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殊时期中职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系统构建探索

2021-01-20应茹琴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48期
关键词:心理危机中职学生构建

[摘 要] 当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不容乐观,构建有针对性的心理危机干预系统,改善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刻不容缓。基于对上海市现代流通学校学生四年多心理危机干预系统的实践探索,结合特殊时期特点和问卷调查结果,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校为主导,以家庭为辅助,以社会为协助”“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中职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系统,并逐步开展和推进此系统。系统从三个方面(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层级(对全体新生进行一级预警性干预、对困扰或问题学生进行二级针对性干预、对危机学生进行三级治疗性干预)入手,动员学校全员参与,联系一切可以动员的资源,对中职学生进行系统且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

[关键词] 中职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系统;构建

[作者简介] 应茹琴(1986—),女,浙江海宁人,教育学硕士,上海市现代流通学校基础教研部讲师,主要从事心理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52-0177-04   [收稿日期] 2021-07-22

当前,1576.47万中职学校在校生,占我国高中阶段在校生总数的39.46%[1],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他们的年龄通常在15~18岁之间,正处于叛逆、躁动的青春期,正面临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终生发展理论,中职学生所处年龄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一个新的同一感或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以及他们在社会集体中所占的情感位置[2]。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和生活节奏的逐渐加快,加上受当前特殊时期的影响,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堪忧。

一、特殊时期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和分析

为了深入了解当前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便于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有效干预,帮助学生提升心理素质,我们于2020年10月对上海市现代流通学校636名2020级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采用国际通用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

问卷调查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施测时严格根据量表要求,统一使用指导语,学生独立完成问卷。本次发放问卷636份,回收有效问卷609份,有效率为95.8%。特殊时期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总体情况与分析如下。

1.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结果与分析。由表1可知,被调查中职学生SCL-90各项评定指标中,各因子分均值都明显高于全国常模。统计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被调查的中职学生总体心理健康水平偏低,这一结论也与国内相关研究结论一致[3-5]。

2.症状自评量表(SCL-90)因子均分≥2.5的检出人数和比例。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采取5级评分制(1分—无,2分—轻度,3分—中度,4分—重度,5分—极重度),各项因子均分达到2.5分或以上,通常认为心理严重程度已接近或超过中度水平,提示可能有比较明显的心理问题。

以因子均分≥2.5作为筛查标准,各个因子的检出率在3.28%~13.14%,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差异,如表2所示。检出率最高的是恐怖,其次是抑郁,而抑郁引发心理危机的可能性比较大。SCL-90阳性总检出率为21.18%,这一数值比上海市现代流通学校近四年的检出率都要高,此次检出比例明显升高,说明被调查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较高,发生心理危机的概率也较大。

从如上所有数据可以看出,特殊时期中职学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针对当前情况构建有针对性且有效的中职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系统以缓解心理伤害、提升心理素质刻不容缓。

二、特殊时期中职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系统的构建

基于对上海市现代流通学校在校学生四年多心理危机干预的实践探索,结合目前特殊时期特点,针对中职学生目前的心理健康状况,尝试构建当下中职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系统。

为了更好地帮助中职学生及时、科学、有效地处理心理问题和心理危机,我们针对当前特殊情况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学校为主导,以家庭為辅助,以社会为协助”“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中职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系统,从三个方面(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联动)、三个层级(对全体新生进行一级预警性干预——对困扰或问题学生进行二级针对性干预——对危机学生进行三级治疗性干预)、五级网络(宿舍〔寝室长〕——班级〔心理委员〕——年级〔年级长〕——心理辅导中心〔专职心理教师〕——学校领导层〔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入手,动员学校全员参与,以及联系一切可以动员的资源,对中职学生进行系统且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

三、特殊时期中职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系统的实践探索

(一)对全体新生进行预警性干预——心理危机一级干预体系

目标:针对全体新生进行心理危机评估,建立预警机制。具体措施如下。

1.以学生为中心。一要尊重学生,接纳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勇于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增强自己的角色意识。二要鼓励学生主动正视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积极进行个人调节,提升心理健康水平。三要鼓励学生积极融入新集体,主动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网络,积极参加校内外活动,提高心理适应能力。

2.以学校为主导。一要健全组织领导,将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纳入全校安全防控的总体部署,成立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制定年度和每个学期的心理工作计划和应急心理干预方案,统筹安排心理危机干预的整体工作,推进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顺利开展。二要组织对全体新生进行心理普测,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三要组织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开展心理团辅活动,进行生命安全教育。四要探索建立全体教师任职学生导师制度,辅导学生学业、关注情绪发展、关心身心健康,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疏导、及时上报[7]。

3.以家庭为辅助。相比于普通高中的学生,中职学生的家庭状况比如单亲、离异、经济条件差、父母长期外出打工等往往更多。当前,一方面由于疾病本身带来的恐慌和焦虑,另一方面由于延期开学学生居家长时间与家人相处引发家庭矛盾,中职学生情绪更易波动。

一要构建家校联动网络,学校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要保持跟家庭的沟通,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二要将心理普查中有特别意义的信息或需要关注预警的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使得家长能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三要强化家庭的亲情意识,关心孩子当下的内心感受,邀请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亲子主题的心理活动。

4.以社会为协助。在社会协助层面,一方面社会各类新闻媒体和信息渠道需要及时发布权威而真实的信息,增加信息的透明度,增强公众的安全感、信任感和确定感;另一方面社会各类权威媒体、权威机构、权威专家需要及时、全面地宣传科学防护知识、心理减压和心理自助的技巧和方法。

