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媒向智媒转变
2021-01-21邢弘昊
邢弘昊
【摘 要】从智能搜索到新闻推送和虚假信息遏制,人工智能开始服务于媒介信息传播与在线营销。传媒业智能化并向智媒转变,以人工智能参与到新闻产品生产过程——机器人写稿并大幅提高生产效率为标志;同时媒体的语音、视频交互能力依托互联网技术得到大幅提升;当前悄然改变着新闻媒介生态的虚拟主播、AI云剪辑、一站式云端视频制作,AI+5G,AI+AR、VR、MR等应用丰富了新闻报道的形式,加速了媒体的数字化转型,人的价值通过人机协同的高效互助将得到更好体现。
【关键词】智能搜索;新闻推送;机器人写稿;AI合成主播;沉浸式视频;视频云剪辑
一、从智能搜索到新闻推送和虚假信息遏制,人工智能开始服务于媒介信息传播与在线营销
人工智能应用于媒体业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初期的后端应用,二是进入新闻生产流程并丰富报道形式,开启向智媒转变的技术引领期。
从智能引擎的发展开始,国内智能搜索以百度为标志,同时搜狗、360、hao123,以及UC等浏览器兼有相应的搜索功能,通过输入关键词查询信息成为互联网兴起后新闻业首先受益的一大变化,记者编辑对需要了解的前期采访素材和图文素材一般先使用搜索引擎查询,再进行后期新闻产品再加工。顺应互联网的发展,新闻业的大型媒体网站也增添了新闻搜索功能,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业开始了早期的应用。
同时,一些以邮件系统为目标的营销业务通过智能搜索将人们在线存储的通讯电话和邮件地址应用于广告营销,以网易、新浪为代表的专业邮件系统开发出智能型的垃圾邮件拦截与分类提示的功能,大大减轻了人们使用E-mail时受到垃圾邮件的困扰。新闻业受到这个智能化应用的启发,逐渐开发出使用关键词进行智能推送和利用机器人智能拦截网站假新闻与标题党新闻的功能。
国外社交网站影响力较大的两家公司Twitter与Facebook因在线业务拓展受到了信息诱骗和假新闻的加持,如在青少年中影响较大的Facebook网站用户,不断受到假新闻链接和标题党新闻的诱骗,2015年Facebook为遏制假新闻和诱骗类标题党引发的不良影响,采取了两項有效的手段,一是使用算法优势推送新闻以遏制标题党新闻,二是通过新闻合作平台项目,建立在线合作方的平台消息共享,减少和抵制标题党新闻的干扰。计算机算法的高效运用,是智能化在新闻业从后台搜索到前台业务过渡的开始,智能应用逐渐成为新闻业务发展的有效辅助。
“今日头条”平台2016年引入北京字节跳动科技公司模仿人脑机制的人工智能设计,利用机器人分别作用于避免原创文章抄袭,拦截低俗色情图片、标题党和虚假新闻的用途,智能拦截对低俗图片的拦截率较之前人工拦截提高了73.71%。经过原创申请,机器人可通过“重复模型”机制,挑选出存在抄袭、大段引用内容的文章,通过识别标题党经常采用的关键词,提醒或拦截标题党新闻;对低俗图片和虚假新闻,结合建立专业评估团队与普通用户的反馈信息一起改善机器识别低俗内容的准确度,通过智能机器对用户反馈的分析极大提升了人工审核的效率。[1]
二、人工智能参与到新闻产品的生产过程,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并带来新的视觉化、互动化体验
美联社从2014年7月起开始使用人工智能平台Wordsmith撰写新闻;腾讯公司的智能写稿机器人Dreamwriter投入使用后,在体育新闻和财经报道领域以年产30万篇的数量大显身手;里约奥组委的“Xiaomingbot”、今日头条的“张小明”,第一财经的“DT稿王”等智能机器人写作应用相继投入使用,基于数据库信息撰写新闻大幅提高了写稿速度,有效提升了新闻生产能力。随着语音识别、语音处理技术不断成熟和“语聊机器人”的面世,2017年“两会”期间人民日报推出“小融”“小端”、新华社推出“i思”“小新”、光明日报推出“小明AI”等智能应用,用户与智能机器之间实现了文字与语音的交互;新闻APP广泛采用了智能语音播报和语音助手功能。人工智能技术带给用户新的视觉化、互动化阅读体验。
2013年社交网站Twitter开发出将实时视频介入网站的功能,社交网站的海量数据为IBM开发计算机的智能认知能力提供了数据基础,Twitter借此与IBM合作,通过挖掘和认知用户的云数据,从数据许可业务中获得收益。IBM通过机器的深度学习训练,继“深蓝(Deep Blue)对话”20年后再次推出阿尔法狗(AlphaGo)进行人机对弈(围棋)。智能化应用为移动流媒体和在线视频业务注入动力,推动了社交网站的智能业务开发和即时通讯软件的开发应用。
2016年Twitter遭遇用户数据泄露丑闻,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于是如何更好地防御黑客破解、让智能应用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工作生活,成为算法与网络技术需要孜孜不倦探索的领域。
三、AI应用丰富了新闻报道的形式,提升了沉浸式产品体验,加速了媒体的数字化转型,推动传媒向智媒转变
