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学教学运用“学案导学”模式探究
2021-01-21刘苗苗
刘苗苗
【摘要】 数学是贯穿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的基础学科之一,在中职教育过程中,数学学科同样至关重要.近几年,中职教育数学教学改革在各中职院校有序开展,国内的中职数学教学模式改革理论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果.本文就是在此基础上,采用定性分析法总结了中职数学教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理论定义,并通过观察、记录自己所在中职院校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具体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案例,结合自己中职数学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学案导学”模式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 中职数学;学案导学;案例分析
中职院校数学教学模式改革已经成为中职数学新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向.“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不仅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还进一步强化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在兼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成效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索创新意识,提高了整体教学效果.因此,作为一名基层中职数学教师,笔者认为有必要透过观察学习同校其他数学教师优秀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应用案例,并结合自己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理论理解,进一步明确和优化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
一、中职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相关概念界定
(一)“学案”的理论界定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上课前需要写教案,而写教案的目的就是以课时为单位设计具体的教学方案,它是教师上课的重要依据.学案与教案相比,同样是由教师通过备课,结合教案内容,从具体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以课时和课题为单位,将课本中概念部分的知識点进行梳理,并按照学生的具体学情和能够接受的自主学习方式,让学生以流程指导、问题引导等方式进行课前预习,辅助学生完成相对高效的课前理论概念性知识点的自主学习过程.
(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理论界定
“学案导学”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是以学案为主体,依据学案教学资源达成指导学生学习的目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创新之处在于,教师通过制作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完成课前知识点的预习,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效率,同时让学生通过高效的课前预习,明确课时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这样在正式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就能带着预习过程中总结的问题,更有目的和方向地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更加高效的课堂学习和实践练习.这一教学过程将教师的“教导”与学生的“学习”通过“学案导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得教师的主导作用能够在学生的课前预习、课中练习、课后复习阶段发挥关键作用.
(三)中职数学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理论界定
中职数学中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则要依据数学教学规律,从数学教学的课时特点出发,依据教学课时中理论概念教学知识点的重点、难点问题,结合学生的学情,制作课前预习教学学案.教学学案以指导学生完成课前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基本完成概念性知识点的记忆、理解,并总结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主要目的,然后学生通过课堂上的师生问答互动,向教师反馈自主学习过程中积累的问题,教师则通过分组讨论、习题演练等方式,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并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重点知识点的强化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自主学习成果.同时,教师应依据学生的课堂教学成果评价,制作课后复习学案,引导学生进行更加高效的课后自主复习,帮助学生进一步解决课堂学习过程中的难点问题,巩固课堂教学重点,梳理课题教学知识点的整体结构及应用方法,使得学生对每一个课时的课堂教学形成完整的成体系的知识点记忆结构.
二、中职数学教学运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案例分析
概念性课程是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课程类型,该类课程主要以数学定理、计算法则的记忆、理解和运用方法为教学目标.概念性课程中,学生课前预习阶段的自主学习过程是重要的课程教学步骤.因此,教师要重点针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过程中的自主学习制作学案,通过概念性细化解析、创设学习情境、绘制思维导图或问题引导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初步掌握概念性知识点的数学逻辑,并能够简单地运用这些数学定理和计算法则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同时能够依据自己的自主学习成果,向老师反馈课前预习成效,明确后续的课堂习题练习和课后复习的方向.
本文以“集合与元素”课前预习阶段的“学案导学”课堂教学为例,通过观察几个教师的“学案导学”教学方案,总结中职数学概念性课程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基本流程如下.
第一,指引学生的自主学习目标,以素质教育的基本教育目标为基础,依据数学学科特点和课时教学内容特点,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学习态度和自学能力三个方向细化学习目标.以“集合与元素”为例,(1)让学生充分了解集合以及元素的概念,并了解集合元素的三大特征,学会用符号表示集合与元素的关系,并理解空集的概念;(2)通过实例了解“属于”关系,然后通过观察分析几组集合语言的应用场景,熟悉集合与元素概念的现实应用价值;(3)明确本课时的学习重要性和现实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实事求是、扎实严谨的学习态度.
第二,交流讨论,教师指导.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后,课堂上教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以“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集”为例引导学生回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题思路的同时,基本理解集合与元素概念的应用场景,并通过引导学生举出几个现实中的集合与元素的应用实例,加深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
第三,针对性习题练习.在经过专门的概念性实例分析、探讨交流以后,教师针对学生表现出的课堂学习难点问题进行针对性的习题演练.例如,以班集体为“集合”,以班里的每个学生的数学成绩为“元素”,向学生提问班级这一“集合”中,每个人的数学成绩这一“元素”的特点分析.这些专项练习可辅助学生理解“集合与元素”的知识重点.
第四,归纳知识结构.教师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为学生归纳集合、元素两个新数学概念名词的特点、关系及应用场景,引导学生归纳本课时的知识结构,同时分组分享知识点归纳成果,教师对每个小组的知识结构归纳及思维导图绘制成果进行评价和补充.
第五,达标检测,布置课后作业.针对课堂教学重难点,教师拟定检测习题,组织课后习题测验,考查学生对集合及元素概念的理解程度和相关的解题能力,然后依据测试结果,针对学生的错题原因,对学生知识技能的薄弱环节进行强化练习和拓展练习.
三、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学案导学”模式的反思
(一)贯彻“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设计实施的基本原则
从上文的案例分析可以看出,中职数学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应该按照一定的设计实施原则才能发挥它的优势.在中职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需遵循以下几方面原则.
