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低年级学生错别字案例调查报告

2021-01-22傅丽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写话错别字小学生

傅丽

【摘 要】识字、写字是小学生的主要学习任务之一,也是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小学生在书写中经常会出现错别字。本文以K小学二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以二年级写话为调查内容,分析了学生错别字的主要特点,并提出了纠正错别字的方法,以降低学生错别字的书写率,提高识字写字的效率。

【关键词】小学生 写话 错别字 策略

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写话、习作过程中错别字较多,从而直接影响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因此,如何帮助学生纠正错别字,已经成为我们教学工作的重点。

一、错别字的界定

错别字严格区分应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无中生有”,即在字的笔画、笔形或结构上写错了,似字非字,这称为“错字”。例如,把“春”字下面的“日”写成了“目”,把“冷”字右边的“令”写成“今”。另一类是“张冠李戴”,本该用某个字,却写成了另外一个字,这称为“别字”。例如,把“已经”的“已”字写成“己”,把“知道”的“道”写成“到”。

由于在小学生的笔下,错字和别字都有出现,所以本文将二者合在一起阐述。

二、“错”落不齐,分门“别”类

笔者对所记录的K小学二年级学生在写话中出现的错别字进行分析,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限于文章篇幅,每种类型只列举五六个例子)。

(一)增添笔画

这类错别字主要是多写了某一个笔画。例如:“南”字下面多加一“—”而写成“羊”,“就”字右边多加一“丿”而写成“龙”,“纸”字下面多加一“丶”,“猴”字中间多加一“丨”,“晚”字右边多加一“丶”,“展”字下面多加一“丿”。

(二)减少笔画

这类错别字主要是少写了某一个笔画。例如:“直”字里面少写一“—”,“真”字中间少写一“—”,“难”字右边少写一“—”,“朗”字左边少写一“丶”,“往”字左边少写一“丿”,“脸”字右边少一“—”,“虎”字的第三笔横勾写成“—”。

(三)结构错误

这类错别字主要是改变了汉字原来的结构。例如:“茫”“落”“夜”字本是上下结构,却被学生写成了左右结构;“数”“满”字本是左右结构,却被学生写成了上下结构;“顶”“站”“邻”这些左右结构的字被颠倒结构造成了错别字。

(四)笔画错误

这类错别字的主要特点是把汉字的某个笔画写错了,该短的长了,该长的短了;该出头的没出头,不该出头的出头了;不该带钩的带钩了。例如:“未”写成“末”,“士”写成“土”,“黄”字的第八笔“丨”没有出头,“船”字的第五笔提写出头,“朵”的第二笔写成了横折弯钩。

(五)部件错误

这类错别字主要是将原汉字的某一个部件写错了,这又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添加某个部件。例如:“玩具”写成“玩俱”,“秤杆”写成“秤秆”,这种错误一般是受前后汉字的干扰而产生的。

(2)少写某个部件。例如:“窗户”的“窗”字的部首写成“宀”,“非常”的“常”字中间少了一个“口”。

(3)错写某个部件。例如:把“队伍”的“伍”错写成了双耳旁,把“奇怪”的“怪”字下面的“土”错写成了“工”,“唱歌”的“歌”字的部首错写成“攵”,“向往”的“往”字的部首错写成“亻”,“泼水节”的“泼”字右边的“发”错写成“犮”。

(六)同音字混淆使用

这类错别字是学生写话中出现最多的一类,属于“别字”,主要是因为学生不理解字义,从而用同音字代替本字。例如:将“已经”写成“以经”,“以为”写成“已为”,“水分”写成“水份”,“圆珠笔”写成“园珠笔”,“名胜古迹”写成“明胜古迹”,“知道”写成“知到”。

(七)形近字混淆使用

这类错别字出现的频率也很高,主要是受形近字的干扰而造成错误。例如:“喝水”写成“渴水”,“山坡”写成“山披”,“挂上”写成“桂上”,“蜜蜂”写成“密蜂”,“西瓜”写成“西爪”。

