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路径表在小儿血液科护理教学的实践运用

2021-01-20张世群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48期
关键词:护理教学

[摘 要] 以实验研究法为主,选取护理专业学生共50名,按照传统教育方法和临床路径表教育方法,对护理专业的学生进行分组教学,通过对比得出临床路径表在小儿血液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优势,临床路径表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在临床实践和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掌握多种多样的护理常规和儿科护理知识,更能及时地管理每一床患儿的情况,熟悉各种药物的注意事项,实践技能比较高。实习生对临床路径表的接纳度比较高,可以积极展开临床路径表的实践应用。

[关键词] 临床路径表;儿科血液科;护理教学

[作者简介] 张世群(1974—),女,四川泸州人,护理学学士,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主管护士,主要从事造血干细胞移植护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48-0041-04   [收稿日期] 2020-03-22

一、引言

临床路径是医护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针对具体的诊断所做的有顺序性的服务计划,在护理工作中非常重要。儿科护理教学是培养儿科人才,提高患儿治护效率的重要途径,将临床路径表运用到小儿血液科临床护理教学之中,是对护理教学的一次创新[1]。因此,通过一定的手法研究临床路径表在小儿血液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最大化的发挥临床路径表的功效,发挥临床路径工作模式的优势。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7年10月到2019年10月,在小儿血液科进行实习的护理专业学生,一共有50名。根据入科时间先后的方式将50名同学分为两组,前25名为观察组,后25名为实验组。这两组学生都拥有一些基础性的护理基本知识,在进入小儿血液科后都由总带教老师进行初步的入科培训,为期半天,由于实验条件相同,因此具有可比性。

2.实验方法和实验内容。观察组的25名学生运用传统的教育手法和教学理念,教学步骤为:结合教师经验,掌握理论和实践知识。实验组学生教学步骤:按照临床路径表格,理顺整体护理模式,有步骤、有计划的完成护理学习任务。主要任务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学生观察,带教老师提示,带教老师和学生共同讨论,然后明确需要学习巩固的理论知识;第二阶段在教师指导下有效完成操作实践,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实践;第三阶段为带教老师放手不放眼,学生按整体护理模式独立完成2~3个病人的护理。带教老师在每一阶段通过口头询问、抽查学生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2]。在实习结束后,开实践总结会议,学生以书面形式总结实习结果,评价对临床路径表的满意度。

两组学生的教育内容大致为:掌握护理核心制度,包括查对制度、值班、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护理不良事件与报告制度、护理安全制度和消毒隔离制度;掌握血液科护理常规,包括贫血分度以及其一般护理,感染的预防,出血预防和控制;掌握成分输血技术及化疗药物使用的个人防护。熟悉血液科常见疾病的护理,包括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血友病的病因、临床症状表现及治疗要点,熟悉每班次的工作流程,熟悉PICC、CVC、植入式输液港的使用和日常维护,参观层流病房环境和初步了解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明确维护冲管、敷料更换的操作手法。明确儿童用药的特点及护理,明确不同年龄小儿的心理特点及沟通技巧。讲解PICC相关知识,通过理论课程掌握输血流程以及输血反应。

3.两组学生教学实施环节。观察组和实验组的学生进行教学,由科室成立小儿血液科教学组,对观察组和实验组分别分配四位带教教师,主要负责教学的设计及开展。观察组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观察操作细节、讨论操作流程、总结操作经验、训练操作技能。实验组的学生在带教教师的带领下,共同讨论临床路径的内容,结合实习时间、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共同探讨临床路径表当中的具体学习内容、实践操作的相关细节等,设置合理的教学内容。临床代教教师以及学生严格按照路径表的时间进行知识的教与学。本次临床路径表为:在第一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护理制度,主要运用自学和示范的教学方式完成任务。在第二周,让学生学习常见疾病的护理常规以及各种突发症状的护理方式,主要运用示范讲解、理论学习和操作实践的方式完成任务。在第三周讲述专科的护理知识和药物使用知识,让学生通过实践整体掌握整体护理模式,主要运用理论学习和角色扮演的方式完成任务。在第四、五周通过按护理整体模式独立护理2~3个病人,不断总结临床经验,主要运用自学以及操作的教学方式完成任务。

