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应用支架式教学
2021-01-21赵娜娜
摘 要: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支架式教学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新教学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学议题的层级化演进和支架图重构,引导学生在对话、协商和探究中推进新课程意义的自主生成,并透过支架见能力,摒弃传统的形式主义教育倾向,让课程真正回归本真,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支架式教学;高中政治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48-0025-03
作者简介:赵娜娜(1986.12—),女,江苏省盐城市响水中学,一级教师。
引 言
支架式教学是在传统教学理论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教学模式,源于维果斯基的建构主义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指出:“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实施应以学科核心素养能力培养为目标,结合学生实际,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通过探究活动,丰富学生活动体验。”按照新课程改革要求,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应围绕议题建构活动型课程体系。在支架式教学模式下,教师正是通过学生熟悉的知识,引导学生在课内外相结合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联系新知识,引发思考,从而扩大学生知识面。通过搭建框架,学生能学习系统的理论知识,掌握丰富的学习方法和技能,从而得到全面发展[1]。
一、核心素养视域下支架式教学概述
支架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主的目标教学法,倡导“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该教学理论源于维果斯基的著名教育教学理论。按照维果斯基的定义,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因此支架式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为学生提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支架或线索,使学生通过同伴合作或指导,基于支架逐步攀升,掌握知识。按照这一要求,支架式教学主张协作学习,根据学生最近发展区建构议题,以问题情境和支架图推进教学进程[2]。
二、支架式教学的应用原则
(一)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要切实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提升学生的认知发展程度,促使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完成意义构建[3]。教师应切实做好课前准备,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想动态,参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反馈对教学任务进行调整,设置合理的支架难度。
为了切实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通过调查、观察、访谈等多种方式,明确学生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掌握程度,参照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性与积极性[4]。
(二)以问题为主线
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用支架式教学模式时,应合理设计一些基础性问题,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有更多的学习收获。如果教师只是按部就班地讲解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学生只是记住了知识的表面意思,课后只是识记背诵,由这种机械的记忆方式获得的知识难以化为己用。学生只有彻底理解了知识,才能灵活运用。因此,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合理设计问题,把重难点知识问题化,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内化知识[5]。教师搭建问题支架时需要注意这几点:第一,要将问题支架分为若干问题,再依次分为次级问题。学生通过逐一解决这些问题,习得新知识。第二,问题不能过多。教师应合理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切忌所有问题都是“是不是”“能不能”这一类的问题,须提高问题的有效性[6]。
(三)以情境为依托
高中政治是一门事关自己、他人、集体、社会、国家,并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经济、政治、文化、哲学都来自生活实际。要想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获得大量的知识,教师就需要创设生动的情境,使学生减少对知识的陌生感与恐惧感。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结合学生所处的现实环境。如果教师选择的情境离学生很远,学生在思考与讨论中就会出现预设情境与现实社会脱轨的情况。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遇到的真实事件,模拟真实的教学情境,设计角色扮演等活动,促使学生在情境中思考,实现知行合一。在创设情境时,教师可以将政治、经济、文化、哲学四个模块结合起来,加强知识的联系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7]。
三、核心素養视域下支架式教学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搭建向导支架,强化学生政治认同
对高中生而言,向导支架主要起到思想价值引领作用。在课堂教学前,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设定特定教学主题,引导学生根据教学主题搜集和整理相关资料,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加清晰的了解。在搭建向导支架时,教师应选择主题特色鲜明的内容搭建整体性课堂向导支架,让学生围绕支架主题和细节,逐项执行学习计划,强化学生的政治认同[8]。
例如,在教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结合我国的新型政党制度,为学生搭建一个能够强化学生政治认同的向导支架,并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成长及发展为向导主线,引导学生紧紧围绕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发展、未来,以及其对我国发展、人民当家做主的影响和贡献等相关知识细节搜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多角度思考和分析。在向导支架引导下,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深刻了解和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贡献、优势和特色,进一步加深对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内容的理解,产生强烈的政治认同感。因此,教师搭建合适的向导支架进行政治课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从整体和细节入手,提升政治学科素养,培养发散思维,激发学生多角度思考的意识。
(二)搭建问题支架,激发学生理性思维
问题支架的主要功能是激发和培养高中生的理性思维[9]。顾名思义,问题支架就是以问题为导向,将具体的教学内容和问题贯串在一条问题主线上,使学生在学习政治知识内容时,根据不同问题,通过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循序渐进地培养自己的理性思辨意识。在问题支架引导下,学生可以深刻理解整堂课的学习内容,并以自身的理解回答课后问题。这对有效促进学生的知识学习和思维深化,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及政治学科学习能力有很大帮助[10]。
