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

2021-01-20葛志勇秦增华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66期
关键词:髓内股骨颈螺钉

葛志勇,秦增华,谢 雪

(沭阳南关医院,江苏 宿迁 223600)

股骨粗隆间骨折多发于老年人群体中,由于老年人身体素质的下降,普遍存在骨质疏松现象,外力导致的骨关节扭转、强力的向内收缩或外展、外力的撞击,换言之跌倒、碰撞都容易造成股骨粗隆间骨折[1]。股骨粗隆间骨折伴股骨颈骨折的主要治疗难度之处在于患者骨折创口较大、不容易自行愈合,容易出现股骨头坏死,常规手术方法增加治疗成效但无法获得较理想治疗效果。近来随着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PFNA(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股骨内部固定有更好的治疗效果,能够帮助患者更快的恢复行动能力,有效地提高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选取2017年1月~2020年01月本院收治的60例患有股骨粗隆间骨折并伴股骨颈骨折患者,纳入标准:①患有骨质疾病患者;②经临床诊断无严重心理、生理疾病;③经伦理委员会批准;④经检查患者其他器官情况良好无异常。排除标准:①患有遗传或非遗传精神疾病患者;②免疫等重大系统疾病者;③功能脏器严重受损者;④麻醉药物过敏患者。以随机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共30人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为60~70岁,平均(65.28±5.21)岁。实验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为61~73岁,平均(64.58±3.41)岁,此次选择的60名实验对象中中跌倒31例、交通事故29例。实验组对照组一般资料作比较,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此次实验患者皆自愿加入此次调查研究,责任护士告知此次实验目的,患者选择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责任护士进行统计,护士长查看确定,最后交于责任医师。此次参加实验患者意识状态清楚,对医学治疗实验研究统计持理解态度。

1.2 方法

1.2.1 A组

A组:对患者施予DHS内固定手术:辅助患者处于仰卧位,对其开展常规的麻醉,选取股骨外侧入路,全方位暴露出大转子、股骨上端等相关位置,对骨折位置加以闭合与复位,钻孔到大粗隆位置,放置角度定位器、导针等,选取恰当的滑动加压螺钉,并进行植入,装配上恰当的套筒钢板,对骨折端实施加压,拧进皮质骨螺钉,对其加以固定,最后,拧进恰当的加压尾钉,对创口实施清洁,手术结束。

1.2.2 B组

B组:对患者施予PFNA内固定手术:辅助患者处于仰卧位,对其施予常规的麻醉,借助透视作用对骨折位置开展闭合与复位,并对大转子顶点实施入路,朝近侧延展切口,尺寸就是3-5cm,切离臀中肌,全方位暴露出大转子位置,把孔打开到顶点位置,放置导针,朝导针插进空心钻,进行开孔,选出恰当的髓内针,把其插至髓腔,在骨折得到十分满意的复位后,拧进PFNA主钉,并加以锁定,放进远端锁定,结束手术。

1.3 疗效标准

两组患者手术效果评定按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长、住院时长作为评定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 17.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后,依照同样的疗效指标,实验组数据均优于对照组,P<0.05 差异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 1。

表1 治疗指标()

表1 治疗指标()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骨折愈合时间(min) 住院时间(d)对照组 30 84.26±9.46 144±17.23 13.75±1.08 19.74±2.74实验组 30 53.78±4.21 106±17.82 10.49±1.19 14.91±2.16 t-16.123 8.397 11.111 7.582 P-0.001 0.001 0.001 0.001

3 讨 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伴股骨颈骨折在临床上并不多见,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多发人群为老年人,老年人身体素质较差,普遍存在骨质疏松的现象,造成老年人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及股骨颈骨折的多数成因是跌倒或意外碰撞,而老年人诉讼的骨质极易发生骨折现象,而且就病例骨折原因来看,交通事故导致骨折也是一大重要原因,现代交通较为拥挤且快速,骨折几率逐年增高,而该种骨折的治疗流程较为繁琐,并且并发症状会对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并且治疗之后的恢复过程和效果缓慢,会对患者造成很长时间的痛苦,高效的治疗方法是目前需要研究的[2]。

在传统的股骨粗隆间骨折伴随股骨颈骨折治疗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难点在于手术后的伤口愈合和出血量问题,传统的DHS动力髋螺钉难以将手术中的弊端有效的进行排除,无法有效的提升手术后伤口的痊愈速度和患处恢复效率。研究中采用的PFNA(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在传统治疗方法的弊端方面有着很强的弥补效果,能够降低传统治疗方法带来的不足之处,通过简化手术流程的方式,减少对患者表面皮肤的伤害,在患者手术完成后能够快速的实现伤口愈合,并且在手术中能够很大程度上减少患者的失血,降低手术为患者带来的创伤。同时PFNA(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能够有效地加快患者患处的恢复效率,患者能够在术后较短时间内恢复行动能力,恢复其生活质量。对比传统 DHS(动力髋螺钉)和PFNA(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对骨折患者的不同治疗效果,PFNA(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在手术过程中以及术后恢复方面都表现出了极佳的效果。实验组在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与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PFNA(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的效果都明显优于传统 DHS(动力髋螺钉),这对于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生活有极大的帮助,而术后的日常活动也能使患者更好的恢复并痊愈,此外PFNA所需的手术时间更短,其操作方法更加简便,对主刀医生而言也减轻了手术带来的体力负担[3]。不仅如此,由于两种手术都需要切开患者患处的皮肤和肌肉组织,会造成患者部分失血,通过出血量计算和对比可以发现,PFNA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出血情况,能有效减少对患者的伤害。从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来看,PFNA能使患者更快更好的恢复行动能力。

猜你喜欢

髓内股骨颈螺钉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侵彻弹体尾部联结螺钉失效的影响因素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小儿股骨颈血源性骨髓炎误诊1例
椎体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单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段椎体骨折的远期疗效比较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与处理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分析
密盖息在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