三、刨根问底,追根溯源

小学生错别字的产生是多方面的,就日常识字、写字教学层面来说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汉字本身的特点。汉字有三个要素:音、形、义,这三者中哪一个方面弄错了都会出现错别字。另外,汉字还有“三多”:形近字多、同音字多、笔画数多,这就导致小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易产生混淆,进而产生书写上的错误。

二是学生个体的原因。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直观形象的事物容易记住,但是对抽象的文字符号识记起来就比较困难。

三是教师的因素。部分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时没有树立“预防教学观念”,没有重视低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状况。另外,在学生一开始写错别字的时候没有加强纠错意识,虽然当时改了错,但是并没有真正在脑海中删除错误记忆,所以还会依然犯错。

综合以上原因,为减少学生的错别字,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四、有的放矢,各个击破

(一)形声之法,触类旁通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的“六书理论”对后世影响很大,刘宏毅在《〈三字经〉讲记》中说:“传统的小学要教授文字……学习汉字的结构和起源,就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书之学。在形声义三方面,给小孩子打好文字基础。”

汉字中,形声字的数量占有绝对优势,形声字的形旁与字义有关,声旁与字音有关。在进行形声字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形旁来推测字义,利用声旁来推测字音,然后再进行合理拓展。例如:根据形旁拓展,跑、跳、踢、踩、跟、蹦、蹲……这些以足字旁为形旁的汉字,大多数都与“脚”有关;根据声旁拓展,青、清、情、晴、请、蜻、精……这些以“青”为声旁的汉字,大多数读音都与读音“qīng”相关。如果能够利用这些规律进行识字教学,一方面能加强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能对减少错别字的出现起到积极作用。

(二)会意有方,迁移运用

许慎说:“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古人把表示有关事物的文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让人们通过经验和意识来体会其中的意思(即字义)。例如,“休”字,从人从木,从两个字的组合方式,表现出了人和树的关系——人倚在树下。在教学这个生字时,笔者先在黑板上分别写出了“人”的小篆字体——和“木”的小篆字体,然后让学生根据样子猜一猜分别是什么字。最后笔者再把两部分组合起来——,学生就知道这是“休”字。有的学生说:“一个人靠在大树下乘凉……”进而引导学生理解“休息”之意。在教学“休”字的同时,笔者也用同样的办法教学了“体”字,理解人的身体是生命的根本即是“体”,这样不仅让学生对识字产生了兴趣,了解了汉字的来源,也对形近字“休”和“体”做了辨別,避免在书写中出现错别字。

(三)趣味记忆,学而有乐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趣味化,这样有助于加强学生的记忆。例如,书写“春”字时,学生经常把下面的“日”写成“目”,虽然课堂上经常强调,但是学生还是屡屡犯错,所以笔者给学生编了顺口溜:“春天来了,太阳出来了。”学生在书写这个汉字时就会想到“春”与“日”有关。再如,“喝”和“渴”两个字,学生在使用中也经常混淆,笔者从偏旁入手,编了顺口溜:“口渴要喝水(氵),喝水要用嘴(口)。”学生从字形字义的角度理解,就能清楚地区分两个汉字的用法,从而减少错别字的产生。

(四)及时记录,积少成多

语言学科的学习最为重要的在于知识积累,随着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识字量的增加,出现汉字书写错误的概率也会越来越高。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一本错别字记录本,让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将自己出现的错别字整理在记录本上,并且在错别字的旁边写出正确的汉字,不定期复习,将会对纠正错别字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识字写字是小学生开展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二年级学生练习写话的基础,只有夯实基础,才能够建起高楼大厦。正如周一贯先生所说:“汉语之本在汉字,只有文字的‘根’茁壮成长了,中国语文教学这棵大树才能根深而叶茂,本固而枝荣。”

猜你喜欢

写话错别字小学生
诗嘲错别字
错别字的自述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小学低年段写话练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考作文常见错别字大全
我是小学生
我与错别字
图画 让写话教学春暖花开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