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教融合背景下学校体育“积极外联”机制的实践探讨

2021-01-22徐庆涛郭国中

体育教学 2021年10期
关键词:体教融合机制建设

徐庆涛 郭国中

摘  要:“积极外联”指的是学校主动对接校外少体校、俱乐部、体育协会等专业机构,通过合作共建、服务外包、社区融入等方式,引进校外优质资源,弥补学校在师资、课程等方面的不足,推进学校体育更优质地发展。研究认为:以合作共建,推进学校社团建设;以外包服务,明晰学校特色课程;以社区拓展,延伸学校体育资源是推进“积极外联”的必然路径,同时,在实施过程中,要关注学生需求,注重本校师资、进行有效监管,让“积极外联”真正发挥作用。

关键词:体教融合;积极外联;机制建设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1)10-0016-03

近期,学校体育深度变革引起关注,引起了例如“体育课留作业”、学校体育教学“学、练、赛”深化、全员参与式体育竞赛实施以及学校体育资源的拓展融合等话题讨论。这些讨论随着教育部出台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而更加深入人心。在体教融合背景下,作为主体方的学校体育,应主动作为,以体育教育为立足点,以体质健康为切入点,积极探索体教融合可落地、可操作的路径,笔者认为“积极外联”就是破解当下学校体育资源不足、助推学校体育“教会、勤练、常赛”深入实施、践行体教融合、推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的应然之路。

一、“积极外联”机制的现实意义

“积极外联”指学校在体育工作中主动出击,对接校外少体校、俱乐部等专业训练机构,通过招投标、人才输入或服务外包等方式,引进校外优质资源,弥补学校在师资、课程等方面的不足,是推进学校体育优质发展的一项举措。“积极外联”在当下能促成以下几方面的变化:

一是改变体教分离的传统体育人才培养机制。以往由于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路线不同,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着体教分离的现象[1]。体育部门来校“要人”,教育部门及家长考虑到学生学业成长,存在众多疑虑,不少有潜力的人才很难“走出去”。鉴于此,学校体育“积极外联”能推动体教更好融合,解决体教分离之困境。

二是弥补学校师资不足。学校体育师资尽管在近几年中得到教育部门重视,但是在师资储备、专业发展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2]。体育教师课时多,再加上训练任务重,往往很难投入到人才培养中去。学校“积极外联”,主动对接校外相关体育俱乐部、少体校、体育协会等资源,能较好地补充师资。不少学校聘请专业运动队退役运动员担任俱乐部、社团辅导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三是利于学校体育优质课程资源拓展,推进“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特色培育。学校在“积极外联”过程中,一些专业的校外俱乐部有着较为丰富的课程资源,学校可以充分运用课程资源,由学校及相关机构共同完善体育传统特色学校的竞赛、师资培训等工作,推动学校在特色体育课程方面的进一步深化,给学生发展提供更多路径。

二、“积极外联”机制建设的路径

(一)以合作共建,推进学校社团建设

《意见》第二十六条指出:支持社会体育组织为学校体育活动提供指导,普及体育运动技能。学校体育社团是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素质的较好组织形式。学校体育社团一般以学校体育俱乐部为本体,以在校学生为培训主体,以学校体育教师及外聘专业教师为师资。在社团建设中,依靠学校单一主体很难开展活动,主要原因便是学校缺少必要的师资。

以我校为例,体育俱乐部周三至周六共开设了50多个社團(同一时间段最多28个社团同时活动)。要满足如此体量的体育社团正常活动,学校师资显然不够。学校采取与社会体育组织进行协商,以合作共建的形式开展活动。比如,学校与所在区棋协签订长期合作协议,由棋协定期、定人、定时委派中国象棋、围棋、国际象棋的专业教练来校指导。与专业的舞蹈机构签订合作共建协议,开展拉丁舞、街舞、国标舞等专业指导。这些协会和机构提供的教练普遍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有着丰富的培训经验,教学组织能力较强。在合作共建协议中,明晰了合作目标、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及津贴标准。同时明确了外聘教练员的相关职责及任务,杜绝形式主义,规避任务观点。当前,与校外体育协会、社会体育机构(俱乐部)的合作成了大多学校缓解师资不足的不二选择,但也有因为学校区域受限及经费不足,缺少师资支撑,学校只能开设为数不多的社团课程供学生选择,供需严重失衡。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校体育俱乐部社团与校外体育机构、协会的合作基本形成了固定模式,社团开设项目也比较成熟,师资队伍相对也比较固定。每学期期初,学校校内外社团教练进行一次全方位的培训,并建立固定的联络机制,确保社团组织时能有效沟通,教学效率能始终保持在一定的高度。

(二)以外包服务,明晰学校特色课程

《意见》同时指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通过政府向社会体育组织购买服务的方式,为缺少体育师资的中小学校提供体育教学和教练服务。不少的社会体育组织经过多年的历练,在师资、课程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优势,尤其在乒乓、游泳、击剑、网球等项目上,通过一些退役运动员的招募,社会机构的师资能力不容小觑。为此,不少学校采取外包服务的形式开展了深层次合作,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学校“一校一品”特色课程的开展。

