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舞蹈教学中学生舞感培养的思考
2021-01-21徐思
徐思
摘要:随着我国职业教育在新形势下的发展,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也进一步促进了专业建设的发展,其中舞蹈教学不单单是一门学科的设置,更是学生艺术修养的提高与培养。这就要求老师们在舞蹈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学生舞蹈理论知识的教学,同时还要注重学生舞蹈中舞蹈感觉的培养,以促进舞蹈情感的表达。本文以中职舞蹈教学为例,简要分析了中职舞蹈教学的现状,指出了舞蹈教学中舞感培养的重要性,并总结了中职学生培养舞感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中职舞蹈教学;舞感培养;思考
一、前言
舞感即舞蹈感觉,是指舞蹈演员在利用这种艺术表情达意、状物抒情时所表现出的艺术美感[1]。舞蹈感觉是舞蹈演员对舞蹈表现手段的掌握、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情感抒发的一种能力。所以,通常它成为衡量一个演员优劣的标准[2]。由此可见,舞蹈感觉是每个舞蹈人才应具备的重要素质。目前来看在中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培养学生舞感方面相对欠缺,一味的追求学生舞蹈动作及技术技巧的熟练程度,却忽视了学生舞蹈感觉的培养及情感的表达,这样即使舞蹈动作完成的再好,没有任何问题,但给人的感觉依旧是不够的,观众无法体会舞蹈中要表达的情感,更不会与舞者产生情感共鸣,同时也失去了舞蹈教学的意义。那么教师应如何在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舞蹈感觉,在本文中我将与大家一起探讨中职舞蹈教学中学生舞感的培养。
二、中职舞蹈教学过程中学生舞感培养的现状分析
(一)良好的舞感可以让学生的舞蹈表演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而且对学生的基本形体、角色塑造、舞蹈表现、情感表达及综合文化素养等方面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在当前的中职舞蹈教学中,舞蹈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舞蹈感觉,旨在让学生增强自身对舞蹈作品内涵的理解能力,提高自身对舞蹈作品角色的塑造能力,最终达到学生对舞蹈作品舞感的肢体表达及情感表现力和谐统一的发展。
(二)虽然在中职舞蹈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舞感培养已经收获了部分成效,但因教师的教学能力不一,学生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仍然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导致学生舞感的培养现状不容乐观。一方面,部分舞蹈教师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在舞蹈训练中动作的规范性及舞蹈作品的完成度,强调的是提高学生的舞蹈动作表达能力,但最终展现出来的舞蹈动作缺乏舞蹈感觉,学生无法理解与感知舞蹈动作的内涵。归根结底是舞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舞蹈感觉的培养不够重视,学生自身在舞蹈练习的过程中也没有对舞蹈动作背后的情感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另一方面,有的舞蹈教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学生舞蹈感觉的培养,但由于自身现有教学能力还不够完善及创新,没有为学生舞蹈动作的教学而更好的赋予舞蹈感觉的培养及表达,这就使得学生无法找到恰当的方法来对舞蹈动作背后的内涵进行挖掘与思考,久而久之就会影响自身对舞蹈作品情感的理解与感受,进而导致学生舞蹈感觉的培养与把握,最后直接影响舞蹈作品的情感表达。
三、中职舞蹈教学过程中学生舞感培养的重要性
(一)舞蹈中舞感的培养能够激发学生舞蹈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舞蹈作品表演水准,更好的提升學生内在情感的艺术修养。在舞蹈表演中,舞者的舞蹈水平直接影响舞蹈表演的效果是否完美,因此学生除了具备一定的舞蹈技术技巧外,还要注重对舞蹈作品内涵与情感的表现。教师在舞蹈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基本功与技术技巧的训练,同时还要凭借舞感的教学激发学生舞蹈的学习潜能,重视基本功动作与舞感的协调配合。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注意舞蹈动作情感的挖掘,在舞蹈练习中不断加强对动作与舞感相融合的思考,将舞蹈动作注入情感来进行表达,才能更好的提高舞蹈作品的表演水准。同时优秀的舞蹈作品具有丰富的文化与精神内涵,学生通过不断地学习与思考,既丰富了内心的情感,也进一步提升了自身内在的艺术修养,同时为舞蹈作品的表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生命力与活力。