4.教学效果。在学生的实习期结束之后,设置具体的调查问卷和理论考试,临床护理考试的方法对两组学生进行具体的评价,评价的方式完全相同。

在调查问卷的调查中,观察组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为80%,在下发的25份问卷之中,有20%的学生认为教学印象不深刻,有24%的学生认为教学方式比较枯燥,还有28%的学生认为教育内容比较散碎,缺乏系统化的整理,只有32%的学生对教学很满意,这一问卷调查结果可以反映出传统的教学方式缺乏计划、比较零散,对学生的教育意义不大。

在對实验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中,有92%的学生对教学非常满意,认为整个教学活动严谨有序、条理清楚,可以帮助学生梳理阶段性的学习任务,只有8%的学生对教学并不满意,这一调查结果集中反映采用临床路径表的教学效果更有优势,能够集中相关性的医疗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

在理论性考试过程中,针对观察组和实践组的学生的考试题目相同,每一个条目涉及常用药物的使用以及注意事项、整体护理模式、临床患儿的各种反应分析[3]。在对理论成绩进行汇总后分析得出,观察组学生在理论考试中的成绩比较低,达到及格或者良好的人数只占84%。实验组学生在理论考试中,通过规律的复习和知识的抽查等,达到及格或良好的人数占92%,还有8%的学生达到优秀级别。

在进行实践技能考核的过程中,对两组学生的实践考察评价指标完全相同。评价指标主要涉及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实践操作技能、工作态度、整体护理流程的掌握情况、实习总结的内容和价值等方面,发现观察组的学生工作积极性较低,学习积极性不如实验组学生。而且相应的护理流程操作,对整个护理过程的实践和总结不全面。实验组学生的整体工作态度比较认真,可以熟练运用护理技能。

通过带教教师对学生平时表现的考察和记录,观察组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不强,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与教师的互动不多。实验组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比较强,沟通能力良好,对护理工作的热情比较高。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临床路径表在血液儿科的护理教学中应用效果良好,值得在其他护理教学中进行应用,总体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

二、教学反思与讨论

(一)对本次实验教学的反思

在本次护理教学实验中,就目前的教学实践结果来看,临床路径表的实施效果优良,既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也可以让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之中进行实践练习,更好地适应临床工作。而由于对临床路径表的教学经验不足,导致在教学实践中没有加入对学生护理素养、思想素质的教育和考核,无法真实地对比出临床路径表对护理专业学生的思想影响。

(二)临床路径表的应用意义

在传统小儿血液科护理教学中,教师单纯讲解一些护理常规,让学生通过理论性的记忆掌握护理流程,注意各种药物的应用方式和应用注意事项,这种单一的学习方式,无法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效率,也无法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兴趣,不能帮助学生适应临床护理工作。而在临床路径表的支持下,护理专业的学生不仅能够接触到更多的护理常识,也能够通过专业性的实践练习,掌握一些潜在的护理知识和护理制度,掌握一些基于实践性的护理技能,提高学生在小儿血液科實习的积极性,保证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的提高[4]。因此,需要通过临床路径表进行小儿血液科实习计划的制定方便实习生根据制定的具体内容加入教学环节中。学生按照相应的计划做出学习准备,提高教学的效率。教师和学生在临床路径表的影响下教与学质量有所提升,认知和思维发展都比较活跃。带教老师可以结合临床路径表,更好地细化护理科室内的制度,让每一个实习生都达到职业标准。

(三)临床路径表的应用优势

1.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在临床路径表的支持下,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具有目的性、更加标准化。学生可以结合临床路径表的相关内容,提前预习相关联的知识,产生对临床护理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通过临床路径表激发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让学生在既定的时间内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清楚地知道在此阶段内自己需要掌握的知识,掌握的技能,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节奏,循序渐进地掌握护理相关知识和技能。在规定的教学内容下,学生的学习目标会更加清楚,教师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教学活动,留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5]。学生在学习中与带教教师进行沟通,深化护理流程和护理的知识。在此阶段内对护理的核心制度、病房的处理制度和护理原则等整理成册,通过与学生交换意见、相互沟通,帮助学生理解护理的意义,提高学生的护理意识。通过循序渐进的输入知识,学生可以很好地把握学习节奏,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效率。