2018年8月26日,新华智云发布自主研发的25款媒体机器人,应用于新闻产品的生产过程:[2]在2018年11月的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搜狗与新华社联合发布了合成主播;首届进博会上,新华社联合13家媒体运用“现场云”移动采编平台,投入使用MAGIC智能生产平台(又称媒体大脑),实时收录记者上传的现场报道资源,通过智能化处理快速生成短视频片段,为3天进博会共编发了330条短视频。2018年12月27日,“媒体大脑·MAGIC短视频智能生产平台”发布,世界杯期间最快的一条进球短视频耗时仅用6秒,平台日均短视频产量达1万条。2019年6月13日,新华社AI合成主播在第六届世界通讯社大会上亮相,有用汉语播报的“新小萌”,用俄语播报的丽莎(Lisa),和用英语播报的男主播。2020年新华社继续推出5G全息异地同频访谈,3D版AI合成主播“新小微”、智慧全媒体平台应用。人工智能已成为新闻业的发展方向,AI合成主播成为一种新的行业体验和选择。[3]
2019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国庆70周年庆典活动中,将搭建的88个机位中的70路讯道信号通过技术手段重新编码变成IP信号,通过互联网专线回传到国庆特别节目制作中心,央视新闻云AI引擎对来自各机位的画面内容自动解析,首次实现对阅兵分列式和群众游行的各个方阵的自动剪辑,制作了近百条AI微视频全程同步报道,丰富展现每个方阵经过天安门的全过程,时长达到1分钟以上,较电视直播现场导演人工切换后每个方阵20多秒的画面,内容更为丰富,并成倍提高了发稿速度和质量。[4]
2020年5月的全国“两会”采访中,人民日报记者携5G+AR采访眼镜亮相,5G+AR采访眼镜可以帮助记者在会场实时了解人物信息资料,进行第一视角现场直播,视频的录制、拍照、直播等工作只需手势和语音控制即可完成,拍摄时还能与后方编辑实现屏幕共享、實时互动。2020年11月第三届进博会期间,人民日报与腾讯云合作,实现了采、编、播、发、存一站式云端视频制作。
随着5G网络的商用普及,5G 和人工智能技术促进了报刊、网端与短视频应用的融合,更利于视频融合传播业态的发展;5G与VR、AR、MR的结合更适应智能化发展需求,如央视新闻客户端的VR专栏产品,对新闻场景360度的呈现与现场模拟,可以极大满足普通受众模拟感受现场的好奇心。更快速的数据处理能力、海量数据的承载能力、更低的网络带宽需求、更稳定的数据隐私保护等特点,能更好推动超高清视频、多路直播回传、海量视频存储、实时内容发布等媒体融合业务的发展,推动传统媒体向智能媒体转型。
四、智能化发展需要注意的问题
智能化应用受到技术本身的局限,不能全面代替人类的创意性活动。目前新闻业智能应用的场景,如智能语音助手、机器人写稿、新闻AI合成主播等,都是在植入人工算法的机器人中,根据编辑设置的既定程序,用机器取代简单重复的劳动,最终经过人工检测,符合要求才对外发布。比如,美联社使用机器人撰写财经新闻和体育赛事分析,首先是基于预先编辑好的写作结构,由机器自动收集当天发布的财报和赛事信息,再生成商业报道,经过人工检查后发布到美联社网站。新华社现场云和媒体大脑MAGIC系统平台的审稿流程也全部是人工严格把关,逐条审核通过。智能机器人更多的是解放了编辑记者的生产力,让他们更集中精力于人文领域的深度分析和报道写作。
媒体在进行新闻推送和利用用户数据提供个性化精准服务、提高网络运行管理效率过程中,还需要再利用算法技术有效避免泄露用户隐私和侵犯用户隐私的行为。如何加大人工智能技术对虚假信息的拦截力度和在深度挖掘用户资料后对用户隐私信息的保护,成为与人工智能技术同步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Twitter用户数据泄露事件发生后,社交网络的监管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2018年底欧盟制定了《通用数据保护条例》(又称《行为准则》),提出了对个人数据保护的详细规定,鼓励互联网公司迅速识别和删除虚假信息及其他有害或非法内容。我国通过建立行业诚信机制与《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并与互联网监管手段相结合,保障网民隐私和权益,建立清朗网络空间成为政府和媒体业的共识。
如何避免机器人讲粗口骂人、避免低俗审美情趣,需要媒体业在利用人工智能发展新闻业务时,有意识强化机器人的伦理认知学习,训导机器人接受符合人性化的主流价值观念,将利他的、谦卑的、尽心的三大原则贯穿媒体数字化智能化的全过程,让人的价值通过人机协同的高效互助得到更好体现。
注释:
[1]打击标题党 拦截虚假新闻 这个黑科技套路很深,2017.3.24.https://www.sohu.com/a/130250771_180
220,2017-3-24.
[2]刘淼.媒体机器人助力新闻生产[J].网络传播,2019(10).
[3]新华社AI合成主播亮相世界通讯社大会[N].新华每日电讯,2019-6-16.
[4]郭华,郑弘.短视频在重大新闻事件报道中的应用与创新——以央视对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报道为例[J].传媒,2020(06).
(作者: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新闻学副研究员)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