2017年,我校新校舍启用。基于生命教育理念而争取建设的恒温游泳池该怎样用好,成了学校需要破解的瓶颈。学校经过多次论证,最终决定采用外包服务的形式将游泳课程建立起来。考虑到游泳是一项高风险项目,同时也是技术性要求很高的项目,学校自主运营会在师资、管理经验、专业素养等方面存在问题,因此,学校通过公开招标形式,确立了一家上市公司来经营学校恒温泳池。在招投标过程中,学校也明确了合作形式:学校提供场馆,运营方自负盈亏。运营方在安全管理、教练员培训、日常学生游泳进课堂组织等方面全面负责。学校起到监督作用,对运营方教学组织、课程设计、评价以及安全工作等方面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指出。三年下来,该运营公司很好地做到了相关要求,除了完成二年级游泳进课堂课程外,学校校队也步入正轨,培训的两名游泳健将代表区参加上一级比赛。外包服务让学校“特色课程”更“特”,通过游泳进课堂,学校还编辑了《菱娃习泳》校本教材,并评为区级精品课程。学生全员习泳,兴趣得到增强,身体素质得到增强。

目前,学校的外包服务项目已从游泳扩展到乒乓球、网球、击剑等,在推进中,校方坚持做到三个核心要点:一是必须公开招标,公开、公正、公平;二是必须有监管;三是必须签订合同,以合同办事,也是依法实施、保持双方合法权益的体现。

(三)以社区拓展,延伸学校体育资源

《意见》同时提出:要加大对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的宣传转播力度,营造全社会关注、重视青少年体育的良好氛围。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曾说过,学校教育需要与社会通一根“水管”,使学校拥有源源不断的“活水”。这告知我们,学校要主动“走出去”,不能局限于校园方寸之间,要为培育孩子搭建更大舞台。

为响应《“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面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校方联合学校所在的亚欧社区共同策划组织亚欧社区2020全民健身活动。活动以学校特色课程跳绳为主要内容,开展单人跳、亲子跳、团队招募的“8”字跳、接力跳等形式,把在学校习得的知识、能力通过这个平台展示出来。活动得到了400多名社区师生、家长的支持,学生参与积极性高涨,真正达成了“教会、勤练、常赛”的体育教学目的。

学校体育要“积极外联”,社区这个平台是很好的载体。在组织本次比赛中,从运动员报名、裁判员物色到活动组织都是社区一手操作。这其中,社区志愿者、党员先锋岗等人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体育运动热情进一步被点燃,亲子体育的氛围浓厚,更重要的是,一些团队项目,学生需要跨班级甚至跨年级在社区中招募,这种自发、自主、自动的锻炼形式将使学生终身受用。

三、“积极外联”需要把握的关键点

(一)关注学生需求

学校作为体育工作的主导者,“积极外联”能让学校开设更多学生喜闻乐见的社团,为学生兴趣发展提供更多可能。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我们时常会以成人的视角去看待社团开设的问题,极易忽视学生的需求。基于学生立场的需求才是社团开设的方向。北京十一学校为每名学生量身定制了选修课的个性课表,每年都要开到上百门选修课供学生自主选择。开设之前,学校总会做一次全面的摸底,这是尊重学生个性、尊重学生诉求课程观的极好体现。在“积极外联”的实施中,不仅要考虑师资、场地等问题,更应该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实际需求,将积极外联落到实处。

(二)注重本校师资

当前体教融合背景下,因为一味地认为“外来和尚好念经”,一些学校大体量聘请校外体育组织、协会的教练作为学校体育师资不足的补充,体育社团、运动队训练外包服务面越来越广,本校体育师资处于被“边缘化”的状态,这是需要引起我们警惕的。学校体育师资都是经过专业、系统培训的,除了上好课,也要承担必要的训练任务。这是体育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更承担着提升学校体育社团质量的重要任务。这是因为体育教师熟悉学生、对学校各方面管理流程比较熟悉,更加容易出成效。需注意的是,聘请校外教练,只是对学校师资不足的补充而不是替代。

(三)进行有效监管

《意见》指出:要建立联合督导机制,对体教融合中涉及全民健身、竞技体育的相关政策执行情况要定期评估,对执行不力的要严肃追责。体教融合下,通过合作共建、外包服务等形式开展社团活动或运动训练,需要建立一整套监管体系。现有体制下,一些学校会出现一纸合同了事、任凭校外组织机构运作、学校不闻不问的情况,这种做法极易产生一系列问题。学校作为主体方,需要建立一整套监管机制。从对外派教练的资质审查,到专业能力鉴定,再到平时课堂观察考评以及学生学习效果的考评,都需要学校建立一整套机制,协同相关部门(或家长)做好日常管控,确保合作过程中安全、高效,真正为学生成长服务(图1)。

深化具有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锤炼意志、健全人格,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们国家当前体育工作高屋建瓴的举措。这就要求我们要有责任担当,切实改进作风,务求实效,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提升体教融合执行力度,遵循教育和体育规律,借改革东风,顺势而为,积极外联,让学校体育工作焕发新动力,催生更多学生喜闻乐见的项目,提升学生体育运动兴趣,为学生健康成长助力。

参考文献:

[1]李爱群,吕万剛,漆昌柱,简德平,王相飞.理念·方法·路径:体教融合的理论阐释与实践探讨——“体教融合:理念·方法·路径”学术研讨会述评[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0,54(07).

[2]吴建喜,池建.论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方式转变中体教结合向体教融合的嬗变[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04).

猜你喜欢

体教融合机制建设
新形势下体教融合对南宁市滨湖小学校园足球发展的要求
体教融合模式下体育专业学生人才培养探究
体教融合的当下价值及可行性分析
体教融合的实践探索与难点分析
建立健全基层人民银行党建工作量化管理考核评价机制探究
青海高校突发事件应对机制研究
高职院校兼职教师校企合作机制建设探析
如何加强高校学生组织机制管理的建设
浅析如何做好民生检察服务热线工作
积极运用“黄绿红”三色管控保廉工作法,助力电力企业打造反腐倡廉生态机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