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间手工艺在齐鲁乡村振兴中的现状及创新转化

2021-01-20姜坤鹏

天工 2020年6期
关键词:手工艺民间文化

文 姜坤鹏 崔 洁 王 祯

2017年3月12日,国务院发布《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党的十九大会议上,党中央首次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它成为此后中国一段时期内指导中国农村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传统手艺振兴”与“乡村振兴”两大战略的提出,与中国社会所要解决的问题密不可分。传统工艺承载着传统文化,在当代具有促进就业、增加收入、传承文化和社区完整性、科技认知等价值;乡村振兴则是中国人的千年梦想,是当下中国消除二元结构,走向强盛的必由之路。二者之间具有内在的关联性。打造乡村地区区别于城市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实现具有创意文化内涵的乡村振兴,其中振兴民间工艺所带来的社会效益不可小觑。

山东省本着手工艺带动乡村振兴的理念,通过制定《关于贯彻落实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实施意见》及《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依据各地特色民间手工艺以繁荣发展乡村文化产业。首先,2018年山东省以省级非物质文化代表性名录为基础建立《山东省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公示89项(涉及12大门类)具备一定传承基础和发展前景的齐鲁特色民间工艺进行保护开发。通过培育齐鲁特色传统手工艺产品,建立乡村传统民间手工艺工作室,开展传统工艺美术文化下乡活动,建立乡村非遗传习所等多种方式,推动齐鲁民俗文化产业化。各级文化主管部门指导孵化具有山东特色的乡村文化品牌,以齐鲁民间手工艺作为文化载体,更新文化产业结构,推动民间手工艺传承发展。其次,山东省各高校积极组织参与《高校乡村振兴文化引领与服务行动计划》,通过文化人才支持与下乡服务活动,深入推动产学研融合发展,深入挖掘乡村特色文化符号,以助力齐鲁民间手工艺创新发展。在政府扶持政策、民间手工艺工作室与高校服务计划的带动下,齐鲁各地民间手工艺的设计、制作水平以及工艺品质量显著提升,产品门类和功能更加贴近新时代审美和生活需求,市场接受度显著提升。在传承民间手工艺的基础上,繁荣发展乡村文化产业以带动乡村就业、居民增收与精准扶贫,为乡村振兴发挥了积极作用。

民间手工艺及其各种习俗是乡村文化的缩影,民间手工艺的发展是传播乡村文化、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手段。笔者查阅了大量文献,又赴烟台、青岛、临沂进行了实地调研,了解民间手工艺助推乡村振兴的现状,探寻通过传统手工艺助推乡村振兴的机制与途径。

一、齐鲁民间手工艺发展现状与路径

(一)以传承为根本,保护民间手工艺

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振兴,乡村文化是乡村生活智慧、日常习俗和思维构成等诸多方面的高度浓缩,能为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文化支撑、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民间手工艺作为乡村文化的重要体现,通过特色工艺将抽象的文化理念转化为手工艺产品,为弘扬乡村文化提供物质支持。

以山东省青岛市胶南年画为例,胶南年画脱胎于杨家埠年画,发展过程中受到工笔画、剪纸、月份牌年画等艺术形式的影响,并在历经新年画运动后不断传承创新,成为胶南地区独具特色的年画门类。随着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不断推进,胶南地区文化部门大力推行“胶南年画振兴工程”,积极举办年画展览及培训班,通过多种举措鼓励艺术家发掘本土文化,助力胶南年画传承发展。新时代胶南年画以胶南地区独特的海岸风光、历史底蕴和风土人情作为创作元素,在传统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色进行创作,充分体现了独具特色的胶南乡村文化。胶南年画以贴近民生的叙事方式,记录着社会的变迁,并反映着当下的乡村生产、生活、民俗等,成为胶南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并在很大程度上助力胶南乡村建设。

(二)以乡村产业振兴为驱动,实施生产性保护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以乡村经济建设为驱动发展民间手工艺,可有效建构手工艺衍生产业,使开发设计、教育研究、加工生产和销售消费等领域尽可能实现有机结合。通过民间手工艺的合理开发形成以乡村文化为核心的不断增值的产业链条,为乡村创造经济产能和文化价值。

