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传统文化教育须把握“三个新”

2021-01-20霍飞

山西教育·幼教 2021年12期
关键词:幼教创新性中华

霍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幼儿园教育阶段是幼儿了解和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敏感期和关键期,确保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与新生代儿童发展同步,真正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加强幼儿教育阶段的文化熏染和教育引领,对其奠基人生的精神血脉和精神家园具有重要意义。

让传统文化活起来,须在幼教理念上革新。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民族自信心的恢复,传统文化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已成为全民共识,这是我国文化自信不断增强的良好体现。但是,在当前幼儿“传统文化教育热”的背后,人们往往忽略了幼儿身心发展所具有的特殊性,更加突出了“文化性”,忽略了“儿童性”,这十分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和文化素养的积淀。因此,對幼儿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就要革新教学理念,始终坚持儿童立场,注重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幼儿的亲近性和可理解性,以适宜的内容培育幼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

让传统文化活起来,须在幼教内容上出新。中华传统文化如此博大精深,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更是广泛多样,在幼儿教学中应该选择哪些内容是每一位幼教工作者必须回答好的时代问题。这就需要在课程设计中不断推陈出新,紧扣文化传承的“时代性”,从中华文明五千年发展历程中,精心甄选幼儿喜闻乐见、能够理解、与之对话的经典内容,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构建起适宜幼儿园教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体系,为幼儿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提供内容保证。

让传统文化活起来,须在幼教方式上更新。幼儿的学习方式是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的,开展幼儿传统文化教育应更加注重体验和养成。在教学方式上,必须摒弃“拔苗助长”式训练、死记硬背式“读经”等传统模式,通过创设丰富的传统文化教育环境,将音乐、舞蹈、书法、绘画、游戏、曲艺、体育、礼仪等融入幼儿的学习生活之中,让幼儿可以深入文化情境,多感官地与传统文化进行交流,真正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作者单位:山西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第一幼儿园)(责任编辑:牛丽真)

猜你喜欢

幼教创新性中华
关于自动化缝制连续缝的研究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第三届亚洲幼教峰会评出十位“最美幼教人”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本科生参加科研活动的教学改革
基于教育技术学的教学APP现状及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