(二)对困扰或问题学生进行针对性干预——心理危机二级干预体系

目标:对排查出有一定心理困扰或问题(2.5≤SCL-90因子均分≤4)但不是很严重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和团体辅导服务。采用三种排查方式同步进行:开学初新生心理普测筛查;班主任日常观察发现;家长发现求助或学生自己主动求助。具体措施如下。

1.以学生为中心。一要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挖掘自己身边的资源。二要帮助学生学习各种缓解压力和调整情绪的技巧,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三要鼓励学生尝试改变想法、观念和行为,用积极的方式来应对困扰和问题。四要建立学生互助团体,在班级设立心理委员,在宿舍设立寝室长,以班级和宿舍为基础建立心理危机干预系统。

2.以学校为主导。一要加强心理辅导中心建设,扩充专业心理咨询师资源,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心理辅导中心各功能室的专业配置,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二要组织多主题、多维度的心理讲座和培训,帮助学生增强心理调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三要组织表达性艺术沙龙活动,运用丰富有趣的表达性艺术心理治疗方式帮助有心理困扰或问题的学生表达自己的内心,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四要开展特定主题的成长性心理团体辅导活动,帮助学生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以及突发事件和问题的应对能力。

3.以家庭为辅助。家校联动中,引导学生家长调整家庭沟通模式,改善家庭人际环境,营造和谐、有爱的家庭氛围;重视与孩子的沟通和互动,学会耐心倾听孩子的需求,尽量正面评价和引导孩子;调整教养方式;积极参加且重视学校组织的专门针对困扰或问题学生的家庭心理咨询与团体辅导。

4.以社会为协助。特殊时期,很多精神卫生医疗机构、高等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心理健康相关协会学会等社会组织为不同人群提供心理支持、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等社会心理服务,帮助求助者预防和减轻疾病所带来的心理困扰,预防由心理压力引发的危机事件。对于排查出的有一定心理困扰或问题的学生,除了可以寻求校内专业心理服务之外,还可以寻求社会资源的心理支持服务,以便获得多途径的专业帮助,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

(三)对危机学生进行治疗性干预——心理危机三级干预体系

目标:对排查出的心理问题比较严重(SCL-90因子均分>4)的学生,进行心理危机重点干预或转介治疗。具体措施如下。

1.以学生为中心。一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危机,建立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学习自我心理疏导。二要发挥同伴群体的力量,鼓励学生多找同伴倾诉,寻求同伴的支持。三要引导学生重视自己的心理状况,鼓励学生积极寻求专业心理帮助。四要引导学生发觉身边的资源,积极配合心理辅导和专业心理治疗。五要发挥学生群体的互助力量,各班心理委員、各宿舍寝室长做为心理危机干预学生联络员,要协助关注危机学生的心理动态。同时,其他学生也要注意保护好心理委员和寝室长,避免其受到心理伤害。

2.以学校为主导。第一,制定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宿舍(寝室长)——班级〔心理委员〕——年级〔年级长〕——心理辅导中心〔专职心理教师〕——学校领导层〔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逐层汇报的五级干预网络,增设线上危机干预联络网,对危机学生进行早期心理干预、疏导和处理,最大可能地减少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第二,对危机学生进行实时心理监护,由专职心理教师进行专业的个体心理危机干预,必要时要让学生签署《行为保证承诺书》并及时通知家长到校,共同商讨处理办法。第三,有需要时及时将危机学生转介到专业的心理治疗机构,联合救治。第四,要对相关学生,如同班、同寝室学生及时进行心理安抚和疏导,避免更大范围的应激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

3.以家庭为辅助。一要告知家长学生的危机情况,需要时要求及时到场,引起家长重视。二要组织家长学习心理健康相关知识,以便能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避免进一步伤害。三要引导家长主动与孩子进行心灵沟通,开展有效地心理陪护。四是有必要时要建议家长带孩子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心理治疗,帮助孩子缓解心理危机。

4.以社会为协助。对于危机学生,想要尽快调整心理状态、消除心理危机,特别是在特殊时期,仅靠学校的心理辅导支持往往是不够的,还需要专业的社会心理治疗机构,如精神卫生中心和各类专业医院等的评估、诊断及治疗对策。所以,在心理危机干预系统里,专业医疗资源是必不可少的社会支持,学校可以有意识地加强医教结合工作,为处理心理危机事件做专业资源准备。

当前,随着针对中职学生当前的心理健康状况构建的“以学生为中心,以学校为主导,以家庭为辅助,以社会为协助”“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中职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系统的逐步开展和推进,该心理危机干预系统越来越被学校教师接受,未来将逐渐形成学校全员参与、全方位实施的心理危机干预系统,为提升全校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J].中国地质教育,2020,29(4):120-124.

[2]郭清龙.媒体、理想美内化对青春期女生自我物化的影响:自尊的中介作用[D].重庆:西南大学,2015.

[3]何志昌.中职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对策探索[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7(5):91-94.

[4]高婕.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策略研究--基于“三位一体”模式[D].天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18.

[5]何永东,任家树,卫萍.中职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与教育策略[J].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2017,34(1):137-144.

[6]金华,吴文源,张明园.中国正常人SCL-90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6(5):260-263.

[7]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上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Z].沪教委规〔2020〕21号.

猜你喜欢

心理危机中职学生构建
浅谈中职英语单词教学策略
大学生心理危机防范快速反应机制研究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专业化干预
警卫官兵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构建
浅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激发中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