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低结构游戏材料助力幼儿游戏水平的提升

2021-01-21袁秀敏

求知导刊 2021年49期
关键词:幼儿游戏

摘 要:幼儿的学习方式以游戏为主,游戏材料则是保障游戏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幼儿多元发展的重要工具。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营造的环境,让幼儿使用有趣的、可发挥创造性和想象力的材料,为幼儿的游戏提供支架,从而引导幼儿获得丰富的经验,体验深度游戏、深度学习的快乐。相较于结构化材料,低结构游戏材料在形象逼真性上要求降低,因而有利于幼儿发挥想象,以物代物,进而促进游戏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低结构游戏材料;幼儿游戏;游戏水平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49-0002-03

作者简介:袁秀敏(1985.9—),女,江苏省海安市第二实验幼儿园,幼儿园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引 言

在幼儿园里,供幼儿用来游戏的物品都可以称作玩具或游戏材料。幼儿的学习方式以游戏为主,而游戏又离不开玩具和游戏材料。幼儿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营造的环境,引导幼儿将混乱无序的、简单的、低水平的、重复的游戏发展成更高水平的游戏。

游戏材料是保障游戏顺利开展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幼儿多元发展的重要工具。相较于结构化材料,低结构游戏材料由于在形象逼真性上要求降低,所以更有利于幼儿拓展想象,以物代物,进而促进游戏水平的提升[1]。比如,生活中的废旧材料经过清洗、暴晒,在保证安全卫生的情况下,也可以成为游戏材料。下面,笔者将“塑料酸奶杯”作为低结构游戏材料,谈谈它们在游戏活动中的妙用。

随着幼儿升入中班,生活自理能力逐步提高,他们自我服务的意识也在逐渐增强。每日早点中的塑料酸奶杯在幼儿自己清洗后,通过晾晒,成为幼儿园建构区的新成员。塑料酸奶杯作为一种低结构游戏材料,与一次性纸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且耐用性更强。

一、初遇酸奶杯:简单模仿

(一)案例描述

因为有阳光的照射,摆在玩具架上的酸奶杯已然晾干,且很快成了幼儿的游戏材料。鑫鑫将一个个长方体的木头小积木分别放在一些酸奶杯中,又将花状的小插塑放入其他杯中,看到乐乐向他迎面走来,他拿起一个酸奶杯,放到嘴巴前面说:“这个冰激凌真好吃。”话音刚落,鑫鑫又拿起旁边的一个酸奶杯说:“这个是珍珠奶茶哦,你想喝吗?”乐乐“哈哈哈”地笑了起来,随即指着鑫鑫手中的酸奶杯对旁边的涵涵说:“他说他这个是冰激凌,真是好笑。”涵涵停下自己的动作,向鑫鑫看了过去,也笑了起来。一个、两个、三个……他们的笑声吸引了更多小伙伴的驻足,“那个粉色的是草莓味的吗?”“我喜欢巧克力味的。”“有西瓜味的吗?”……“小顾客”们有说有笑地“品尝”着,鑫鑫的“饮品店”就这样顺利开张了。

游戏结束的时间到了,幼儿开始收拾整理玩具。鑫鑫和乐乐首先把酸奶杯里的木头小积木倒在了玩具架上,把酸奶杯放到了收纳筐中,然后又把木头小积木放到积木篮子里。收着收着,酸奶杯有些放不下了,放在最上面的容易往下掉。鑫鑫和乐乐只能掉一个捡一个,好不容易才整理完,但酸奶杯还是有随时掉下来的可能。

(二)游戏解读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在利用酸奶杯开展有趣的“饮品店”游戏过程中,酸奶杯作为角色游戏的重要材料,唤醒了幼儿原有的生活经验。幼儿在假想的情境中还原了真实的生活,在多方面能力得到发展的同时获得了愉快的体验。

1.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对于酸奶杯,幼儿首先想到的就是其可以装东西。在对材料原有的且熟悉的特性進行利用的基础上,幼儿联系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想象,玩起了“饮品店”的角色游戏。

2.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到,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从幼儿游戏的特点来看,游戏是幼儿主动参与的一种活动。因此,在这种宽松、自由的游戏情境中,幼儿间的自由交谈让幼儿的倾听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3.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自主游戏给幼儿提供了人际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在游戏中,幼儿之间相关交流,互帮互助,交往能力能够获得发展。

4.游戏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

从刚升入中班的幼儿的年龄特点来看,他们的游戏水平还比较低。在“饮品店”角色游戏过程中,主要游戏内容是饮食,体现的是对马斯洛需求层次论中最低层次的生理需求的简单模仿,游戏情节简单、重复、单一,游戏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