以山东省烟台市莱州草编为例,莱州草编是一种以麦草、秸秆、玉米皮等为原料,通过手工编织而成的手工艺品,种类丰富,工艺精美。近年来,依托传统草编工艺,莱州草编不断产业化发展,形成了“外贸公司+加工厂+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方式,同时带动了莱州当地企业规模化发展与农户就业增收。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与政府政策的导向,莱州草编手工艺品也逐渐开始注重对手工艺产品的包装、宣传和销售。通过深挖传统工艺特色, 对传统技艺加以改良,融合亚克力、皮革等新兴材料不断推出新品种。如今莱州出品的草编手工艺品已行销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创汇高达八千多万美元,成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草艺品生产基地。莱州草编手工艺不仅实现了自我发展,更在带动就业、稳定居民收入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三)以体验为目标,开展民间手工艺研学

当下民间手工艺处于现代化与产业化的社会背景下,要想长久地传承传统手工艺就需要坚持创造性转换与创新性发展,借助现代多种发展模式进行自我调整,在市场环境下寻找文化传承与产业开发的结合点,以保证民间手工艺持续发展。

我们以山东沂南朱家林的体验式旅游为例进行说明。朱家林将民间手工艺与当地旅游业结合发展,以体验式营销的销售手段实现民间手工艺与市场的互动。以体验式营销手段使消费者观看朱家林手工艺品(如泥塑、年画等)制作生产的全过程,并参与体验制作,这样既能提高手工艺品本身的信任度和美誉度,也能提升手工艺品的销量。目前,朱家林开展了传统手工艺体验、田园悠游等多种游玩活动,并提供游玩定制服务。节庆作为乡村风土人情最富有代表性的活动,对乡旅文创的营销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规划合理的体验路线,策划了一系列活动,将分散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特色体验联系起来,立体直观地展示出产品特色,提供超越味觉与视觉的体验。

山东沂南朱家林田园综合体开发售卖的民间手工艺品

(四)以创新转化为理念,挖掘再设计的潜力

设计服务是拉动消费、刺激市场的有效手段。中国乡村手工艺中对传统技艺和老式纹样的直接套用已经无法满足当代人的审美需求,各类手工艺项目开始尝试在设计的方式上引入设计团队和设计方法,为特色手工艺量身定制传承创新策略,以设计创新的专业力量帮扶手艺人进行在地制造,使特色传统手工艺成为地方的文化名片。

山东省潍物文创立足潍坊民俗资源,引入前沿的设计力量,助力潍坊民俗文化传承。通过对潍坊的木版年画、风筝、泥塑等传统手工艺资源进行创新包装设计,通过高雅美观的包装,极大地提高了这些手工艺品的销售量,也提高了潍坊本地传承人群的收入水平。根据本地民间艺术元素,自主设计开发了风生水起系列、杨家埠年画系列、泥塑系列、鸢飞鱼跃系列等二百多款产品,通过淘宝、微店等线上销售,让民间手工艺融入现代生活,符合当下审美,并服务民生。

二、民间手工艺品市场需求调研情况

通过《民间手工艺在齐鲁乡村振兴中的现状问卷》对民间手工艺产品的客户需求进行分析,深入了解购买群体、潜在购买群体以及其他喜欢民间手工艺产品的爱好者对手工艺品的认知情况,探索民间手工艺产品的市场趋势与发展方向。

《民间手工艺在齐鲁乡村振兴中的现状问卷调查》主要面向广大群众发放,共回收有效问卷139份(截至2020年5月30日)。通过年龄数据进行综合整理分析发现,有购买齐鲁民间手工艺品意向的占比为91.36%,男性有购买意向的约占26.5%,而女性购买的意愿更高,占64.86%。从民间手工艺产品的关注程度来看,此类产品的关注度在调查群体中高达94.96%,产品市场关注度极高;但从价格预期来看,仅有19.43%的群体能够接受价格在1000元以上的手工艺产品,可见,超过1000元的民间手工艺品的市场接受度偏低。由以上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民间手工艺产品具有一定的市场,存在庞大的潜在客户群体。不过,由于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差异,其对民间手工艺产品购买需求也有所不同。

(一)“购买产品类别-性别”分析

通过“购买产品类别-性别”的交叉分析图,可直观地看出,55.43%的男性看中手工艺品的材料品质,41.18%的男性倾向于购买具有创意设计感觉的手工艺品。由此可得,男性在购买齐鲁民间手工艺产品时,倾向于选择以上两种,略倾向于追求手工艺品材料的品质。而女性在吉祥寓意类和价格类的选择占比分别为72.73%和65.63%。由此可得,女性在购买齐鲁民间手工艺产品时,更倾向于吉祥寓意和合理价格的选择。

