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水平及PASI评分观察四物消风散加减治疗血燥型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
2021-01-22柏忠韬马丽俐方一妙
柏忠韬 马丽俐 徐 唯 沈 巍 方一妙
1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53
2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06
3 杭州市中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15
银屑病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红斑鳞屑性皮肤病,皮损可遍及全身,逐渐加重。根据银屑病临床表现可将银屑病分为寻常型、脓疱型、红皮病型、关节型。寻常型银屑病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西医治疗银屑病以外用及口服为主。长期用药易产生副作用。因此中医药在治疗银屑病上较易被患者接受。本研究对我院皮肤科2016年9月~2020年3月就诊血燥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选用四物消风散加减联合外用药物治疗,并与单用外用药物的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血燥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87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57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男31例,女26例;年龄28~56岁,平均年龄42.6岁;病程1.5~17.0年,平均病程9.3年。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29~57岁,平均年龄42.5岁;病程2.1~17.0年,平均病程9.2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临床皮肤病学》[1]有关寻常型银屑病的诊断标准。皮损为红色丘疹、斑块,上覆多层银白色鳞屑,有薄膜现象和点状出血现象。中医辨证标准参考《中医外科学》[2]有关血燥型白疕的诊断标准。主症:①皮损淡红;②鳞屑较多,可以覆盖住红斑;③原有皮损部分消退;④皮损干燥脱屑。次症:①口干咽燥;②舌质淡,舌苔少或薄白;③脉缓或沉细。具备主症①和其他任何1项加次症2项即可诊断。
1.3 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在18~60岁之间;患者本人接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脓疱型、关节型、红皮病型银屑病;合并严重感染者;有心、肝、肺、肾系统疾病者;近1月来外用糖皮质激素或钙泊三醇软膏,口服免疫抑制剂;哺乳或妊娠期妇女。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中效糖皮质激素药膏及钙泊三醇软膏每日2次外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中药四物消风散加减:熟地15g,当归、防风、赤芍、川芎、柴胡各9g。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后观察疗效,统计症状改善率。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①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性指数(PASI)评分:采用PASI评分法对银屑病患者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进行评分。②中医症候评分:主要涉及瘙痒、口干、心烦、大便的症状,分值按照0分、2分、4分、6分4个等级进行评分。中医症候评分总分为0~24分。③鳞状细胞癌抗原(SCC):采集患者血清空腹5ml,采用化学发光法,于治疗前后定量测定SCC值。④疗效判定标准:痊愈:PASI评分较治疗前下降≥95%;显效:60%≤PASI评分较治疗前下降<95%;有效:30%≤PASI评分较治疗前下降<60%;无效:PASI评分较治疗前下降<30%。
3.2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23.0版本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符合正态性和方差齐性时,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组内比较时采用配对t检验;不满足正态性和方差齐性时采用Wilcoxon、Mann-Whitney秩和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治疗结果:具体如下。
3.3.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评分:治疗前,治疗组为10.82±3.79分,对照组为10.67±4.31分;治疗后,治疗组为4.51±3.29分,对照组为7.08±3.05分。治疗前两组中医症候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中医症候评分均低于治疗前,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3.2 两组治疗前后PASI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治疗后PASI评分(±s,分)
表1 治疗后PASI评分(±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治疗4周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例数57 30治疗前10.12±2.24 10.24±2.68治疗4周6.31±1.69*7.66±2.31治疗8周3.63±2.77#&5.71±2.64
3.3.3 两组治疗前后SCC指标比较:治疗前,治疗组为1.95±1.08ng/ml,对照组为 2.18±1.23ng/ml;治疗后,治疗组为1.07±0.50ng/ml,对照组为1.60±0.06ng/ml。治疗前,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血清SCC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与治疗前均有明显差异,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3.4 两组PASI评分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PASI评分临床疗效比较
3.3.5 治疗前后PASI评分与血清SCC水平相关性:见图1、2、3。87例患者治疗前患者PASI评分与SCC水平呈正相关(P<0.05)。治疗8周,治疗组及对照组PASI评分与组内血清SCC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
图1 87例患者治疗前PASI评分与血清SCC水平关系
图2 治疗组治疗8周PASI评分与血清SCC水平关系
图 3 对照组治疗8周PASI评分与血清SCC水平关系
4 讨论
轻中度寻常型银屑病主要的治疗药物有外用糖皮质激素药膏、钙泊三醇软膏,口服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等。其中糖皮质激素等可以减轻皮损炎症反应、改善症状,但长期应用也有萎缩、药物依赖等副作用。因此中药与之联合能够加强治疗效果,从而减少其长期的用药量。银屑病中医又称“白疕”,根据病机可分为血热、血瘀、血燥型。血燥型病机乃血分热毒炽盛日久,耗伤阴液,营血不足,生风生燥,肌肤失养。在治疗上以养血润燥为主。四物消风散加减方中,熟地、赤芍乃血中之血药,当归、川芎为血中之气药,动静结合,起补血行血之效[3];防风、柴胡祛风清热止痒。
鳞状细胞癌抗原(SCC)临床上常用于鳞状细胞癌的诊治。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SCC与银屑病活动性具有一定联系。朱峻等[4]研究了197例银屑病患者血清SCC水平发现,银屑病患者血清SCC水平可能与银屑病活动性有关,在判断银屑病疗效时可以作为参考指标。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在治疗8周后PASI评分、中医症候评分上均具有显著性差异,表明中药联合外用药物相较于单用外用药物对病情控制具有更好的效果。此外,本次研究SCC水平与PASI评分呈正相关,因此SCC对银屑病疗效评价提供一定的实验室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