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重大主题宣传出彩出新
2021-01-21曾庆芳
曾庆芳
【摘 要】做好重大主题宣传,是党报的职责所在,也是检视党报舆论引导能力的重要标尺。作为地方党报的《拂晓报》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地方发展大局,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决策部署,在这一重大主题宣传中,主动作为、统筹谋划,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组合报道、系列报道唱主角,典型报道、深度报道有力度,形式创新和内容创新相结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融合,实现了重大主题宣传出彩出新。
【关键词】重大主题宣传;舆论强势;媒体融合
2020年11月,安徽省宿州市成功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实现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首创首成”目标承诺。从2018年5月宿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动员大会召开,到2020年11月成功入选,历时两年半。在这两年半的创建过程中,新闻媒体的全程参与、大力宣传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拂晓报》作为宿州市委机关报,精心策划,精心组织,在力度、深度和鲜活度上下功夫,在求实求真和求变上做文章,做到了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声势空前、引导有力,为创建活动的不断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舆论支持。回顾为期两年半的宣传报道战役,有四个明显的特点:一是组合报道、系列报道唱主角,形成舆论强势;二是典型报道、深度报道有力度,彰显独特个性;三是形式创新和内容创新相结合,实现重大主题宣传的新突破;四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融合,实现重大主题宣传的全覆盖。
一、组合报道、系列报道唱主角,形成舆论强势
一是开辟系列专栏,搭建起创建宣传的平台。宿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动员大会召开后,《拂晓报》在一版常态化开设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建设 幸福美丽宿州”专栏,报道进展成效等;二版以图片新闻的方式报道创建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监督整改提高。每周周二周四固定在《拂晓报》一版推出“看变化 说创建”栏目,小切口反映创建带来的深刻变化,进一步激发市民参与创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同时在每周六以半个版的篇幅推出图说创建,聚焦道路建设、街头游园、老旧小区改造等不同主题。两个专栏齐头并进、图文并茂、相得益彰,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特别是创建活动进入攻坚阶段后,《拂晓报》又相继开辟了“好人宿州”“致敬道德模范”“榜样”“创建文明城市应知应会百题问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志愿服务在宿州”“文明创建在社区”“宿州好家风”“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文明旅游我先行”“诚信建设万里行”“曝光台”“公筷公勺文明用餐”等专栏以及各类公益广告。一系列创建宣传专栏的开设,营造了浓厚的创建氛围。
二是以系列专栏为依托,组合报道、系列报道唱主角。通过这些专栏,我们有计划地组织连续报道、系列报道、组合式报道,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对新闻事实进行深入挖掘,成组推出,达到了分散或孤立的单篇报道所达不到的效果。比如“文明创建在社区”和“曝光台”等专栏,对某一方面的问题进行连续不断的追踪报道,在促进问题的解决方面效果显著;“志愿服务在宿州”“宿州好家风”专栏,将内容相关或相近的报道成组推出,形成了一种宣传声势和整体效应;专题《改善居住环境 提升城市品位》《公厕改造 优化环境》《宿州,一座绽放美丽和诗意的城市》等,用多幅照片成组推出,视觉冲击力强;“好人宿州”“致敬道德模范”“榜样”等典型报道专栏,筛选了先进典型100多个,分别在《拂晓报》重要版面连续推出,示范作用明显。
二、典型报道、深度报道有力度,彰显独特个性
在典型发掘中,《拂晓报》注重选取在措施实、做法新、变化大方面下功夫的有成效的先进典型。特别是2019年以来,《拂晓报》抽调各采编科室10多名记者,成立5个采访组,分赴各社区,深入基层一线,去发掘文明创建活动的鲜活典型。《拂晓报》将这次文明创建的宣传作为全体编辑记者践行“三贴近”的一次机遇,要求记者真正沉下去,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倾听群众的心声,深入了解基层群众对开展创建活动的看法和意见,深入体察民情民生,深入发掘基层的鲜活事例。推出了《三里湾街道凤池社区雷锋广场让志愿服务“触手可及”》《“建設路”治理记》《冲洗车、洗扫车、抑尘车轮番“上阵” 宿城接受“水洗礼”》《港利社区“守夜人”变“清洁工”》《埇桥区红色物业让老旧小区“脱胎换骨”》等一批接地气的新闻佳作。
在“好人宿州”“致敬道德模范”“榜样”“宿州好家风”等专栏,《拂晓报》要求记者注重发掘典型人物身上的闪光点,要让人从凡人小事中看到不平凡的精神,看到典型的独特个性,使典型有血有肉,可亲可信可学。同时在报道形式上,力求创新,稿件多配有记者感言、编辑点评。在这次宣传报道战役中,《拂晓报》连续推出了《赵贤军:伤残老兵守护烈士英灵49载》《志愿者郝芳:十年公益 一路芳华》《贤伉俪为脑瘫儿撑起一片爱的天空》《在戈壁大漠谱写人生华章》《“的哥”陆彪的小善大爱》《“疫情不退,哪能停下来呢”——追记灵璧县冯庙镇泗张村村医周新疆》等典型人物稿件,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三、形式创新与内容创新相结合,实现重大主题宣传的新突破
