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创新是寿山石雕生命所在

2021-01-20左一刀

天工 2020年6期
关键词:寿山寿山石石雕

文 左一刀

《黄河母亲》

《一往情深》

在寿山石雕刻艺术领域,关于继承与创新的问题,自古以来都在业界存在着,不少富有远见卓识的名家大师都曾在这个领域里做过“独树一帜”的开创之举。事实证明,对寿山石雕作出了重要贡献的雕刻大师都是创新的高手。康熙年间的寿山石雕大师杨璇,在尽可能保持寿山石的天然形状的基础上,首开人物圆雕创作先河,由此改变了以往石雕对寿山石损坏较大的弊端。他还独具匠心,用着色剂染色来强化雕刻人物的头发、眉毛等细节部分,或在人物的衣服装饰物上以宝石镶嵌,使得作品具备了别开生面的美感。无疑,杨璇在寿山石雕上的杰出成就为后世留下宝贵的艺术遗产。

康熙年间,寿山石雕大师周彬擅长印钮雕刻,所作之兽钮多用夸张手法,形态与众不同。他别出心裁地吸取了先秦、两汉期间的传统玉玺、玉佩等玉器,以及鼎器、杯具等铜器上的传统博古图案,并将其应用在了印钮雕刻的浮雕表现手法上。他还常在纹样或边栏不断纹中隐藏双钩篆书“尚均”二字,雕刻之精细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近代,寿山石大师林清卿集中国绘画艺术和古代雕刻艺术精华于一体,运用于寿山石雕薄意艺术当中,开创了寿山石薄意艺术新天地,成为近代最杰出的薄意艺术大师。

改革开放以来,福州寿山石雕刻界涌现出一大批题材新颖、格调清新、充满时代精神的作品,在传统的石雕题材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可以说,新工艺、新题材的不断采用,使寿山石雕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在寿山石题材的创作上,一批学院派的艺术人才在寿山石雕艺术领域引领了文化潮流,如以人物作品称世的雕刻大师林飞,他的作品就会给人们一些新意和心灵的感动。可见,一件上乘的寿山石艺术珍品,除了质地优良、工艺精湛以外,其作品的题材和内涵必须给人以视觉冲击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但是,在当下寿山石雕收藏市场仍然被功利性的增值导向引领时,寿山石雕作品内容显然还离不开观音、弥勒、达摩、罗汉、老子、济公、八仙过海、十八罗汉、老寿星、姜太公等佛教、道教人物造像以及盘古开天、嫦娥奔月、屈原、苏武牧羊、贵妃出浴、李白醉酒、钟馗、刘海钓金蟾等中国历史、神话故事人物的范畴。现在如果在寿山石雕市场走上一圈,人们往往很容易产生这样一种感觉—从弥勒到罗汉、观音,从花果到山水人物,从印章到圆雕薄意,好则好矣,但总也跳不出一个圈子。用寿山石雕刻而成的各种作品,似乎都是一个路子、一种题材、一门技法。

同时,我们也看到寿山石雕艺术的传承模式也给创新带来了一定困难。现在寿山石雕传承主要是以师徒关系存在的,它对民间传统的延续,一些经验技巧“绝活”的延续,客观上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这种师承教导,某种程度上限制了艺人选石的标准、创作的题材以及雕刻技法,使得许多寿山石雕作品更多的只是一种对前人的复制,很难自我提出更高的艺术要求。而对于在名家名师门下的徒弟们,前辈的精湛技艺也给他们造成很大的压力,没有超凡的气魄、胆识以及很高的艺术素养,是很难有创新意识的,更遑论在此领域主动寻求突破。

寿山石雕刻是众所周知的传统艺术,是福州人引以为傲的资本。随着社会飞速发展,传统的雕刻产品虽依然传承着传统的技艺,但缺乏创新的艺术品位。寿山石雕刻技艺已经不再有过去那种耀眼的光辉,艺人们逐名求利、急功近利、因循守旧,都是缺乏创新意识所致。缺少创新提高的雕刻产品,就只能穿新鞋走老路,艺人也只能卖石头,再好的石头也因为没有文化附加值而不被赏识。