根据上表数据可知,性别不同购买关注点也差别很大。因此,手工艺产品可依据本身特质结合对应的消费群体调整产品定位,以适应不同性别群体喜好,进而提升产品市场接受度。

(二)“购买产品类别-年龄”分析

通过“购买产品类别-年龄”的交叉分析图,可直观地看出,不同年龄段的用户购买需求存在差异。50岁以上群体倾向于购买具有美好吉祥寓意的产品;41~50岁倾向于购买价格合理的产品;31~40岁倾向购买具有优良材质的产品;18~30岁倾向于购买具有精湛工艺的产品;17岁以下倾向于购买具有良好设计的产品。

根据上表数据以及产品需求表现分析可知,不同年龄段购买群体的喜好不同,所形成的购买动机也存在差异。

三、民间手工艺在齐鲁乡村振兴中的问题梳理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以及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实施以及传统工艺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民间手工艺的生存状态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也给传统手工艺从业者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在对民间手工艺保护的过程中,民间手工艺地域特色缺失、产品商业化、产业结构单一、专业型人才不足成为制约民间手工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地域特色缺失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地新兴的节会及展览展示活动不断增多,彻底改变了传统手工艺人的生存环境,也改变了手工艺品的生存空间和销售方式。信息传播的便捷及频繁的展会使得民间手工艺的地域性式微,民间手工艺作品风格、样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同化现象。畅销的手工艺品,各地都争相生产,作品图案及样式存在很大程度的雷同性。2014年,第二十届鲁台经贸洽谈会海峡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中最受欢迎的布老虎,其布料选择、制作工艺、产品种类、制作样式几乎一致。

(二)过度商业化

传统的手工艺通常具有实际日用或民俗信仰功能,以民间美术来讲,它通常伴随着人生礼仪或节日仪式,其中蕴含着人们有关造物方面的智慧,并在使用过程中不断调整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通常来说,它们具有祈子延寿、纳福招财、驱邪禳灾三种恒常主题。①吕品田:《中国民间美术观念》,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第36-37页:“我们发现中国民间美术丰富的主题所包含的功利含义,都统一在三种功利倾向中。这三种功利倾向是:(1)希冀宗族门姓传承延续,家眷亲属增寿延年;(2)盼求日常生活丰衣足食,门第居位显赫高贵;(3)祈望社稷农事免灾无害,家人牲畜平安无恙。可以说,中国民间美术丰富的‘恒常主题’,都被上述三种功利倾向所覆盖,因而具有内涵意义上的基本统一性。根据这种事实以及相对的功利倾向,我们可以将丰富的中国民间美术‘恒常主题’归纳成三种:祈子延寿主题、纳福招财主题和驱邪禳灾主题。这三种主题的功利含义具有特定的规定性和稳定性。”。并在民间信仰、民俗礼仪和生活日用方面实现其功利性的价值,这种功利性是传统手工艺在农耕文化中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乡村生产生活方式已变迁的今天,传统手工艺的功利性或者实用性逐渐被审美性所替代。传统工艺从业者对经济利益的追逐,使得传统工艺品脱离了民俗语境,彻底沦为追求经济利益的商品。

(三)专业型人才补充不足

当代民间手工艺的发展,离不开新工艺、新技术的支持,手工艺行业的专业性人才缺口大。首先,从事手工艺行业群体普遍老龄化,创作理念较为传统,工艺传承已出现断层现象,老艺人对当代产品发展形式的了解和接触程度不够, 一味地坚持传统的生产观念和销售方法, 与当今市场需求脱轨;其次,行业内高层次的文化艺术人才匮乏,现有的工艺美术教育学科方面对很多民间手工艺的涉及较浅,在创作中平衡现代审美情趣与传统乡村文化较为困难;第三,在民间手工艺行业内,效益差、报酬低等诸多现实因素也导致人才补充不足这一现象。

