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的健康管理在非酒精性脂肪肝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2021-01-22蒋正浩谢益文

浙江中医杂志 2021年1期
关键词:治未病脂肪肝证候

蒋正浩 谢益文 陈 瑜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06

脂肪肝是由于肝细胞内脂肪蓄积过多而出现的病理状态,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肝脏疾病[1]。中医药在对脂肪肝的防治效果上具有独特的优势,中医“治未病”理论更是发挥了重大的指导意义。本研究将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的健康管理应用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防治中,探讨其临床防治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8年5月~2019年4月收治于我院的258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5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29例)和对照组(129例)。观察组男76例,女53例;平均年龄40.52±5.26岁;平均病程3.14±1.09天;病情程度:轻度93例,中度20例,重度16例。对照组男83例,女46例;平均年龄39.83±5.45岁;平均病程3.06±1.35天;病情程度:轻度97例,中度15例,重度17例。两组基线资料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符合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诊断标准[2],并经超声及临床检查确诊;②年龄18~65岁者;③依从性好,能配合治疗者。排除标准:①患有病毒性肝病等严重肝脏疾病者;②备孕期、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③严重营养不良所致的脂肪肝患者;④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呼吸系统、恶性肿瘤者;⑤存在精神疾病、言语沟通和意识障碍者。本研究在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的条件下实施,所有患者均知情且自愿参与。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实行常规护肝等治疗方案,并给予普通的饮食和运动指导,嘱患者注意合理休息与适量运动,饮食宜低脂低盐低糖,忌烟酒。治疗时间为6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的健康管理,主要包括健康指导、教育及管理方面的干预,治疗时间为6个月,具体方法如下。

1.2.1 主要步骤:①建立健康档案:为所有患者建立相应的健康档案,并定期与其沟通与交流,与患者保持电话或微信联系,定期对其进行血脂、体质量、血压等常规检查。②健康教育:将脂肪肝病因、危险因素、危害、预防与治疗、健康行为等相关健康知识制作成知识卡片、宣传材料,对患者进行发放。③制定干预计划:针对不同病情程度及自身情况的患者制订个性化健康食谱和运动计划,依据患者不同体质分型给予相应的饮食和药膳指导,向患者发放小记录本用于记录每天的饮食和运动情况。④电话随访:定期随访,耐心与患者沟通,发现存在的问题,为其解决计划执行过程中的难处与疑虑。将饮食控制不佳或不能坚持运动者作为重点关注对象,对其实施个体教育与指导,并予以语言鼓励。⑤效果评价:对患者进行超声、血压、血脂、肝功能等指标进行检测,并与干预前的数据进行比较,评估健康管理的效果,总结并制定下一步的健康管理计划。

1.2.2 健康管理内容:①认知管理:评估患者存在的健康问题,并讲解脂肪肝的危害等相关健康知识,使患者认识到脂肪肝对健康的不利影响。同时,使患者认识到脂肪肝属于生活方式疾病,治疗应从树立健康信念及改变生活方式入手,必须持之以恒,使患者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坚持可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②饮食管理:健康饮食指导:依据患者体质量计算每日所需总热量,让患者按照自身热量、病情的选择食物,注意控制热量的摄入和营养均衡。饮食宜清淡,补充多种维生素、富含多种动物蛋白、膳食纤维的食物,减少高脂、高糖、高盐饮食,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番茄、香菇、黄瓜、苹果、山楂等有助于降低血脂的食物。改变不良饮食习惯:饮食有节,患者应一日三餐规律饮食,忌暴饮暴食、禁烟酒,禁零食、夜食。③运动管理:依据患者自己的运动爱好,选择合适的有氧运动项目,每次运动时间以1h为宜,运动时间可选择在下午或晚上,晚饭后45min散步的能量消耗较大,有利于达到减肥效果。嘱患者注意掌握运动量和强度。④心理管理:脂肪肝患者由于对疾病认识不足,常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恐惧等心理,应针对不同患者的心理情况及时进行个体化的心理疏导,引导患者多进行阅读、绘画、书法等项目,有助于放松自我、调畅情志和愉悦心情,并保持良好心态。⑤体质养生:如痰湿体质脂肪肝患者,注意饮食宜清淡,多食海带、冬瓜、萝卜等,少食肥肉及甜、黏、油腻的食物;脾气虚患者应少食生冷食物,多食黄豆、白扁豆、香菇、大枣、桂圆等食物,艾灸气海、关元、百会穴位,按揉敲打足三里;湿热体质患者饮食应清淡,多吃新鲜蔬菜,增加薏苡仁、赤小豆等食物,少食辛辣、刺激等辛温助热的食物。可进行游泳、长跑等运动,注意少熬夜和过于劳累。平和体质患者注意食不过饱,也不可过饥,多吃五谷杂粮、蔬菜水果,少食油腻、辛辣食物。⑥中医药调理:药膳:根据患者胆固醇与血脂情况给予中药泡茶代饮,如丹参、荷叶、山楂、灵芝等。针灸按摩:通过针刺、艾灸、耳穴压贴等方法刺激患者相关的降脂、调脂穴位,如内关、丰隆、天枢、气海、太冲、关元、足三里、肾俞、神门等。