例如,在教学“生产与经济制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强化学生对生产和消费的关系的理性认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关系,为学生搭建问题支架,让学生根据这一核心问题设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化和拓展,如“生产对消费具有怎样的作用和影响”“消费对生产具有什么样的刺激反作用”“生产和消费在推动国家生产力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有何区别”等。这些问题都是围绕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关系提出的。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就能对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有更加清晰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思维框架,最大限度地加深自身的理性认知。
问题支架的应用非常广泛,应用过程也非常灵活。值得注意的是,在搭建问题支架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根据学生的思维能力及知识接受水平提出难度适宜的问题,搭建符合学生学情的问题支架,并进行不断调整,从而激发学生的理性思维,深化学生的理性认识。问题支架的搭建,不仅需要教师的努力,还需要学生的配合,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进行问题分析与解答,巧妙构建出问题支架。因此,教师应将学生视为支架中的主动构建者[11]。
(三)搭建范例支架,强化学生的法治意识
范例支架主要是指以具体的例子为引导的教学支架。教师将政治课理论内容以实际范例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能够增强政治课教学实效性[12]。学生通过分析范例支架内容,能够结合具体事例分析和理解抽象、枯燥的政治知识,从而更加准确、系统化地学习和理解知识。相较于问题支架和向导支架,范例支架的搭建过程比较简单。但对教师而言,在高中政治课教学实践过程中依然需要找到合适的范例。教师可以借助某些特殊范例,切实反映某些社会现实问题或政治学内容,帮助学生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13]。从法治教学的角度而言,范例支架能够让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法治内容,树立法治意识。
例如,在教学“收入与分配”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围绕国家税收中“征税和纳税”相关知识搭建范例支架。以当前社会上新发生的偷税漏税案件作为切入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关注和学习国内外时事政治内容的基础上,深刻理解和把握“征税和纳税”相关政治理论内容。比如,“某化肥厂2020年第一季度全部营业额高达360万元人民币,但该化肥厂仅向国家税务部门上缴了增值税12万元,显然这样的做法违背了国家的相关纳税规定。”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围绕这样的实际范例,为学生搭建范例支架,引导学生分析该支架范例中某化肥厂的实际做法。教师还可以结合前面的问题支架和向导支架,如提问“税收是我国的一项基本规定还是制度”,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从而深刻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义务”这句话的含义,强化学生对法律义务和依法纳税责任的认识,培养学生依法纳税的意识。
(四)搭建实践探索支架,鼓励学生协同参与,提升学生创新和个性思维
实践支架是支架式教学理论的核心和重点[14]。教师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围绕前文向导支架、问题支架及范例支架的教学情况,设计实践活动,为学生搭建实践探索支架,让学生协同实践,并给学生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15]。通过多样的实践活动,教师可对学生存在的矛盾认知做出细致化解答,实现集体思维成果的有效共享,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做到极大限度地内化,实现对知识的牢固理解与记忆。教师还能让学生将知识进行科学重构并掌握知识的内涵,在后续使用过程中不再混淆,从而构建新时期的高效政治课堂[16]。
例如,在教学“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部分高中政治内容时,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围绕课堂理论教学内容,为学生搭建一个实践支架,如适时带领学生参加一些文学展览,或者组织有文采的学生积极参加相关的创作比赛,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知。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着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共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有所思、有所想、有所感、有所悟,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结 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高中政治课教学的重中之重。支架式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知识学习途径,因而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予以高度重视,给予学生正确有效的指导,充分发挥支架式教学的作用,打造高效政治课堂。
[参考文献]
[1]戴湖松.支架式教学:基于思想政治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主张[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9(02):148-151.
[2]李德树,卿平海,张速.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品质课堂建构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19(05):24-31.
[3]梁斌.自媒体时期“支架式”教学在思政课中的运用探索[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8,35(02):94-96.
[4]艾子涵.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应用[J].现代交际,2020(10):221-222.
[5]谢亚雪.支架式教学在高中《政治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17):69-70.
[6]馬自云.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支架式模式的运用探讨[J].科技展望,2016,26(17):205+207.
[7]孙明明,樊卫宾.支架式教学在高中思政课中的应用研究综述[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6,36(02):124-128.
[8]金星明.应用支架式教学模式创新高中政治教学[J].中学教学参考,2016(09):48.
[9]黄桂香.“支架式”理论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教育,2014(17):75.
[10]漆瑞珍.应用支架式教学模式创新高中政治教学[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1(04):57-58.
[11]刘鹏.支架式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探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12]朱士超.支架理论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J].高考(综合版),2014(02):62.
[13]许光英.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政治议题式教学探索[J].新校园,2021(11):22-23.
[14]闫晓.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政治问题导学法应用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1(30):123-124.
[15]王晨. 支架式教学在高中思政课中的创新应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21.
[16]王茹茹. 支架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