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子宫护理在子宫肌瘤围手术期中的护理效果
2021-01-20
(铁岭市昌图县中心医院,辽宁 铁岭 112599)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的良性肿瘤,也被称为子宫纤维瘤、纤维肌瘤。目前,尚未明确子宫肌瘤的发病因素,该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可能是由于多种因素之间的共同作用而导致的[1-3]。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月经紊乱、继发性贫血、月经量过多、经期延长等,若未得到规范的治疗,在病情严重时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孕症状,对女性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目前,在临床治疗子宫肌瘤时,多采用手术根除法进行治疗,常见的手术包括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子宫全切术。临床往往依照患者的具体病情以及生育情况来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本研究旨在探讨在子宫肌瘤围手术期中应用针对性子宫护理的干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88例子宫肌瘤患者分为常规组(44例)与试验组(44例)。常规组患者年龄30~56岁,平均年龄为(43.12±4.18)岁;病程为8~13个月,平均病程为(10.54±1.36)个月;单发肿瘤30例,多发肿瘤14例。试验组年龄31~56岁,平均年龄为(43.17±4.19)岁;病程为8~14个月,平均病程为(10.77±1.40)个月;单发性28例,多发性16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纳入标准:①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②均确诊为子宫肌瘤;③无其他恶性肿瘤疾病。排除标准:①凝血功能异常者;②有心肺肾重大疾病者;③有免疫系统疾病者;④中途因各种原因退出者。
1.2 方法 常规组行常规护理措施,内容包括病情监测、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等。试验组采用针对性子宫护理措施,包括:①心理护理:在患者入院后,由于对医院环境较为陌生,且担忧自身病情,会使患者出现一些负面情绪,如恐惧、紧张等,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交流,帮助患者尽快熟悉医院环境,将疾病相关知识、手术过程以及治疗效果等向患者解释清楚,帮助其提高治疗信心与治疗依从性。②术后护理:由于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体位长时间处于压迫状态,护理人员应在术后对患者四肢肌肉进行按摩,促进其血液循环;严密监测患者的体征变化情况,查看患者在术后是否有出血、呕吐、恶心、腹胀等不良反应,并向患者讲解产生不良反应的因素与相应的解决方法,以此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在术后,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家属多进行陪伴,可通过与患者聊天、看电视等方式来转移患者注意力,缓解其内心压力,从而使患者能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对患者尿液、切口渗血、阴道流血等现象进行密切观察,一旦发现异常现象需及时告知医师并进行对症处理;每日对患者的外阴进行擦洗,确保外阴处于清洁状态,避免患者发生感染;多数患者在术后会出现疼痛,可通过为其播放舒缓音乐等方式转移注意力,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必要时按照医嘱给予患者镇痛药物来缓解疼痛;在术后,应以清淡饮食为主,之后逐渐由半流质食物向普食过渡,嘱患者家属为患者提供易消化、富含高蛋白的食物,避免食用一些容易导致患者胀气的食物;鼓励患者尽早下床进行适量的锻炼,观察其排尿情况,采用播放流水声、轻柔患者下腹部、在患者腹部放热水袋等方式来刺激患者进行排尿,对于排尿较为困难的患者,可留置导尿管;在患者出院前,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讲解家庭护理的注意事项,重点强调良好作息、合理饮食的重要性;嘱患者在3个月内不可做重体力劳动,重视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饮食习惯,定期到院复查;为患者制订科学、合理的康复计划,嘱患者按照医嘱定时、定量服用药物,并适当进行锻炼[4-5]。
1.3 观察指标 ①两组术后恢复情况(下床时间、肝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比较。②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评价,得分越高则不良情绪越严重。③采用我院自行设行的问卷调查表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3个等级,非常满意时分数为≥90分,满意时分数为60~89分,不满意时分数≤59分。总满意度=1-不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对数据采用SPS S 21.0进行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用P<0.05表示。
2 结果
2.1 术后恢复情况 术后试验组下床时间、肝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较常规组短(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s)
2.2 术后SAS、SDS评分 常规组SAS、SDS评分分别为(48.65±4.33)、(50.35±3.94)分;试验组SAS、SDS评分分别为(38.25±2.17)、(36.45±2.39)分;试验组术后SAS评分与SDS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2434、20.0081,P<0.05)。
2.3 护理满意度 术后试验组护理满意度较常规组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在临床上,子宫肌瘤是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疾病,常发生在30~50岁女性群体中。该疾病发生率逐年上升,且趋向于年轻化发展态势,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6-7]。目前,尚未明确该疾病的病因,可能与性激素、肌层细胞突变等有关,在发病早期,患者并无明显症状,多数患者都是在进行体检时偶然发现。该疾病的症状与数量、大小、是否变性、病灶部位等因素有关,当病情逐渐发展后,会导致患者阴道出现不规则出血、白带异常、月经不调等症状,不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还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治疗子宫肌瘤患者时,常采用手术治疗方式,但是无论是选择哪种手术方式,都会对患者的机体健康造成损害,导致患者出现程度不同的负性情绪,从而对患者术后康复与预后情况造成影响。相关研究结果显示,采取有效、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起到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促进其术后恢复的作用[8]。针对性子宫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型护理服务,相较于常规护理,在患者围手术期实施针对性子宫护理措施是为了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该护理模式以患者为中心,在术前重视患者心理活动的变化,让患者详细了解手术流程、治疗效果、注意事项等,及时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维持其体征与心理处于稳定状态,避免发生应急反应;在术后密切监测患者各项指标变化,预防患者发生并发症,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强调饮食护理,确保患者每日摄入足够营养;做好出院指导,并告知患者家庭护理的注意事项,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9]。
由结果可知,术后试验组下床时间、肝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SAS评分、SDS评分均较常规组少,而护理满意度较常规组高(P<0.05)。提示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过程中应用针对性子宫护理措施可获得明显的护理效果[10]。
综上所述,将针对性子宫护理应用在子宫肌瘤围手术期护理中,既可以促进患者康复,改善不良情绪,又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