(四)产业结构单一化

民间手工艺行业多以“生产-销售”的单一形式发展,产业链条单一,整体发展观念不强。基于民间手工艺的存在环境,其规模一般较小,多数以家庭或个人为单位,手工艺发展较为分散,并未形成现代产业纵向发展的完整产业链和横向发展的产业集群,产业竞争力相对其他行业较为乏力。并且在“互联网+”的社会背景下,山东许多地区的民间手工艺销售渠道仍为单一的线下销售,在宣传营销方面对新媒体的运用也不够成熟与完善,致使消费市场并未完全开拓。

四、民间手工艺在齐鲁乡村振兴中的创新转化

近年来,随着齐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民间手工艺的传承创新已经成为山东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探索新模式,以消费促进民间手工艺的活态传承;城乡融合,跨界共赢;文旅融合,盘活民间手工艺;以法律手段保护产业发展;重视教育,普及手工技艺,将是未来民间手工艺助力乡村振兴的探索路径。

(一)探索新模式,以消费促进民间手工艺的活态传承

乡村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仅有传承人和作品是不够的,许多从业者都很清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首先必须要有消费、有市场,以“活态传承”的理念,促进传统民间手工艺在当下获得新生的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文章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活态传承”的真正内涵:“本真性继承前人技艺的同时,还应结合传承人自身体验加以丰富综合,创新创造地传下去。……不应是凝固的保护,让其成为文物,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有些项目适合于发展生产,制造产品,政府应积极引导扶持这些项目,在生产和创作中,实现经济社会效益与传承发展双赢”。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业者经过多年的情怀纠结与商业浪潮的“摔打磕碰”,已经深谙这个道理,不再沉醉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表面的荣光,逐渐开始沉下心来,以匠人精神打磨各具特色的高品质手工艺品,努力让手工艺融入生活消费之中,以消费市场为导向践行活态传承的理念。

随着古玩市场的繁荣与潍坊核雕的不断传播,潍坊核雕从业者由十几人发展为四百多人,并且成立了核雕协会。青年核雕传承群体在传承队伍中开始显露头角,他们技艺精湛,善于学习,勤于思考。积极面向市场需求,紧扣时代主题进行创作,创作出了《天路》《盛世和谐》《鸟巢》《蟹篓》等一大批与时俱进、深受市场欢迎的作品。潍坊核雕作品的多元化,也吸引了大量核雕收藏者的关注,还产生了一批专门从事核雕销售的经纪人,他们通过网站、展会等平台,将潍坊核雕销售到世界各地,极大地提高了核雕从业群体的收入。

《使命》

(二)城乡融合,跨界共赢

跨界、融合是近年来非遗保护和传承中的热点词汇。城市与乡村的融合,传统与时尚的碰撞,这些“混搭”与创新,既符合当下的审美又蕴含文化意蕴。传统手工艺正借助互联网的力量,以更为灵动的姿态,重回国民大众的生活,走进年轻人的视野。利用传统手工艺打造的爆款“国潮”产品,成为以手工艺脱贫致富的法宝。在互联网时代,城乡融合、创意跨界成为民间手工艺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路径。扎根传统,深入研究手工艺的工艺流程及文化价值创新设计出符合当下审美的文创产品;知名品牌、网站与民间手工艺传承人、中华老字号跨界推出定制或众筹产品;公众人物利用其强大的号召力,以设计推动民间手工艺振兴成为当下民间手工艺跨界、融合的三个主要方向。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设立了“妈妈制造火焰计划专项基金”,通过建立“妈妈制造”手工艺合作社的形式,带动民族地区的妈妈们就地创业,改变“输血式”的扶贫,帮助手艺人实现“自我造血”,通过劳动获得尊严和稳定的收入,从而有效地缓解了农村的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2020年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我们的节日”清明节期间,腾讯“王者荣耀”、潍坊国际风筝会综合服务中心与潍坊风筝代表性传承人郭洪利合作,以网游为媒介,推出了“荣耀中国节——王者踏青日”活动。通过制作王者主题风筝、线上直播风筝扎制技艺、推出“云放风筝”“风筝回乡”H5活动一系列主题活动吸引了大量青少年群体参与,在线人数最多达到650万。借助“王者荣耀”这一爆款手游,以“传统+现代”“科技+文化”的方式,网络游戏为传统文化赋能, 潍坊风筝被赋予了时代气息,并在当下焕发了新的活力。