一是综合运用多种新闻样式。在这次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宣传中,《拂晓报》综合运用消息、通讯、特写、现场新闻、综述、言论和新闻图片等多种新闻样式,动态报道与典型报道相辉映,记者感言与编辑点评齐发,专版、专栏、组照各展风采。既有着眼于分析研究的深度报道,又有三五百字的短消息、小言论。在版面编排、栏目设置等方面,大量采用集中编排,通过围框、大标题强化宣传效果,并配发编者按、记者感言、编辑点评等,增强宣传效果。
二是标题制作精益求精。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最能体现编辑记者的新闻思想与文字功底。《拂晓报》在力求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的同时,将重点放在了标题的制作上。比如《扩充“绿色资产” 共享生态红利》利用“绿”与“红”的对比,反映了该市秉承绿色发展理念,把园林绿化建设作为城市建设、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并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工作相结合,让“绿色资产”真正变成百姓的“生态红利”,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清理“蜘蛛网” 多部门联合“放大招”》,讲述了市经信委联合多部门启动全面清理整治城区线缆行动;《“建设路”治理记》《冲洗车、洗扫车、抑尘车轮番“上阵” 宿城接受“水洗礼”》《港利社区“守夜人”变“清洁工”》等标题,形象生动,简洁明了。
三是故事化叙述引人入胜。在报道中,不少新闻稿件以故事化的讲述引人入胜,把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化成一个个小故事,举重若轻,娓娓道来。《拂晓报》2019年9月25日刊发的《俏姑娘“零彩礼”出嫁 镇委书记登门“送礼”》,讲述在农村“天价彩礼”司空见惯的当下,萧县新庄镇农村姑娘单金俏“零彩礼”出嫁,镇党委书记邵翠芝听闻此事后,自费购买鲜花送给这对新婚夫妇,还作为“娘家人”随新婚车辆把“新娘”护送到婆家的新鲜事。单金俏不要彩礼要嫁给爱情的做法无疑给广大农村青年树立了榜样,有力地推进了乡村移风易俗,剔除陈规陋习,树文明新风。2018年6月29日刊发的《“建设路”治理记》,在新闻中融入大量的事实、细节和人物,记者以敏锐的眼光、细腻的笔触,通过叙说城管人员由“堵”到“疏”的转变,换来了群众由抵触到支持的转变,反映出城市治理方式的变化,文章内容真切,语言生动,文笔清新,富有感染力。2020年4月7日刊发的《港利社区“守夜人”变“清洁工”》一文,虽不足千字,但文章内容新鲜活泼且颇有深意,讲述了社区工作人员分组在辖区内小区修剪绿化,消除卫生死角,整治秩序,为居民营造良好、安全的生活环境的故事。
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融合,实现重大主题宣传的全覆盖
在此次的重大主题宣传中,《拂晓报》坚持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同步利用、同等部署,网站、微博、微信等平台发挥宣传优势,以文字、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多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和切身感受,增强了报道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实现了纸媒与新媒体相融相促、线上线下同频共振。
拂晓新闻网站在首页显著位置与报纸同步开设“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建设 幸福美丽宿州”专栏,开设“创城专题”,常态化报道全市创建工作动态。在转载报纸相关稿件的同时,主动设置议题,积极引导网民投身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中来。围绕创建的各项活动,及时推出活泼新颖的页面、图说或视频,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报道。
微博以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为标准,并据此及时调整、优化议题设置,组织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摄影和微视频大赛,组织、策划#文明创建大家谈#相关主题的“微话题”“微活动”“微访谈”“微直播”等,以互动的形式收集網民的意见和建议,全方位、多角度体现各项举措的落实,基层群众投身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中的热情和身边因为创建带来的可喜变化。
微信公众号在显著位置常年发布、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或宿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标语等公益广告。智慧宿州免费WIFI传播平台发挥“政务+新闻+服务”的优势,助力文明城市创建。一是在首页及认证页发布“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建设美丽幸福宿州”“宿州文明二十条”等公益广告,提升知晓率、支持率,已累计展现2438万人次。二是大力宣传该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工作动态、举措及成效,增强市民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累计刊发各类稿件350余篇(幅)。
“洪钟之声源于共鸣,洪声远扬贵在创新。”在这次重大主题活动的宣传报道中,《拂晓报》站在时代和全局的高度,发挥整体优势,营造“共鸣”效果,既弥补了单兵作战、单篇报道的势单力薄,以及在主观和客观上难以避免的不足,又有利于对重大主题、重要事件、重要项目的宣传报道形成气势、延长跨度、增加容量,出现“洪声远扬”的效果,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
(作者单位:拂晓报社)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