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耳穴联合中药倒膜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观察

2021-01-20邓蓓蕾黄信松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66期
关键词:症候皮肤病耳穴

周 茹,邓蓓蕾,黄信松,侯 震

(静安区中医医院中医外科,上海 200070)

寻常性痤疮属于毛囊皮脂腺的一种慢性皮肤病,16~31岁之间青年男女群体是该疾病的高发人群。寻常性痤疮的多发部位为前胸后背以及颜面处,并且大都伴有粉刺、丘疹、脓疤、结节囊肿等临床症状。寻常性痤疮临床具有易变、耐久、重复以及形式多等特点。当前用于临床寻常性痤疮的治疗除口服药物治疗之外,在国内医学上耳穴疗法也是重要疗法,其治疗方法具有“简、便、廉、验”的优势,通过耳穴联合中药倒膜治疗寻常性痤疮,有显著治疗效果[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对象选取2018年1月~2019年4月来本院就诊的100例寻常痤疮患者,均达到纳入标准。区间随机法分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各为50例。其中研究组包括17例女患,13例男患,患病时长为3~16个月,平均(7.58±5.21)个月,平均年龄(23.44±3.27)岁;对照组中包括16例男患,14例女患,患病时长为2~15个月,平均(7.24±4.22)个月;年龄平均(21.24±3.88)岁。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西医对寻常性痤疮的双重诊断标准;②皮损程度为I-III度之间;③年龄高于12岁,小于45岁;④近一个月内未对痤疮进行相关治疗,近15天未服用抗生素类药物,近7天未服用过治疗痤疮药物;⑤告知患者本实验研究的目的,征得患者同意。排除标准:未达到中西医对痤疮的判定标准;②不配合本次实验研究者;③对本次治疗使用的药物过敏者;④患有心脏、肾脏疾病以及恶性肿瘤患者;⑤孕期及哺乳期女性。

1.2 方法

对照组单纯使用中药倒膜法,每周治疗1次,治疗周期为4周。具体方法为:①自制祛痘粉: 大黄、黄芩、丹参按照1:1:1的成分调配。以粉末的形式完成目筛,在进行灭菌,保存备用。②操作:患者要平躺,医护人员采取棉球对患者面部进行擦拭,保持颜面部干净清洁,随后使用蒸馏水与药粉调成糊状,均匀涂抹在患者患病部位,使用一次性面膜纸完成隔离。再使用蒸馏水将医用石膏粉调成糊状,对患者全面部进行均匀涂抹保持2-3 厘米的厚度,除鼻孔以外均敷上石膏,20分钟为最佳时间,观察石膏形态,待其冷却去除去除面膜,并进行面部清洁。③疗程:一周进行一次,一月为一疗程[3]。

治疗组为耳穴+中药倒膜治疗,具体为:首先耳穴压丸,第一步选穴,部位分别为肺、神门、皮质下和面颊;第二步为配穴,若型为肺经风热选大肠为穴;若型为肠胃湿热则选脾、胃为穴;若型为痰湿瘀滞则选耳尖、肝为穴;若型为月经不调则选子宫、肾为穴。②操作:在进行治疗之前,首先对其治疗部位进行消毒,避免出现感染现象,接着找到穴位敏感点,利用耳穴侦探仪将华佗磁疗贴贴至相应的耳穴处,做好固定。告知患者按压2次/d,5min/次,并告知患者在按压后产生酸胀、灼热感最佳,并注意避免将胶布弄湿。③疗程:1个月为1个疗程,2次/周。

1.3 观察指标和疗效判定

1.3.1 观察指标

(1)观察患者的皮损情况,自制皮损症候评分表,皮损判定内容包括丘疹、腺疮、结节、囊肿等皮肤损害面积以及皮损颜色、数量和类比。分值设定4级,分别为0分、2分、4分和6分。

(2)观察患者的全身症状,自制全身症状记录评分表,症状内容包括评价内容包括大小便、睡眠、面色等,正常与异常以0分和1分断定。

(3)观察患者的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自制皮肤病生活质量表,包括对患者生活各方面的影响,如工作、学习、运动等,分为四级, 0分、1分、2分、3分分别代表无、轻微、严重和极严重。

1.3.2 疗效判定

(1)痊愈:患者达到95%的症候评分好转率,无皮损表现,或皮肤只有极少的色素沉着,

(2)显效:患者症候评分好转率高于未达到95%,但高于70%,皮损情况大面积好转,但未完全消失,且控制新皮损问题。

(3)有效:皮损消失部分较少,症候评分好转率在30%-70%之间。

(4)无效:皮损症状没有消除,经过治疗没有好转现象的,同时出现新皮损,皮损积分<30%。

1.4 统计学意义

此次研究相关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23.0做进一步计算,以()表示计量资料,检验使用t完成,以%表示计数资料,检验用x2完成,当p<0.05时,表明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1)治疗组患者的皮损症候平均评分与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平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如表1所示。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皮损症候评分和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评分比较()(分)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皮损症候评分和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评分比较()(分)

组别 n 皮损症候平均评分 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平均评分治疗组 50 1.62±0.32 1.33±0.82对照组 50 4.17±0.46 3.96±1.57 x² 32.178 10.499 P 0.000 0.000

(2)全身症状评分情况:治疗组的50例中有42例评分为0分,正常比例为84%,对照组中的50例中有25例评分为0分,正常比例为50%。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治疗组的总有效率相比对照组更高,如表2所示。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对比[n(%)]

(4)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如表3所示。

表3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n(%)]

3 讨 论

寻常性痤疮属于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皮肤病的一种,一旦发生这种疾病则会影响到患者容颜和心理。现阶段存在多种治疗痤疮的方式,如全身治疗、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等。最常用的则是中医中药治疗法,同西药治疗比较,重要具有安全性高、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小等优点[6]。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耳与人体脏器有密切关联,并与身体经络互相影响,比如耳部周围的手足少阳静脉以及手太阳小肠经,同时在经别方面,手阳明静脉也紧密相连于耳部,虽然耳部未直接关联于足太阳静脉与足阳明静脉,但这两条经脉却是耳部神经的重要构成。

通过现代科学对耳穴的研究发现,其具备双向调节作用,尤其是针对人体功能,耳廓是神经组织的聚集地,如舌咽神经及迷走神经依存在耳轮四周;面神经依存在耳甲腔四周;耳颞神经依存在耳屏四周等。这其中迷走神经具有重要作用,可支配人体腺体与内脏机能,这些迷走神经呈网状排列,相互交错叠加,使机能得到更好的调节。其作用机理是:耳穴局部受到刺激,提高了血液循环和神经敏感度,使患者神经、免疫与内分泌系统间发挥相互制衡作用[7]。 据以上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无统计学意义,可见在中药倒膜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耳穴治疗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但获得的治疗有效率却明显更高,从皮损症候评分和皮肤病生活质量分析,治疗组也明显更佳。

综上,耳穴联合中药倒膜治疗痤疮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耳穴疗法具有简、便、廉、验的优势,并且能够在治疗的过程中减少患者的痛苦,不会产生副作用,其具有相对较高的安全性质,在临床上可以大力推广。

猜你喜欢

症候皮肤病耳穴
更正说明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夏秋重护肤 远离皮肤病
士的传统、他者效应和日常审美——作为文化症候的“罗怀臻创作现象”
防治皮肤病 对症食药膳
老年失眠多苦闷,耳穴压豆来帮忙
夏秋重护肤 远离皮肤病
Literature Review Concerning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ake Refined Egoism Symptom for Example
实事求是 报喜告忧 喜读《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