2.考核制度更加清晰。临床路径表中明确规定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和知识,教师可以阶段性地对学生进行抽查和考核。整个考核制度可以在临床路径表的支持下得以完善,教师可以根据临床路径表中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抽查,让学生明确哪一些知识并没有深入理解,哪一些学习目标还未达成,哪一些内容在考核后仍然需要进行指导和实践示范。教师根据考核过后的结果进行重复性教学,既避免传统教学的随意性,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考核制度的清晰化发展是临床路径表应用的一大优势,教师可以按照临床路径表中制定的护理技能和护理知识,制定相应的教学评价指标,阶段性地对学生的护理学习结果进行评价,综合反映此阶段内学生学习的效果和学习态度,及时督促学生进行调整和改正。

3.临床护理技能得以增强。临床路径表可以支持学生独立分管患儿,学生在独立分管患儿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到患儿的真实情况,了解患儿的患病历史,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调整临床护理技能[6]。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所管患儿进行获得关怀,并定期向教师汇报、总结患儿的病情发展情况。学生可以深切地体会到整体护理的过程,了解自己在护理过程中承担的责任。

4.职业能力有所提高。一般来说,儿科的患儿年龄比较小,不善于与专业医生进行沟通,而且儿科患者的家属比较多,给护理人员带来较大的压力,因此很少在临床上展开具体的操作。将临床路径表引入儿科教学,可以让学生在独立分管患儿的过程中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独立评估护理水平和护理操作。在遇到困难时由教师出面协助,在提升理论性的血液儿科护理知识时提高临床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提前接触临床环境,提前了解临床护理岗位,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制定科学的职业发展方向,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四)临床路径表在小儿血液科教学中的应用发展

1.规范教学模式。教师在运用临床路径表进行小儿血液科护理教学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临床路径表的规定时间和规定内容进行施教,避免完全按照自己的经验进行临床带教,避免整个教学活动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结合临床路径表的应用,规范实习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思路,加强整个小儿血液科护理教学的前后衔接度,保证整个过程的顺序性。需要与学生共同商讨教学方式,在学生自愿学习的前提下运用角色扮演、临床示范、临床实践等理论性和实践性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学习的系统性。既要避免单纯的理论知识,也要避免过于突兀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规范的教学模式和完整的教学流程,让学生能够整体性的掌握小儿血液科护理相关知识。

2.规范教学管理。在运用临床路径表展开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注重教学管理方式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细化每一项教学的内容和教学要求。在临床路径表中设置合理的预期目标和需要学生达到的效果,通过学生的认可提高计划目标的完成度,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小儿血液科护理过程中严格按照时间框架,列出每一日的重点学习任务,让学生有预见性、有计划的完成学习内容,完善整体护理的管理,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血液儿科护理技能的质量。教师需要注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集相关患儿家属、患儿的意见,让整个护理教学工作趋于完善。

3.改进综合评价。教师在利用临床路径表时,需要在阶段性的实施之后采集学生在实施前后的学习数据,对学习数据加以分析,根据学习数据调整临床路径表的评价指标,调整临床路径表的教学内容。通过阶段性的调整,确保整个护理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在学习时更加轻松。教师需要在反思和分析的过程中积累使用临床路径表的经验,更好的发挥临床路径表的功效和作用、发挥临床路径的优势,提高小儿血液科护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三、结语

总之,临床路径表在小儿血液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占有较大的优势,可以广泛应用于小儿血液科护理教学之中。教师需要积极发挥临床路径表的相关优势,结合临床路径表的计划、目标,与学生共同整理知识、建构技能,明确小儿血液科护理的常规和护理技能,不断提升专业操作能力,提高技能的学习能动性,满足学生临床护理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高雪.临床路径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实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 2020,17(25):1-3.

[2]张丽.临床路径在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启示[J].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9,8(3):285-286.

[3]丁卉,陈玉瑛,刘林,等.临床路径模式在儿科护生实习带教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9,5(7):179-182.

[4]李双子,夏庆,高洁.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在儿科神经内科护理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卫生经济分册),2020,3(1):13-16.

[5]刘柔,帅可鑫,鲍燕敏,等.三级甲等医院儿科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执行情况全国多中心研究[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0(16):1225-1229.

猜你喜欢

护理教学
模拟教学法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精神科临床护理实习教学培训的实践及效果
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临床思维训练
人文教育对促进护理教学改革的价值研究
“三位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护理教学查房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消毒供应中心护理教学中PBL的有效运用探析
护理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初探
护理教学查房中程序化管理对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研究
如何将护理礼仪贯穿于护生的护理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