第一,主体性原则.“学案导学”中的学案主要就是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规律,引导和辅助学生更高效率地完成自主学习.因此,教师在制作学案、设置课堂导学问题及实践活动时,应该从实现学生的学习过程主体地位出发,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技巧为原则.坚持主体性原则要求教师不仅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支持,还需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从本质层面强化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如此方可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第二,引导性原则.“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教师同样发挥着重要的教学主导作用.教师需要在制作课前预习学案时灵活运用多媒体课件、微课程视频等教学形式,引出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兴趣,规划学生的自主学习流程.在课堂导学过程中,教师还要能够随机应变地创设教学情境,并能够敏锐地抓住时机,恰到好处地通过问答互动、一对一辅导等形式解决学生实践練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矫正学生对数学概念性知识点的理解误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好灵活性变动,精准地抓住时机,合理化布设整个课堂的教学流程,促使学生发挥自身优势.
第三,情境性原则.情境性基本原则的核心作用在于从本质上解决如何进行高效化的导入问题.教师需深层次掌握有效合作、交流等活动的积极作用,充分将枯燥、复杂的数学知识逐步转化为形象、生动的知识.为避免对学生的引导处于边缘化,教师需要积极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依此为学生提供强有力的实践机会.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实际教学情境的创设,在特定情境中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工作,并适当进行补充延伸,助力学生对知识更深层次的掌握.
第四,激励性原则.中职学生的基础较为薄弱,而教师采用激励措施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助力学生提高成绩,培育学科核心素养,帮助学生感知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魅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创新方法、认真态度均应给予正面鼓励和评价,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同时及时指出学生自身的不足,但应用指导性语言替代单一性批评,以免打击学生自信心.教师还可选取多元化方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明晰激励评价最终的着力点是助力学生成功和进步.教师对学生的不足及错误应始终保持宽容之心,及时给予正确引导,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成绩.
(二)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学案导学”模式的实施主要环节
为从本质层面科学、合理地应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教师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需精准把握各环节,积极选取高效的教学策略,保证中职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第一,指引目标,依案自学.中职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明晰目标,以为教学活动的实施做指引,而在确定学习目标过程中还应积极从多视角、多层次提供考量.为使中职学生的学习具有方向性,教师应始终围绕知识的重难点进行教学,然后设计富有层次和梯度的问题,适当引入与生活联系紧密的数学问题,逐步引导中职学生充分依托教材、参考资料动态化分析及解决问题.教师还应高效应用课前指导,为学生后续的学习活动提供方向,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第二,讨论交流,及时指导.学生自学完成之后,教师应汇总学生自学中存在的困惑,并将此类信息做好分类,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针对讨论过程中的各类疑难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学习中相互协作,培养学生的评判能力和协作精神.在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需对学生自身的创新意识加以保护,当学生拥有创新性想法时,教师需给予表扬,并持续性激励学生,使学生深层次分析问题,从而获取正确的解决方法.及时鼓励学生,有助于学生在持续性讨论中交流经验,逐步完善知识.
第三,专门讲解,提升能力.通过上述详细讨论分析之后,教师需充分结合教学重难点做好讲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对各类课堂问题做好分类.对于可讨论的问题,教师需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分析,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应在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加以引导,揭示问题的本质.同时,以问题为核心,从常规性问题总结概括出一般性规律,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第四,归纳整理要点.学生初步掌握相关教材重难点后,其知识点处于分散状态,易发生混淆、遗忘等现象,且整个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缺少概括和总结,学习方法也缺乏完整性.故教师需要积极引领学生做好归纳和整理,从而搭建完整的知识框架,将原有的分散知识转变为系统化、条理化的知识,如此记忆起来也更容易.对知识进行归纳整合可助力学生及时了解自身的思维缺陷,及时做好针对性的训练和复习,不断积累知识,创新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第五,达标检测,布置作业.教师以导学案为核心设计好检测题,可客观、真实地判断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关知识.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需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与学生相适应的题目,如此可保证学生在特定时间内掌握相关知识.设计知识检测题目的优势在于:(1)助力教师动态化掌握学生掌握各知识点的情况,明晰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发展趋势,并以检测的最终结果灵活调整教学进度.该过程中,教师的核心任务目标是针对反馈结果对学生做好查漏补缺,重点训练学生的薄弱环节,及时纠正错误,实现全员达标.(2)教师要有选择性地布置课后作业,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结合学生自身的能力设计作业.
(三)明确中职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根本教学目标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优化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还能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而要想充分发挥这一教學模式的优势,达成数学基础学科素质教育目的,一方面,教师要明确对学生进行数学解题能力及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一教学目标,从帮助学生梳理数学知识结构,规范审题、解题流程等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运用更加高效规范的解题步骤和数学思维能力解决各类数学问题.这种具有逻辑性的思维方式也会给学生学习其他科目知识、解决各类学科问题提供便利.另一方面,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通过更加生动有趣和贴近生活的数学实例,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在动力,同时引导学生养成先自学、再提问、再思考、再总结、最后应用练习的数学学习习惯.
四、结论
综上所述,“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能够显著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相较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来说,也更有利于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还能充分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的数学知识实践应用能力.而要想充分发挥“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优势,就需要教师在学案设计和教学流程规划中坚持中职数学课堂教学原则,做好学情调查,明确“学案导学”教学的数学学科素质教育目标,按照课前、课中、课后三大模块设计实施科学、完善的“学案导学”教学流程.以上这些都需要中职数学教师能够在积极充实“学案导学”教学理论知识的同时,积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开展“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实践,积极参与“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讨会议,提升自身对中职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应用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嘉铭.初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下的自主学习方法[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24):18-19.
[2]魏源荣.基于学案导学模式的中职数学教学策略探析[J].学苑教育,2020(28):27-28.
[3]张娜.中职数学教学中学案导学策略的运用[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
[4]邓平.农村初中数学学案导学分层教学法的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0(31):8-9.
[5]郭明哲.中职数学教育中“学案导学”的实践研究[J].职业,2020(18):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