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范化管理在手术室设备管理中的效果分析

2021-01-21滕宏景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82期
关键词:规范化手术室护理人员

滕宏景

(江苏省人民医院浦口分院/南京市浦口区中心医院,江苏 南京 221800)

伴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仪器设备的更新升级,越来越多现代化医用设备被广泛用于临床手术中,对提高手术质量、挽救患者生命安全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手术室内包含仪器设备类型较多、操作较为复杂,对管理工作提出了考验,一旦管理稍有差池,不仅损害医疗仪器设备的质量,更可能对手术造成影响,引起医疗纠纷,危急医院整体形象[1]。因此,做好手术室设备管理工作至关重要。规范化管理是近几年较为常用的一种管理模式之一,其通过制定规范管理制度,登记管理制度等细化管理内容,保证设备管理有据可依、提高管理质量。本文以2018.1-2019.12我院收治78例手术患者为例,探究规范化管理手术室设备的方法及应用价值,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时间范围为2018年1月-2019年12月,抽选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病患7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分为两组,对照组共计患者39例,包括男患24例,女患15例,年龄最低为20岁,最高为74岁,平均年龄(55.1±1.3)岁。观察组共计患者39例,包括男患25例,女患14例,年龄最低为21岁,最高为75岁,平均年龄(55.2±1.2)岁。对比两组病患基本信息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室设备管理,即术前做好仪器设备的灭菌消毒工作,术毕做好设备的回收消毒工作等。

观察组采取规范化手术室设备管理,具体过程为:

1.2.1 制定手术室设备使用的规范化管理制度

第一,明确手术室相关设备使用的管理标准,要求科室内根据自身情况划分所需设备的名称和范畴,明确各设备使用的分布情况,同时在相应的登记本内标注相应注意事项。第二,针对设备自身特点建立相应的评分机制,可根据精密性、侵入操作范围、是否存在感染源接触等因素进行评分。且科室需按照该评分标注对设备分类进行定期核查,每周由护士长负责对护理人员的掌握情况进行抽查,并将抽查结果实时公布,与护理人员绩效直接挂钩,从而提高其主动性。第三,手术台需在每周的周一、周四当天手术完成后进行充电,并在第二天轮值护理人员上班时将电源拔除。同时在每天手术结束后均应检查手术台电瓶内是否仍处于有电状态,以保证每台手术操作时手术台均可直接使用。第四,手术室推车外出接运患者时要注意避免磕碰,且在推车上需事先备好床铺,避免转移患者时另行准备[2]。同时,当推车接运患者返回换车间时,必须使用转移床对患者进行移动。第五,各类设备上均不允许叠放其它设备,严格控制意外损坏问题。

1.2.2 制定手术室设备存放的规范化管理

第一,安排专职人员负责设备的存放管理,且按照三级管理的模式,其中护理人员为一级管理者,在使用前对设备的存放情况进行检查;专职管理人员为二级管理者,需定期检查存放状态下设备的实际情况;护士长为三级管理者,应不定期抽查二级管理者工作情况,同时核查设备状态。第二,安排专用位置存放各类仪器,应根据设备的类型划分存放区域,且将存放区域制作为图表供管理和使用者参考,要求图表中需标注每隔区域存放设备的具体名称,以此方便设备的快速取用。对于大型或不可移动设备,则无需独立划分存放区域,且规定不得擅自移动,可在定期维护、清洁的过程中进行适当位移,但清洁维护完毕后需将该类设备完全归入原位。第三,安排专门时间对设备进行检修和保养,定时检查各类设备的运行状态,其中应用频率较高设备应每季度检修保养1次;使用频率较低设备则每半年检修保养1次即可。

1.3 观察指标

分别评估两组患者手术室设备管理质量情况,包括设备完好质量评分、设备消毒质量评分。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管理质量越佳,反之越差。另外征求患者配合对此次手术室设备管理满意度进行评估,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三个级别,总满意度=满意率+一般率。

1.4 统计学分析

整理研究结果后通过SPSS 20.0 进行数据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计量资料以(±s)表示,结果以P<0.05反映具有统计学差异性。

2 结 果

2.1 手术室设备管理质量评估对比

经评估所示,观察组患者手术室设备完好质量评分为(93.45±2.77)分,设备消毒质量评分为(97.89±1.67)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0.81±2.65)、(90.92±1.6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11、7.02,P<0.05)。

2.2 满意度调查对比

此次观察组患者对手术室设备管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满意度调查对比

3 讨 论

手术室相关设备的管理是直接影响外科手术操作的直接因素之一,由于外科手术的特殊性,在实际操作时要求设备必须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且对无菌性要求最为严格[3-4]。随着现代外科手术精密性逐渐提高,其所涉及设备的数量和精密度也随之提高,如设备管理工作出现问题,则会直接影响整个手术的预后质量,甚至诱发院内获得性感染,加重患者的病情[5]。规范化管理各方面均符合手术室设备管理工作的需求,其可以从使用和存放两个方面开展工作,要求护理人员在使用各类设备时严格按照统一标准进行,划分设备等级,根据等级区分使用注意事项,使管理工作有据可循。同时规范存放标准,根据设备特点划分存放区域,方便手术前快速取用,要求手术室器械均需按照种类单独存放,并将存放区域制作为图表供管理和使用者参考,要求在图表中需标注每个区域存放设备的具体类型,同时做好器械数量的统计和标注。还应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清理,保证其使用时的运行状态,降低故障率。另外应针对特殊情况器械外借开展专项管理,保证外借流向明确,避免特殊损耗的产生。

综上所述,手术室设备管理期间开展规范化管理能够有效提高管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保障手术顺利完成,值得临床运用且推广。

猜你喜欢

规范化手术室护理人员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
走进手术室的3D打印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