5.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在整理玩具的过程中,收纳筐较小,酸奶杯较多,所以放不下。幼儿努力尝试着把酸奶杯都放进去并使其不掉出来,但没有想出其他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因此,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教师支持

在游戏经验分享环节,笔者请鑫鑫和乐乐说一说游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碰到的困难。果然,他俩提出了关于“酸奶杯收纳”的问题。“谁来帮忙想想办法?”笔者的一句追问,引发了幼儿的思考。有的幼儿觉得需要放整齐,有的幼儿觉得需要大一点儿的收纳筐,有的幼儿则认为需要多提供一些收纳筐。然后,笔者便在建构区投放了几个大小不同的收纳筐,方便幼儿在整理玩具时尝试不同的收纳方法。

虞永平教授在《过程意识与学前教育质量》一文中提到,真正有效的学习不完全是儿童自发的、自然的行动,而是在特定的教育环境中的行动,得到教师的支持、启发、合作和引导。这样,他们的经验会在与同伴和教师的互动中得到整合和提升。在游戏经验分享中,同伴的互助和教师适时的引导不仅能让幼儿获得更丰富的经验,更能引发幼儿新的思考与探究。

二、再玩酸奶杯:尝试探索

(一)案例描述

案例一:游戏结束的时间到了,“饮品店”要打烊了,“老板”朗朗和“服务员”瑞瑞忙着整理酸奶杯。朗朗说:“我们用大一点儿的收纳筐放吧,小的放不下。”瑞瑞说:“那我们就用大的吧!”他们拿来大的收纳筐,把摆放在游戏架上的酸奶杯3个、4个、5个一起抱在胸前,放到了大的收纳筐里,正好装了满满一筐。

案例二:游戏结束的音乐响起了,乐乐的“奶茶店”要打烊了,他拿起一个小的收纳筐把摆放在游戏架上的带有橙子图案的酸奶杯放了进去。一旁的程程也拿来一个小的收纳筐,他一边收一边对乐乐说:“那我来收草莓味的吧!”他俩按照酸奶杯的颜色,把酸奶杯收进了小的收纳筐里,然后把两个收纳筐都放到了游戏区摆放玩具的地方。

(二)游戏解读

1.幼儿数理逻辑能力的发展

从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来看,幼儿在游戏中的交流、交往促进了幼儿语言能力和人际能力的发展。在“初遇酸奶杯”时,收纳给幼儿带来了困扰,引发了经验分享时的讨论。在教师提供的不同大小的收纳筐的支持下,当“再玩酸奶杯”时,幼儿的数理逻辑能力得到了发展。对于投放的大小不同的收纳筐,第一组幼儿大胆估算酸奶杯的多少,并尝试用大一点儿的收纳筐进行收纳。第二组幼儿则根据酸奶杯的颜色进行分类,然后估算不同颜色酸奶杯的数量,并选择合适的收纳筐进行收纳。幼儿在整理玩具的过程中,探索用合适的收纳筐进行收纳,对数量有了更多的感知。

2.幼儿游戏水平的提升

在“初遇酸奶杯”时,幼儿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酸奶杯原有的装东西的特性,开展了角色游戏,游戏相对简单。在遇到收纳问题,教师提供了大小不同的收纳筐后,幼儿通过大胆尝试,探索把酸奶杯全部进行收纳的方法。游戏水平从原先的简单模仿发展为尝试探索。

3.幼儿的发展需要

幼儿根据酸奶杯的数量或颜色进行分类收纳,这是他们积极协商探索的结果。然而在收纳的过程中,幼儿发现用大的收纳筐进行收纳比较费时,需要把酸奶杯搬运到大的收纳筐里;还发现小的收纳筐摆放在建构区的材料取放处,占用了很多的空间;同时,酸奶杯凌乱地放在收纳筐里,看上去不够整齐。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三)教师支持

在游戏经验分享环节,笔者展示了游戏后采用不同方法收纳酸奶杯的图片,引导幼儿讨论:“你觉得这样收纳好吗?为什么?哪一种收纳方法比较好?你还有什么其他更好的收纳方法吗?”

