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现《台阶》主题的三重意味

2021-01-21金叶

关键词:台阶

金叶

摘要:《台阶》中的父亲,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农民,既勤劳、质朴、老实、坚韧,也木讷、刻板、执拗、虚荣。在这样真实复杂的人性结构中,借鉴“境脉学习”理论,可以看到作品的张力和可读之处。文本主题可挖掘出三层境脉:生活境脉,即农民父亲追求“高台阶”;人格境脉,即缺陷的复杂与希望哲学;文化境脉,即群体意义上的文化探讨。

关键词:境脉学习;境脉阅读;《台阶》;主题理解

随着教学关系中“学”的凸显,“学习是一种境脉性变化”的论断让“境脉”一词走进教育视域。境脉阅读是境脉学习理论在阅读领域中的应用,强调阅读学习建立在情境与脉络的相互联系之上。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台阶》一课教学,笔者带领团队探索境脉阅读实践,旨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关联经验和主体思考,特别是对于主题意味的挖掘,由易到难,实现三重突破。

李森祥的《臺阶》作为自读课文,在单元编排中,被编者赋予“小人物”的“人性之光”。小说中的父亲,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农民,既勤劳、质朴、老实、坚韧,也木讷、刻板、执拗、虚荣。正是在这样真实复杂的人性结构中,我们看到了作品的张力和可读之处。

一、生活境脉:农民父亲追求“高台阶”

我们围绕建立在先验常识和生活情境上的理解,聚焦父亲的农民身份及其“高台阶”追求,进行矛盾的深入剖析。父亲有几个明显特质:一是吃苦耐劳,二是勤俭节约,三是内敛、爱面子。这些都在文中有所体现,如“背石料不觉累还心疼草鞋”“早出晚归砍柴”“造新屋晚上一个人干到半夜”……作者多处描写了父亲的辛苦劳作,特别是中国式农民的典型特征——脚板底。文中有一段浓墨重彩的细节刻画:“他的脚板宽大,裂着许多干沟,沟里嵌着沙子和泥土……”;还有,“父亲的这双脚是洗不干净的”,父亲“脚的本色”就是“泥土的颜色”。这里把农民本色描写得淋漓尽致。其实,学生还会有这样的疑问——小说全文都在写父亲,为何以“台阶”为标题?文中反复提及的“台阶”,不仅是房舍入门的必要建筑物,还承载了家庭所处的社会地位等形式意义。在等级观念深入人心的社会大环境中,辛劳一辈子的父亲把建造“高台阶”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文中反复出现一句话——“父亲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这是作者的提醒,也是父亲内心的独白,是父亲想要追求的“高人一等”的面子。面子重要还是里子重要,这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实际上是人类在物质生活与精神需要之间产生的矛盾和冲突。在教学指导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这组矛盾,开展境脉阅读。

二、人格境脉:缺陷的复杂与希望哲学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重要的落脚点在人格。人格的深层剖析需要读者与人物共情、与作者换位,形成一定的阅读情境和人格脉络。学生通过对“父亲”和“台阶”的挖掘,自然会进入第二层境脉——人格的分析,生出“父亲的人格有没有缺陷”的疑问。这里又出现了一组矛盾:父亲的外在表现非常强干,然而内在心理却流露出极度的不自信与怯懦。文中父亲坐在台阶上与人打招呼、拒绝我的帮助挑水等多个细节,均表现出父亲的固执和封闭。

在这一层主题的突破上,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和探讨父亲的人格。真实的人格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杂多面的。人格的形成取决于人物所处时代的经济水平、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等多重因素。这其中既有个体的自觉成分,又有群体的代际传承。理解到这个程度,学生会觉得父亲既是愚昧的,又是可怜的,有一种无奈之感。教师在课堂上不必急于要求学生下结论,而要引导学生分析多重因素,找到父亲人格复杂性的合理解释。

文中还有这样一个动作细节值得玩味:在燃放鞭炮庆祝台阶落成之际,“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本应该兴高采烈的父亲,此时却显得如此的尴尬、不安、不自信——“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的,胸无法挺得高”。父亲造台阶决心大、劲头足,但当“希望达成”却发现“并非所愿”时,强烈的失落感便会涌上心头。但丁在《神曲·地狱篇》中说:“你们走进来的,把一切希望抛在后面吧!”对一个人最残酷的惩罚是剥夺他的希望。由此,又能够生发对人格境脉中“希望哲学”的探讨。

三、文化境脉:群体意义上的文化探讨

文化是一种精神价值和集体人格。文化形成的独特情境和自身脉络对身处其中的每个人都有深远影响。心理学家荣格又有“集体无意识”之说。教师在引导学生研究作品和人物时,一个重要的关注点在于“能否从别人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即从文中的“父亲”到读者的“我们”。这是语文课堂升华的关键点,也是作品人格上升到集体人格和文化层面的境脉解读。

父亲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品质传递给我们,父亲性格中的愚昧、封闭等缺陷也影响着我们,我们都有父亲的影子。比如,城市中的人们奋斗一辈子,在房贷、车贷的压力下,成为物质的附庸,在无限攀比中忘却了幸福生活的本源。物质需要与精神需求之间的矛盾,不断拷问着每一个人:生活到底为了什么?幸福到底是什么?人活着的终极目标又是什么?触及到这些根源性问题,文本的解读就进入了第三层境界——群体意义上的文化探讨。我们在批判父亲的同时,也需要自知与自省,实现作品人物和现实生命的汇通。文末有这样一句话:“这人怎么了?”这不仅是父亲的自问,也是作者的疑问,更是对读者的叩问。

经典小说中的经典人物,可以穿越时空,成为衡量当下的永恒坐标。我们进行语文教学,不仅是为了让学生识字读文,或者学会某些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更重要的是,“使他们提高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猜你喜欢

台阶
智海急流
递归算法练习
台阶
我喜欢坐公交车
给学生的学习搭个“台阶”
台阶
走在除法的台阶上
坐在台阶上的男人
火警现场
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