肿进行穿刺、溶解剂引流,进而缓解患者的颅内压[9]。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 评分、Barthel 指数、GCS 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患者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 指数、GCS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在脑血肿患者发病7 h 内予以治疗能够促进患者康复,该结果与李振勇等[10]在相关研究中所得的结果具有很高的一致性。

综上所述,在重症脑出血患者发病后7 h 内进行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并且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引流术血肿脑出血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不同手术时机运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
高位肛周脓肿给予切开挂线引流术的治疗效果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整体护理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作用分析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引流术后再出血进展及分析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