在幼儿充分讨论后,笔者展示了一张将纸杯叠起来收纳的图片。在之后的游戏中,幼儿通过尝试发现将酸奶杯叠起来收纳,既不需要用大的收纳筐,也不需要用那么多小的收纳筐,更重要的是解决了摆放凌乱的问题。因此,这是既整齐美观又节省空间的好方法。

皮亚杰认为,幼儿学习最重要的事情,不是经由他人告知,而是经由与物质世界、与其他孩子互动来建构经验,而游戏正是他们所采用的方法。所以,当幼儿在游戏中遇到问题时,教师不要急于干预,而是要学会尊重幼儿的游戏节奏,为幼儿搭建发展的支架,让幼儿有更多观察、思考、操作的时间和空间,有尝试失败的勇气,并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玩转酸奶杯:不断挑战

(一)案例描述

铭铭和茜茜两个人正在用酸奶杯搭建“城堡”,他们把9个酸奶杯一个一个口朝下、底朝上摆在地上排成一条直线,接着在每两个酸奶杯中间上方的位置用同样的方法摆上一个酸奶杯,第二层用了8个酸奶杯。第三、四、五层也用同样的方法进行了搭建。在他们搭到第六层时,豆豆从旁边跑过,把搭好的酸奶杯弄倒了。铭铭一边捡散落一地的酸奶杯,一边朝着豆豆的方向说:“豆豆真讨厌,把我们的‘城堡’弄倒了。”茜茜一边捡一边说:“是的,我以后再也不跟豆豆一起玩了。”铭铭把捡回来的酸奶杯又按照原先的搭法搭了起来,可是刚搭了两层,就被一旁的茜茜不小心碰倒了。铭铭一边嘟着嘴一边说:“怎么老是倒啊?哎!”这时,茜茜从旁边的篮子里拿来三块长方形的清水积木说:“我们用积木挡一下就不会倒了啊!”茜茜把积木分别放在酸奶杯搭成的“城堡”正前和正后,两个人又继续搭建起来。终于,他俩的“城堡”搭到了最顶层,铭铭拿来了一个大的三角形的清水积木,往最顶层的酸奶杯上放。一不小心,积木掉下来了,把已经搭好的“城堡”碰倒了,酸奶杯又散落了一地。铭铭一副要哭的样子说:“怎么搞的啊?怎么才能让它不倒啊?”

(二)游戏解读

1.幼儿建构水平的发展

幼兒开始共同搭建“城堡”,具有了初步的合作意识。他们将酸奶杯一层一层地往上叠,动作熟练,可见他们已经基本掌握了叠高和围合的技能。

2.幼儿坚持品质的体现

此次搭建“城堡”经历了“三起三落”,但是铭铭和茜茜能坚持不懈,继续尝试将“城堡”搭建好。

3.幼儿游戏水平的提升

幼儿从最初简单模仿的角色游戏到尝试探索酸奶杯的收纳,再到现在的探索让酸奶杯不倒的方法,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难,可见幼儿的游戏水平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4.游戏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第三次倒塌后,幼儿发现了问题,只要稍不注意,酸奶杯就会倒塌,倒了之后就又要从头搭起,占用许多的游戏时间。那么,怎样才能让酸奶杯稳住不倒呢?

(三)教师支持

在游戏后的交流环节,笔者将游戏中拍到的酸奶杯倒下来的图片放在大屏幕上,让幼儿自己介绍倒下来的情况并尝试分析倒下来的原因,同时请其他幼儿一起帮忙寻找原因。经过一番分析,大家发现酸奶杯由于自身的重量太轻,只要稍微一碰,就很容易倒塌。在找到原因后,幼儿又展开了新一轮的讨论:如何让酸奶杯变重呢?有的幼儿认为可以往里面装沙子,有的幼儿认为可以往里面塞纸团,有的幼儿认为可以装水,还有的幼儿认为可以把橡皮泥放在里面……幼儿的想法五花八门,并且都觉得自己的方法很好。由此便生成了关于酸奶杯变重的科学活动,幼儿在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比较哪一种方法更适合、更可行。在探索增加酸奶杯重量的过程中,幼儿对沙子、纸团、水、橡皮泥等材料的特性有了进一步的感知,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到,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教师要关注幼儿日常游戏表现,重视幼儿游戏中发生的学习,把握教育契机,并提供有效的支持,促进幼儿的发展。

结 语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告诉我们,学习不一定是游戏,但游戏一定是学习。酸奶杯的游戏还在继续,幼儿的学习也在不断地发生和发展。皮亚杰说过,幼儿始终是主动的学习者。在游戏中,教师要通过观察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关注幼儿的发展需要,并适时地介入指导,帮助他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引导幼儿向更高水平发展,促进他们的深度学习。游戏在继续,挑战在不断发生,幼儿的学习就蕴藏在游戏与挑战中。

[参考文献]

[1]邱学青.学前儿童游戏[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幼儿游戏
区域游戏材料对混龄幼儿自主游戏影响分析
幼儿教育中游戏的应用
有效借力本土资源 创设幼儿游戏环境
幼儿园游戏中的教师介入指导研究
谈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作用分析
论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干预与干涉
小班游戏活动观察和评价的研究
对幼儿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角色思考
幼儿园区域游戏的环境创设与游戏组织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