(三)文旅融合,盘活民间手工艺

《和谐盛世》

要利用山东地区手工艺资源丰富的优势,在民间手工艺集中的地区,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实施手工艺振兴计划,在条件成熟地区探索建立民间手工艺原创生产示范基地,并探索线上线下营售商业模式,发展乡村手工艺。在此基础上将民间手工艺的开发和利用与乡村体验式旅游相结合,依托高校或旅游研究机构,进行基础研究,构建研究团队。强大的研究基础和壮大的研究团队,方能保证民间手工艺与旅游体验之间的有效衔接。要在尊重民众意愿的前提下将手工艺与旅游景区、研学游等相融合,在景区内设立相关手工艺项目进行常驻展示,在提升景区文化内涵的同时,提供可展示体验的游览项目。

在自主旅游的时代,开展文化内涵更强的乡旅产品将使受众注重差异化的体验和精神层面得以满足。朱家林目前以开展数字孪生项目,通过VR智慧全景向受众展示朱家林的美好风光,充满创新创意的沉浸式体验有利于吸引众多游客前往。在产品方面融合高新技术的较少,主要以挖掘当地特色为主。通过打造创客公寓、开展文创大赛,充分融合当地沂蒙红色文化与朱家林乡村文化,为朱家林乡旅文创开发注入活力。丝绸文化是潍坊市昌邑柳疃文化的灵魂。柳疃镇以挖掘、传承丝绸文化为主线,建立丝绸文化博物馆,活态展示柳疃丝绸技艺的整个技艺流程;建立以丝绸为主题的“丝路绸语”文化创意园区, “丝路绸语”品牌的桑叶茶、桑葚干、桑葚酒和丝绸产品成为“网红”。柳疃镇集“产业+集镇+文化+旅游”为一体的多元化发展业态,持续推动丝绸技艺的保护与发展,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可复制路径。

(四)以法律手段保护产业发展

由于目前法制环境的不够完善和人们知识产权观念的淡薄,出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当前传统手工艺产业内仿制和侵权现象较为严重,久而久之造成市场混乱,行业声誉受损,严重挫伤了业内人士创新的主动性,以至有些新创作、开发的作品都不敢及时投产入市,而是束之高阁,连参加展览也只选取作品(产品)的局部。因此,增强业内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提倡有序竞争,加快完善法制环境,以法律手段保护创新,成为中国工艺美术产业从业者的共同呼唤。因为只有这样,中国当代工艺美术才有活力,产业才能持续发展,优秀的文化艺术才能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五)重视教育,普及手工技艺

针对民间手工艺传承人和相关文化创意产业人员的艺术培训已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展开,民间手工艺集中的地区应根据手工艺的特点开展适宜本地区的培训。鼓励年轻传承者参与研修、研习和培训,利用民间艺术协会举办赛事、展览和论坛活动,调动中青年的传承积极性。政府要提供政策支持,开展相关培训,鼓励返乡大学生进行有关手工艺方面的创业。中小学要开展面向学生的校园普及教育,在培养兴趣的基础上,根据手工艺的特点循序渐进地展开。在大学可发展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可考虑在民间手工艺所在地的高等院校设立民间手工艺研究中心,开设民间美术及传统工艺专业,与手工艺传承人联合招生,培养高层次传承人。

面向大众的艺术普及教育是艺术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明确规定:鼓励有关部门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或组织传统工艺相关活动,充分发挥各级公共文化机构的作用,依托公共文化服务场所积极开展面向社区的传统工艺展演、体验、传习、讲座、培训等各类活动,使各级公共文化机构成为普及推广传统工艺的重要阵地,丰富民众文化生活,增强传统工艺的社会认同。在普及教育中可以选取部分易于传承和传播的手工艺项目建立手工体验坊,专题研习手工技法和相关的人文课程,逐渐将手工艺融入现代生活。让体验手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是对手工艺最好的传承。

《蟹篓》

《天路》

希望通过设计师的创新再设计能够为传统手工艺带来新的面貌,并扩展手工艺的销售渠道;在地制造能够给乡村劳动者带来切实福利,跨界融合能够促进文化产业设计与制造品质的升级以及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复兴。传统手工艺品的出路不只是复制传统、再现精品,而是要以活态流变的创新理念,紧跟时尚热点,持续创新,回归本质,关注生活,不断优化,跨界融合,如此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乡村手工艺独特的文化吸引力。

猜你喜欢

手工艺民间文化
Andalusia's white villages
传统手工艺与博物馆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世界工艺文化之旅
手工艺·温州发绣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