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普勒超声对下肢静脉血栓患者溶栓的诊断指导价值分析

2021-01-22燕晓楠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24期
关键词:管腔多普勒溶栓

燕晓楠

(徐州市康复医院彩超室 江苏 徐州 221000)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血管系统疾病,指血液流经深静脉后,在血管内异常凝结,导致血管堵塞,血液回流受阻[1]。多表现为肢体肿胀、淤血、疼痛、浅表静脉突出等临床症状。DVT患者下肢功能障碍,局部疼痛,行走时加剧。患病后预后性差,极易导致肺栓塞,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及早诊断DVT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彩色多普勒超声以无创、分辨率高、操作简便等优势广泛应用于临床,提高诊断准确率。本研究旨在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DVT的诊断价值,通过分析溶栓前、后的管腔变化、回声、血管及血流动力学等变化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8年1月—2020年4月收治的下肢DVT患者90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42例;年龄36~78岁,平均年龄(60.82±5.43)岁;病程2~14d,平均病程(5.91±2.76)d。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发生脑卒中,并确诊为下肢DVT脑卒中患者。排除凝血功能障碍者;颅内静脉系统血栓;血液性疾病患者;溶栓药物过敏者或抗凝禁忌者;慢性或浅静脉血栓形成。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自愿参加,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患者行常规抗凝治疗,予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4100U/次,1次/12h,连续给药5d。同时口服华法林,2.5~5mg/次(视患者病情而定),1次/d。一般在3~5d内进行溶栓治疗,每天行导管复查造影,当其肿胀消退即停止溶栓。若经溶栓治疗72h没有效果,纤维蛋白原<1.0g,或发生其他严重的出血性并发症,则立刻停止治疗。

在溶栓前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5<10MHz探头频率。检查时使患者持仰卧位,从上至下依次检查股总静脉、股深、浅静脉等;再取俯卧位,检查腘静脉、胫后静脉。采用二维超声检查管腔内径、管壁厚度、腔内回声及血管走势等特点,并加压探头,观察管腔是否压闭。如无血流自发信号,可挤压远端肢体,确认血流是否通畅。以脉冲多普勒频谱检测速度、时间与方向,判断反流程度。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n(%)表示;以X线静脉造影为基准,计算多普勒超声诊断DVT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及曲线下面积(AUC)。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溶栓前后的二维声像图

在溶栓前,腔内多呈均匀的低回声或无回声、管腔不易压瘪,血管完全或部分性栓塞、内壁粗糙加厚。而溶栓后除了管腔内径,管壁内膜、血管压缩性及腔内回声均较溶栓前显著改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溶栓前后二维声像图(例)

2.2 溶栓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溶栓治疗后,血栓成功再通的患者有58例,部分再通的有32例;且与溶栓前相比,溶栓后的Vs、Vd显著降低,而RI显著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溶栓前后Vs、Vd及RI比较(±s)

表2 溶栓前后Vs、Vd及RI比较(±s)

时间 例数 Vs/cm/s Vd/cm/s RI溶栓前 90 45.56±16.47 9.18±3.46 1.48±0.25溶栓后 90 38.94±12.23 7.61±2.15 2.03±0.19 t 3.061 3.656 16.617 P<0.001 <0.001 <0.001

2.3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准确率

与X线静脉造影检查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DVT的灵敏度为95.67%,特异度为93.25%,准确率为94.44%,两种检查方法的AUC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2.4 溶栓前后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比较

溶栓治疗后,患者的PLT含量、Fib含量明显下降,而D-D水平明显增高,且较溶栓前各项指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溶栓前后D-D、Fib、PLT比较(±s)

表3 溶栓前后D-D、Fib、PLT比较(±s)

时间 例数 D-D/mg/L Fib/g/L PLT/×109/L溶栓前 90 0.58±0.31 4.16±0.67 143.52±6.34溶栓后 90 1.96±0.42 3.09±0.25 120.18±9.76 t 25.079 14.195 19.025 P<0.001 <0.001 <0.001

3 讨论

下肢DVT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DVT主要因静脉壁受损、血流缓慢,血液于高凝状态导致回流障碍,常伴有肿胀、疼痛、皮温升高、色素沉着等症状。下肢DVT可引发肺栓塞,甚至猝死,及时采取有效的监测手段对降低致残率、病死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由于该病未能表现出典型的症状及体征,加之深静脉处于肢体远端,给临床诊断造成一定困难[2]。作为诊断DVT的金标准,X线静脉造影为有创操作,易损伤机体,并会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因此存在一定的应用局限性[3]。近年来,彩色多普勒超声以无痛无创、操作简便、可重复性强等优势,广泛应用于肢体血管疾病的诊治中[4]。

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溶栓治疗后的管壁内膜、血管压缩性及腔内回声均较溶栓前得到了明显改善(P均<0.05),表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清晰显示下肢DVT特征,又能准确评价静脉管壁、管腔、血管压缩等情况,便于操作者了解血栓形成的征象。与溶栓前比较,患者溶栓后的血流速度Vs、Vd显著下降,而血液阻力RI显著上升(P<0.05),说明彩色多普勒超声能较好评价溶栓的疗效,可直观显示静脉血流特点,根据血流方向、信号判断血管异常。与X线静脉造影相比,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DVT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5.67%、93.25%、94.44%;经ROC曲线分析,这两种检查方法的曲线下面积(AUC)相比无显著差异(0.878 vs 0.807,P>0.05)。表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DVT的灵敏度、特异度均较高,能够提高确诊的准确度,两种诊断方法的一致性也较好。这一结果与相关研究结果相似[5]。D-二聚体是交联的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D-D水平升高是血栓形成和纤溶亢进的特异标志之一,可用于监测血栓性疾病的溶栓治疗[6]。Fib是一种具有凝血功能的蛋白质,即凝血因子,血浆中含量较高,当血清浓度升高时,其能有效判定纤溶活性是否降低。因此,当Fib水平增高时,血浆呈高凝状态,激活PLT,凝血因子活性增加,抗凝功能下降,促进血栓的形成。本研究还发现,患者溶栓后的PLT、Fib含量明显降低,而D-D水平明显增高,与溶栓前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提示血浆PLT、D-D、Fib含量是监测机体凝血与纤溶系统极有意义的实验指标,对血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病情观察及溶栓疗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临床上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DVT,不仅诊断准确率高,还可通过其图像清晰的显示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变、图谱成像表现等特点,精准评估溶栓治疗的效果。从而实现更好的临床诊断和溶栓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管腔多普勒溶栓
超早期脑梗死痰瘀阻络证患者经活血化瘀法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CCTA诊断左冠脉分叉病变的价值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溶栓期血压变化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疗效及预后的关系
多路径效应对GPS多普勒测速的影响
清洗刷在不同管腔器械清洗中的探讨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超微血流与彩色多普勒半定量分析在慢性肾脏病肾血流灌注中的应用
传统纯棉白条检查法与医用导光检测仪对管腔器械清洗质量评估的效能对比
品管圈在降低精细管腔类器械直径≤5mm清洗不合格率中的应用效果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