1.3 观察指标:①中医证候疗效标准: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的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痊愈:临床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减少>95%;显效: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减少>70%;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好转,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减少>30%;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或出现加重,中医证候积分减少小于30%者。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中医证候积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的中医证候分级量化方法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治疗前后胁肋疼痛、脘腹胀满、倦怠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身困重、口干而苦的主要症状进行评分,按照症状由轻至重分为无、轻、中、重四度,分别记0、3、5、7分,将各症状分值累加计算总证候积分。分值越高,代表症状越严重。③血压、体质量指数、腰臀比测量:分别于治疗前、后测量患者的体质量、身高、腰围、臀围、收缩压、舒张压等个人体参数,采用身高体质量计及台式水银柱血压计进行测量,计算身体质量指数(BMI)=体质量(kg)/身高2(m2),腰臀比=腰围(cm)/臀围(cm)。④血脂和肝功能指标: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空腹12h后(清晨)静脉血,经3000r/min离心5min,取上清液。使用迈瑞BS-8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患者血脂指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L)]水平进行测定,以及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统计分析,计数指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指标采用±s表示,数据呈正态分布,方差齐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不齐时采用校正t检验;数据若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非参数检验,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脂肪肝患者的中医体质分析:258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痰湿体质78例,占30.23%;湿热体质52例,占20.16%;气虚体质35例,占13.57%;平和体质26例,占10.08%;其他体质67例,占25.96%。

2.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2.3 两组治疗前后单项症状积分比较:见表2。

2.4 两组治疗前后BMI、腰臀比、血压比较:见表3。

2.5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和肝功能指标比较:见表4。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单项症状积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单项症状积分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129例)对照组(129例)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胁肋疼痛2.49±0.53 1.16±0.31*#2.62±0.34 1.93±0.24*恶心呕吐2.28±0.45 1.07±0.26*#2.55±0.39 1.83±0.46*食欲不振3.42±0.84 2.36±0.73*#3.55±1.01 3.12±1.12*脘腹胀满5.03±1.67 3.18±0.81*#5.25±1.54 4.37±1.25*倦怠乏力4.32±1.04 2.63±0.74*#4.17±1.42 3.29±1.18*头身困重2.75±0.84 1.23±0.57*#2.67±0.65 1.94±0.36*口干而苦3.44±0.98 2.30±0.42*#3.37±0.86 3.02±0.4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BMI、腰臀比、血压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BMI、腰臀比、血压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例数129 129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BMI(kg/m2)26.74±2.12 25.37±1.33*#26.88±1.76 26.54±2.04腰臀比0.94±0.11 0.90±0.12*#0.94±0.17 0.93±0.13收缩压(mmHg)131.54±8.22 126.83±6.70*#130.26±7.59 131.71±8.05舒张压(mmHg)83.48±5.52 74.36±7.84*#84.17±6.12 83.65±5.90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和肝功能比较(±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和肝功能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例数129 129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CHOL(mmol/L)7.49±1.53 5.36±0.81*#7.62±1.32 6.41±1.24*TG(mmol/L)2.58±0.75 1.57±0.36*#2.62±0.69 2.03±0.42*AST(U/L)70.72±5.84 30.66±3.73*#71.19±5.91 38.52±3.30*ALT(U/L)155.03±9.77 63.16±6.51*#154.75±9.34 87.65±7.02*

3 讨论

脂肪肝在中医学属于“积聚”“肝痞”等范畴,其发生与情志不调、饮食不节、久病体虚等因素有关。中医“治未病”理论注重未病先防、已病防变,与现代医学的“预防为主”具有一致的防治思想。因此,以中医“治未病”理论为指导,加强脂肪肝患者的健康教育、纠正其不良生活方式,促进其健康行为的改变,是临床上防治脂肪肝的关键。脂肪肝是可防可控的现代生活方式病,早期预防并实施健康管理对防止病情发展和治疗至关重要。本研究结果显示,经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脘腹胀满、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口干而苦等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BMI、腰臀比、血压均低于对照组,血清CHOL、TG、AST和AL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结果显示,观察组相比于对照组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更好地改善了临床症状、血脂和肝功能,降低了BMI及血压。由此可见观察组较好的脂肪肝防治效果,这与观察组所采取的基于中医“治未病”的健康管理措施有关。

本研究中,258例脂肪肝患者中30.23%为痰湿体质;20.16%为湿热体质,可见大多数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为痰湿和湿热体质。观察组中医“治未病”的健康管理是从中医“治未病”理论出发,采用现代医学的超声、实验室生化检测等检查手段对脂肪肝患者进行健康评估,并融合中医体质辨证而建立的具有中医特色的健康管理模式[4]。该健康管理模式通过认知、饮食、运动、心理、体质管理及中医药干预等对患者进行中医健康管理治疗,其中通过健康教育和认知管理使患者对疾病有所认知,并树立改变不良饮食和生活方式的信念,促进其健康行为的转变;通过对饮食管理,使患者注重规律饮食,多进食蔬菜水果、有益于降脂的食物,防止患者因不良饮食方式而扰乱体内代谢动态;通过对运动进行管理,使患者气血调和,精力旺盛,情绪舒畅,进而防止减少疾病的发生;通过心理管理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提高战胜脂肪肝的信心,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防止精神刺激和病情恶化[5];通过对不同体质患者辨证用药与养生,合理选取中药材进行中药泡茶代饮,如丹参中的有效成分可增强脂质的代谢与排泄,改善肝脏微循环和脂肪代谢,抑制肝脏炎症反应,达到降低脂肪肝患者的血脂及胆固醇的效果[6]。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的健康管理方式具有不良反应小、操作简便、效果明显等特殊优势,在脂肪肝等慢性病的预防与治疗中必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综上所述,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的健康管理在脂肪肝中的应用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血脂,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肝功能,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猜你喜欢

治未病脂肪肝证候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瘦人也会得脂肪肝
脂肪肝 不简单
脂肪肝治疗误区须谨防
如何快速消除脂肪肝
大学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孙思邈治未病观与养生理论探析
体质辨识在社区糖尿病“治未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候与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