(二)舞感是动作与情感的结合与升华,是舞蹈作品内涵表达的手法与体现,更是舞蹈演员与观众之间情感交流的重要媒介。舞者在舞蹈表演过程中,通过肢体动作来塑造舞蹈形象,同时通过舞感的配合来表达舞蹈作品的情感,因此肢体动作是舞蹈表演中重要的语言形式,但是舞者想要更好的表达出舞蹈作品本身的内涵与情感,就必须要具备一定的舞感,也就是舞蹈作品内涵的感知力与情感的领悟力,最后舞者将舞蹈作品的生命力与感染力通过肢体动作与舞感的融合进行充分的展现,全身心地投入到舞蹈表演中,将自身的情感融入到舞蹈动作中,向观众呈现出震撼人心的作品,同时传递出舞蹈作品的魅力并与观众产生情感的共鸣,使得舞蹈作品的情感表现得到更进一步的升华。
四、中职舞蹈教学过程中学生舞感培养的途径
(一)舞蹈是一种表演艺术,是舞者用身体来完成各种舞蹈动作及情感表达,一般会有音乐伴奏,是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因此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学生舞感的培养。一方面,教师要借助音乐来加强对学生节奏的训练,舞蹈的动作表达离不开音乐的伴奏,舞蹈与音乐是共同生存的,他们存在的共同点是节奏,这是他们结合的自然基础。同时舞蹈是有节奏的运动,这就更需要音乐来强化舞蹈中动作的节奏感,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音乐节奏的培养。另一方面,教师要借助音乐来加强对学生乐感的训练,乐感是指对音乐的辨别能力,是对音乐产生的感觉与知觉。因舞蹈中动作需要音乐的激发与配合,所以在进行舞蹈动作编创之前必须要有音乐的存在,配合并帮助舞蹈在整个表演过程中塑造角色,表达情绪,体现舞蹈作品的主题,烘托舞蹈作品的气氛。因此,教师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音乐乐感的培养,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二)舞感的培养不单单是舞蹈动作感觉的再延伸,更是舞蹈艺术想象力与创造力的迸发。舞蹈是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它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与音乐、绘画、戏剧甚至文学等艺术形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我们中职院校的学生普遍是15、16岁的初中毕业生,来校之前基本没有接触过艺术学科,缺乏艺术文化知识的了解与积累,综合艺术文化修养水平普遍较低。这就需要教师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能够重视学生综合艺术文化修养的学习,一方面,要让学生在学习舞蹈以及素质提高的过程中激发对舞蹈艺术的想象力,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在丰富艺术文化知识的积累下去理解舞蹈艺术的内在含义,不但有利于学生自身情感的迸发,不断提高舞蹈艺术的创造力,而且能够将更多的舞蹈艺术作品表达的淋漓尽致。
(三)教师在舞蹈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课堂气氛的调动,要突破当下中职舞蹈教学的困境,面对有差异的学生要注重把握教学的趣味性。就目前的中职舞蹈教学来看,教学面对的是全体学生,每个学生都有差异性,对于舞蹈的认知与接受能力是不一样的。身为教师的我们,既要注重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让学生全方位发展,又要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一方面,教师根据不同的学生设计相应的舞感学习目标与计划,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舞蹈的学习中学有所获,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教师既要在做好舞蹈专业性教学的前提下将不同的舞蹈种类及特点带入到舞蹈课堂中,使学生有更好的学习及体会,又要通过新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不断增强舞蹈学习的兴趣,同时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舞感。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要在师生平等共同学习的课堂氛围中进行快乐学习。教师要擅于去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学生尽量克服自身舞蹈学习的困难,敢于去展现自己,勇于去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主动地融入到舞蹈学习中,体会舞蹈动作的情感,从而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舞感,这也就更好的促进了舞蹈学习的趣味性。
五、结语
总之,在中职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将对学生舞感的培养贯穿于舞蹈教学的始终,对学生进行舞蹈动作表现与舞蹈情感表达相互交融的教学,并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并培养学生自身的舞感,让学生学会用舞蹈动作表现舞蹈内涵,用舞蹈感觉表达舞蹈情绪,最终达到学会用舞感的这种艺术美感去完美地展现舞蹈艺术生命力的能力。
六、参考文献
[1]郭亮.论舞蹈演员的舞蹈感觉及其培养[J].网络导报·在线教育,2012(9):129-130.
[2]曾静.心理调控在舞蹈培训中的应用[J].大众文艺,2014(20):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