为什么寿山石只能雕刻这几样东西,为什么这么美丽的石头不能得到全方位展示?对于寿山石雕艺术,不能仅仅停留在师徒传承上墨守成规,更不能坚守在各自的一亩三分地,借着“国石”的自然恩赐,继续固步自封地做着“夜郎自大”的美梦。如何摆正传承和创新的位置,如何在传承中求发展、在创新中求突破,已经成为摆在每个雕刻者面前的一个严肃问题。

常言道:“艺术贵在创新。”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没有创新的艺术必将走向没落。创新,是摆在雕刻行业面前的当务之急。但创新是什么,是对传统的更好继承,还是对传统的彻底颠覆?如何做好创新,提高雕刻产品的艺术含量和市场的占有份额?如何改制造为创造?如何变雕刻产品为艺术品?如何将卖石头变为卖艺术品?这是寿山石雕刻产业提升、发展的关键所在,是福州雕刻业需要面对的一道坡坎和屏障。

谈到创新,当下的大多数雕刻者都认同以下观点,即创新有两层含义:一是雕刻技艺创新。从最初的圆雕到浮雕、透雕、薄雕、链雕等,雕刻技艺的每一次创新。都会推动寿山石雕艺术的繁荣发展。二是题材创新。寿山石最早的作品主要是动物俑,到后来的佛珠、法器再到印章、人物、动物、山水、花鸟、博古等。那么,寿山石雕究竟是要侧重创作创新还是题材创新,或者是两者和谐统一呢?看似老生常谈的问题,却关乎寿山石雕刻艺术的前途。

毋庸置疑,如今在科技相对发达的雕刻界,工艺创新已不是很难的事情,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在古人面前显得难度很高的工艺问题,在今天很容易就会得到解决。创新难,难就难在文化创新,文化是寿山石雕刻艺术的灵魂,凡是想在寿山石雕刻界占有一席之地、想在寿山石文化的历史长河中留下名字的雕刻者,都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唯有文化创新,才能真正赋予寿山石艺术品新的生命、新的灵魂。

文化创新,是寿山石雕刻界所有艺人永远无法回避的一个课题。谁也不会否认寿山石艺术传承的重要性,我们就是踩着一串前人长长的脚印走到今天的,这串脚印穿越了千年的时光,留下了岁月的荣光。每个时代的寿山石雕刻艺术家,在前人高大的身影之后,必须力争树立起自己的形象,留下自己的名字。

在寿山石雕刻创作中,任何一个雕刻者要站在时代的前沿,始终在思考,对于行业中借鉴、复制的主旋律,如何摆脱工艺美术缺乏创新的枷锁,如何摆脱桎梏,努力求新求变,为自己的作品赋予更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传统雕刻美感的同时,表达更多现代的元素,让艺术凌驾于雕刻本身。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最好的时代,政治文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艺术家躬逢盛世,如鱼得水。这为艺术家探索真理、勇于创新、创作更多优秀作品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学术土壤。一个与时俱进的寿山石艺术家,必须建立起一种自觉意识,坚定不移地走文化创新之路,脚踏中国文化优秀土壤,吸收世界优秀文化,创作具有时代精神的作品。只有富有文化内涵的创新,才能把寿山石雕艺术推向更高的层面,步入公众的艺术殿堂,受到世人的瞩目,才能永远保持和促进寿山石雕刻艺术创作的繁荣发展。

猜你喜欢

寿山寿山石石雕
中国寿山石馆简介
寿山石雕刻的艺术性研究
不灭的初心(节选)
刘爱珠 情注寿山石雕
廖德良的寿山石缘
着着寸进 洋洋万里 漫谈郑幼林寿山石雕刻
赵寿山三次进谏杨虎城
兽医也能做“御医”
曲阳石雕作品选
方兴未艾的曲阳石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