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

2021-01-20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34期
关键词:疱疹口病干扰素

(锦州市妇婴医院,辽宁 锦州 121000)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疾病,有着非常高的发病率,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1]。随着新生儿出生率的提高,手足口病患儿的数量不断增多,感染人群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小儿,对患儿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手足口病患儿的早期症状表现为手、足以及口等部位疱疹,随后逐渐发展为肺水肿、心肌炎以及无菌性脑膜炎等,严重危害患儿的生命安全[2]。临床治疗该疾病主要采取利巴韦林,但效果并不明显,因此及时予以有效的治疗极为重要。本研究旨在分析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4)与观察组(n=44)。经诊断所有患儿均符合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均出现不同程度手足口部位疱疹与高热。对照组男24例,女20例;年龄为0.5~6.0岁,平均年龄为(3.2±1.3)岁;体温37.6~40.9 ℃,平均体温(38.7±0.5)℃。观察组男25例,女19例;年龄为3个月~6岁,平均年龄为(3.5±1.5)岁;体温37.8~41.2 ℃,平均体温(38.9±0.9)℃。两组患儿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儿入院后均实行隔离,以免引起交叉感染,并予以对症治疗,补充体液、纠正电解质与Hp失衡、降体温、补充蛋白质与维生素等综合治疗。确保患儿睡眠充足,保持清淡饮食,强化口腔与皮肤护理。对照组患儿单独使用炎琥宁(湖北华世通潜龙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8043)治疗,按照每日10 mg/kg的量加入至5%的100~150 mL葡萄糖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最大剂量不可超过50 mg。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干扰素治疗,予以重组人干扰素α-2b(北京开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30031),剂量8万IU/kg肌内注射,每日1次。依据患儿的临床表现调整药物使用量。两组患儿均连续用药5 d。

1.3 观察指标 评估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显效:经治疗后,患儿各项临床症状与表现全部恢复,手足口等部位的溃疡与皮疹全部消失,能够正常进食;有效:经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相比治疗前显著改善,手足口等部位症状已好转;无效:经治疗后,患儿的临床表现改变并不明显。记录两组患儿的退热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手足疱疹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免疫功能指标变化,包括IgA、IgM以及IgG。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免疫功能指标、退热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手足疱疹消退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治疗效果等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12例,无效1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2.72%,观察组分别为28例、14例、2例、95.45%(P<0.05)。

2.2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3 两组患儿免疫 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d,±s)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d,±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比较(g/L,±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比较(g/L,±s)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疾病,急性肠道病毒是导致该疾病的主要原因。手足口病的传播速度非常快,可通过粪便或接触传播,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3]。小儿尚未建立完善的免疫机制,易通过接触途径传播。患儿一旦出现肠道病毒感染,易引起发热,体温达到38 ℃时就会引起口腔黏膜散状疱疹,呈米粒状,并伴随严重的疼痛[4]。在发病早期阶段,患儿只有流涕、流口水与咳嗽等症状,部分患儿伴随呕吐、恶心等症状。随着持续性的高温,2 d后患儿臀部、足部、口部以及手部出现皮疹,部分患儿口腔还会出现黏膜疱疹[5]。病情比较严重的患儿还可引起脑炎、脊髓炎以及脑膜炎,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安全。从临床登记的数据发现,近年来手足口病患儿的数量不断增多,如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控制与预防,就会严重影响小儿的身心健康。随着患儿病程的延长,其不适感会不断增强。如患儿不能在患病早期接受有效的治疗,远期阶段就会出现很难控制的并发症,明显增加患儿的痛苦。预防手足口病可多喝开水、通风、洗手、晒衣服、吃熟食等[6]。临床治疗手足口病主要采用利巴韦林。利巴韦林是一种广谱类抗菌药物,但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用药后易出现贫血、白细胞减少、低血糖、骨髓抑制以及食欲缺乏等现象,导致药物治疗效果并不显著。

手足口病主要是由病毒感染造成的,主要表现在循环系统损伤。干扰素属于水溶性蛋白质,是一种低分子蛋白,主要通过DNA重组技术组成[7]。此种药物可促使细胞表面与特殊膜受体相互结合,产生抵抗RNA与DNA病毒的作用,阻断受感染病毒细胞复制,并且还能够有效抵抗重要淋巴因子,在降低病毒扩散速度的同时,限制其范围,并激活NK细胞,有利于提高患儿的免疫功能。同时,干扰素在增强K细胞与T细胞活性方面具有明显的效果,有助于淋巴结细胞的形成,有效实现杀灭病毒的目的,并增强患儿抵抗病毒的能力[8]。基于此,应用干扰素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可提高细胞免疫力,并有助于抑制病毒细胞,有利于患儿早日康复。炎琥宁是内酯琥珀酸半脂酸钠,是穿心莲的提取物,在清热、抗感染、镇痛、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功能方面具有明显的效果,且还能够增强患者的中性粒细胞吞噬能力,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变免疫水平,提高血清溶菌酶的含量。同时,炎琥宁对抑制病毒DNA与RNA合成具有一定的效果,可阻断病毒复制。炎琥宁与干扰素在临床中均能够产生较好的效果,且各自效果较明显[9]。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炎琥宁与干扰素治疗手足口病均可产生较好的效果,对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具有明显的作用。同时,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手足疱疹消退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联合用药药效能够快速发挥,对患儿病情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此纠正患儿不良体征表现,改善患儿的临床表现。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免疫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二种药物联合应用的效果更显著,可产生协同性的抗病毒作用,对促进患儿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临床在治疗手足口病患儿时应注意,消毒隔离工作不可缺少,同时还需避免患儿进食酸咸、辛辣、冰冷刺激类食物,鼓励患儿多摄入牛奶与豆浆等流质性食物[10]。

综上所述,应用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患儿机体免疫力。

猜你喜欢

疱疹口病干扰素
手足口病那些事
警惕手足口病
孩子“口腔溃疡”警惕手足口病惹祸
疱疹性咽峡炎来袭,帮宝宝渡过难关
汗疱疹的中医治疗
中医治疱疹性咽峡炎
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雾化吸入γ干扰素对免疫低下肺炎的疗效观察
干扰素α-1b治疗成人麻疹疗效初步观察
恩替卡韦治疗干扰素失败的慢性乙型肝炎72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