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B引导康复综合护理措施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恢复的效果
2021-01-22胡婷
胡婷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眼科病,武汉 430022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由于前房角突然关闭所致的眼内压急剧升高的眼部疾病,目前临床中对于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患者常伴有明显的眼压升高、视力下降、眼痛等症状。临床中对于该病患者应在明确诊断后及时进行手术治疗〔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时间增长,生活作息不规律等,导致该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相关研究显示,该病如未得到及时治疗,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力状况,甚至导致失明〔3〕。在对患者诊疗过程中,有学者发现由于患者对于手术相关专业知识的缺乏,患者在诊疗过程中较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手术的效果,带来较多并发症〔4〕。因此,强化围术期的护理干预,是改善患者预后状况的重要途径。IMB护理措施是在护理过程中针对可能出现并发症及问题的环节进行护理干预,从而改善患者术后康复效果,降低各类风险事件的发生率〔5〕。为进一步研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的康复状况,我院对120例患者展开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接诊的12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患者进行研究。纳入标准:①患者经过各项检查确诊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且均符合青光眼手术指征〔6〕;②整个研究在患者知情同意下进行,并且得到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认可;③患者能够配合诊疗,对于各项检查依从性较好。排除标准:①合并有严重心、肾、肺等重要脏器疾病的患者;②诊疗依从性较差,不能配合完成各项检查的患者。按照患者入院ID号进行随机分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60例患者,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为35~65岁,平均(53.44±5.64)岁;病程为6 h~4 d,平均(2.3±1.6)d;单眼发病患者49例,双眼患者11例。对照组60例患者,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33~63岁,平均(51.29±6.02)岁;病程为7 h~5 d,平均(3.1±1.2)d。单眼发病患者46例,双眼患者14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患者常规眼科护理措施干预,主要包括:①患者入院后的常规全面体格检查,宝库对患者血压、脉搏的基本生命体征的监测和分析。为患者后期的诊疗提供指导。②遵医嘱,给予患者常规的降眼压药物及用药指导。密切关注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向患者进行讲解。③术后,给予患者常规的眼科护理服务。
1.2.2术前IMB护理干预 研究组则给予患者IMB引导康复综合护理措施进行干预。①术前,密切关注患者各项检查,包括血常规、生化、凝血四项、血压、脉搏及胸片检查等。对于部分年龄较大的患者,术前应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检查,为后期护理方案的制定提供指导。②多数患者及家属对于自身病情状况认识不足,会产生焦虑、抑郁及恐惧等多种不良情绪,影响手术的进行,也给患者术后的康复带来影响。因此,在术前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辅导和护理尤为重要。重点在于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专业知识,并对疾病的诊疗过程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讲解,消除患者心理顾虑。每日利用护理查房时间,向患者询问病情状况,并进行积极沟通讲解,消除患者心理顾虑。③术前3 d,给予患者抗生素眼药水滴眼,对结膜囊进行彻底、充分的清理,做好个人卫生防护。选取合适手术体位,为手术操作做好充分准备。
1.2.3术后IMB护理干预 ①术后,嘱患者保持侧卧或者平卧体位,进行卧床休息。对于能够下床活动的患者,嘱患者适当进行运动,避免大幅度活动。②术后,常规对患眼进行包扎,1 d后,可将纱布取下,采用妥布霉素滴眼液进行滴眼,每日4次,睡前涂眼膏。指导患者正确使用眼药水,如出现意外情况,应及时告知主治医生,并进行及时处理。③适当按摩患者眼部,促进术后眼球的尽快恢复,合理安排患者的饮食、睡眠,并做好术后的心理辅导。嘱患者进食易消化食物,禁止术后长时间用眼,避免外界光对于眼睛的刺激。④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眼胀、眼压高、瞳孔异常等常见并发症,积极做好预见性防范,做好眼部专科护理工作。
1.3 观察指标
护理后,比较分析两组眼压状况,并对患者心理状况及并发症、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心理状况的评估采用SAS、SDS评分量表进行〔7〕。SAS评分共20个评分条目,每个条目4级评分。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表示患者有中度焦虑,70分以上则表示缓则有重度焦虑。SDS评分共20个评分条目,每个条目7级评分。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3分以上为重度抑郁。满意度的评价则在患者出院前1 d,采用调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评估。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眼压状况比较
术前1 d,两组患者的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及出院时,两组患者的眼压均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眼压比较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并发症状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27,P=0.048),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状况比较〔n(%)〕
2.4 两组患者满意度状况比较
出院时,研究组患者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04,P=0.027),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满意度状况比较〔n(%)〕
3 讨论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眼科疾病,发病率较高,临床中主要通过手术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近年来,相关研究显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由于眼部出现缺陷,常会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严重损害患者的身心健康,不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8-9〕。此外,部分患者缺乏对眼部疾病术后护理的认识,导致青光眼反复发作,导致患眼受到损伤,甚至失明。因此,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围术期,给予患者合理的护理干预,是改善患者术后恢复状况,进而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10-11〕。
多项研究显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常会出现较多并发症,且这些并发症的发生与患者不良情绪的产生密切相关〔12〕。围术期给予患者全面的护理干预,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IMB护理模式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类疾病患者护理中的一种护理模式,IMB护理模式将影响患者行为改变的多种因素归纳为信息、动机、行为三个组成部分〔13〕。
IMB护理模式能够帮助患者验证自身具有对于疾病认识的信息,采取预防疾病可能发生的各类风险的动机,自己最终启动和维持的行为技巧〔14〕。本次研究中将IMB引导康复综合护理措施引入到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围术期的护理干预。督促患者定期到院进行复查,针对易出现的复发症状应进行及时监控,如患者出现眼压控制不良,则应根据情况进行药物控制、按摩或者再次进行手术治疗〔15〕。
在本次研究中,对患者的眼压进行监控,最终发现患者的眼压得到明显降低,且降低幅度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措施。在对患者心理状况采用SAS、SDS评分评估中发现,患者的SAS、SD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此外,本次研究还对患者的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最终发现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满意度得到明显提升。
综上所述,IMB引导康复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眼压及心理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